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低分化脊索瘤临床病理分析和预后评估
1
作者 何文源 赖续文 +3 位作者 曾伟鹏 喻玲 王卓才 王蔚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化脊索瘤(PD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并评估其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6例头颈部PD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低分化脊索瘤(PD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并评估其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6例头颈部PD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4~37岁,中位年龄15岁;肿瘤位于颈椎4例,颅底2例。镜下上皮样或梭形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或弥漫片状分布,巢团中央可见坏死,部分瘤细胞呈横纹肌样,细胞核呈囊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少不等,间质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表型:6例肿瘤细胞CK、EMA、Vimentin和Brachyury均弥漫阳性,SMARCB1/INI1核表达均缺失,Ki-67增殖指数10%~50%不等。5例患者行肿瘤大部分切除术,1例仅放化疗。5例患者获随访,分别于首诊后2~17个月死亡,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结论颈椎亦是PDC好发部位,常因缺乏经典脊索瘤形态特征而易于误诊,但免疫表型与经典脊索瘤相同,SMARCB1/INI1核表达缺失是重要诊断线索。PDC易复发及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低分化 颈椎 SMARCB1/INI1 预后
下载PDF
13例外泌腺螺旋腺瘤的病理诊断
2
作者 李静 钱云峰 +4 位作者 闫广宁 宗嘉雯 何文源 王蔚 王卓才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68-70,共3页
目的总结外泌腺螺旋腺瘤(ES)的组织病理特点,为ES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ES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ES患者的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包块或结节,表面皮肤隆起,颜色呈红色、蓝色、浅褐色,直径范围0.8~2.5 cm,切面实性,部... 目的总结外泌腺螺旋腺瘤(ES)的组织病理特点,为ES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ES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ES患者的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包块或结节,表面皮肤隆起,颜色呈红色、蓝色、浅褐色,直径范围0.8~2.5 cm,切面实性,部分有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位于真皮内,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由较小的、核圆形深染的暗细胞及较大的、胞质淡染的明细胞组成,呈结节状、小叶状及条索状伴有导管分化,部分病例见扩张的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明细胞:CK7(+),导管分化区域EMA(+),CEA(-);暗细胞:S-100、SMA(+);p53(-),Ki-67增殖指数低。PAS染色基底膜样物(-)。13例患者随访3~168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ES组织病理特点表现为肿瘤边界清晰呈分叶状,由较小的、核圆形深染的暗细胞及较大的、胞质淡染的明细胞组成,呈结节状、小叶状及条索状伴有导管分化;免疫组化染色示明细胞CK7(+),暗细胞S-100、SMA(+)。ES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附件肿瘤 外泌腺螺旋腺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甲状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闫广宁 何文源 +4 位作者 叶丹丽 李静 赖续文 王卓才 王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5,4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改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母细胞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和二代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3岁,颈部肿物迅速增大2月。PET-CT考虑甲状腺癌伴广泛静脉内癌栓形... 目的探讨甲状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基因改变。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母细胞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和二代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3岁,颈部肿物迅速增大2月。PET-CT考虑甲状腺癌伴广泛静脉内癌栓形成。显微镜下肿瘤以圆形幼稚未分化细胞组成的胚芽成分为主,混杂原始甲状腺上皮及梭形间质等多胚层成分。甲状腺上皮大部分呈条索状分布,局灶见原始滤泡;胚芽由成片的胞质稀少、核大深染的幼稚细胞组成,呈明显的神经上皮分化;间质疏密不等,密集区细胞与原始胚芽成分移行,疏松区间质细胞呈长梭形或星芒状。免疫组化:甲状腺上皮表达SALL4、TTF-1和PAX-8;胚芽成分Syn、NSE、Nestin、CD56和SALL4阳性;Ki-67约60%。NGS提示患者存在DICER1基因体细胞及杂合性胚系突变。结论甲状腺母细胞瘤是第5版《WHO(2022)甲状腺肿瘤病理分类》最新命名的肿瘤实体,病理诊断需要综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和DICER1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母细胞瘤 恶性甲状腺畸胎瘤 DICER1 神经上皮胚芽
下载PDF
骨肉瘤中PD-1和CTLA-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广宁 喻玲 +3 位作者 赖续文 叶丹丽 王蔚 王卓才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PD-1和CTLA-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7—2016年南部战区总医院初诊初治骨肉瘤患者5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D-1、CTLA-4蛋白的表达。结果PD-1阳性31例(53.4%),阴性27例(46.6%);CTLA-4阳性19... 目的探讨PD-1和CTLA-4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7—2016年南部战区总医院初诊初治骨肉瘤患者5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D-1、CTLA-4蛋白的表达。结果PD-1阳性31例(53.4%),阴性27例(46.6%);CTLA-4阳性19例(32.8%),阴性39例(67.2%);PD-1和CTLA-4双阳性12例(20.7%),双阴性20例(34.5%),单阳性26例(44.8%)。PD-1阳性与是否行新辅助化疗、肿瘤复发和转移有关,PD-1阳性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更短(P<0.05);CTLA-4阳性与Ennecking分期较晚有一定关联(P=0.051);PD-1和CTLA-4双阳性表达较双阴性和单阳性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比例显著升高(P<0.05),且生存期更短(P<0.05)。结论PD-1和CTLA-4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双阳性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骨肉瘤免疫治疗的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PD-1 CTLA-4 预后
下载PDF
骨肉瘤中Galectin-9和CD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颜春辉 喻玲 +3 位作者 何文源 崔文志 王卓才 闫广宁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37-343,共7页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Galectin-9(Gal-9)和CD8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06—2016年期间初诊初治行手术切除并术后病理证实为骨肉瘤患者58例,并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检测Ga...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Galectin-9(Gal-9)和CD8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06—2016年期间初诊初治行手术切除并术后病理证实为骨肉瘤患者58例,并收集其临床及病理资料。检测Gal-9及CD8的表达并分析对骨肉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l-9低表达47例(81.0%),高表达11例(19.0%);CD8低表达28例(48.3%),高表达30例(51.7%)。Gal-9高表达组相比低表达组,肿瘤直径显著增大(P<0.05);CD8低表达相比高表达组,DFS显著缩短(P<0.05)。Gal-9低表达且CD8高表达组(n=24)女性比例更高,肿瘤直径较小,DFS和OS均更长(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al-9低表达且CD8高表达是影响骨肉瘤患者DFS和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骨肉瘤患者Gal-9低表达且CD8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好,可以为骨肉瘤患者预后分层和免疫治疗靶点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GALECTIN-9 CD8 预后
下载PDF
乳腺曼氏裂头蚴病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蒋汉文 李振连 +4 位作者 严珊珊 钟晓静 韩冷 赖肖芬 苏曙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主诉均为发现乳腺肿物。4例曼氏裂头蚴病中,2例大体取材发... 目的探讨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乳腺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主诉均为发现乳腺肿物。4例曼氏裂头蚴病中,2例大体取材发现裂头蚴,虫体分别长46、52 cm,另2例仅在镜下发现裂头蚴。镜下示虫体局部角质膜表面见微毛被覆,体内存在特征性石灰小体及沿虫体长轴走行的平滑肌肌束。周围乳腺组织呈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炎改变,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2例见特征性的纤维性囊包结构。结论乳腺曼氏裂头蚴病临床罕见、易忽视,诊断主要依赖于大体取材所见及镜下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寄生虫病 曼氏裂头蚴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闫广宁 李静 +4 位作者 喻玲 叶丹丽 曾伟鹏 宗嘉雯 王卓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948-951,964,共5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嗜酸性细胞肿瘤(ACONs)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良恶性判别标准。方法收集2007—2021本院收治的ACONs根治手术标本17例,总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实验,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嗜酸性细胞肿瘤(ACONs)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良恶性判别标准。方法收集2007—2021本院收治的ACONs根治手术标本17例,总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实验,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为单发肿块,包膜完整,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或实性片状排列,间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大部分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体积大、多角形、上皮样,胞质丰富、明显嗜酸性。胞核圆形,有小而清晰的核仁,部分肿瘤细胞异型性较明显。肿瘤细胞表达Syn、Melan-A、α-Inhibin,不表达CgA,Ki-67增殖指数1%~30%。Lin-Weiss-Bisceglia评分5例为恶性,6例为恶性潜能未定,6例为良性。Helsinki评分恶性3例,交界性1例,良性有13例。网状纤维评分明显缺失4例,少量或无缺失13例。结论ACONs罕见,良恶性判别标准尚有争议,预后需LWB评分、Helsinki评分及网状纤维评分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肿瘤 嗜酸细胞 Lin-Weiss-Bisceglia Helsinki 网状纤维
下载PDF
TTF-1和P40共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2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王晓阳 梁恭博 +2 位作者 叶丹丽 王卓才 周娟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5-921,共7页
分析2例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蛋白40(protein 40,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均有长期吸烟史,并伴有胸闷、胸痛、咳... 分析2例共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蛋白40(protein 40,P4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均有长期吸烟史,并伴有胸闷、胸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CT检查提示肺癌;镜下瘤细胞呈巢团状分布,具有类似鳞状上皮分化特征,可观察到细胞边界和细胞间连接,无腺腔结构和黏液。2例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7、TTF-1、CK5/6、P40、P63均呈弥漫强阳性,P53均呈突变型表达模式,无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tegrase interactor-1,Ini-1)和染色质重塑复合物核心催化亚基-1(brahma-related gene 1,BRG-1)表达缺失,细胞增殖指数Ki-67增高。2例均发生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TP53)基因突变。同时具有腺上皮和鳞状上皮分化免疫表型的NSCLC极为罕见,迄今为止8篇文献(含本研究在内)共报道的12例共表达TTF-1和P40的NSCLC病例中,10例检测到TP53基因突变。因病例数极少,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胸部肿瘤分类未提出确切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建议,仍需要更多的病例报道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P40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共表达 肿瘤蛋白53
下载PDF
蜕膜样型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赖续文 崔文志 +3 位作者 陈琳 曾伟鹏 王卓才 王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mammary myofibroblastoma,MFB)罕见,可能起源于具有多向间充质分化的乳腺间质干细胞[1-2],由Wargotz等[3]于1987年首次命名。近年来MFB形态谱系不断扩大。2008年Magro等[4]报道一例完全由蜕膜样细胞组成的MFB类型,...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mammary myofibroblastoma,MFB)罕见,可能起源于具有多向间充质分化的乳腺间质干细胞[1-2],由Wargotz等[3]于1987年首次命名。近年来MFB形态谱系不断扩大。2008年Magro等[4]报道一例完全由蜕膜样细胞组成的MFB类型,形态不同于上皮样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病理 鉴别
下载PDF
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传胜 匡忠生 +1 位作者 胡祥铭 赖日权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9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LM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FLMC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国内报道的28例FLMC及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9和57岁,发生于左、右侧乳腺...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FLM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FLMC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国内报道的28例FLMC及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9和57岁,发生于左、右侧乳腺各1例,均为外上象限的无痛性肿块。随访7、24个月,1例单纯肿块切除后4个月出现复发,另1例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术后放疗,未见复发。2例均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镜下见肿瘤细胞类似于发生在其他部位的纤维瘤病,至少95%的区域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样的细胞组成。细胞形态温和,呈束状或编织状,异型性不明显;间质可出现不同程度胶原化,不规则浸润边缘。可见局灶上皮样细胞呈索状或管状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p63、AE1/AE3、CK(34βE12)、CK5/6、CK14、vimentin不同程度(+),ER、PR、Her2均(-),Ki-67阳性指数<5%。结论 FLMC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良好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一种亚型,因其形态温和、异型性不明显易被误诊,诊断时必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与乳腺其他相似形态的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样 乳腺化生性癌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丹丽 刘映文 +5 位作者 赖续文 闫广宁 宗嘉雯 罗锦霞 何文源 王卓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脾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脾SANT中男女各3例,发...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脾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脾SANT中男女各3例,发病年龄19~50岁,中位年龄31.5岁。患者无明显症状,由体检或其他手术发现。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眼观:肿瘤呈结节状,呈灰白色或灰红色,实性质中或质软,边界清楚,直径0.7~6.5 cm。镜检:多灶性肉芽肿样结节,结节由密集排列的裂隙样薄壁血管构成,内皮细胞肥胖。间质见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细胞。免疫表型:血管内皮细胞CD34(6/6)、CD31(6/6)、CD8(3/6)和FⅧRAg(4/6)均阳性;血管壁平滑肌和间质纤维细胞SMA阳性;IgG4阳性的浆细胞<10个/400 HPF;6例原位杂交检测EBER均阴性。结论脾SANT为罕见良性的肿瘤样病变,发病隐匿,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仅能发现病变,未能做出准确的诊断,确诊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排除其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宫颈绒毛状腺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蔚 李军鹏 +3 位作者 赖续文 崔文志 罗敏 张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标准。方法复习10例宫颈绒毛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结果 10例患者年龄35~59岁(平均42岁),大体观宫颈处见菜花样或息肉样肿物,最大径0.5~2.5 cm...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标准。方法复习10例宫颈绒毛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结果 10例患者年龄35~59岁(平均42岁),大体观宫颈处见菜花样或息肉样肿物,最大径0.5~2.5 cm不等。镜下肿瘤组织呈明显外生绒毛状或乳头状生长,乳头粗细不一,乳头表面衬覆高柱状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瘤细胞轻-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间质;10例中4例未见间质浸润,5例浸润深度3~5 mm,1例浸润深度>1/3宫颈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CK7、CEA、p53和p16(+),PR均(-),2例ER出现灶性(+);荧光定量PCR检测示6例HPV16/18(+)。10例均行全子宫切除术,7例另加双侧附件及盆腔淋巴结清扫,3例术后辅助性放化疗,随访16~84个月,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结论宫颈绒毛状腺癌是少见的宫颈腺癌类型,预后较普通腺癌好。诊断该肿瘤需要严格把握诊断标准,不适宜在宫颈活检中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状腺癌 宫颈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延髓肠源性囊肿临床病理分析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仝桂慧 王卓才 +4 位作者 王国良 肖南杰 何小华 罗道首 王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延髓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延髓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行桥脑及延髓右前方占位切除术。镜下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囊壁内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目的探讨延髓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延髓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形态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行桥脑及延髓右前方占位切除术。镜下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囊壁内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局部上皮鳞化。术后随访8个月,无复发。结论肠源性囊肿好发于脊椎管内,发生于延髓罕见。需与胶样囊肿、蛛网膜囊肿和Rathke囊肿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囊肿 囊肿 肠源性 延髓 病理学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梵 张欢 王卓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01-02至2019-12-23期间在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肺癌的134例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80例同时段的肺部良性病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和ROC等数据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各个指标单独或联合在肺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ProGRP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SCCA与年龄、淋巴结转移(P<0.05)和性别(P<0.01)有关;CYFRA21-1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NSE与肿瘤大小(P<0.01)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LR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且肺癌组患者肿瘤指标与NLR均高于对照组。根据ROC曲线按照Youden指数确定各指标的临界值,并依据临界值进行进一步分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四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AUC值分别为0.647、0.615、0.606与0.58,均小于与NLR联合后的AUC。结论: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肿瘤标志物与NLR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NLR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将肿瘤标志物与NLR联合可提高对肺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联合检测
下载PDF
甲状腺母细胞瘤1例
15
作者 刘红灵 王蔚 +3 位作者 谢波 程东海 何文源 周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3-594,共2页
患者男性,23岁。2022年11月因“甲状腺肿物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体检:颈部明显增粗,气管右侧移位,甲状腺区可触及肿物大小约8 cm×6 cm,质硬,表面不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可触及明... 患者男性,23岁。2022年11月因“甲状腺肿物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体检:颈部明显增粗,气管右侧移位,甲状腺区可触及肿物大小约8 cm×6 cm,质硬,表面不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可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PET/CT检查提示恶性肿瘤可能,且病灶压迫气管(图1A)。入院后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梗阻,紧急行气管切开及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硬,鱼肉样改变,与周围组织黏连,气管受压变窄,向右侧偏移,术中切除部分甲状腺峡部肿瘤并行气管切开置管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母细胞瘤 DICER1突变
下载PDF
H3G34突变型弥漫型半球胶质瘤3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赖续文 闫广宁 +4 位作者 曾伟鹏 何文源 罗锦霞 王卓才 王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H3 G34突变型弥漫型半球胶质瘤(H3 G34-mutant diffuse hemisphere glioma,DHG-G34)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和预后。方法复习3例DHG-G34病例资料,光镜下分析其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结合分子改变和随访结果... 目的探讨H3 G34突变型弥漫型半球胶质瘤(H3 G34-mutant diffuse hemisphere glioma,DHG-G34)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和预后。方法复习3例DHG-G34病例资料,光镜下分析其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结合分子改变和随访结果评估该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例1、例2位于右侧额叶,例3累及双侧额叶、左侧颞岛叶及基底核区等多个脑叶。术前影像2例额叶病变均显示皮质及交界区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部分强化;例3显示多个脑叶呈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强化不明显。显微镜下2例额叶病变均呈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改变,在GBM背景中可见密集分布未分化小细胞,呈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PNET)改变。例3肿瘤累及多个脑叶,呈2~3级星形细胞瘤形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均阳性,但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2、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lpha-thalassemia X-linked intellectual,ATRX)、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 promoter,MGMT)和BRAFV600E均阴性。1例P53呈强阳性,2例P53表达完全缺失(无义突变);2例H3 G34R呈弥漫核强阳性,1例H3 G34V阳性。3例均行病灶切除术,例2术后未辅助放化疗,3个月后肿瘤即复发。例1和例3术后行放化疗,在术后12和17个月出现肿瘤进展。结论DHG-G34是一种累及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大脑半球的高级别胶质瘤,具有特征性免疫表型和分子改变,患者预后差,但优于IDH野生型GBM和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H3 G34突变 组织学 分子病理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胶质瘤111例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分析
17
作者 许辉 牛会林 +8 位作者 王凤华 许新科 王蔚 袁理 陈凯 高秋 李丽萍 夏健清 郭仲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2-928,共7页
目的探讨各类型儿童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之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丰富儿童胶质瘤的整合诊断经验。方法基于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对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的儿童胶质瘤111例进行整... 目的探讨各类型儿童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之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丰富儿童胶质瘤的整合诊断经验。方法基于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 对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的儿童胶质瘤111例进行整合/分层诊断。收集1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分子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1例儿童胶质瘤患者年龄10 d至13岁, 平均年龄5.5岁。男56例, 女55例。临床表现, 出现症状持续时间5 d~8年, 癫痫16例, 颅内压增高48例, 神经功能损伤66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肿物位于幕上43例, 幕下65例, 脊髓3例;实性占位性病变73例, 囊实性38例, 最大径1.4~10.6 cm。病理类型上, 111例胶质瘤中, 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pDLGG)6例, 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CAG)63例, 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pDHGG)42例。pDLGG和CAG的患者年龄低于pDHGG。pDLGG及CAG的发病率在幕下中线部位显著低于pDHGG, 并且更易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在pDLGG和CAG中, 有4例多形性黄色瘤样星形细胞瘤, 呈现高级别胶质瘤的组织学特征;而在高级别胶质瘤中, 有13例弥漫中线胶质瘤, 呈现低级别胶质瘤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指标(H3K27M、H3K27ME3、p53、ATRX、BRAF V600E和Ki-67等)在pDLGG及CAG组与pDHG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子检测结果表明, pDLGG和CAG常见的分子变异为KIAA1549-BRAF融合和BRAF V600E突变, 而pDHGG常见的分子变异为HIST1H3B及H3F3A基因突变、染色体1q扩增及TP53基因突变。通过结合分子检测结果, 修正了2例病理诊断, 并明确了35.3%(12/34)组织学无法确诊的儿童型胶质瘤的病理分型。结论 pDLGG及CAG与pDHGG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分子变异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组织形态和分子特征的整合诊断对于精准诊疗儿童胶质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儿童 原位杂交 荧光 分子诊断技术 整合诊断
原文传递
大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病理临床特征分析
18
作者 罗道首 陈树林 +4 位作者 李向东 李小荣 柯赛 崔文志 何小华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642-644,共3页
大细胞肺癌(large cell lung carcinoma,LCLC)占肺部恶性肿瘤的3%~9%,生长和扩散速度较快,侵袭性强,预后差,属罕见疾病而引起广泛关注,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4]。本文收集我院22例经病理确诊LCLC患者为对象,分析影像学、组织病理... 大细胞肺癌(large cell lung carcinoma,LCLC)占肺部恶性肿瘤的3%~9%,生长和扩散速度较快,侵袭性强,预后差,属罕见疾病而引起广泛关注,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1-4]。本文收集我院22例经病理确诊LCLC患者为对象,分析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细胞肺癌 影像学特点 病理特征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在肺腺癌PD-1/PD-L1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永梅 张伟 +2 位作者 钟晓静 曾磊 梁敏燕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54-357,368,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在肺腺癌PD-1和PD-L1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在35例肺腺癌手术和肺穿刺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PD-1和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双染检测结果显示35例肺腺癌中,6例呈PD-L1和PD-1双阳性...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在肺腺癌PD-1和PD-L1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在35例肺腺癌手术和肺穿刺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PD-1和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双染检测结果显示35例肺腺癌中,6例呈PD-L1和PD-1双阳性。PD-1阳性反应产物位于淋巴细胞细胞膜和(或)胞质被标记呈红色(GBI-久红),PD-L1阳性反应产物位于肿瘤细胞细胞膜和(或)胞质着色呈棕黄色(DAB)。结论以DAB和GBI-久红作为显色剂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实验结果对比直观,提供的诊断信息量比传统单染高,更加利于病理医生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双染 PD-1/PD-L1 肺腺癌
下载PDF
经典型骨肉瘤中TIM-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云峰 梁恭博 +3 位作者 李静 刘姗姗 王卓才 闫广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骨肉瘤(conventional osteosarcoma,COS)中TIM-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COS中TIM-3蛋白表达,分析TIM-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IM-3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及组织... 目的探讨经典型骨肉瘤(conventional osteosarcoma,COS)中TIM-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0例COS中TIM-3蛋白表达,分析TIM-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IM-3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胞膜。50例COS中TIM-3高表达13例(26%),低表达37例(74%)。TIM-3高表达患者肿瘤体积更大(P=0.024)、术后复发率更高(P=0.042)。TIM-3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无关。结论COS中TIM-3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肿瘤体积及复发率呈正相关,与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经典型 TIM-3 免疫组织化学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