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作用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罗剑 陈观华 +4 位作者 罗亮 郭珊成 黄志勇 胡志琦 何平 《海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作用分析与研究。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目的探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作用分析与研究。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胸腰椎骨折的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4.7±1.2)cm]、手术时间[(55.6±16.4)min]、术中出血量[(87.6±22.4)ml]、术后引流量[(15.3±2.1)ml]、住院时间[(9.4±1.6)d]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1.3±2.4)cm、(104.5±20.3)min、(296.7±42.5)ml、(166.9±41.6)ml、(15.2±1.9)d],术后VAS疼痛评分[(1.5±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2±1.9)分](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变化[(33.7±0.7)%]、椎体矢状面指数变化[(25.5±1.9)%]、Cobb′s角变化[(11.5±4.6)°]与对照组[(34.1±0.5)%、(27.2±2.1)%、(11.3±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P<0.05)。结论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胸腰椎骨折段能有效恢复解剖结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治疗作用
下载PDF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平 罗剑 +1 位作者 王琨 尹国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610,共5页
目的对比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我院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照组... 目的对比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我院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随访时间为24个月。测量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生存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血量、切口长度,末次随访的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获得显著恢复,但末次随访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保持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短期临床效果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 跨伤椎短节段固定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6
3
作者 何平 尹国栋 +4 位作者 罗剑 黄志勇 陈观华 郭珊成 胡志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088-2093,共6页
目的研究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使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种方法临床效果及优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 目的研究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使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种方法临床效果及优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为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Maryland足部评分、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同时分析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中部宽度值。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3个月。观察组在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上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评价预后质量的Maryland足部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前者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小切口 克氏针 撬拨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固定对骨盆骨折患者应激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志勇 陈观华 +3 位作者 罗剑 何平 郭珊成 胡志琦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54-757,共4页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术对骨盆骨折患者应激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5年8月—2018年9月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脊柱关节科收治骨盆骨折患者8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3),对照组行抗休克裤或骨盆带...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术对骨盆骨折患者应激因子、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15年8月—2018年9月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脊柱关节科收治骨盆骨折患者8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3),对照组行抗休克裤或骨盆带固定等常规治疗,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术前术后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等应激因子水平,以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50.37±16.24)mL vs.(518.69±53.28)mL,(7.13±1.25)周vs.(9.68±1.0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IL-10、IL-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5.47±1.68)ng/L vs.(18.38±1.97)ng/L;(10.29±1.23)pg/mL vs.(13.03±1.44)pg/mL],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47±0.53)ng/L vs.(3.34±0.35)ng/L;(4.65±0.47)pg/mL vs.(3.65±0.3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Cor、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57.52±16.83)ng/mL vs.(213.52±22.51)ng/mL;(98.68±10.57)ng/mL vs.(132.86±14.19)ng/mL],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08±0.31)mU/L vs.(1.65±0.18)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患者恢复效果良好,且应激因子、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外固定 应激因子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椎间孔镜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术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剑 陈观华 +3 位作者 罗亮 黄志勇 郭珊成 何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术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106例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术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106例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Macnab优良率、各项手术指标、腰部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的Macnab优良率为92.45%,与对照组的88.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ODI评分、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间孔镜术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术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椎间孔镜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术 传统椎板间开窗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木犀草素降低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志勇 孙凤军 +3 位作者 袁慊 王瑜 熊丽蓉 冯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1-785,共5页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亚-MIC)木犀草素降低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HBE感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抗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临床株E367...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亚-MIC)木犀草素降低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HBE感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抗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临床株E367的MIC值,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亚-MIC木犀草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亚-MIC木犀草素处理大肠埃希菌对HBE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4 MIC-1/32 MIC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且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细胞后其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和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与细菌处理组相比,木犀草素和大肠埃希菌共同处理细胞后其IL-6、TNF-α水平及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细胞因子IL-8水平几乎不变。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抑制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大肠埃希菌 呼吸道上皮细胞 亚抑菌浓度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