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难治性心力衰竭联合用药治疗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秦学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多巴胺、开博通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硝酸甘油、多巴胺、开博通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做出分析、总结。结果 24例...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多巴胺、开博通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硝酸甘油、多巴胺、开博通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做出分析、总结。结果 24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2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硝酸甘油、多巴胺、开博通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 多巴胺 开博通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期121-121,13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ACS患者的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1例ACS患者,分为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40例,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测定BNP水平。结果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患者BNP明显高于急性非S...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ACS患者的BNP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1例ACS患者,分为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40例,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测定BNP水平。结果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患者BNP明显高于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患者BNP水平比较,三支病变和双支病变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0.01)。结论患者的BNP水平对ACS危险分层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脂必泰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学鹏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期38-38,40,共2页
目的研究脂必泰与阿托伐他汀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在血脂情况优化方面的临床效果,开创冠心病治疗新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 目的研究脂必泰与阿托伐他汀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在血脂情况优化方面的临床效果,开创冠心病治疗新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即只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方式上另外服用脂必泰联合治疗。在两个月后对比患者血脂恢复情况。结果在两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脂必泰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患者冠心病血脂的优化能够起到较好疗效,使用上也比较安全,适合在临床治疗方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必泰 冠心病 血脂状态 影响
下载PDF
左卡尼汀辅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秦学鹏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5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SD以及LVEDD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受损的心肌修复,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左卡尼汀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究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
5
作者 秦学鹏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0期60-60,62,共2页
目的探讨对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把2011年1月—2012年8月住院患者为参考对象,选取100例,进行分组调查,以猝死,3个月生存时间,6个月生存时间,1年生存时间作为观察终点,依据预后患者各自反应情况,分为4组进行对比研究,即... 目的探讨对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把2011年1月—2012年8月住院患者为参考对象,选取100例,进行分组调查,以猝死,3个月生存时间,6个月生存时间,1年生存时间作为观察终点,依据预后患者各自反应情况,分为4组进行对比研究,即A组、B组、C组、D组。结果年龄、心功能、血尿酸浓度、EF值以及药物治疗均能对患者近期预后产生影响。结论 NYHA、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规范化药物治疗和是否有过晕厥现象是影响扩张型心肌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近期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张琮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6期2673-2673,共1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PCI术中无复流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7)岁,观察用药前后冠脉造影靶血管前向血流情况。结果应用替罗非班可使冠脉血...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 PCI术中无复流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7)岁,观察用药前后冠脉造影靶血管前向血流情况。结果应用替罗非班可使冠脉血流明显改善。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复流
下载PDF
心房颤动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的价值和意义
7
作者 秦学鹏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5期148-148,共1页
目的对C反应蛋白水平同房颤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9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1组阵发性房颤组、2组持续性房颤组各45例,另外选择45例非房颤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比较各组间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 1组、2组平均... 目的对C反应蛋白水平同房颤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9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1组阵发性房颤组、2组持续性房颤组各45例,另外选择45例非房颤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比较各组间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 1组、2组平均C反应蛋白水平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2组的平均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均<0.05。结论 C反应蛋白同房颤的关系密切,其水平可作为判断房颤预后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持续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英丽 李志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3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意义。方法:收治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HFPEF患者241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Hb A1c、C反应蛋白、NT-pro BNP...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意义。方法:收治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HFPEF患者241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Hb A1c、C反应蛋白、NT-pro BNP。结果:糖尿病组的Hb A1c、C反应蛋白、NT-pro BNP、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Hb A1c、C反应蛋白、NT-pro BNP与MACE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NT-pro BNP、Hb A1c、C反应蛋白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HFPEF发生率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糖尿病 高血压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舒张压下降过程中“J形曲线”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丽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2-83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不同舒张压(DBP)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不同DBP水平以5 mmHg(1mmHg=0.133kPa)为界限分成6组:1组DBP〈70mm...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不同舒张压(DBP)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不同DBP水平以5 mmHg(1mmHg=0.133kPa)为界限分成6组:1组DBP〈70mmHg;2组DBP 70~75mmHg;3组DBP 76~80mmHg;4组DBP 81~85mmHg;5组DBP 86~90mmHg;6组DBP〉90mmHg,统计终点事件数,采用SPSS 16.0软件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并绘制曲线图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与4组比较,1组、2组、5组和6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风险(RR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危险因素后,与4组比较,1组、5组和6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对风险分别增加67%、173%及222%(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DBP应降到合理的范围,DBP下降过程中"J形曲线"现象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 心脑血管事件 J形曲线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334-335,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老年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治疗效果、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老年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治疗效果、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7%(4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3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6h及4周,观察组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36h观察组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和缺血导联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NSTE-ACS可明显改善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用药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老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hs-CRP及LDL-C的检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英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8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12h内检测血清hs—CRP及LDL—C水平,记录患者住...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28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12h内检测血清hs—CRP及LDL—C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30d随访,发生MACE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5),而两组患者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s—CRP水平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0d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hs-CRP者(P〈0.05);但不同LDL-C水平患者心力衰竭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住院期间及术后30dMACE显著相关(P〈0.05),而LDL-C与MACE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高hs—CRP是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超敏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学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ELISA法对2组... 目的分析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面积关系,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ELISA法对2组的BNP含量进行测定,应用心肌梗死损伤积分法观察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分析BNP与心肌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入院当天和治疗7d后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者治疗7d后与入院当天的BNP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面积越大,BNP含量越高(P<0.05)。结论 BNP与心肌梗死面积存在正相关联系,可以作为推测心肌梗死的病变程度一项指标,对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B型利钠肽 心肌梗死面积 预后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英丽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第24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A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B组给予经股动...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A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B组给予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对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显著改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心室颤动2例、穿刺点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4/25);B组患者中,心室颤动2例、穿刺点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