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彦俊 温昌明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9-20,共2页
目的分析在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神经介入治疗方案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7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收治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随机表数字法分进行分组,包括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0例)。... 目的分析在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神经介入治疗方案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7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收治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以随机表数字法分进行分组,包括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0例)。参照组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以纤溶酶原激活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再展开神经介入治疗,对组间血管狭窄情况治疗前后的变化、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且比较组间治疗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狭窄情况治疗前显示其Vd、Vs以及血管狭窄率和参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显示实验组Vd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Vs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血管狭窄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均<0.05)。实验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显示其FMD以及ABI指标和参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显示实验组FMD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ABI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均<0.05)。实验组治疗30d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神经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不仅对患者血管狭窄情况可以带来良好的改善作用,帮助患者有效降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有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介入治疗 血管狭窄 血管内皮功能 神经功能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军 孙军 +6 位作者 张东焕 陈笛 刘义锋 汪宁 张丽阳 张京铮 温昌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 目的评价急性串联病变型椎基底动脉闭塞(VBO)患者血管内开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急性VBO患者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血管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串联病变组(n=33,VBO伴有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单纯栓塞组(n=33,VBO因心源性或不明原因栓塞)、颅内狭窄组(n=84,VBO因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基础上急性闭塞)。对比分析3组患者临床结局、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血管开通情况等指标。靶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2b/3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串联病变组、单纯栓塞组、颅内狭窄组靶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00%(33/33)、97.0%(32/33)、98.8%(83/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110(89.0~148.0) min、65(47.0~122.5) min、100(78.5~131.5) min,单纯栓塞组显著短于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P=0.004);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72.7%(24/33)、39.4%(13/33)、58.3%(49/84),串联病变组、颅内狭窄组高于单纯栓塞组(P=0.023)。3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开通治疗急性串联病变型VBO安全有效,近期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闭塞 后循环 串联病变 血管内再通 机械取栓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小旭 刘义锋 +1 位作者 黄芳 王萍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1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0)与预...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术后1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0)与预后良好组(n=86)。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动脉瘤位置、动脉瘤长径、是否合并血肿、发病至手术时间),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有差异项,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60岁/≥6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4 h/<4 h)、是否合并血肿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合并高血压、动脉瘤位置(前循环/后循环)、动脉瘤长径(≥6 mm/<6 mm)、动脉瘤数量(单发/多发)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合并高血压、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长径≥6 mm、多发动脉瘤均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合并高血压、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长径≥6 mm、多发动脉瘤,在临床诊疗中需给予足够重视与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间导管辅助取栓技术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军 张保朝 +6 位作者 孙军 陈笛 张东焕 刘义锋 汪宁 郭元展 温昌明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间导管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机械取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ABAO患者的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机械取栓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2组:中间导管组(n=52),常规取栓... 目的探讨中间导管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机械取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连续入组的ABAO患者的临床、技术及功能结局资料。根据机械取栓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2组:中间导管组(n=52),常规取栓组(n=98)。对比分析2组患者取栓次数、血管开通情况、术中并发症等相关指标。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2b/3级。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0~3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2组90 d良好预后率分别为:中间导管组50.00%(26/52),常规取栓组44.90%(60/98);血管再通率分别为:中间导管组98.08%(51/52),常规取栓组98.98%(97/98);中间导管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中位数为77.0(64.25,77.00) min,明显短于常规取栓组92.5(63.00,132.50) min(P<0.05);前者取栓次数中位数1.0(1.0,2.0)明显小于后者2.0(1.0, 3.0)(P<0.05);2组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应用中间导管辅助可降低靶血管穿刺至复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闭塞 后循环 中间导管 机械取栓
下载PDF
血清Lp(a)、GAL3、Vaspin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revo支架取栓术后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康梅娟 温昌明 +4 位作者 张保朝 孙军 汪宁 张东焕 张缦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3期514-517,52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脂蛋白a[Lp(a)]、半乳糖凝集素3(GAL3)、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revo支架取栓术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前循环急性缺... 目的探究血清脂蛋白a[Lp(a)]、半乳糖凝集素3(GAL3)、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revo支架取栓术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Trevo支架取栓。根据患者术后第14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转归优良组(76例)及转归不良组(36例)。对比两组入院、术后即刻、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2周的血清Lp(a)、GAL3、Vaspin水平,采用Spearmen分析血清Lp(a)、GAL3、Vaspin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revo支架取栓术后转归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2周,转归优良组的血清Lp(a)和GAL3均低于转归不良组(t=7.725、10.602、9.578,2.888、5.875、9.45,P均<0.05);Vaspin水平均高于转归不良组(t=23.416、14.754、8.428,P均<0.05);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revo支架取栓术后转归优良与血清Lp(a)、GAL3正相关,与Vaspin水平负相关。结论血清Lp(a)、GAL3、Vaspin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revo支架取栓术后转归情况具有相关性,可参考对患者血清Lp(a)、GAL3、Vaspin进行监测及时给予相应临床措施以改善患者取栓术后转归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半乳糖凝集素3 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缺血性脑卒中 Trevo支架取栓术
下载PDF
血糖变异度、侧支循环及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与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汪宁 温昌明 +3 位作者 高军 白方会 刘圆方 孙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究血糖变异度(GV)、侧支循环及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Batman)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Solitair... 目的探究血糖变异度(GV)、侧支循环及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Batman)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的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共113例,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转归组(46例)及不良组(67例)。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GV及Batman评分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3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的年龄为(65.3±8.9)岁,女性39例(34.5%)。与转归组相比,不良组侧支循环比例较低[40例(87.0%)比47例(70.2%)],GV评分较高[(25.19±3.54)比(30.36±4.11)分],Batman评分较低[(7.49±1.52)比(6.65±1.33)分],房颤史构成比较高[16例(23.9%)比14例(8.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8.33±0.74)比(7.25±0.92)分],核心梗死体积较大[(32.57±4.87)比(29.54±5.14)ml],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长[(123.52±31.17)比(102.47±29.54)min](均P<0.05)。房颤史、核心梗死体积、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至血管再通时间、GV、侧支循环、Batman评分是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383(1.124~1.641)、1.166(1.007~1.350)、4.777(1.856~12.297)、3.068(2.379~3.757)、1.477(1.209~1.806)、0.742(0.654~0.831)、0.717(0.214~1.221)(均P<0.05)。结论GV、侧支循环及Batman评分是大血管闭塞性APCI患者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血糖变异度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术前双抗治疗辅助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7
作者 刘少哲 于佩璘 +1 位作者 余洋 温昌明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501-502,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双抗治疗辅助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150例AIS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术前规律双抗治疗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管开通情况及预后。结果... 目的探讨术前双抗治疗辅助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150例AIS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术前规律双抗治疗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管开通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d、3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管开通率及侧支代偿率均高于对照组,再闭塞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双抗治疗辅助机械取栓治疗AIS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血管开通率,改善患者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治疗 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有创动脉压监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洁 茹睿 +3 位作者 董正航 黄芳 张东焕 温昌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3078-3083,共6页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护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因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7 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入...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护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因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7 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额外予以有创动脉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HS量表中除谵妄与脑出血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57%(3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21/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可早期发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及时、有效的干预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也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动脉压监测 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高灌注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Akt/GSK-3β通路研究紫檀茋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间质过度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宁 高军 +2 位作者 白方会 刘圆方 温昌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99-2406,共8页
目的研究紫檀茋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考察其对血管内皮间质过度转化与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激酶-3β(protein kinase B/glycogen synthesizing kinase-3β,Akt/GSK-3β)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给予紫檀... 目的研究紫檀茋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考察其对血管内皮间质过度转化与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激酶-3β(protein kinase B/glycogen synthesizing kinase-3β,Akt/GSK-3β)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给予紫檀茋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干预6 d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血小板源性CD40配体(CD40L)和血小板P选择素(P-slelctin,CD62P)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血管内皮和间质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又名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脑血管CD31、α-SMA和脑皮质Akt和GSK-3β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Akt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清PAF、CD40L和CD62P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脑皮质细胞形态破坏,呈空泡样坏死,细胞间隙增大,染色变浅,残存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边界不清;脑血管CD31表达减弱,α-SMA表达增强;脑血管CD31和脑皮质p-Akt、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脑血管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PAF、CD40L和CD62P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脑皮质细胞形态、排列、细胞核清晰度以及间质染色均匀度等均改善;脑血管CD31表达增强,α-SMA表达减弱;脑血管CD31和脑皮质p-Akt、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脑血管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紫檀茋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可抑制血管内皮-间质过度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kt/GSK-3β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茋 脑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间质过度转化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激酶-3β
原文传递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祥欣 刘义锋 +4 位作者 温昌明 李平 刘少哲 余洋 张保朝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8期1822-1826,共5页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月12—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在超声引导下给...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月12—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在超声引导下给药,先静推10%,60 s内结束,剩余静脉滴注,60 min内结束,依照超声监测结果可适当调整剂量,治疗1次,溶栓后继续予以常规治疗至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10 mL融于250 mL生理盐水混匀,1次/d,持续应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_(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_(d))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_(p))水平,以及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57%)较对照组(75.47%)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MCA)的V_(m)、V_(d)、V_(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nnexin A2、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Hcy、Annexin A2、VEGF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调节Annexin A2、Hcy、VEGF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发挥良好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注射用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膜联蛋白A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