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前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辉 吕相琴 邹宵萌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5期2351-2353,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RBC)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对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0月拟行输血治疗的23 73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在23 73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83例(0.35%),其中12 094例男... 目的探讨红细胞(RBC)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对该院2011年3月至2016年10月拟行输血治疗的23 73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在23 73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83例(0.35%),其中12 094例男性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例(0.12%),11 636例女性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68例(0.58%),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 780例有输血/妊娠史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69例(0.71%),13 950例无输血/妊娠史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4例(0.10%),有输血/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妊娠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41例(49.40%),MNS血型系统19例(22.89%),Lewis血型系统12例(14.46%),P血型系统3例(3.61%);非特性抗体主要为冷抗体患者6例(7.23%),自身抗体患者2例(2.41%);不规则抗体多发生于肿瘤、消化系统出血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论对临床拟行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对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RBC输注无效及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查
下载PDF
ELISA检测抗-HCV灰区、弱反应标本与FQ-PCR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邹宵萌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阳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3月于本院手术和输血治疗的1 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LISA法抗-HCV检测结果将患者标...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阳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3月于本院手术和输血治疗的1 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LISA法抗-HCV检测结果将患者标本分为:A组:阴性(S/CO<0.3)240例;B组:灰区(0.7≤S/CO<1)902例;C组:弱反应性(1≤S/CO<3.8)20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FQ-PCR复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 B组灰区和C组弱反应性标本中,FQ-PCR复检分别有41例(4.54%)和172例(83.49%)HCVRNA浓度>1 000 IU/ml;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灰区HCVRNAFQ-PCR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弱反应性HCVRNA FQ-PCR阳性率与单试剂弱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抗-HCV为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CV RNA阳性标本漏检和误诊,采用FQ-PCR检测对于HCV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弱反应性 抗-HCV FQ-PCR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辉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需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350例分为既往无输血史(A组,110例)和有输血史(B组,240例)两组,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99例,61例行给予配合性血小板...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需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350例分为既往无输血史(A组,110例)和有输血史(B组,240例)两组,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99例,61例行给予配合性血小板输注(C组),38例行随机血小板输注(D组);计算输注后1h和24h血小板升高指数(CCI),CCI>4.5×109/L判为输注有效。结果 B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7.50%,高于A组的8.18%(P<0.05),且随着输血次数增多而增高。C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高于D组(83.61%vs.26.32%)(P<0.05)。结论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实施交叉配型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配型 输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