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注射液对ICU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范风江 闫云 冯丽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9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ICU严重脓毒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ICU严重脓毒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混合,ivgtt,q12 h)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及器官功能保护效果。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APTT、PT、TT值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ICU严重脓毒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患者的器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 器官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玉林 和振娜 余满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5期378-379,共2页
目的通过对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识别、评价和处理,不断查找安全隐患,研究风险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评估出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方法。结果通过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潜在风险识别知识的强化学习,... 目的通过对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识别、评价和处理,不断查找安全隐患,研究风险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评估出有效回避护理风险,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方法。结果通过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潜在风险识别知识的强化学习,提高了我科护理人员的防范风险意识以及对风险事故的辨别和处理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取得了最的安大全保障。结论树立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落实护理管理制度,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以保障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 风险意识 安全护理
下载PDF
APN排班模式在ICU实施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林 刘建芝 尚晋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4期162-162,共1页
目的探讨ICU实施APN连续排班的效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情况改变排班方法,实行APN连续性排班,依循护士个人能力安排工作任务,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落实分层次管理。实施过程中对患者、医生、护士发放各种调查表,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 目的探讨ICU实施APN连续排班的效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情况改变排班方法,实行APN连续性排班,依循护士个人能力安排工作任务,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落实分层次管理。实施过程中对患者、医生、护士发放各种调查表,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PN排班能有效改善护理工作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各项安全查对制度及操作流程能更规范认真有效落实,同时各级护士能更有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APN连续排班能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缓解护理人员工作疲劳感,且在工作过程中更规范有效落实安全查对制度,提高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N排班 连续性排班 满意度
下载PDF
脓毒症心肌抑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璟 郑远征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3期4419-4420,共2页
探讨脓毒症心机抑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将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患者进入ICU时的LVEF分值(左室射血分数)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无心机抑... 探讨脓毒症心机抑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将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患者进入ICU时的LVEF分值(左室射血分数)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无心机抑制组和心机抑制组,各41例。将两组患者进入ICU第1、3、7d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功能进行观察和对比,并记录两组4w后的预后情况。进入ICU的第1d,无心机抑制组患者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CVP(中心静脉压)均明显低于心机抑制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的PVP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和CI(心脏指数)差异较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进入ICU第3d,两组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进入ICU第7d,两组患者的LVEDD和CVP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机抑制组的PVPI和CI显著高于心机抑制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28d后无心机抑制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0.49%,心机抑制组为75.61%,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心机抑制可扩大心室,降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不会造成心血排放量的减少,对其他器官功能无明显影响,对患者的死亡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心机抑制 脓毒性休克 器官功能 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临床常用措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范风江 郑远征 李玉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3期4435-4436,共2页
探究分析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相关临床措施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于我院进行96例肠内营养胃炎的重症患者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期间所采用的营养液类型、是否采用导泻、灌肠、促胃动力药物以及是否补充白蛋白等临床措施... 探究分析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相关临床措施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于我院进行96例肠内营养胃炎的重症患者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期间所采用的营养液类型、是否采用导泻、灌肠、促胃动力药物以及是否补充白蛋白等临床措施进行组别细分,统计、对比不同小组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营养液类型(整蛋白型优于短肽型)、早期导泻(是优于否)、早期灌肠(是优于否)、早期使用促胃动力药物(是优于否)以及补充白蛋白(是优于否)等措施小组,组内统计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早期,可以通过给予患者整蛋白型营养液、导泻、灌肠、服用促胃动力药物以及等补充白蛋白等临床措施有效降低患者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措施 有效性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衰竭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闫云 包建颖 +2 位作者 李博 史晶心 冯丽霞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9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衰竭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严重脓毒症伴器官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头...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衰竭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严重脓毒症伴器官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 g溶入定量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ivgtt,bid)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0.4 g溶入定量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ivgtt,q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器官衰竭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严重脓毒症伴器官衰竭的疗效良好,可减少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器官衰竭程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器官衰竭 头孢哌酮/舒巴坦 莫西沙星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危重病患者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丽霞 王漫丽 范风江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5期2918-2919,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对危重病患者治疗及营养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4例在入院24~48h内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则给予肠外营养。检测...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对危重病患者治疗及营养代谢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4例在入院24~48h内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则给予肠外营养。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肠外营养组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和臂肌围指标较肠内营养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热量摄入、氮平衡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危重病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代谢效应,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丽霞 闫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6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即在早期应用抗菌素以控制原发感染和彻底引流感染灶的基础上,6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对照组采用循环与容量支持...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即在早期应用抗菌素以控制原发感染和彻底引流感染灶的基础上,6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对照组采用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MAP、CVP、ScvO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率和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复苏 治疗
下载PDF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淑娟 韩虹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肺炎采取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对象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小儿重症肺炎护理的86例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肺炎采取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对象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接受小儿重症肺炎护理的86例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对比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水平,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儿童抑郁量表(CDI)及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MASC)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对象护理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对象PLT、PCT及PDW水平相对于护理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咳嗽、发热、咳痰及肺啰音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相对于对照组(25.5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护理前CDI及MAS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对象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5.35%)相对于对照组(76.7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重症肺炎使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一方面可以降低血小板参数水平,减少临床病症持续时间和并发症;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患儿情绪,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小儿重症肺炎 血小板参数 并发症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及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淑娟 韩虹 《临床研究》 2023年第6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症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6例小儿重症肺炎病例临床资料,其中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的53例患儿为常规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5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症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6例小儿重症肺炎病例临床资料,其中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的53例患儿为常规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53例患儿为综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长、住院时长、动脉血气指标、实验室指标,并调查患儿再住院情况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综合组患儿退热、喘息缓解、咳嗽缓解、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长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血氧饱和度(SaO_(2))数值显著高于干预前,二氧化碳分压(PCO_(2))低于干预前,且综合组变动幅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综合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患儿再住院率低于常规组,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临床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能够快速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实验室指标,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并减少发生再住院情况,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小儿患者 重症肺炎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林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辅助通气中应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的效果。方法选取CPAP辅助通气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观察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辅助通气中应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的效果。方法选取CPAP辅助通气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EBN护理。比较2组对CPAP耐受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CPAP耐受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N干预CPAP辅助通气用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耐受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循证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璟 《临床研究》 2018年第9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本科接诊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实验组(n=45)实行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n=40)实行晚期小... 目的研究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本科接诊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将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实验组(n=45)实行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n=40)实行晚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综合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和血乳酸水平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24h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采取早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法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施治,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脓毒症 血流动力学 休克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璟 《北方药学》 2019年第1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度(未执行专项管理)800例糖皮质激素使用者,对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就诊科室进行总结,做好统计。同时,选取2017年度(开展专项管理)800例糖皮质激素使用者,对专...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度(未执行专项管理)800例糖皮质激素使用者,对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就诊科室进行总结,做好统计。同时,选取2017年度(开展专项管理)800例糖皮质激素使用者,对专项管理前后用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16年度800例就诊患者就诊科室分布为内科313例,中西医结合科296例,普外科70例,骨科42例,其他79例。专项整改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强度为26.25%比整改前的71.00%使用强度有明显降低(P<0.05)。专项整改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用率为21.00%比整改前的51.50%有明显降低(P<0.05),专项整改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时限明显降低。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上存在很多误区,实施专项管理,加强监督,可减少药物滥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临床 合理应用
下载PDF
乌头碱中毒所致快室率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分析
14
作者 赵璟 冯丽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5期139-139,共1页
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所致快室率心律失常病例的救治分析。方法对我院救治的30例乌头碱中毒致快室率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乌头碱中毒致快速室率心律失常全部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抢救乌头碱中毒致快室率... 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所致快室率心律失常病例的救治分析。方法对我院救治的30例乌头碱中毒致快室率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乌头碱中毒致快速室率心律失常全部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抢救乌头碱中毒致快室率心律失常时,应小剂量开始、重复使用阿托品可明显稳定心脏电活动,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中毒 快室率心律失常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合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包建颖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0期1363-136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其氧合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其氧合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氧合指数、炎性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 d、3 d时的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 d时的TNF-α、IL-6及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降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其氧合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 血液净化 氧合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
16
作者 包建颖 杜江涛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7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1例。A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阿... 目的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7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1例。A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三组心功能、血脂水平、载脂蛋白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左室射血分数、血管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高于治疗前,且C组增高幅度高于A、B组(P<0.05)。治疗后,三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治疗前,且C组改善幅度优于A、B组(P<0.05)。治疗后,三组载脂蛋白A1高于治疗前,载脂蛋白B低于治疗前,且C组改善幅度优于A、B组(P<0.05)。治疗后,三组左、右cIMT低于治疗前,且C组降低幅度高于A、B组(P<0.05)。三组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B组出现劳力后胸闷各1例,经积极控制血压后运动平板试验呈阴性。结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应用于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均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脂水平,且瑞舒伐他汀效果更显著,临床可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科学选择他汀类药物,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重症监护病房 他汀类药物 心功能
原文传递
巴曲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17
作者 张恒媛 曹丽晶 陈骏 《华夏医学》 2024年第6期166-171,共6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联组和巴曲酶组,每组49例。双联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巴曲酶组采用巴曲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联组和巴曲酶组,每组49例。双联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巴曲酶组采用巴曲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纤溶系统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脑部血流情况及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巴曲酶组的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率(PAd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均低于双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曲酶组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内皮素-1(ET-1)的水平均低于双联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双联组(P<0.05);巴曲酶组的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低灌注指数(HIR)均低于双联组(P<0.05);巴曲酶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双联组的20.41%(10/49)(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纤溶系统功能而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部血流情况,对降低不良预后发生风险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巴曲酶 双联抗血小板 血小板活性 纤溶系统功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杜江涛 包建颖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I)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对照研究。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HD合并RI患者98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I)的临床效果。方法队列对照研究。抽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HD合并RI患者98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PCI联合常规静脉水化处理,观察组采用PCI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UN、Cys-C、NGA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s-CRP、IL-8、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P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K-MB、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4/49)与对照组(12.24%,6/4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联合尼可地尔治疗CHD合并RI效果较好,能减轻机体炎症和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肾功能不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李卫阳 程涛 +3 位作者 马群 陈慧 许蒙 尹亚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45,5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18例,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9例,严重脓毒症组52例,感染性休克组27例,对... 目的探讨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18例,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9例,严重脓毒症组52例,感染性休克组27例,对3组患者不同时间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脓毒症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脓毒症组患者相比,严重脓毒症组和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与严重脓毒症组患者相比,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患者相比,死亡患者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降钙素原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预后 血乳酸 降钙素原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室老年肺部感染病原学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强珂皎 潘华 +2 位作者 王静 刘河静 尚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91-239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老年患者805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鉴定感染组患者病原菌种类。统计两...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老年患者805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鉴定感染组患者病原菌种类。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呼吸机使用情况、气管切开情况、血管内插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将上述临床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回归模型预测价值进行检测。结果805例ICU老年患者中,有108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3.42%;有93例(86.11%)患者的细菌培养为阳性,共分离出10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为62.86%,革兰阳性菌占30.48%,真菌占6.67%。多元Logsitic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119,P=0.003)、有糖尿病史(OR=2.187,P=0.001)、气管切开(OR=2.459,P<0.001)、联合使用抗菌药物≥2种(OR=1.588,P=0.049)、住院时间≥20 d(OR=2.719,P<0.001)均为影响老年ICU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的表达式为P=1/[1+e^(-(-0.434+0.751×(年龄)+0.783×(糖尿病史)+0.900×(气管切开)+0.462×(联合使用抗生素≥2种)+1.000×)(住院时间))],Hosmer-Lemeshowχ^(2)=11.366,P=0.182;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肺部感染的AUC为0.740,95%CI为0.688~0.792。结论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较少;多因素Logsitic回归模型对ICU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临床可通过对ICU老年患者上述危险因素重点监测并加以干预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肺部感染 病原学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