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方言“尖音”探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宛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54-56,共3页
河南方言"尖团分立"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这种语音特点使河南人使用普通话时尖音突出。为了合理使用通语和方言,本文对河南方言"尖音"的语音特点及其历史成因、发展流变、前人研究成果等多方面进行了... 河南方言"尖团分立"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这种语音特点使河南人使用普通话时尖音突出。为了合理使用通语和方言,本文对河南方言"尖音"的语音特点及其历史成因、发展流变、前人研究成果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方言 尖团分立 尖音
下载PDF
论司空图的“韵味”说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宛平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4期68-70,共3页
唐代司空图“韵味”说的提出,解决了诗歌的表层题材和深层意味之间的关系问题。“韵味”说把诗歌分成了韵、味和致、旨两个层次,韵味的实现要求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努力追求诗歌的“醇美”,接受者在阅读诗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地领悟... 唐代司空图“韵味”说的提出,解决了诗歌的表层题材和深层意味之间的关系问题。“韵味”说把诗歌分成了韵、味和致、旨两个层次,韵味的实现要求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努力追求诗歌的“醇美”,接受者在阅读诗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地领悟和创造,韵味的实现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韵味 接受美学
下载PDF
高师应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方略
3
作者 李宛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严峻挑战,高师教育应积极应对,注意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从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程理论修养水平,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的是提高高师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 高等师范教育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教师素质
下载PDF
教学美论
4
作者 李宛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8期86-87,共2页
教学美具有美的本质特征,是师生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教学美在育人过程中具有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激励奋发、怡情健身等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教态美、语言美、板书美、韵律美等方面。
关键词 教学 教学活动 教书育人
下载PDF
梁遇春散文:至真至美的歌
5
作者 杨晓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2-73,共2页
梁遇春的散文 ,不重写景记事 ,不重形象塑造 ,而长于抒情议论 ,主要表现为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切关注和独特思考。作家生命的短暂 ,社会历史转折中的唯美主义追求 。
关键词 梁遇春 散文创作 个性
下载PDF
由驹子、陈白露形象比较川端康成与曹禺的悲剧意识
6
作者 杨晓瑜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 2002年第1期74-76,共3页
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 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剧有着不同的内涵 ,即 :川端康成是“既悲且美 ,悲美同在” ,曹禺是“因悲而美 ,悲美相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曹禺 悲剧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