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南阳油田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调研测试数学试卷
1
作者 李开兰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2年第2期66-68,共3页
下载PDF
乡村游里的数学问题
2
作者 李开兰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河南新密市利用本地特色,开发了乡村旅游项目。2023年劳动节期间,棒棒一家自驾去新密旅游。让我们跟随棒棒一家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吧。一、出发前准备1.准备食物。棒棒的妈妈到超市购买水果和酸奶共花203元,其中买酸奶... 河南新密市利用本地特色,开发了乡村旅游项目。2023年劳动节期间,棒棒一家自驾去新密旅游。让我们跟随棒棒一家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吧。一、出发前准备1.准备食物。棒棒的妈妈到超市购买水果和酸奶共花203元,其中买酸奶与买水果花的钱数比是2∶5,买酸奶和买水果各花多少钱?请写出计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游 乡村旅游 河南新密 本地特色 数学 劳动节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大单元教学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付以华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3年第7期131-131,共1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凝练艺术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但艺术课程标准颁布后,大家还在使用原有的老教材,因此,探索合适的新课标素养导向下的老教材重构,就成为一线美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美术教师 艺术课程标准 新课标 义务教育 教材重构 大单元教学
下载PDF
穿针引线绣出精美画卷--以“数的产生”一课为例
4
作者 李开兰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1年第9期38-40,共3页
在一次省优质课评选中,我们一位教师执教了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一课(随机抽课,准备时间一周),这节课经过一周的打磨,最终得到了评委们的充分肯定。当时,抽到这节课时,大家面面相觑,这节课怎样上呢?作为教研员,我首先想到... 在一次省优质课评选中,我们一位教师执教了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一课(随机抽课,准备时间一周),这节课经过一周的打磨,最终得到了评委们的充分肯定。当时,抽到这节课时,大家面面相觑,这节课怎样上呢?作为教研员,我首先想到做调查研究,打电话询问当地的骨干教师:平时教学中如何上这节课?得到的答复几乎是一致的,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员 人教版教材 骨干教师 穿针引线 阅读教材 平时教学 四年级上册 画卷
下载PDF
及时追问引发思维碰撞
5
作者 李开兰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第11期59-59,共1页
在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追问,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高层次,使思维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及时有效的追问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课堂学习... 在学生展示探究成果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追问,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更高层次,使思维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及时有效的追问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课堂学习生成新资源的关键。下面以“小数的性质”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课堂上如何通过及时追问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碰撞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广阔性 及时追问 课堂学习 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段 小数的性质
下载PDF
强化品德课素质意识 优化教学过程
6
作者 王静 秦杰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7年第1期72-73,共2页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积极寻求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深入探索,不断创新,积极寻求科学的途径和方法,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是品德课教学承载的重要两个意识,优化四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素质 品德课 主体性 实效性笔者认为要全面落实品德课程目标 必须强化
下载PDF
发掘课程资源 夯实德育实效
7
作者 王静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8年第1期43-45,共3页
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课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品德课程资源的合理 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品德课教师,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眼里有资源,心中有教育,强化课程资源 意识,提高开发运用能力,并不断地探索... 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课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品德课程资源的合理 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品德课教师,我们必须立足实际,眼里有资源,心中有教育,强化课程资源 意识,提高开发运用能力,并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多法并举,为教育教学 服务,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使他们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正确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初步适应社会, 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具有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 课程资源 生活 社会
下载PDF
“小数加减法”教学实录与评析
8
作者 王荆江(执教) 李开兰(评析) 张静波(评析) 《小学数学教育》 2023年第7期46-48,共3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笔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不同位数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能用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笔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不同位数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数加减法 数学与生活 算理 义务教育 教学实录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原文传递
利用微课促进深度学习
9
作者 李开兰 《小学数学教育》 2019年第13期75-75,共1页
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给同伴说明白或者操作演示清楚。以学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 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给同伴说明白或者操作演示清楚。以学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微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把教材中的文字、图片动态呈现,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微课 以学为中心 利用 课堂教学 个性化学习 操作演示 学习过程
原文传递
关注试题命制 发挥导向作用——关于小学数学试题命制基本原则的思考
10
作者 李开兰 《小学数学教育》 2022年第7期27-28,共2页
纸笔测试是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方式,可以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以更客观的视角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程的动态展现。纸笔测试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 纸笔测试是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方式,可以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以更客观的视角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程的动态展现。纸笔测试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笔测试 增值评价 小学数学 教学管理水平 试题命制 教学态度 学习效果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经历过程 构建新知——“植树问题”教学片断与评析
11
作者 李开兰 《小学数学教育》 2015年第7期71-71,111,共2页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天悄悄地走来。有幸聆听了17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的参赛课,在课间,在与听课教师及参赛教师交流过程中,一提到课堂上要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数学模型,部分教师一脸茫然,觉得“它”很神秘,小学生为什...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天悄悄地走来。有幸聆听了17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的参赛课,在课间,在与听课教师及参赛教师交流过程中,一提到课堂上要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数学模型,部分教师一脸茫然,觉得“它”很神秘,小学生为什么要经历和怎样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历 教学片断 植树问题 教师交流 数学模型 教学能手 小学数学 听课教师
原文传递
师退生进,静待花开——“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片断与思考
12
作者 李开兰 王建林 《小学数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28-29,共2页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2的内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分数除法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尤其是对于"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的计算方法不易理解。此前学...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例2的内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分数除法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尤其是对于"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的计算方法不易理解。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初步感知了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并沟通了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联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类推、转化等方法自主探究新知,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发现,在交流中理解算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除法 分数乘法 初步感知 理解算理 享受成功 探究新知 教学片断 分数除以整数
原文传递
经历探究过程 提升核心素养——以“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海英 《小学数学教育》 2017年第1期68-68,共1页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有些知识模型是可以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即学生要自己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就要求学生要清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两位数乘两位数” 探究过程 经历 教学 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 知识模型 学习过程
原文传递
“垂直与平行”教学实录与评析
14
作者 杨海英(执教) 李开兰(评析) 《小学数学教育》 2012年第11期39-40,56,共3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初步感知平行与垂直师: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就是在一些体育运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老师截取了一些体...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初步感知平行与垂直师: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就是在一些体育运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老师截取了一些体育运动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有哪些与数学有关的现象。下面请欣赏(学生观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录 平行 垂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数学知识 体育运动 运动画面 实验教科书
原文传递
“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分数除法问题”教学实录与评析
15
作者 王义梅 李开兰 李玲莉 《小学数学教育》 2022年第13期118-119,130,共3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1页。教学目标:1.掌握“已知两个量的和(差),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类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问...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1页。教学目标:1.掌握“已知两个量的和(差),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会熟练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类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归纳这类实际问题的特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已知两个量的和(差),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这两个量”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策略 列方程 解题思路 义务教育 教学实录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幻化的意象色彩——戏剧人物
16
作者 付以华 《少儿美术》 2017年第12期9-9,共1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色彩主观化意向表现思路,初步了解灰色调的调色技法。掌握画面笔触的表现与油画刀肌理的运用。过程与方法:欣赏当代意象作品,感受意象色彩作品的独特审美形式。引导分析戏剧人物的归纳方法。局部示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色彩主观化意向表现思路,初步了解灰色调的调色技法。掌握画面笔触的表现与油画刀肌理的运用。过程与方法:欣赏当代意象作品,感受意象色彩作品的独特审美形式。引导分析戏剧人物的归纳方法。局部示范刮刀的肌理表现方法及画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人物 色彩 意象 幻化 画面效果 教学目标 审美形式 归纳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