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沌理论及其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毅 《现代语文》 2018年第5期27-31,共5页
混沌理论是对不规则而又无法预测的现象及其过程的分析,是非线性科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探究语言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问题的有效工具。文章介绍有关混沌理论的主要内... 混沌理论是对不规则而又无法预测的现象及其过程的分析,是非线性科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探究语言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问题的有效工具。文章介绍有关混沌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哲学意义,阐述语言系统中的混沌性及其研究方法,举例说明混沌理论在语言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以期推动混沌语言研究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语言系统 混沌语言 语言学 语言
下载PDF
类型学视野下汉语量词“粒”和马来语量词“biji”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黄翠芳 《世界华文教学》 2023年第2期189-206,共18页
汉语和马来语都有丰富的量词,但是两种语言量词的用法存在差异。本文借鉴量词类型学相关研究成果,对汉语常用量词“粒”和马来语常用量词“biji”进行对比分析。“粒”能计量的事物的范围比“biji”小,“粒”计量的事物必须具有[+小][+... 汉语和马来语都有丰富的量词,但是两种语言量词的用法存在差异。本文借鉴量词类型学相关研究成果,对汉语常用量词“粒”和马来语常用量词“biji”进行对比分析。“粒”能计量的事物的范围比“biji”小,“粒”计量的事物必须具有[+小][+近圆]形状特征,而“biji”计量的事物只需具有[+近圆]形状特征即可。另外,“粒”能计量点状类液体、尘埃类事物,而“biji”不能。将考察范围扩展到圆形量词来看,跟汉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越南语相比,马来语的圆形量词没有进一步按照大小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量词 汉语 马来语 biji
下载PDF
马来西亚饮食业的命名研究——以中文招牌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凯祺 洪丽芬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78-89,104,共13页
文章对槟城、雪兰莪、马六甲、柔佛、砂拉越及吉隆坡的1241个饮食业中文招牌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它们有独特的典型基本结构,而且以"专名项+业名项+通名项"为主。文章也罗列了马来西亚饮食业中文招牌普遍运用的18种命名法,其... 文章对槟城、雪兰莪、马六甲、柔佛、砂拉越及吉隆坡的1241个饮食业中文招牌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它们有独特的典型基本结构,而且以"专名项+业名项+通名项"为主。文章也罗列了马来西亚饮食业中文招牌普遍运用的18种命名法,其中4种是此研究中新发现的。研究结果除了可起到填补空缺及留下及时记录的作用,也对从事饮食业的人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人饮食 商业招牌 中文 命名法
下载PDF
马来西亚“槟城福建话”特征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文芯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6-70,115,共6页
马来西亚的闽南话属于一种跨境语言。由于槟城是马来半岛北部(北马)闽南话典型的核心区,所以通行当地的闽南话——"槟城福建话"保留了许多从本土闽南话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它也汇集了当地闽南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 马来西亚的闽南话属于一种跨境语言。由于槟城是马来半岛北部(北马)闽南话典型的核心区,所以通行当地的闽南话——"槟城福建话"保留了许多从本土闽南话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它也汇集了当地闽南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揭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共有的特征词,即从本土闽南话传承使用的,以及它本身独有的特征词,即移民及其后裔在不同时期因创新或借用而形成的,说明两者共存的特征词表现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之间语言与文化纽带的联系,也证明了当地闽南人对祖籍方言的忠诚态度。相对的,槟城福建话独有的特征词主要反映当地闽南人的文化特征,也说明语言的变动发展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和整合过程中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词 跨境语言 文化接触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婚宴菜名结构和寓意 被引量:1
5
作者 洪丽芬 黄曼凌 林凯祺 《八桂侨刊》 2016年第2期28-33,39,共7页
中国人讲究"吃",海外华人也一样。在马来西亚,大多数华人的婚宴菜肴仍然以中式菜肴为主,菜名也延续中国菜名结构。在名称的结构和元素方面,婚宴菜名仍保留着传统方式,以1—5元素并排凑合,除了烹调动词外,其他多为名词。在寓... 中国人讲究"吃",海外华人也一样。在马来西亚,大多数华人的婚宴菜肴仍然以中式菜肴为主,菜名也延续中国菜名结构。在名称的结构和元素方面,婚宴菜名仍保留着传统方式,以1—5元素并排凑合,除了烹调动词外,其他多为名词。在寓意方面,婚宴菜名也顾及族群的文化和心理,极尽富贵吉利幸福之意。大部分菜名字数介于4—13字之间,以实指、虚指或实虚元素结合,非常多样化,体现了华人对菜肴婚宴语言的高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海外华人 菜肴 语言 文化
下载PDF
欲望朱古律:解读徐志摩与张资平的南洋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春美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15-19,共5页
解读徐志摩与张资平在他们各自的小说中所建构的"南洋"。徐与张同为活跃于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的作家,文风各异,然而笔下的"南洋"却多有雷同。本文指出,对于他们而言,异域南洋是一个快乐原则战胜现实原则之处,然而... 解读徐志摩与张资平在他们各自的小说中所建构的"南洋"。徐与张同为活跃于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的作家,文风各异,然而笔下的"南洋"却多有雷同。本文指出,对于他们而言,异域南洋是一个快乐原则战胜现实原则之处,然而同时也是万事皆滞无意识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张资平 南洋 异国情调 欲望
下载PDF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继承、开拓及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莲花 《柳州师专学报》 2006年第1期6-12,共7页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山水游记 六朝 山水文
下载PDF
贬谪永州时期的柳宗元与《庄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莲花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1期12-17,共6页
 考察了柳宗元贬谪在永州的思想、情感、创作等方面如何对《庄子》进行接收,并与李白比较,了解到二人学《庄》作品的异同。
关键词 柳宗元 《庄子》 情感
下载PDF
海外华文教育别支——马来西亚宏愿学校行政和学生交流实况个案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洪丽芬 《海外华文教育》 2010年第1期79-85,共7页
宏愿学校是在1995年提出的马来西亚新教育体制。宏愿学校是以"同一屋檐下"概念,将分别以马来语、华语和淡米尔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小学集合在一起,不分种族或宗教,在共同校园内学习。这计划的目的是要逐步实现以马来西亚语为各... 宏愿学校是在1995年提出的马来西亚新教育体制。宏愿学校是以"同一屋檐下"概念,将分别以马来语、华语和淡米尔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小学集合在一起,不分种族或宗教,在共同校园内学习。这计划的目的是要逐步实现以马来西亚语为各源流学校的统一教学媒介语,以便落实作为"促进国民团结"工具的国家教育政策目标。第一所宏愿学校在2002年开办,至今已经八年。在没有华文小学的地区,宏愿学校往往成为不少华族家长在安排子女教育上的不二选择。本研究在马来西亚雪兰莪一所三校并存的宏愿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各校以母语为本的行政和教学特色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单将三校不同语言源流的学生共处,并不能有效地改变交流模式,只能够提供一个地理环境,增加各族的接触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宏愿学校 行政 交流
下载PDF
张资平“恋爱小说”的方程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春美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30-35,共6页
以创作“恋爱小说”闻名的张资平,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流行一时的作家。张资平的小说之所以广受青年读者欢迎,其实得力于他的一套创作方程式:曲折的故事+刺激的(两性关系)“组合”+时兴的思想。如此,他使读者一方面从富刺激性的爱情故... 以创作“恋爱小说”闻名的张资平,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流行一时的作家。张资平的小说之所以广受青年读者欢迎,其实得力于他的一套创作方程式:曲折的故事+刺激的(两性关系)“组合”+时兴的思想。如此,他使读者一方面从富刺激性的爱情故事中获得感官娱乐,另一方面又获得边缘地参与最合潮流的社会批判的机会,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资平 恋爱小说 方程式
下载PDF
外语教师眼中的教学翻译:以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为例
11
作者 林凯祺 洪丽芬 +1 位作者 DAMIEN Mikeng 何富腾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10期1411-1420,共10页
在外语课堂中,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技巧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以国外的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作为外语课堂代表,从教师角度探讨在课堂上使用翻译技巧的情况、适用性及成效。调查采用问卷、课堂观察及访谈的交叉验证法,并把所得数据输入电脑进行系... 在外语课堂中,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技巧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以国外的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作为外语课堂代表,从教师角度探讨在课堂上使用翻译技巧的情况、适用性及成效。调查采用问卷、课堂观察及访谈的交叉验证法,并把所得数据输入电脑进行系统铺排、分析。调查发现,国外汉语教师翻译的使用贯穿教学前、中、后,学生在初级阶段显然相当依赖翻译,尤其是在学习生词和语法这两方面。不同的翻译使用比重则显示教师教学的手法不一致。总的来说,在初级课堂中,教学翻译的使用很普遍,教师们也认为其使用成效还是相当大的。文末部分也给出三个建议,供后续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课堂 外语教师 教学翻译 教学技巧 初级对外汉语
下载PDF
柳宗元的佛教文学
12
作者 郭莲花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通过对柳宗元的各种佛教文学体裁作逐一的分析 ,发现柳氏善于表现禅境、说理辩驳 ,比较突出人物形象 ,形式多且具一定的艺术性 ,尤以禅诗。
关键词 柳宗元 佛教文学 佛教
下载PDF
柳宗元的悲怨文学
13
作者 郭莲花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9-14,共6页
柳宗元的悲怨文学,在题材、形式、表现手法上有其因袭性和创造性。其因袭性主要体现在对《楚辞》借古咏今、悲秋咏怀、香草和臭物比兴、“消释模式”的借鉴;其创造性则表现在善于借友人、亲属不得志或去世实例哭诉自己的遭际,利用生活... 柳宗元的悲怨文学,在题材、形式、表现手法上有其因袭性和创造性。其因袭性主要体现在对《楚辞》借古咏今、悲秋咏怀、香草和臭物比兴、“消释模式”的借鉴;其创造性则表现在善于借友人、亲属不得志或去世实例哭诉自己的遭际,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如地理、气候、植物、动物、器物等等,渲染、衬托、比喻自己的悲愁怨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悲怨文学 艺术表现
下载PDF
柳宗元对问文学研究
14
作者 郭莲花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在辩析对宋玉《对楚王问》和屈原《渔父》的争议的基础上,探讨了对问文学的定义及其论辩性,并对柳宗元的对问文学的继承和超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柳宗元 对问文学 文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