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岩羊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盼 李玉杰 +2 位作者 张晋东 杨建 周材权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18,共8页
2015年1月—2016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进行了行为谱研究。结合照片和视频建立了岩羊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分析了岩羊的9种姿势、68种动作、7种环境和61种行为,并总结出各种行为... 2015年1月—2016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监测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进行了行为谱研究。结合照片和视频建立了岩羊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分析了岩羊的9种姿势、68种动作、7种环境和61种行为,并总结出各种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相对发生频次。本研究为岩羊行为特征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基础信息,也为其他高海拔珍稀野生动物开展行为谱研究奠定基础。将建立的行为谱与圈养或半圈养状态下的岩羊行为谱进行对比,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分析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红外相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山体滑坡区域自然恢复早期植物群落组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乔麦菊 胡灏禹 +1 位作者 程跃红 杨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山体滑坡是卧龙自然保护区常见自然灾害,多由山区大雨或地震灾害引起。利用样方法对11个卧龙自然保护区滑坡山体自然恢复5a后的植被进行调查,并选取一个人工恢复样地为对照,研究滑坡区域次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先锋物种。调查... 山体滑坡是卧龙自然保护区常见自然灾害,多由山区大雨或地震灾害引起。利用样方法对11个卧龙自然保护区滑坡山体自然恢复5a后的植被进行调查,并选取一个人工恢复样地为对照,研究滑坡区域次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先锋物种。调查区域内分布有植物44科103属119种,其中灌木29种,草本90种,包括卧龙植物普查未发现的新记录植物18种。被子植物在科、属、种数均占绝对优势。区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自然恢复早期的39科种子植物分属5种地理成分,以世界广布的科数量最多;同时对作为区系地理分类依据"属"的分析显示,98属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1种分布类型,其中温带分布类型的属占非世界分布属数的90.91%,说明调查区域植被具有温带性质。自然恢复样地的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优于人工恢复样地,通过重要值计算确定不同自然恢复边坡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先锋物种,为卧龙未来滑坡山体人工植被恢复的本地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滑坡山体 自然恢复 物种组成 区系成分 优势物种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调查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金 杨建 +3 位作者 李玉杰 黄金燕 刘巅 张晋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调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资源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布设165台红外相机,调查野生兽类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野... 【目的】调查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资源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布设165台红外相机,调查野生兽类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度,比较分析野生兽类在多时空尺度上(如不同植被类型、海拔和生态季节)的出现频率。【结果】研究期间,利用红外相机共拍摄到有效兽类照片1 619张,鉴定兽类25种(分属5目13科)。调查发现,夏秋季野生兽类的相对丰富度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少部分兽类(如雪豹(Panthera uncial)、岩羊(Pseudois nayaur)等)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及流石滩生境,大部分兽类生活在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中。【结论】卧龙自然保护区存在丰富的珍稀濒危兽类资源(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应对这些哺乳动物的高时空活动频率(如夏秋季和中等海拔地区(1 700~3 500 m))进行集中研究,如探究其生境适宜性及日常行为,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兽类 物种丰富度 时空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