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刘振川 王大明 +2 位作者 翟乐乐 付廷利 刘家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500-502,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疗效。 方法对187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 结果 187例患者出... 目的研究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疗效。 方法对187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 结果 187例患者出院161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13.9%;对125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7年,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 1 52例(41.6%),ADL2 36例(28.8%),ADL320例(16.0%),ADL411例(8.8%),ADL56例(4.8%)。 结论 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壳核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L 壳核出血 患者 高血压性 治疗 微创 血肿 依据 优越性 限度
下载PDF
双侧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及其随访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艳玲 王大明 +2 位作者 张分明 宋信英 耿怀旺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4期40-42,共3页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双侧椎动脉狭窄症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同时接受双侧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结果双侧管径恢复正常,术后1h症状缓解,无内膜撕裂、血栓形成和过度再灌注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随访2年获满意疗效,未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 脑保护装置 支架 并发症 随访
下载PDF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与DSA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艳玲 王大明 +2 位作者 耿怀旺 张分明 宋信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与DSA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9月~2004年3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岁以上的SAH 152例的临床资料与DS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人SAH仍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主,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征与DSA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9月~2004年3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岁以上的SAH 152例的临床资料与DS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人SAH仍以动脉瘤破裂出血为主,152例中行DSA133例(87.5%),动脉瘤患者119例(89.5%),发现动脉瘤129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7例,动脉瘤多分布在前、后交通动脉(61.2%),DSA阴性者10例(7.5%),动静脉畸形(AVM)3例,moyamoya病1例.头痛、脑膜刺激征发生率低,程度也较轻,意识障碍及并发症多见.结论 了解和重视老年人SAH的临床特征,尽早行DS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及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避免再出血,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