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神经源性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2
1
作者 孙瑞卿 王贺春 +2 位作者 王韵 罗非 韩济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 /L6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抬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从 5℃冷板上的抬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与 ...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 /L6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抬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从 5℃冷板上的抬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与 2Hz或 10 0Hz电刺激。结果 :① 2Hz和 10 0Hz电针均能减轻痛觉超敏 ,2Hz起效较早。②两种频率电针均能减轻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但 2Hz持续的时间长 ,多次电针后 2Hz的镇痛效果可持续长达 4 8h。③针刺而不通电也能显著减轻冷诱发的持续性痛。结论 :电针能减轻神经源性痛 ,且低频 (2Hz)电针的镇痛效果优于高频 (10 0Hz)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 电针 大鼠 神经源性痛 治疗作用 痛觉超敏
下载PDF
2 Hz电针减轻神经源性痛大鼠的痛觉超敏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被引量:32
2
作者 孙瑞卿 王贺春 +3 位作者 景峥 王韵 万有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 :已知电针能减轻大鼠辐射热引起的疼痛和急、慢性炎症痛 ,本文探讨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L6 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缩... 目的 :已知电针能减轻大鼠辐射热引起的疼痛和急、慢性炎症痛 ,本文探讨电针能否减轻大鼠神经源性痛。方法 :将大鼠右侧L5/L6 脊神经结扎 ,用引起 5 0 %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 ,用大鼠 5min内在 5± 1℃冷板上的缩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给予电刺激 ,波宽 0 .6ms ,频率 2Hz ,电流强度为 0 .5 ,1和 2mA ,各 10min ,共刺激 30min。结果 :2Hz电针能减轻痛觉超敏 (持续 1h)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持续 12小时 )。电针前15min皮下注射纳洛酮 (1mg/kg)能阻断电针对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的作用 ,但不能阻断对痛觉超敏的作用。结论 :低频 (2Hz)电针可能通过阿片机制减轻持续性的神经源性疼痛 ,低频电针也能减轻机械性痛觉超敏 ,该作用可能不是通过阿片机制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Hz电针 神经源性痛 痛觉超敏 冷诱发 持续性疼痛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靶向介导HDV核酶体外抑制HBV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戚鹏 韩金祥 +1 位作者 鲁艳芹 王传玺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包装携带HDV核酶的肝细胞靶向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体外HDV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分别包装出携带针对HBV不同基因组区域的HDV核酶的肝细胞靶向性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ELISA及荧光定量PCR... 目的包装携带HDV核酶的肝细胞靶向性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检测体外HDV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分别包装出携带针对HBV不同基因组区域的HDV核酶的肝细胞靶向性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ELISA及荧光定量PCR检测HDV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pMSCV-U6-PreS2-Rz和pM-SCV-U6-C-Rz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HDV核酶和对照组,分别达80%和85%,且高于脂质体转染介导的同种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的抑制率。结论靶向性重组逆转录病毒能够携带HDV核酶进入HepG2215细胞,并且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表达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为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性逆转录病毒载体 HDV核酶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恶性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耿淑霞 林琳 +1 位作者 王惠娟 马莉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3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恶性综合征 护理相关因素
下载PDF
正畸力引起的牙周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阎秀林 孙明哲 +1 位作者 戚琳 朱丽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3-35,57,共4页
目的研究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是否发生一定的变化。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2只,分别以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施加正畸力后1d、3d、7d和14d牙周组织内TNF-αmRNA含量和蛋白表... 目的研究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是否发生一定的变化。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2只,分别以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施加正畸力后1d、3d、7d和14d牙周组织内TNF-α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正畸力使牙周组织内TNF-αmRNA和蛋白含量均增加,这一含量的变化在1d时即已出现,7d时达到最高峰,之后下降,至14d时含量已降至接近1d时的水平。结论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TNF-α含量变化明显,并有一定的时相特异性。TNF-α在正畸牙移动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肿瘤坏死因子-Α 信使RNA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心脏急症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被引量:41
6
作者 刘梅颜 姜荣环 +4 位作者 胡大一 于欣 范倩 郑敏茹 许立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4-907,共4页
目的心脏急症患者、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合并心理疾患的比较。方法对298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28例、稳定性冠心病组108例、阴性对照组62例。分别在入院冠状动... 目的心脏急症患者、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合并心理疾患的比较。方法对298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28例、稳定性冠心病组108例、阴性对照组62例。分别在入院冠状动脉造影前、冠状动脉造影后3d、出院前1d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RSD)进行评估。结果ACS组患者人院时有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患者分别占65.6%(84/128),78.9%(101/128);随着治疗的进行,抑郁和焦虑的比例明显下降,出院时分别占45.3%(58/128)和64.8%(83/128,P〈0.05)。入院时,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分别为18.5%(20/108)和26.9%(29/108),对照组分别为32.3%(20/62)和25.8%(16/62),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比例在治疗过程中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理问题和冠心病共存在心内科常见,在ACS中更为突出。对于稳定性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患者应注意心理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抑郁 焦虑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α对浅表膀胱癌分化及阿霉素内源性耐药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朱育焱 王海明 +4 位作者 孔垂泽 柳东辉 李泽良 孙志熙 刘革非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α与浅表膀胱癌细胞分化及内源性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76例临床标本(浅表膀胱癌及正常组织)中PKCα的表达水平,对所有患者行标准化疗后随访4~24个月,分析PKCα表达及活化与复发的关系。应用人浅...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α与浅表膀胱癌细胞分化及内源性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76例临床标本(浅表膀胱癌及正常组织)中PKCα的表达水平,对所有患者行标准化疗后随访4~24个月,分析PKCα表达及活化与复发的关系。应用人浅表膀胱癌细胞系RT4细胞,建立能够稳定表达PKCα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膀胱癌细胞系RT4/PKCαGFP。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RT4/PKCαGFP和亲代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分别检测PKCα激活和抑制状态下RT4/PKCαGFP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在癌组织中,PKCα总体表达水平和胞膜、胞浆中表达水平的比值(M/C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癌组织为正常组织的2.2倍,t=1.98,P<0.05;M/C值癌组织为0.84±0.12,正常组织为0.23±0.11,t=2.62,P<0.01)。随着肿瘤分级的升高,胞膜中PKCα的相对表达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胞浆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PKCα的M/C值显著升高(P<0.01),总体PKCα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70例获随访,共复发38例。多因素分析表明,高PKCαM/C值是影响化疗后近期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对危险度3.98,95%可信区间1.22~5.68,P=0.03)。转染PKCα基因后,RT4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增强(耐药指数6.97,t=3.24,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膀胱癌 阿霉素 内源性 蛋白激酶CΑ 蛋白激酶C(PKC) 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膀胱癌细胞系 RT4细胞 PKCα 正常组织 绿色荧光蛋白 相对表达 耐药指数 癌细胞分化 蛋白印迹法 多因素分析 相对危险度 癌组织 临床标本 稳定表达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鹏 程国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8-922,共5页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病死率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许多发达国家的NICU已将亚低温作为治疗新生儿HIE的常规方法,我国部分NIC...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病死率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许多发达国家的NICU已将亚低温作为治疗新生儿HIE的常规方法,我国部分NICU也逐步开展这一疗法,但接受治疗的患儿中仍有40%~50%死亡或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哪些病人适合接受亚低温治疗,对这些病人应采取何种降温方式、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治疗持续的时间、最佳目标温度、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就这些问题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α在调节人膀胱癌T24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朱育焱 孔垂泽 +3 位作者 李实 李泽良 金铎 刘革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多药耐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载有PKCα基因的表达质粒GFP-PKCα导入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24/PKCα及亲本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以及在激活(10nmol/LPMA2h)和抑...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α(PKCα)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多药耐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载有PKCα基因的表达质粒GFP-PKCα导入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T24/PKCα及亲本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以及在激活(10nmol/LPMA2h)和抑制(10nmol/LCalphostinC2h)PKCα的情况下,T24/PKCα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变化。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基因的表达。结果转染了PKCα基因后,T24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增强(耐药指数7.52,P<0.05)。PKCα的激活显著提高了T24细胞的耐药性(耐药指数153.78,P<0.01),而抑制PKCα活性则使耐药指数降至1.20(P>0.05)。T24/PKCα的MDR-1表达水平是亲本细胞的2.28倍(P<0.01)。激活PKCα可使MDR-1基因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升高12.80倍(P<0.01),抑制PKCα则MDR-1表达下降(P>0.05),而MRP和LRP基因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KCα可能通过上调MDR-1表达,在人膀胱癌的化疗耐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Α 细胞多药耐药 人膀胱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MDR-1表达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基因表达水平 PKCΑ 肺耐药相关蛋白 mol/L T24细胞 膀胱癌细胞系 亲本细胞 多药耐药基因 耐药指数 阿霉素 调节作用 表达质粒
原文传递
正畸力引起的牙周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 mRNA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阎秀林 王岩 +1 位作者 伊哲 朱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情况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mRNA表达水平是否发生一定的变化。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Wistar大鼠36只,分别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施加正畸力后1... 目的研究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情况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mRNA表达水平是否发生一定的变化。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Wistar大鼠36只,分别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施加正畸力后1、3、7和14 d牙周组织内炎症反应和IL-1α及IL-1β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机械力使牙周组织内炎症反应明显,同时IL-1α和IL-1βmRNA的含量增加,对于IL-1α,其mRNA含量在3 d后明显增加,7 d后达到高峰,之后下降;而IL-1βmRNA的含量在加力1 d后即开始增加,3 d后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结论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内炎症反应明显;IL-1α和IL-1βmRNA的含量增加,并有一定的时相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白细胞介素-1 信使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