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时代的器官移植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树森 陈海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器官移植 外科学 医学工程 医学理念 手术切口 瘢痕 炎症反应 外科技术 愈合
下载PDF
胰肾联合移植的指征和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东胜 徐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28-529,共2页
关键词 胰肾联合移植 指征 现状 糖尿病
下载PDF
1,25-(OH)_2D_3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章爱斌 郑树森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85-287,共3页
近年的研究证实 1 ,2 5 (OH) 2 D3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 ,抑制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 ,延长移植物生存期。本文就 1 ,2 5 (OH) 2 D3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关键词 1 25-(OH)2D3 免疫抑制作用 器官移植 应用
下载PDF
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 被引量:1
4
作者 屠振华 郑树森 《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2005年第4期30-33,共4页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合理掌握适应证,了解其预后,是肝肾联合移植的成功基础;本文就其适应证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肾联合移植 适应证 肾功能衰竭 终末期肝病
下载PDF
胰肾联合移植的伦理透视
5
作者 陈新华 郑树森 施卫星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8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胰肾联合移植 伦理 免疫反应 胰腺外分泌引流术式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在小鼠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与体会
6
作者 陈辉 金昌海 +1 位作者 郑翔 鱼达 《实验动物科学》 2010年第6期69-72,共4页
探讨交流显微外科技术在小鼠心脏和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探讨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要点,并根据文献和自身的经验讨论小鼠动静脉在显微镜下的缝合,以及采用双人"双袖套"法进行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吻合,支架法重建胆管连接的经验... 探讨交流显微外科技术在小鼠心脏和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探讨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要点,并根据文献和自身的经验讨论小鼠动静脉在显微镜下的缝合,以及采用双人"双袖套"法进行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吻合,支架法重建胆管连接的经验和体会。为器官移植实验技术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实验动物 器官移植
下载PDF
记忆性T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计灏烽 郑树森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记忆性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结构相对均一,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引起增强性的再次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长期抵抗潜在性病原体。但是,识别供体同种抗原的记忆性T细胞能介导急性排斥反应,不利于器官移植的成功。本文概述了记忆性T细胞在器... 记忆性T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结构相对均一,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引起增强性的再次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长期抵抗潜在性病原体。但是,识别供体同种抗原的记忆性T细胞能介导急性排斥反应,不利于器官移植的成功。本文概述了记忆性T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机制,及针对记忆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性T细胞 移植免疫 排斥反应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5在器官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计灏烽(综述) 郑树森(审校)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IL-15能调节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对效应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的产生、增殖和长期存活具有重要作用。IL-15广泛表达于发生急性或慢性排斥的移植物中。本文概述了IL-15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机制,IL-15... IL-15能调节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功能,对效应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的产生、增殖和长期存活具有重要作用。IL-15广泛表达于发生急性或慢性排斥的移植物中。本文概述了IL-15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机制,IL-15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关系,以及针对IL-15/IL-15R信号传导通路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5 移植免疫 排斥反应
下载PDF
供体CYP3A5基因多态性影响肝移植术后FK506的个体化用药 被引量:8
9
作者 余松峰 吴丽花 +4 位作者 金晶 严盛 谢海洋 高金亭 郑树森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口服免疫抑制剂FK506的剂量及其全血谷浓度的个体差异与供体的肝药酶P450 3A5(CYP3A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观察44例接受肝移植的受体在术后1,2周及1月的FK506服药剂量和全血药物谷浓度,并利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口服免疫抑制剂FK506的剂量及其全血谷浓度的个体差异与供体的肝药酶P450 3A5(CYP3A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观察44例接受肝移植的受体在术后1,2周及1月的FK506服药剂量和全血药物谷浓度,并利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对应供体CYP3A5基因内含子3第6 986位A/G单核苷酸多态性(CYP3A5*3),分析基因多态性与FK506服用剂量及全血谷浓度/剂量比值(C/D)的相关性。结果肝移植术后FK506的口服需药量在个体间存在极大差异,在术后2周及1月,CYP3A5*3/*3基因型患者需要的剂量最小,分别为(0.074±0.042)和(0.084±0.045)mg.kg-1.d-1,而C/D比值明显高于*1/*1基因型患者。结论肝移植术后受体FK506服用剂量的个体化差异与供体CYP3A5*1/*3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分析供体CYP3A5*1/*3基因多态性可以为肝移植术后FK506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FKS06 基因多态性 CYP3A5
下载PDF
心脏死亡供者肝移植受者胆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俞军 谢尚奋 +5 位作者 夏伟良 程龙宇 张武 俞松峰 张珉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例DCD肝移植受者术后共24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的热缺血时间( P<0.001)及ICU住院天数( 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O血型是否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升压药及患者脂肪肝有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P=0.001,OR=1.328,95%可信区间为1.124~1.526)和ICU住院天数( P=0.012,OR=0.840,95%可信区间为0.732~0.963)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并发症仍然是DCD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难题,热缺血时间和ICU治疗是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供肝紧缺的情况下,使用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不失为拯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预防和控制 胆道疾病/病因学 肝移植/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 组织供者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后发生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龙宇 俞军 +7 位作者 张武 余松峰 谢尚奋 周琳 张珉 汤洒潇 章琳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0-677,共8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脏体积、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胃左静脉直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术前和术后白细胞、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在2012—2013年期间部分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分析其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 ( P=0.012, OR=2.789,95%可信区间:1.249~6.227)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 ( P =0.017, OR=3.124,95%可信区间:1.230~7.933)为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的6例患者中仅1例(16.7%)在术后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而对照组48例中32例(66.7%)术后存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手术同期行脾动脉缩窄术以控制脾脏体积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手术后期间 血小板减少/并发症 危险因素 体积描记术 脾/放射摄影术 脾动脉缩窄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MDR1基因多态性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小波 吴李鸣 +6 位作者 沈炬伟 谢海洋 梁廷波 王伟林 沈岩 张珉 郑树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肝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50例HCC肝移植患者MDR1基因第1236位C→T(C1236T)、第2677位G→A/T(G2677A/T)和第3435位C→T(C3435T)的基因型...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肝移植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50例HCC肝移植患者MDR1基因第1236位C→T(C1236T)、第2677位G→A/T(G2677A/T)和第3435位C→T(C3435T)的基因型,进而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MDR1C1236T、G2677T、C3435T基因型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而2677A基因型与预后相关。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MDR1 2677A携带型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携带型,是影响HCC肝移植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因素之一(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DR1 2677A携带情况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RR=0.143,P<0.01)。结论:在MDR1 2677位点上A的携带情况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DR1 基因多态性 肝移植 肝肿瘤
下载PDF
实验动物手术室使用臭氧和紫外线灭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鱼达 陈辉 +2 位作者 何勇 姜骊 李辉 《实验动物科学》 2010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以肝、心、肾等器官移植为主的医学实验动物手术室,使用臭氧和紫外线的物理学方法灭菌的效果。方法在实验室运转后,用物理的臭氧和紫外灭菌与化学的2%戊二醛灭菌方法进行比较,用平皿菌落记数和物品表面微生物检测,重复消毒灭菌... 目的观察以肝、心、肾等器官移植为主的医学实验动物手术室,使用臭氧和紫外线的物理学方法灭菌的效果。方法在实验室运转后,用物理的臭氧和紫外灭菌与化学的2%戊二醛灭菌方法进行比较,用平皿菌落记数和物品表面微生物检测,重复消毒灭菌和检测各3 d,观测消毒灭菌效果。结果臭氧的泄漏不多,易于隔离和应用。两种方法的平皿菌落记数和物品表面微生物检测均达标。结论臭氧和紫外线物理灭菌方法在完成消毒后无残留物质,可进入缝隙,在实验动物手术室等存放大量仪器物品的实验室,用物理方法替代化学方法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手术室 物理灭菌(臭氧) 化学灭菌
下载PDF
三种不同麻醉药对SD大鼠肝移植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和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辉 姜骊 +1 位作者 王雁 鱼达 《实验动物科学》 2009年第4期57-59,62,共4页
目的比较氯胺酮、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选择合适的剂量方法用于大鼠肝移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按常规剂量对3种麻醉药物的效果和对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比较。在取得经验后,对102只肝硬化模型SD大鼠,... 目的比较氯胺酮、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选择合适的剂量方法用于大鼠肝移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按常规剂量对3种麻醉药物的效果和对生理指标的影响进行比较。在取得经验后,对102只肝硬化模型SD大鼠,根据动物的肌体状况,降低剂量实施麻醉和肝移植手术。结果使用3种麻药均能使健康大鼠达到麻醉效果,麻醉操作的繁易程度和持续时间及副作用各不相同。在进行肝移植手术时,从戊巴比妥钠腹腔到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均使用低剂量或更低剂量,动物苏醒快,效果好。结论在大鼠肝移植等复杂手术过程中选用低剂量麻醉能顺利完成操作,获得良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手术 麻醉和麻醉剂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P-选择素高水平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云乐 郑树森 +2 位作者 吴丽花 张文瑾 周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在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 :ELISA法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和 12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在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 :ELISA法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和 12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表型。同时对近期 6例临床原位肝移植病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肝移植病人外周血CD3+ 、CD4 + 、CD8+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 + /CD8+ 比值与正常人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 0 5 ) ,但肝移植组CD3+ CD2 5 + 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 0 5 )。白细胞介素 - 6、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水平肝移植组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5 )。近期 6例临床原位肝移植病例血清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参与了肝移植后效应T细胞的活化过程 ,肿瘤坏死因子 -α和白细胞介素 - 6则可能分别介导了对移植物的免疫损伤和修复。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在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 :ELISA法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和 12例正常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白细胞介素6 胞间粘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实验动物随机分组的计算机程序处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鱼达 李辉 姜骊 《实验动物科学》 201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建立精细的动物实验的分组方法,作为有关实验设计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方法用计算机Excel程序对大量实验动物按体重排序进行随机分组。结果 500只大鼠用Excel计算机程序随机分组研究27周后,线性回归... 目的建立精细的动物实验的分组方法,作为有关实验设计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方法用计算机Excel程序对大量实验动物按体重排序进行随机分组。结果 500只大鼠用Excel计算机程序随机分组研究27周后,线性回归分析动物的组间平均体重无统计学差异,达到理想的分组结果。结论改以往不按照体重的单纯随机表分组法为按体重排序随机分组,可在概率上使科研设计更为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程序 实验动物 随机分组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的肝移植在我国的发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树森 施乾锋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9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肝内胆管结石 围手术期管理 肝脏损害 疾病发病率 器官移植 临床研究 随访管理 远期疗效
下载PDF
环孢菌素A抑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Lymphotactin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云乐 吴丽花 +1 位作者 谢海洋 郑树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23-2128,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的抑制作用。方法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的抑制作用。方法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心脏移植小鼠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结果C57BL/6-Balb/c急性排斥组小鼠移植术3d后脾脏显著增大。术后第5、7d移植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2.667±0.577和2.333±0.577。C57BL/6-Balb/c+CsA组小鼠移植术后脾脏肿大明显减轻,术后第5、7d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1.000±0.000和1.333±0.577。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小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d和第7d都可检测到Lptn 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Lptn 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治疗剂量的CsA可以完全抑制NFATc1活性。结论Lptn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仅能部分抑制Lptn mR-NA的表达。活化T细胞Lptn的表达调控存在NFAT以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排斥 心脏移植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环孢菌素 小鼠
下载PDF
我国肝移植发展所存问题的对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树森 徐骁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6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肝移植 发展 术后并发症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预测肝移植受者近期预后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建华 严盛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探索成人肝移植术后肝脏弹性值( LSM)与肝肾功能指标相关关系,研究其对受者术后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成人肝移植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10日—2014年3月19日期... 目的:探索成人肝移植术后肝脏弹性值( LSM)与肝肾功能指标相关关系,研究其对受者术后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成人肝移植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10日—2014年3月19日期间43例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及术后LSM,统计分析其相关关系;以LSM 16 kPa为界将受者分为LSM较高组和LSM较低组,比较两组间术后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受者术后第1天LSM与冷缺血时间无关联,但术后第7天LSM与冷缺血时间有统计学关联( r=0.335, P=0.028)。受者术后第1天LSM与术后ICU时间正相关(r=0.488,P=0.001),但第7天LSM与ICU时间无关联。在纳入分析的12项肝肾功能指标中,谷草转氨酶、胆汁酸及肌酐均与术后第1天和第7天LSM呈正相关。②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的ICU时间显著长于LSM较低组(7 d与9 d,P=0.013),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LSM较低组(34 d与23 d,P=0.023)。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LSM较低组(78.57%与27.59%,P=0.002)。结论: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值与肝移植受者术后肝肾功能有一定关联,对肝移植受者近期预后可能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弹性成像技术 肝功能 肾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