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经培养后再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段秀庆 宋纯 +3 位作者 王江滨 石于波 许评 宋春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经培养后再移植对其存活的影响。方法 将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的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后再行移植 ,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 ,并对移植物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新鲜甲状旁腺移植组平均存活期为 (9.2 5± 3.4... 目的 研究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经培养后再移植对其存活的影响。方法 将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的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后再行移植 ,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 ,并对移植物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新鲜甲状旁腺移植组平均存活期为 (9.2 5± 3.4 5 )d ;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后移植 ,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 (46 .2 5± 7.4 4 )d ,明显延长(P<0 .0 1) ,在 5 0d观察期内 ,8只鼠中有 6只的血清钙及PTH值持续在正常范围内。移植物内可见完整的甲状旁腺细胞 ,其内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杆状的线粒体及分泌颗粒。结论 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经培养后再移植可以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甲状旁腺移植 细胞培养 实验
下载PDF
提高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移植生物相容性和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锐 冯景 +3 位作者 宋海彬 代文杰 吴舰宇 周毅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1-423,427,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和睾丸Sertoli细胞联合移植以及改变微囊物理特性是否可以提高生物相容性和移植效果。方法动物分6组:实验组1、2,对照组1、2、3、4每组移植(2000±100)个微囊化新生猪胰岛样细胞簇和睾丸Sertoli细... 目的探讨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和睾丸Sertoli细胞联合移植以及改变微囊物理特性是否可以提高生物相容性和移植效果。方法动物分6组:实验组1、2,对照组1、2、3、4每组移植(2000±100)个微囊化新生猪胰岛样细胞簇和睾丸Sertoli细胞,每组移植受体7只,将各组微囊移植入受体腹腔内,观察微囊的生物相容性和移植物的生物活性。结果实验组1血糖值于移植后2周降至正常(187±27)mg/dL,明显早于其他各组。并维持至移植后6周。实验组1中腹腔附着微囊数少,其活性率在68%±11%,明显高于游离微囊组的48%±10%,P〈0.05。实验组1中微囊周围细胞过度增生反应最轻,实验组2中呈中度细胞过度增生。结论微囊光滑,规则,直径不宜过大(350±50)μm,包裹1~2个细胞团更有利于减轻囊周过度增生,睾丸Sertoli细胞通过某些因子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从而减轻细胞过度增生主要是炎性细胞浸润,进而提高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微囊化 胰岛 移植 培养
下载PDF
大鼠甲状旁腺细胞体外培养及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段秀庆 李永宁 宋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分泌功能,为甲状旁腺细胞移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系列消化甲状旁腺后,进行细胞培养。透射电镜检查培养5d的甲状旁腺细胞,对1、3、5、7d的细胞培养液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结果... 目的:探讨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分泌功能,为甲状旁腺细胞移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系列消化甲状旁腺后,进行细胞培养。透射电镜检查培养5d的甲状旁腺细胞,对1、3、5、7d的细胞培养液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结果:培养5d的甲状旁腺细胞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杆状的线粒体和分泌颗粒。甲状旁腺细胞经过培养后可以正常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以第5天为最佳。结论:培养5d的甲状旁腺细胞仍保持原有的形态结构,分泌功能最强,可作为同种移植的最佳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细胞培养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霉酚酸和FTY720对仔猪胰岛簇样细胞毒性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马克强 信明军 +3 位作者 王占春 于江 吴晓平 许评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霉酚酸和FTY720在体外对仔猪胰岛簇样细胞毒性的大小。方法采用机械消化方法获取仔猪胰岛簇样细胞团,体外培养5天后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霉酚酸和FTY720混合培养24小时,然后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经药物作用后的胰岛细胞在低糖...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霉酚酸和FTY720在体外对仔猪胰岛簇样细胞毒性的大小。方法采用机械消化方法获取仔猪胰岛簇样细胞团,体外培养5天后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霉酚酸和FTY720混合培养24小时,然后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经药物作用后的胰岛细胞在低糖(2.7mmol/L)和高糖加茶碱(16.7mmol/L和10.0mmol/L)刺激下胰岛素释放量,并计算即刺激指数。结果对照组胰岛细胞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0.09±0.01)μIU/30IEQ和(0.36±0.03)μIU/30IEQ,刺激指数为4.06±0.35。与对照组相比,在低糖刺激时,添加不同药物浓度的霉酚酸和FTY720胰岛素释放量均无明显下降。在高糖加茶碱刺激时,添加高浓度霉酚酸组胰岛素释放量明显下降(P<0.05),刺激指数亦明显下降,而添加中、低浓度组无明显下降(P>0.05);添加高浓度FTY720组胰岛素释放量明显下降(P<0.05),刺激指数也明显下降,添加中低浓度组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体外高浓度霉酚酸和FTY720对仔猪胰岛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而中、低浓度对仔猪胰岛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胰岛移植后,选择免疫抑制方案应遵循低剂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胰岛 免疫抑制剂 毒性试验 MPA FTY720
下载PDF
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任平 宋纯 +3 位作者 张增岭 范杰后 石于波 宋春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7863-7867,共5页
背景: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能很好模拟体内微环境,给予细胞必要的结构模式,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正确组成及细胞的生长,改善细胞功能。目的:体外观察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水... 背景: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能很好模拟体内微环境,给予细胞必要的结构模式,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正确组成及细胞的生长,改善细胞功能。目的:体外观察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与成年大鼠胰岛细胞共培养,AO-PI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细胞的活性及生存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扫描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包裹在3D纳米支架中成三维立体的生长状态。结果与结论:在3D纳米支架培养环境中胰岛细胞纯度≥80%;3D纳米支架组胰岛生存率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明显高于无支架组(2D培养组)(P<0.05);扫描电镜显示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形成了具有几何形状的纳米级薄层,将胰岛细胞包裹在3D纳米支架中,胰岛细胞成三维立体生长。表明3D自组装肽纳米纤维支架可为胰岛细胞体外生存提供3D培养环境,改善胰岛细胞的活性、分泌功能及形态,延长胰岛细胞体外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支架 胰岛细胞 扫描电镜 分泌功能 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
下载PDF
培养体系对维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其体外扩增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亚如 张炳强 +3 位作者 王福斌 许评 王二朴 李翠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023-2028,共6页
背景:前期数据显示,应用人血小板裂解液培养体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较无血清培养体系能更好地维持干细胞特性,而无血清培养体系相较于人血小板裂解液培养体系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目的:筛选... 背景:前期数据显示,应用人血小板裂解液培养体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较无血清培养体系能更好地维持干细胞特性,而无血清培养体系相较于人血小板裂解液培养体系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目的:筛选能最大限度维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扩增效率高的培养体系。方法:将6份人脐带标本分别接种于6种培养体系中,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6种培养体系分别为MesenC ult无血清完全培养基中添加2%人血小板裂解液(A组)、StemP ro无血清完全培养基中添加2%人血小板裂解液(B组)、MesenC ult无血清完全培养基(C组)、Stem Pro无血清完全培养基(D组)、低糖DMEM中添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E组)、低糖DMEM中添加10%人血小板裂解液(F组),14 d后进行消化传代培养,比较各培养体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表面标记物、分化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D组第3代细胞细长,大小不均;E、F组第3代细胞扁平,其余组第3代细胞为长梭形且大小较均一。A、B组第5代细胞形态及大小较第3代时无明显变化,C组第5代细胞趋于扁平且大小不均一,D组第5代细胞形态较第3代时细长,E组第5代细胞形态较第3代时扁平,F组第5代细胞形态较第3代时无明显变化;(2)各组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结果无明显区别;(3)A、B组成脂、成骨诱导率较高,E、F组次之,C、D组最低;(4)A组各代次细胞扩增数量显著高于C组,B组各代次细胞扩增数量显著高于D组,E、F组扩增数量显著低于培养组A、B组;(5)结果表明,无血清和人血小板裂解液相结合的培养基能较好地维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扩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带 间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脐带脐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体系 培养基 筛选 形态 表型 分化 扩增
下载PDF
鹿角帽水溶性提取物双相调节乳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2
7
作者 邹伟 张若琳 +3 位作者 孙佳 李洪艳 张叶军 张炳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23-228,共6页
初步探讨SAB抑制乳腺癌增殖的剂量特征和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B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进一步利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因子、ER-α36、ER-α66等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低剂量(0.25... 初步探讨SAB抑制乳腺癌增殖的剂量特征和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B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进一步利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因子、ER-α36、ER-α66等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低剂量(0.25mg/mL)的SAB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高剂量的SAB才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提示SAB通过影响不同ER亚型的表达介导不同的ER信号通路,从而起到对乳腺癌细胞的双相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帽 乳腺癌细胞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胰岛凋亡及Fas/Fas-L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锐 代文杰 +2 位作者 周毅 宋春芳 邢军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体外培养犬胰岛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氯沙坦(losartan)抑制胰岛凋亡和对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获得的纯化犬胰岛经不同处理培养48h后,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体外培养犬胰岛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氯沙坦(losartan)抑制胰岛凋亡和对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获得的纯化犬胰岛经不同处理培养48h后,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细胞Fas和Fas-L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犬胰岛经1.0μmol/L AngⅡ处理48h后,胰岛细胞出现调亡(16.41±3.01)%现象,电镜见细胞皱缩、胞核裂解,电泳显示核酸断裂片呈"梯形"结构,Fas(11.46±1.97)%和Fas-L(14.68±3.51)%表达亦显著增强。氯沙坦组凋亡细胞数减少至(9.25±1.58)%,Fas(6.85±1.89)%和Fas-L(8.16±2.13)%表达减弱。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凋亡由AT1受体介导,Fas和Fas-L参与其凋亡过程。氯沙坦具有胰岛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Ⅱ 氯沙坦 胰岛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异搏定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胰腺细胞凋亡、组织钙及bcl-2、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军 许评 +4 位作者 梁德森 陈艳波 李爱东 宋纯 宋春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胰腺组织钙、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异搏定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搏定治疗组钳闭大鼠腹腔干及肠系膜上... 目的探讨异搏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胰腺组织钙、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异搏定治疗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搏定治疗组钳闭大鼠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15min,再灌注12h,制备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异搏定治疗组分别于缺血前15min及再灌注1h后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异搏定溶液0.1mg/100g;缺血-再灌注组2次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12h后,活杀大鼠取胰腺,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组织钙含量、胰腺细胞凋亡率和bcl-2、c-myc的表达。结果异搏定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轻微;异搏定治疗组组织钙含量和胰腺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411.1±55.8)μg/g干重vs(470.9±31.9)μg/g干重;(9.5±2.9)%vs(18.4±3.1)%,P均<0.05;bcl-2、c-myc表达阳性细胞率及荧光指数异搏定治疗组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8.7±0.6)%vs(6.9±1.2)%,(13.6±2.4)%vs(10.3±1.9)%;1.72±0.11vs1.41±0.07,1.76±0.19vs1.55±0.13,P均<0.05。结论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细胞凋亡机理的参与,异搏定降低胰腺组织钙含量,并促进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保护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胰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钙超载 异搏定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金梅 曹峰林 +2 位作者 汤海蒂 刘秀华 周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174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0例APL患者组和90例正常对照组IL-6基因多态性。结果IL-6基因...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域-174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0例APL患者组和90例正常对照组IL-6基因多态性。结果IL-6基因-174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6,P<0.05,RR=1.525),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APL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37倍(χ2=16.09,P<0.001,RR=1.37)。结论IL-6基因-174G/G基因型多态性与APL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APL发病的遗传易感性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APL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自体免疫细胞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及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评 李刚毅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1-5,10,共6页
近年来,有统计认为全球癌症患者年发病率已达1200万,死亡700余万,其中消化道肿瘤约占60%。消化系统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09年的一项统计数据研究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超过10万的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五... 近年来,有统计认为全球癌症患者年发病率已达1200万,死亡700余万,其中消化道肿瘤约占60%。消化系统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09年的一项统计数据研究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超过10万的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五年生存率约50%,而胃癌位居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在亚洲,日本和我国更是胃肠道肿瘤的高发区。目前,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而以肿瘤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肿瘤生物治疗作为现代肿瘤治疗的新型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LAK细胞到 TIL 细胞,再到 DC、CTL、CD3AK、CIK、γδT细胞,科学家们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细胞治疗的类型和效果都有了很大改进。近年来DC-CIK 细胞治疗及γδTcell 经过很多临床研究证实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的首选方案,通过体外诱导,将有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γδTcell与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混合培养,产生一种更强的抗肿瘤效应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新型的免疫细胞能促进IL-12和IFN-γ干扰素的分泌,提高细胞毒性,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现将自体免疫细胞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CIK DC TIL 消化系统 解剖学 肿瘤治疗 自体免疫
下载PDF
洛沙坦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胰腺氧自由基、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邢军 许评 +4 位作者 梁德森 陈艳波 李爱东 宋纯 宋春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洛沙坦(losartan)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7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Losartan组,每组2 4只。采用钳闭大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1 5,3 0,6 0m in,再灌注6 h,制成胰腺I/R损伤模型。losar... 目的探讨洛沙坦(losartan)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7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Losartan组,每组2 4只。采用钳闭大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1 5,3 0,6 0m in,再灌注6 h,制成胰腺I/R损伤模型。losartan组给予losartan(4 0mg/kg)灌胃预处理;假手术组和I/R给予等容积的无菌蒸馏水。3组均于术后6 h断颈处死动物。用TUNEL法检测I/R区胰腺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losartan可逆转胰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腺泡萎缩等异常改变。缺血1 5,3 0m in时段,losartan组胰腺细胞凋亡率为(6.5±2.9)%和(1 0.5±4.3)%显著低于I/R组的(1 0.2±3.2)%和(1 8.4±3.1)%(P<0.05);丙二醛水平为(1 7.9±2.1)nmol/g(湿重)和(2 5.2±3.3)nmol/g(湿重)显著低于I/R组的(2 0.1±1.2)nmol/g(湿重)和(3 4.9±2.6)nmol/g(湿重)(P<0.0 5);Bcl-2阳性细胞为(1 1.3±2.2)%和(1 6.2±2.7)%显著高于I/R组的(6.1±1.7)%和(1 0.3±2.1)%(P<0.05)。结论losartan可减轻I/R对大鼠胰腺病理改变、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沙坦/药理学 再灌注损伤 胰腺/病理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聚乙醇酸-胰岛移植物埋植大鼠腿部肌肉治疗糖尿病
13
作者 谢万均 魏争 宋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4829-4834,共6页
背景:胰岛移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运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将生物材料引入胰岛移植,可保持胰岛活力,提高移植效率。目的:将培养的聚乙醇酸-胰岛移植物移植到糖尿病受体大鼠肌肉内,观察聚乙醇酸-胰岛移植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背景:胰岛移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运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将生物材料引入胰岛移植,可保持胰岛活力,提高移植效率。目的:将培养的聚乙醇酸-胰岛移植物移植到糖尿病受体大鼠肌肉内,观察聚乙醇酸-胰岛移植物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取Wistar大鼠18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即刻随机分3组干预,对照组腿部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实验1组腿部肌肉注射异种胰岛细胞,实验2组腿部埋植聚乙醇酸-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物。移植后3,7,14,21,30 d,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移植后14,30 d,取实验组移植物标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1)实验1组、实验2组移植后3,7 d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移植后14,21,30 d的血糖值低于实验1组(P<0.05);(2)实验1组、实验2组移植后3,7 d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实验1组(P<0.05);(3)扫描电镜显示,移植后14 d,实验组可见较多形态良好的胰岛细胞仍黏附于聚乙醇酸纤维支架上,胰岛细胞间可见呈细纤维交织成网状的细胞外基质形成,在胰岛细胞周围可见少量红细胞;随着埋植时间的延长,聚乙醇酸纤维支架开始降解,纤维支架逐渐断裂,长的纤维降解为短的纤维,30 d后最终支架层层脱落成碎片;(4)结果表明,聚乙醇酸-胰岛细胞移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并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 胰岛 糖尿病 扫描电镜 生物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聚乙醇酸 糖尿病 胰岛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干扰素(IFN-r)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研究
14
作者 李金梅 曹峰林 +2 位作者 汤海蒂 刘秀华 周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2期39-40,61,共3页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干扰素(IFN-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IFN-r血中表达水平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了21例APL患者(APL组)和83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中IF...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干扰素(IFN-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IFN-r血中表达水平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了21例APL患者(APL组)和83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中IFN-r启动子基因874位点的多态性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中IFN-r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APL患者A/A基因型频率明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χ2=3.88,OR=1.68,P<0.05),A/T和T/T基因型频率以及A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r含量APL组(1.011±0.108)和对照组(0.721±0.06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A/A基因型与APL相关。结论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IFN-r基因874位点的多态性在APL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IFN-r启动子基因A/A基因型可能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拮抗性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IFN-r)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基因多态性(Gene TYPING Polymorphism)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MHC—DRB1*基因的相关研究
15
作者 曹峰林 李金梅 +2 位作者 汤海蒂 刘秀华 周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12期18-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3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MHC—DRB1...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R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32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MHC—DRB1*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检测MHC等位基因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MHC—DRB1*09(RR=1.59,P<0.05=;MHC—DRB1*14(RR=1.59,P<0.05=基因与APL呈正相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其它MHC—DRB1*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项研究结果提示,MHC—DRB1*09和14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APL致病的易感基因,为揭示APL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NF-α基因多态性和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研究
16
作者 曹峰林 李金梅 +2 位作者 刘秀华 赵辉 周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型别的多态性和TNF-α蛋白表达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APL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TNF-α含量,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型别的多态性和TNF-α蛋白表达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APL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TNF-α含量,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TNF-α基因型别的多态性变化,并与31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结果APL组血中TNF-α蛋白含量(1.810±0.116)显著高于对照组(1.107±0.095),P<0.05;APL组和正常对照组TNF-α(308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9.524%)和(9.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等位基因频率与APL不相关,血中TNF-α蛋白表达增高与APL相关。结论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TNF-α基因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PL的易感性、临床以及预后可能不起重要作用;而TNF-α蛋白表达与APL的易感性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MHC-A^*基因的相关研究
17
作者 李金梅 曹峰林 +2 位作者 汤海蒂 刘秀华 周晋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3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29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MHC—A*各等...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汉族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顺序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29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MHC—A*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MHC—A*11(RR=5·333,P<0·05=;和MHC—A*24(RR=3·60,P<0·05=基因与APL呈正相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其它MHC—A*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项研究结果提示,MHC—A*11和24基因可能是我国北方汉族人APL致病的易感基因,为揭示APL的发病机制中免疫遗传学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胰岛样细胞及形态学观察
18
作者 袁丽丽 张炳强 +3 位作者 王玮玮 李蒙 张嘉澍 胡鑫童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3-97,102,共6页
目的构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体外培养体系,并诱导其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HUMSCs特异标记物进行检测;先后加入... 目的构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体外培养体系,并诱导其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HUMSCs特异标记物进行检测;先后加入β-巯基乙醇及高糖的分步诱导法诱导HUMSCs向胰岛样细胞分化,采用RT-PCR、双硫腙染色对诱导后细胞进行胰岛样细胞鉴定。结果 FCM结果显示HUMSCs表达CD29、CD73、CD90及CD105,不表达或低表达CD45、CD86、HLA-DR及CD34;诱导的胰岛样细胞表达PDX-1和Insulin,双硫腙染色阳性。结论 HUMSCs可经分步诱导法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能为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丰富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胰岛样细胞
下载PDF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贵森 周毅 袁双龙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717-719,共3页
乳腺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如何早期发现乳腺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并及时予以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发现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检测CTC有助... 乳腺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如何早期发现乳腺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并及时予以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发现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检测CTC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的微转移,指导个体化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我们对CT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微转移
下载PDF
陷窝蛋白-1与干细胞衰老、自我更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月彤 张炳强 邹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20年第1期88-92,共5页
近年来有关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十分广泛,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疾病也已取得可观的效果。但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干细胞体外增殖导致的衰老也成为制约干细胞应用的一大难题。陷窝蛋白-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整合膜蛋白,是形成陷窝的主... 近年来有关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十分广泛,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疾病也已取得可观的效果。但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干细胞体外增殖导致的衰老也成为制约干细胞应用的一大难题。陷窝蛋白-1是细胞膜上的一种整合膜蛋白,是形成陷窝的主要膜内在蛋白。已有研究表明,陷窝蛋白-1在细胞衰老及自我更新调节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衰老机制及陷窝蛋白-1的促增殖及抗衰老作用,旨在为干细胞临床应用及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衰老 陷窝蛋白-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