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及广州3岁以上居民焙烤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建文 刘爱东 +2 位作者 张磊 刘兆平 李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了解我国焙烤食品消费量及其中反式脂肪酸(TFA)含量,评估北京及广州两大城市3岁及以上人群焙烤食品中 TFA 的摄入量及其供能。方法2011年在中国5个城市采集焙烤食品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气相色谱法测定 TFA 含量;以 t-检验方法... 目的:了解我国焙烤食品消费量及其中反式脂肪酸(TFA)含量,评估北京及广州两大城市3岁及以上人群焙烤食品中 TFA 的摄入量及其供能。方法2011年在中国5个城市采集焙烤食品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气相色谱法测定 TFA 含量;以 t-检验方法分析2007年前后各类焙烤食品中 TFA 含量差异,用简单分布模型(确定性评估)进行 TFA 摄入评估,计算每个个体每日 TFA 的摄入水平,包括不同人群(全人群及各年龄组)TFA 摄入量(每天摄入 TFA 的克数),以及 TFA 供能占膳食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结果各类焙烤食品中 TFA 平均含量在每100 g 食物0.01~0.83 g 范围内。饼干、面包和糕点中 TFA 含量≤0.3 g /100 g的样品比例分别为77.1%,71.8%和67.0%。每100 g 食物平均 TFA 含量较高的食品为威化饼干、夹心饼干,泡芙、蛋糕、牛角/羊角面包,为0.65~0.83 g。夹心饼干和派中 TFA 含量,2007年后比2007年前有显著下降(P<0.01)。北京与广州人群通过焙烤食品摄入的 TFA 为0.049 g·d -1,供能比为0.027%,远低于“小于1%”的 WHO 建议值。在所有年龄组中,3~6岁年龄组的 TFA 摄入量最高,供能比为0.041%。结论我国焙烤食品大部分 TFA 含量较低,北京及广州全人群焙烤食品 TFA 引发的健康风险极低。但部分焙烤食品中 TFA 含量较高,建议进一步降低焙烤食品中 TFA 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焙烤食品 暴露评估
下载PDF
按照风险分析框架构建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旭霞 吴永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7-490,共4页
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在风险分析框架之上,包括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基于政策的风险管理和基于信息互动的风险交流,并且要求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功能分离。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经历了多部门参与的分段监督管理模式。
关键词 风险分析 中国食品 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 监督管理模式 食品安全管理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原文传递
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联合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动物性食品中30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24
3
作者 杜娟 吕冰 +2 位作者 朱盼 苗虹 吴永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9-746,共8页
建立了猪肉、鸡肉、鱼肉和虾肉等动物性食品中3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样品匀浆后,采用乙腈提取,以凝胶渗透色谱和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联合进行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同位素内标法定量。30种有机氯农药的... 建立了猪肉、鸡肉、鱼肉和虾肉等动物性食品中3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样品匀浆后,采用乙腈提取,以凝胶渗透色谱和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联合进行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同位素内标法定量。30种有机氯农药的响应在5.0~5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6以上,各有机氯农药的检出限在0.2~2.7μg/kg之间。以猪肉、鸡肉、鱼肉和虾肉作为代表性基质,进行5.0、10.0、20.0μg/kg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55.0%~119.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4%~15.0%之间。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样品净化效果好,能够满足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残留痕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有机氯农药 多残留 动物性食品
下载PDF
亚硝胺及前体化合物的致癌效应及其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徐淼 张倩男 +2 位作者 杨辉 张立实 贾旭东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6-79,共4页
亚硝胺是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类化学致癌物,在食物、饮用水、烟草、酒精饮料、化妆品中广泛存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可能使亚硝胺的人体内暴露水平潜在增加。亚硝胺能够在不同种属动物中诱发肿瘤,但目前人体研究资... 亚硝胺是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类化学致癌物,在食物、饮用水、烟草、酒精饮料、化妆品中广泛存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可能使亚硝胺的人体内暴露水平潜在增加。亚硝胺能够在不同种属动物中诱发肿瘤,但目前人体研究资料不足。亚硝胺的致癌作用机制除造成DNA损伤、修复无效致体细胞突变等传统认识之外,新的研究还着眼于炎症微环境塑造及其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食源性亚硝胺及其前体化合物的致癌性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内外相关食品卫生法规和管理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胺 亚硝酸盐 致癌效应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PVC中塑化剂迁移规律研究及迁移模型建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珍妮 苗宏健 +1 位作者 李敬光 吴永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4627-4634,共8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食品模拟溶液下PVC中塑化剂的迁移规律。方法运用同位素内标稀释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检测PVC中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己二酸二辛酯(DEHA)。以3%... 目的研究在不同食品模拟溶液下PVC中塑化剂的迁移规律。方法运用同位素内标稀释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检测PVC中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己二酸二辛酯(DEHA)。以3%乙酸、10%、20%、50%、95%乙醇作为食品模拟溶液,在25℃及40℃条件下对PVC中四种塑化剂的迁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食品模拟溶液、温度对塑化剂迁移有影响;以Fick第二扩散定律为依据,建立了PVC中塑化剂的迁移规律数学模型,得到了模型的重要参数。结论建立的模型可以提供有效的食品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化剂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模拟溶液 迁移模型
下载PDF
油脂类食品中脂肪酸单氯丙醇单酯和双酯的分离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傅武胜 吴少明 +3 位作者 华娟 吴永宁 唐昌东 方勤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4,共6页
建立了食品中脂肪酸单氯丙醇单酯与双酯含量的测定方法.称取0.1g的油脂样品,加入内标后,转入氨基固相萃取柱,先以6.0 mL正己烷洗脱脂肪酸单氯丙醇双酯(MCPD双酯),再以6.0 mL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洗脱脂肪酸单氯丙醇单酯(MCPD单酯... 建立了食品中脂肪酸单氯丙醇单酯与双酯含量的测定方法.称取0.1g的油脂样品,加入内标后,转入氨基固相萃取柱,先以6.0 mL正己烷洗脱脂肪酸单氯丙醇双酯(MCPD双酯),再以6.0 mL正己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洗脱脂肪酸单氯丙醇单酯(MCPD单酯),分别收集洗脱液并浓缩至近干,残余物经甲醇钠水解和苯基硼酸(PBA)衍生后,供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MCPD单酯、MCPD双酯的检出限在83~142 μg/kg(均以MCPD计)之间,线性范围为25~ 500 μg/L(R2 >0.9990).以花生油和婴幼儿奶粉脂肪提取物为基质,在250~ 1000 μg/kg范围内进行3种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MCPD单酯与双酯的回收率在86.5%~ 104.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 ~ 13.2% (n=6).此外,本方法成功应用于市售食用植物油和婴幼儿奶粉中MCPD单、双酯的污染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3-氯-1 2-丙二醇单酯 3-氯-1 2-丙二醇双酯 2-氯-1 3-丙二醇单酯 2-氯-1 3-丙二醇双酯 食用植物油 奶粉 气相色谱-质谱法 固相萃取法
下载PDF
毒理学关注阈值方法在农药活性成分转化产物慢性膳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隋海霞 刘兆平 张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以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抗蚜威为模式化学物,建立可用于农药活性成分转化产物的慢性膳食暴露评估方法。方法建立基于Cramer结构分类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决策树方法,利用Lazar软件对7种抗蚜威活性成分转化产物(R34836、R34885、R3... 目的以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抗蚜威为模式化学物,建立可用于农药活性成分转化产物的慢性膳食暴露评估方法。方法建立基于Cramer结构分类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决策树方法,利用Lazar软件对7种抗蚜威活性成分转化产物(R34836、R34885、R35140、R31805、R34865、R16210和R16192)的遗传毒性进行预测。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和2011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中抗蚜威活性成分残留的监测数据,估计我国全人群以及不同年龄组人群抗蚜威活性成分转化产物的慢性膳食暴露,并按照Trc决策树方法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在抗蚜威活性成分转化产物的慢性膳食暴露中,2—6岁年龄段的均值和高端(第97.5百分位数,B97.5)暴露量均最高,7种转化产物即R34836、R34885、R35140、R31805、R34865、R16210和R16192的平均暴露量分别为0.0290、0.0207、0.0015、0.0320、0.0005、0.6918和0.1274μg/kg,高端暴露量分别为0.0817、0.0581、0.0042、0.0900、0.0014、1.9459和0.3585μg/kg。其中又以转化产物R16210的慢性暴露最大,分别为0.6918、1.9459μg/kg,分别占Trc阈值的46.12%和129.73%。结论TTC决策树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可用于农药活性成分转化产物的优先筛选和初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毒理学 抗蚜威 毒理学关注阈值 风险评估 Cramer分类方法
原文传递
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红葡萄酒中的18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达炜 吕冰 +4 位作者 丁颢 邹建宏 杨欣 赵云峰 苗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92,共8页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高分辨质谱法同时快速测定红葡萄酒中18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以 N-丙基乙二胺(PSA)和 C18作为吸附剂的分散固相萃取法(d-SPE)进行净化,以 BEH 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分别通...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高分辨质谱法同时快速测定红葡萄酒中18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以 N-丙基乙二胺(PSA)和 C18作为吸附剂的分散固相萃取法(d-SPE)进行净化,以 BEH 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分别通过高分辨质谱的全扫描/实时二级质谱扫描( full scan/ddms2)和目标选择离子监测( tar-geted SIM,tSIM)模式进行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以多菌灵-D4、毒死蜱-D10、吡虫啉-D4、甲氧虫酰肼-D9、嘧霉胺-D5和戊唑醇-D6为内标进行内标法定量,有效地降低了样品基质的影响。待测物在0.5~5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18种农药残留的检出限(LOD)为0.5μg/kg,定量限(LOQ)为1.0μg/kg。空白红葡萄酒样品在1~40μg/kg范围内的4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4%~117.9%,相对标准偏差为0.5%~6.1%。应用该方法对市售的红葡萄酒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多菌灵、吡虫啉、嘧霉胺、戊唑醇和三唑醇5种农药残留,含量分别为2.6~143.0μg/kg、0.6~0.9μg/kg、2.1~3.1μg/kg、0.6~3.0μg/kg和0.6μg/kg。该方法适用于红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同位素稀释 超高效液相色谱 高分辨质谱 农药残留 葡萄酒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筛查土豆中的多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44
9
作者 陈达炜 高洁 +4 位作者 吕冰 朱盼 杨欣 赵云峰 苗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9-584,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 Orbitrap),建立土豆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样品采用乙腈为提取溶剂,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BEH 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通过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全扫描获得农药...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 Orbitrap),建立土豆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样品采用乙腈为提取溶剂,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BEH C18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通过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全扫描获得农药的精确质量数,以Full Scan/ddMS2进行定性筛查和定量检测.对欧盟考核样品土豆中175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共从考核样品中定性筛查出17种农药残留.17种农药的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定量限为1 ~5 μg/kg,在1~250 μg/L的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1%~ 115.5%,相对标准偏差在1.5%~11.8%之间.定量测定17种农药的含量范围在0.002~1.714 mg/kg之间,z评分在-1.00~ 1.24之间.本方法简单精确,灵敏度高,样品处理快捷简便,适用于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 农药残留 土豆
下载PDF
叶黄素的抗氧化促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苏卿 李谦 +4 位作者 陈浩 张文众 李宁 贾旭东 周志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71,77,共5页
以叶黄素为受试物,采用抗氧化能力评价化学方法,包括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ORAC方法)、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Assay(TEAC法)、Folin-Ciocalteu法(FCR实验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DPPH法),同时采用评价生物大分... 以叶黄素为受试物,采用抗氧化能力评价化学方法,包括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ORAC方法)、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Assay(TEAC法)、Folin-Ciocalteu法(FCR实验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DPPH法),同时采用评价生物大分子损伤的脱细胞彗星实验,对叶黄素的抗氧化-促氧化作用进行探索。结果表明,ORAC法和DPPH法表明不同浓度叶黄素分别呈现出抗氧化和促氧化的双重作用;TEAC法表明叶黄素具有抗氧化作用、FCR实验表明叶黄素含有酚类物质较少,酚类物质不是叶黄素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因素;脱细胞彗星实验表明高剂量叶黄素对DNA分子具有损伤。因此,叶黄素在不同浓度表现出抗氧化—促氧化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抗氧化 促氧化 化学法 脱细胞彗星实验
下载PDF
食品用蜜胺制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迁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杰 杨大进 +3 位作者 宋书锋 方从容 杨杰 王竹天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3-485,490,共4页
目的研究食品用蜜胺制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75和90℃三个模拟温度下三聚氰胺从食品用蜜胺制品中迁移至3%乙酸、15%乙醇两种模拟溶剂的量。根据所得的试验数据,讨论不同温度和不同食品模拟物的... 目的研究食品用蜜胺制品中三聚氰胺迁移量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75和90℃三个模拟温度下三聚氰胺从食品用蜜胺制品中迁移至3%乙酸、15%乙醇两种模拟溶剂的量。根据所得的试验数据,讨论不同温度和不同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对三聚氰胺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样本重复10次进行迁移实验时三聚氰胺迁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三聚氰胺迁移至3%乙酸模拟溶剂中的量较迁移至15%乙醇模拟溶剂的量高。其量值约为迁移至15%乙醇模拟溶剂的1.54~33.3倍,且其迁移量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和增多;经过10次迁移后,仍有三聚氰胺迁出,但迁移量均不高。单次最大迁移量值为0.0851mg/dm2,其值约为欧盟规定的SML值的1/59。结论 3%的乙酸是最苛刻的模拟溶剂,温度越高迁移量越大,且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三聚氰胺仍有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用 蜜胺制品 模拟 迁移行为 迁移规律
原文传递
微胶囊化功能性番茄红素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改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杰 方从容 +1 位作者 高洁 杨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9-102,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功能性番茄红素产品中的番茄红素(片剂、胶囊或软胶囊)。样品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破膜,以1%BHT-二氯甲烷提取释放出的番茄红素,用HPLC检测番茄红素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0 70μg/mL,r=0.9996,最低检出浓度...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功能性番茄红素产品中的番茄红素(片剂、胶囊或软胶囊)。样品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破膜,以1%BHT-二氯甲烷提取释放出的番茄红素,用HPLC检测番茄红素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0 70μg/mL,r=0.9996,最低检出浓度为0.3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0%107%,相对标准偏差为小于10%。本方法简便,耗时短,试剂消耗少,且结果准确可靠,对功能性食品中微胶囊化番茄红素的测定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微胶囊化 番茄红素
下载PDF
食品中化学危害暴露组与毒理学测试新技术中国技术路线图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永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2651-2656,共6页
对于中国食品安全评估结果用于风险管理的转化技术路线图进行简单评述.传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依赖于确定性模型技术,现有毒理学测试存在由动物外推到人的缺陷,现有膳食暴露没有实现个体化暴露组的评估.本文阐述了21世纪毒理学测试新技术(... 对于中国食品安全评估结果用于风险管理的转化技术路线图进行简单评述.传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依赖于确定性模型技术,现有毒理学测试存在由动物外推到人的缺陷,现有膳食暴露没有实现个体化暴露组的评估.本文阐述了21世纪毒理学测试新技术(TT21C)和暴露科学的新动向,特别是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转化毒理学和暴露组学平台建设的中国技术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危害 暴露组 TT21C 中国技术路线图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娟 许华 苗宏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166,共5页
白酒样品经正己烷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在选择离子检测模式(SIM)下测定,内标法定量。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15、0.25 mg/L时,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回收率为80.6%-11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4.4%。该方法在0.05-2... 白酒样品经正己烷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在选择离子检测模式(SIM)下测定,内标法定量。添加水平分别为0.05、0.15、0.25 mg/L时,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回收率为80.6%-117.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4.4%。该方法在0.05-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的定量限为0.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邻苯二甲酸酯类 白酒 同位素稀释
下载PDF
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Scott McClain Wendelyn Jones +6 位作者 贺晓云 Gregory Ladics Andrew Bartholomaeus Alan Raybould Petra Lutter 徐海滨 王雪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7,共10页
转基因作物自1995年开始引入种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和饲料需求。转基因作物用于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首先从DNA水平考虑,包括插入宿主基因组的是什么DNA,插入的位置和稳定性如何?其次,考虑DNA编码蛋... 转基因作物自1995年开始引入种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和饲料需求。转基因作物用于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首先从DNA水平考虑,包括插入宿主基因组的是什么DNA,插入的位置和稳定性如何?其次,考虑DNA编码蛋白的安全性及其对作物的潜在效应,确保转入的新蛋白从毒性、致敏性和环境各方面的评价都是安全的,此外,用于食品或动物饲料加工的谷物需要评价其营养成分,必要时还要确定其非预期效应。为给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需要对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对照物进行成分等实质同性分析,质谱及基于抗体的新技术能够对包括内源性致敏原在内的作物成分进行更精确的分析。监管指南文件中提出了许多分析方法及其用途,有一些是全球公认的文件(如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的文件)。有些国家的监管机构推荐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动物模型,但是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中,动物模型的使用没有依据。试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可以通过采用良好实验室规范来达成,是高质量数据的保证。监管机构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测试方法的要求越来越多,根据目前的评价结果,已经登记的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对照物同等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食品 危险性评估 毒性作用 环境
原文传递
两种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评价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莎 方海琴 +2 位作者 杨辉 张立实 贾旭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5-651,共7页
目的:建立并应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实验(mEST)模型与人胚胎干细胞实验(hEST)模型评价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胚胎发育毒性。方法参照欧洲替代方法研究中心(ECVAM)的标准操作方法,建立mEST、hEST模型,并选用ECVAM... 目的:建立并应用小鼠胚胎干细胞实验(mEST)模型与人胚胎干细胞实验(hEST)模型评价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胚胎发育毒性。方法参照欧洲替代方法研究中心(ECVAM)的标准操作方法,建立mEST、hEST模型,并选用ECVAM推荐的已知强胚胎发育毒性物质5-氟尿嘧啶(5-FU)和无胚胎毒性物质青霉素G(PN-G)进行模型验证,在模型验证有效的基础上,以15.6、31.2、62.5、125.0、250.0、500.0、1000.0μg/ml 浓度的DEHP分别染毒小鼠胚胎干细胞D3(mESC-D3)、Balb/c小鼠成纤维细胞3T3(3T3)及人胚胎干细胞H9(hESC-H9)7 d,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DEHP染毒后mESC-D3、3T3及hESC-H9细胞存活百分数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C50)。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使用15.6、31.2、62.5、125.0、250.0、500.0μg/ml 浓度的DEHP分别处理分化的mESC-D3、hESC-H9细胞10 d,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浓度DEHP作用下,分化标志基因心肌细胞肌球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情况,拟合效应曲线,得出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并将ID50、IC50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公式进行计算与比较。结果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未分化hESC-H9细胞高表达、干性关键转录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OCT4)、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及肿瘤排斥抗原(Tra-1-60),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拟胚体大小均一、形态一致,可重复性高。采用ECVAM推荐已知发育毒性物质(5-FU和PN-G)对模型进行验证,所建模型有效,可用于受试物胚胎发育毒性的评价。DEHP对mESC-D3的IC50为210.0μg/ml、ID50为246.8μg/ml及对3T3的IC50为197.3μg/ml,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公式得出函数Ⅰ、Ⅱ、Ⅲ值分别为7.78、7.58、-7.79,因Ⅰ〉Ⅱ〉Ⅲ,mEST模型评价DEHP为无胚胎发育毒性。DEHP对hESC-H9的IC50为184.8μg/ml,ID50为84.3μg/ml及对3T3的IC50为195.4μg/ml,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公式得出函数Ⅰ、Ⅱ、Ⅲ值分别为3.21、5.77、-6.46,因Ⅱ〉Ⅰ〉Ⅲ, hEST模型评价DEHP为弱胚胎发育毒性。结论 hEST模型相对于mEST模型在评价受试物的弱胚胎发育毒性方面可能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 胚胎干细胞 小鼠胚胎干细胞实验 人胚胎干细胞实验 胚胎发育毒性评价
原文传递
环磷酰胺对大鼠脾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包汇慧 耿雪 +6 位作者 贾旭东 汪会玲 支媛 胡静 陈浩 于洲 杨华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9-194,共6页
目的经口染毒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TX)以确定脾脏免疫相关指标在大鼠免疫抑制模型中的变化,为毒性评价免疫抑制模型提供科学的检测指标。方法选用40只28日龄Wistar雌性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环磷酰胺染毒组(剂量分别为5、10... 目的经口染毒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TX)以确定脾脏免疫相关指标在大鼠免疫抑制模型中的变化,为毒性评价免疫抑制模型提供科学的检测指标。方法选用40只28日龄Wistar雌性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环磷酰胺染毒组(剂量分别为5、10和20 mg/kg·BW)。经口连续染毒环磷酰胺28 d后,取脾脏、胸腺、淋巴结、肝、肾、心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FACS法检测脾脏中免疫细胞类型及比例的变化;IHC染色观察免疫细胞形态,FACS法检测脾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口给予环磷酰胺28 d后,CTX染毒组大鼠体重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 mg/kg·BW组大鼠脾脏、胸腺指数降低,20 mg/kg·BW组大鼠脾脏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脾、胸腺、淋巴结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凋亡,随着给药剂量的不同,在免疫组织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肾、心脏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心肌断裂。脾脏B细胞百分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 mg/kg·BW组脾脏T细胞百分含量升高,10和20 mg/kg·BW组脾脏T细胞百分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NK细胞百分含量随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10和20 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 mg/kg·BW组脾脏Th细胞百分含量略有升高,10和20 mg/kg·BW组Th细胞百分含量降低;染毒组脾脏Tc细胞百分含量升高;脾脏细胞凋亡数量随染毒剂量升高而升高,早期凋亡细胞数量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性,各染毒组细胞凋亡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CTX 10 mg/kg·BW经口染毒可作为脾细胞免疫抑制模型。CTX通过调节CD8+细胞分化、上调细胞凋亡造成中枢免疫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大鼠 免疫抑制 免疫细胞 免疫毒理
原文传递
2007年北京市居民母乳中二噁英类化合物负荷水平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磊 刘印平 +2 位作者 李敬光 赵云峰 吴永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居民母乳中多氯代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苯并呋喃(PCDD/Fs)和二噫英样多氯联苯(dl—PCBs)的污染水平,评价一般人群PCDD/Fs和dl—PCBs的机体负荷状况。方法2007年在北京市11个区、县中采集母乳样品110份,制成11个...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居民母乳中多氯代苯并二噁英和多氯代苯并呋喃(PCDD/Fs)和二噫英样多氯联苯(dl—PCBs)的污染水平,评价一般人群PCDD/Fs和dl—PCBs的机体负荷状况。方法2007年在北京市11个区、县中采集母乳样品110份,制成11个混合样品后,采用同位素稀释技术以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测定母乳样品中的PCDD/Fs和dl—PCBs。结果北京市母乳样品中二噁英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组分为八氯代二苯并二噁英(OCDD)和多氯联苯(PCB)-118、PCB.105,其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0.6pg/g脂肪、4.07和1.63ng/g脂肪。按毒性当量(TEQ)计,北京市11个母乳混合样品中总二噁英类化合物含量中位数为7.4PgTEQ/g脂肪;最高的为通州区,含量中位数为13.5PgTEQ/g脂肪;最低的为平谷区,为4.3PgTEQ/g脂肪。结论目前北京市母乳中PCDD/Fs和dl-PCBs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我国的快速工业化,人群此类物质的机体负荷水平有可能会上升,因此有必要持续跟踪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生物学监测 二噁英类化合物 机体负荷
原文传递
α-生育酚对亚硝胺诱导人食管上皮细胞癌变早期NFκB和Nrf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辉 孙拿拿 +2 位作者 李永宁 梁春来 贾旭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6-553,共8页
目的研究α-生育酚(d—tocopherol,α-T)对亚硝胺诱导人食管上皮细胞癌变早期NFκB和Nrf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N-甲基苄基亚硝胺(N—nitrosomethylbenzylamine,NMBzA)染毒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模拟食管癌变启动... 目的研究α-生育酚(d—tocopherol,α-T)对亚硝胺诱导人食管上皮细胞癌变早期NFκB和Nrf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N-甲基苄基亚硝胺(N—nitrosomethylbenzylamine,NMBzA)染毒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模拟食管癌变启动,染毒浓度为50、100μmol/L,染毒时间为24h。α-T干预组细胞在染毒前3h加入25、50、100μmol/L的仅一T进行预处理,然后与100μmol/LNMBzA共同孵育24h;人食管鳞癌细胞(EC109)细胞采用相同浓度的α-T进行处理并与HET-1A进行对比;以体积分数为0.1%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试验分析NFκB p65和Nrf2在细胞内的分布和活化状态,采用RT-PCR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核蛋白K167(K1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环氧化酶2(COX2)、5脂氧合酶(5LOX)、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谷胺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等相关靶基因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HET-1A细胞经100μmol/LNMBzA染毒后,CyclinD1、K167、PCNA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99±0.15、2.35±0.38、2.46±0.25,均高于对照组(1.00±0.08)(F值分别为97.23、65.28、34.62,P值均〈0.001);与对照组(0)相比,NFκB p65(71.0%,98/138)和Nrf2(36.3%,49/135)在细胞核内的分布比例增加(χ^2值分别为194.71、133.72,P值均〈0.001)。与对照组(1.00±0.05)相比,HET-1A靶基因COX2(3.22±0.17)、5LOX(2.87±0.12)和HO-1(1.87±0.22)、NQ01(2.14±0.08)、GCLC(2.63±0.4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F值分别为72.35、43.87、69.23、71.34、85.79,P值分别为0.013、0.015、0.010、0.011、0.002)。50μmol/L α—T干预处理后,与100μmol/L NMBzA组(71.0%,98/138)相比,NFκB p65在核内分布(7.7%,8/104)减少(χ^2=148.10,P〈0.001),其靶基因COX2(0.74±0.19)、5LOX(O.42±0.1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值分别为56.31、73.25,P值分别为0.003、0.001);而Nrf2信号通路相关指标未出现改变(P值均〉0.05);α-T对ECl09细胞中NFκB和Nrf2信号通路均无影响(P值均〉0.05)。结论在NMBzA诱发食管癌早期,α-T能够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癌变启动,可能是α-T对食管癌潜在预防作用的主要机制;食管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可能因Nrf2信号通路的激活而获得了适应氧化应激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生育酚 食管肿瘤 NFKB NRF2 活性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分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冰 陈达炜 +2 位作者 李敬光 周爽 赵云峰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目的 对比蛋清与蛋黄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布差异,并对加热前后生熟样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以应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方式食用鸡蛋摄入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 取10枚含氟虫腈残留的鸡蛋... 目的 对比蛋清与蛋黄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布差异,并对加热前后生熟样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以应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方式食用鸡蛋摄入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的风险评估。方法 取10枚含氟虫腈残留的鸡蛋样品,分离蛋清和蛋黄,样品经乙腈提取和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以BEH C18色谱柱为分析柱,乙腈-0.1%乙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外标法定量。采用Full Scan/ddms2扫描模式,以负离子采集进行定性筛查和定量分析。结果 氟虫腈砜为鸡蛋中检出的氟虫腈主要残留物;蛋清中氟虫腈砜含量在2.5~59.9 μg/kg之间,中位数为16.1 μg/kg;蛋黄中氟虫腈砜含量在81.5~1 526.0 μg/kg之间,中位数为390.0 μg/kg。以蛋黄和蛋清质量折算,蛋黄/蛋清中氟虫腈砜的总量比在8.0~14.6之间。与生蛋的结果相比,蛋黄加热前后氟虫腈砜熟样/生样含量比在0.80~0.96之间,中位数为0.90;蛋清加热前后氟虫腈砜熟样/生样含量比在0.65~1.06之间,中位数为0.83。鸡蛋与蛋黄中氟虫腈砜含量的换算系数f为3.1。结论 蛋黄为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摄入的主要来源,加热蒸煮对鸡蛋中氟虫腈砜的残留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类 危险性评估 氟虫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