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党政治、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印度尼西亚佐科政府的政党善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玥 《东南亚纵横》 2022年第6期18-27,共10页
政党的治理职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过对内改善政党组织,实现权力平衡,凝聚党内共识;对外发挥政党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轴枢作用,力求“共治”,从而实现政党善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政党的治理职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过对内改善政党组织,实现权力平衡,凝聚党内共识;对外发挥政党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轴枢作用,力求“共治”,从而实现政党善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印度尼西亚经济在短时期内又出现明显下滑,引发社会争议和执政隐忧。佐科的政党治理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稳定作用值得肯定,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运行没有失序或失控,政党善治为印度尼西亚的防疫工作和经济恢复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但是,如何平衡好政党政治、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发挥政党善治的积极作用,依然考验佐科政府的执政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政党善治 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治理
下载PDF
浅析伊斯兰因素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2
作者 韦红 李次园 《东南亚纵横》 2017年第3期46-51,共6页
伊斯兰因素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人文支柱,具有伊斯兰教本土化特征的穆斯林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友好使者,伊斯兰文化外交是促进两国互信的桥梁,伊斯兰清真经济... 伊斯兰因素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人文支柱,具有伊斯兰教本土化特征的穆斯林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友好使者,伊斯兰文化外交是促进两国互信的桥梁,伊斯兰清真经济是促进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承接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中国 穆斯林 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清真经济
下载PDF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双边贸易关系:特征、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皖南 杨傲 《创新》 2022年第3期23-32,共10页
近年来,中国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经贸成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合作的重点,也是两国合作的主要渠道,为两国政治合作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贸易格局是由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在国际分工中的... 近年来,中国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经贸成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两国合作的重点,也是两国合作的主要渠道,为两国政治合作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贸易格局是由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体现了两国的比较优势。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关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贸易比重小、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大、贸易结构不对称等。因此,要在稳定双边关系层面降低贸易逆差的负面影响,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推动两国经贸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印度尼西亚 贸易规模 贸易逆差 经贸关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的环境灾害及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参与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秀琚 王鹏程 《东南亚纵横》 2018年第3期3-9,共7页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环境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热浪、干旱、洪水和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地震、火山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无序发展,加之传统的"烧芭"...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环境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热浪、干旱、洪水和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事件日益增多,地震、火山和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无序发展,加之传统的"烧芭"习俗等原因,也严重损害了印度尼西亚的环境甚至波及周边国家,成为跨国问题。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灾害,印度尼西亚政府积极投身于全球环境治理之中,提出各种治理环境的主张,出台各类环境政策,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灾害预防和灾害管理合作。印度尼西亚的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治理
下载PDF
东盟“中心地位”的建构和维续——基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国际组织模式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皖南 姚丹扬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5期11-23,共13页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盟众多文件不断强调东盟“中心地位”,中国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承诺和支持是一贯的、明确的。从内涵和本质上看,东盟“中心地位”包含了东盟对内推进一体化、对外协调区域关系...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盟众多文件不断强调东盟“中心地位”,中国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承诺和支持是一贯的、明确的。从内涵和本质上看,东盟“中心地位”包含了东盟对内推进一体化、对外协调区域关系的两重内涵,实质上是东盟对地区事务自主性的追求。结合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东盟“中心地位”代表着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制度优势,为东盟处理与域外国家的关系提供权力资源。与此同时,东盟“中心地位”作为地区程序和规范的本质,使其维续与东南亚地区机制的变迁相挂钩。基于此,文章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中用于分析国际机制变迁的国际组织模式作为分析框架,根据东盟的组织能力、谈判方式,以及其他组织的介入来探讨影响东盟“中心地位”维续的因素,并归为内生动力和外部干扰两个层面。在内生动力层面,有效的制度框架是东盟“中心地位”的制度优势基础,东盟的团结凝聚能够加强东盟整体应对问题的能力,“东盟方式”的践行则是通过特定的规范影响地区议题的谈判,三者是推动东盟“中心地位”自我维续的动力,共同支撑东盟在对外交流中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外部干扰层面,东盟对大国关系的协调作用存在限度,域外大国竞争关系的激烈程度往往会改变地区其他组织的介入程度而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更根本地影响东盟“中心地位”的维续。温和的大国竞争带来的补充性制度产品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维续,激烈的大国竞争则可能会导致负面结果。东盟在应对外部干扰时通过协调一致做出的反应能对东盟“中心地位”加以巩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外部的负面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东盟“中心地位” 大国平衡 国际组织模式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早期伊斯兰化研究——对李克莱弗斯研究的解读
6
作者 何美兰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18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学术界对于印度尼西亚早期伊斯兰化问题一直存有不同看法,这些方面包括伊斯兰教传入的时间、伊斯兰政权的建立、当地居民与伊斯兰教建立联系的方式,以及影响伊斯兰化传播的因素等。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印尼早期伊斯兰教的相关资料和研... 学术界对于印度尼西亚早期伊斯兰化问题一直存有不同看法,这些方面包括伊斯兰教传入的时间、伊斯兰政权的建立、当地居民与伊斯兰教建立联系的方式,以及影响伊斯兰化传播的因素等。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印尼早期伊斯兰教的相关资料和研究,对澳大利亚史学家李克莱弗斯的早期印尼伊斯兰化问题研究做了简要解读。李克莱弗斯认为印尼早期伊斯兰化过程是一个印尼本土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涉及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早期 伊斯兰化
原文传递
苏西洛时期印度尼西亚与中国人文合作交流评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明 《中国-东盟研究》 2017年第2期127-147,共21页
尽管苏西洛两届总统任期的十年里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在教育、媒体、旅游、宗教等人文合作交流方面已基本落实了两国政府所签署的相关文件,但是,原本为增信释疑以'确保印度尼西亚—中国友谊世代相传'的努力,其效果反而彰显'近... 尽管苏西洛两届总统任期的十年里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在教育、媒体、旅游、宗教等人文合作交流方面已基本落实了两国政府所签署的相关文件,但是,原本为增信释疑以'确保印度尼西亚—中国友谊世代相传'的努力,其效果反而彰显'近而不亲'的迹象。故而,未来双方在人文合作交流领域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并在2015年5月27日两国启动的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的引领下,不断开拓和深化,尤其要面向基层、面向民众,以推动两国人民相互走近、相知相亲,使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拥有更加坚固的民众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西洛 印尼—中国关系 人文合作交流
原文传递
跨境污染与地方治理困境:以印尼政府烟霾应对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江振鹏 李天宇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69-78,共10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尼种植园经济发展迅速,但出现了周期性森林火灾,造成严重的跨境烟霾污染,给本国及东南亚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烟霾污染治理主体的印尼,却存在地方与中央、传统和现代等多重博弈,使环境治理陷入困境。国际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尼种植园经济发展迅速,但出现了周期性森林火灾,造成严重的跨境烟霾污染,给本国及东南亚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烟霾污染治理主体的印尼,却存在地方与中央、传统和现代等多重博弈,使环境治理陷入困境。国际组织的参与虽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污染带来转机,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跨境烟霾问题。只有实现环境政治地方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联结,才是解决印尼跨境烟霾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污染 烟霾 地方治理 全球治理 印尼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21
9
作者 赖林冬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37-52,共16页
自2006年东盟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泰国以来,迄今中国已经在东盟建立了30所孔子学院。热络的中国-东盟关系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东盟孔子学院整体运作情况良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孔子学院&... 自2006年东盟的第一所孔子学院落户泰国以来,迄今中国已经在东盟建立了30所孔子学院。热络的中国-东盟关系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历史机遇,东盟孔子学院整体运作情况良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孔子学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实施,东盟各国自然成了"一带一路"规划的首站支点国家,这为孔子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新机遇。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持续发展与创新东盟的孔子学院,如何使孔子学院在汉语教育上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如何使孔子学院成为"一带一路"在东盟顺利开展的重要助力和推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10年来东盟孔子学院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归纳,概括了东盟孔子学院发展的整体特点,着重分析了"一带一路"为发展东盟孔子学院所带来的新机遇,最后提出了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与创新东盟孔子学院的建议与对策,旨在推进孔子学院在东盟的可持续发展与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东盟 孔子学院
下载PDF
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反恐战略的困境及其转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建涛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47-57,共11页
在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亲"伊斯兰国"组织仍处于持续扩散与活跃中,其极端主义信仰越发顽固,行动则更难防范。同时,印尼对亲"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去激进化"改造失利。极端主义伊斯兰政党兴起对... 在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亲"伊斯兰国"组织仍处于持续扩散与活跃中,其极端主义信仰越发顽固,行动则更难防范。同时,印尼对亲"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去激进化"改造失利。极端主义伊斯兰政党兴起对印尼赖以立国的潘查希拉原则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遏制后"伊斯兰国"时代恐怖主义的挑战,印尼政府修正了之前较为温和的、被动防守型的"柔性反恐"战略,其反恐态度转而趋向于强硬和先发制人。印尼反恐战略的转型取得了积极的遏制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不过,当前转型中的印尼反恐战略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印尼甚至有舆论认为反恐战略的转型是对印尼民主制度和人权安全的一种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 反恐 后“伊斯兰国”时代
下载PDF
宗教外交中的中国图像与建设——以福建民间信仰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互动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明宏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86-96,共11页
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互相交织的形态沿着"海丝"向各国传播。站在国际文化战略高度,宗教领域的民间外交可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挖掘宗教的人文内涵是十分可行的。福建作为"... 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互相交织的形态沿着"海丝"向各国传播。站在国际文化战略高度,宗教领域的民间外交可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角度挖掘宗教的人文内涵是十分可行的。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具有重要区位优势和侨缘优势。福建民间宗教信仰,就其规模和影响已远超正统宗教的民间信俗,在走向东南亚的历史播衍中,已不仅是单纯的宗教性或学术性问题,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担负起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明对话、传递中华文化、营造中国形象的政治文化外交使命。东南亚也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一方面,同根同源的民间信仰成为海外华族与祖籍国精神文化互动的源头;另一方面,福建民间信仰也渗入居住国民众生活,以自身蕴涵的中华文化基因勾画出多元兼容、和谐共处,知恩图报、崇德敬贤,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中国文化图景。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推广格局中,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通过民间信俗渠道"走出去",将民间信仰纳入对外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建构的主体框架中,纳入公共外交新生态的良性培育体系内,是极具前瞻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福建 东南亚 “海丝”
下载PDF
东南亚华人文教重构与发展嬗变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林冬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7-74,共8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受到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而潜移默化地发生嬗变。进入新世纪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语言政策的变化随之深刻影响了华人社会,致使华文教育日渐式微,华人文化重构日益显著。华人的思维模式、国家认同...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受到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而潜移默化地发生嬗变。进入新世纪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语言政策的变化随之深刻影响了华人社会,致使华文教育日渐式微,华人文化重构日益显著。华人的思维模式、国家认同、宗教信仰的改变,使得华人在中华文化认知、信仰多元化、姓氏文化、参政意识方面发生重构,华文教育也在世界汉语热和孔子学院全球发展的影响下实现了在华文学校、华文研究机构、华文师资培育、引进汉语教师志愿者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华人文化 华文教育 重构转型
下载PDF
印尼对华认知的变化轨迹——基于复交以来印尼主流媒体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启辉 孙建党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6,共12页
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其观点影响着民众对他国形象的认知,进而可能对政府外交决策以及国家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从媒体视角研究印尼主流社会对华认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复交后两国关系若干里程碑式的节点划分阶段,通... 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其观点影响着民众对他国形象的认知,进而可能对政府外交决策以及国家间的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从媒体视角研究印尼主流社会对华认知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复交后两国关系若干里程碑式的节点划分阶段,通过对《罗盘报》等11份印尼主流报纸涉华报道的分析梳理,勾勒出印尼主流社会中国形象的变化脉络,即从复交初期的矛盾磨合到对华认知重塑、从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认知调整再到"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认知多元化,为新时期深化两国关系提供某种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印尼关系 印尼媒体 认知 中国观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印尼佐科政府外交特点、原因及挑战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楠楠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8-74,共7页
佐科政府上台以来,其外交呈现如下特点:注重以"惠民"为核心的经济外交,让人民分享经济外交的成果;以民族主义为特征的强硬外交,逐渐偏离苏西洛时期的"千友零敌"原则;从"国际主义"走向"国内优先&quo... 佐科政府上台以来,其外交呈现如下特点:注重以"惠民"为核心的经济外交,让人民分享经济外交的成果;以民族主义为特征的强硬外交,逐渐偏离苏西洛时期的"千友零敌"原则;从"国际主义"走向"国内优先",聚焦于印尼短时期内国家现实利益。国内经济发展困境、利用民意凝聚改革共识及佐科本人政治经验是形成其外交特点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佐科政府 外交特点
下载PDF
“民主的盛宴”——评2019年印尼大选与华人参政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皖南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22-40,153,154,共21页
在2019年大选中,印尼首次将总统大选和各级议会选举合并在同一天举行,通称“五合一”选举。印尼“五合一”选举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单日选举活动,被印尼总统佐科称为“民主的盛宴”,在印尼民主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选举在和平氛... 在2019年大选中,印尼首次将总统大选和各级议会选举合并在同一天举行,通称“五合一”选举。印尼“五合一”选举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单日选举活动,被印尼总统佐科称为“民主的盛宴”,在印尼民主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选举在和平氛围中有序进行,现任总统佐科和大印尼运动党主席普拉博沃再度决战总统宝座,最后佐科胜出,将成为印尼第八任总统。然而,总统选举结果并没有被坦然接受,且引发了一场自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骚乱。国会选举结果显示大型政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支持佐科的政党联盟获得了61%的国会议席,具有绝对优势,这将为今后佐科执政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在此次大选中,印尼华人通过组建政党、竞选议员、参与投票等三大路径积极参政,华裔候选人是历次选举中最多的,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说明印尼华人进一步融入印尼社会,参政议政进入更加活跃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大选 总统选举 议会选举 华人参政 佐科
下载PDF
美国海外图书计划在印尼的实施及影响(1953—1956)
16
作者 石可鑫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0-86,共7页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宣传战略的对象、方式与目标因冷战形式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度归于沉寂的海外图书宣传活动亦因时而变,展开了浩大的图书输出活动。在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总统任期内,美国为拉拢奉行"中立主义"的印...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外宣传战略的对象、方式与目标因冷战形式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度归于沉寂的海外图书宣传活动亦因时而变,展开了浩大的图书输出活动。在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总统任期内,美国为拉拢奉行"中立主义"的印尼并遏制"红色图书"对印尼的渗透,利用官方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双管齐下,向印尼大量输出美国图书,希望在印尼传播美式价值观的同时推动印尼民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因此,对这一时期美国海外图书计划在印尼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冷战时期图书在美国外交政策之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印尼 海外图书计划 传播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融入大学发展研究--以菲律宾四所孔子学院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赖林冬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0,共8页
孔子学院是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和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平台。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东盟各国孔子学院积极响应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菲律宾作为东盟的重要国家,其4所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构建了一条可... 孔子学院是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和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平台。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东盟各国孔子学院积极响应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菲律宾作为东盟的重要国家,其4所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构建了一条可供全球孔子学院发展借鉴的路径:密切与政府合作,深入服务社区,汉语融入大学,服务国家教育改革,自筹办学经费。借鉴菲律宾孔子学院的发展经验,孔子学院的改革发展应该致力于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建立独立自主的招生渠道、将其人文情怀融入大学共同体、服务"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拓宽服务大学学术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孔子学院 融入大学 改革发展
原文传递
印尼参与全球治理:动力与限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翔 《国际关系研究》 2017年第6期71-82,152-153,共14页
近年来,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印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逐渐受到世人关注。印尼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包括:在经济领域,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际经济金融机制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改革;在安全领域,积极参加... 近年来,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印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逐渐受到世人关注。印尼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包括:在经济领域,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际经济金融机制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改革;在安全领域,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大力推进国际与区域反恐、反海盗等行动;在气候变化领域,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承担相应减排任务;在能源及粮食安全、网络空间等领域,强调多方参与合作,注重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印尼参与全球治理的动力包涵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追求大国地位以及维护国家安全,涉及经济、政治、安全三个维度。当然,印尼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有着四个方面的局限:参与抱负与国家能力之间的差距、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之间的错位、国内保护主义者与全球化论者的分歧以及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全球治理 印尼外交
原文传递
10~12世纪埃及开罗的文化交融
19
作者 何美兰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72,共5页
1 0~1 2世纪的开罗因处于当代远距离贸易的要道,而成为国际化都市。按其信仰,可以将开罗人笼统地分成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三大群体。他们在相互交流、借鉴、调适和妥协的基础上,达到共生共存。这些群体的交流互动表现在语言、建筑和... 1 0~1 2世纪的开罗因处于当代远距离贸易的要道,而成为国际化都市。按其信仰,可以将开罗人笼统地分成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三大群体。他们在相互交流、借鉴、调适和妥协的基础上,达到共生共存。这些群体的交流互动表现在语言、建筑和日常生活交往等方面。开罗人这200多年的历史表明,不同文明群体有可能在彼此尊重和承认差异的条件下共处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12世纪 开罗 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