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晨曦 朱建明 贡联兵 《人民军医》 2018年第8期756-757,共2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疾病。按照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3类,以原发性者多见。临床以面色苍白,眼睑和颜面水肿,表情淡漠,全...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疾病。按照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3类,以原发性者多见。临床以面色苍白,眼睑和颜面水肿,表情淡漠,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掌皮肤发黄,体质量增加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指甲厚而脆裂。其中,神经精神系统以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等多见,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心血管系统以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为主,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力衰竭,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重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性心肌病;消化系统以厌食、腹胀、便秘为主,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运动系统以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为主,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内分泌系统女性以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育症为主,男性以性欲减退为主,少数患者出现泌乳、继发性垂体增大。甲减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范畴。中医学认为,甲减的主要病机在于虚损,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积劳内伤、久病失于调补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位在肾,涉及心、脾两脏。根据甲减病情发展演变,中医学将其分为气血两虚、脾肾阳虚、心肾阳虚、阴阳两虚等4个证型。本文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理论,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甲减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中成药 合理应用
原文传递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建明 庞浩龙 贡联兵 《人民军医》 2017年第7期708-709,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和细胞内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及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痰证&qu...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和细胞内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及脂类物质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痰证""积聚"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内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痹阻于肝脏脉络。本病多为虚实夹杂,气血亏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是影响脂肪肝预后与转归的关键。本文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理论,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非酒精性脂肪肝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成药 合理应用
原文传递
高脂血症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仲向军 何杰 +1 位作者 贡联兵 朱建明 《人民军医》 2018年第9期844-845,共2页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高脂血症可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高脂血症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脂血症多有...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高脂血症可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高脂血症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脂血症多有家族遗传倾向,原因未明;继发性高脂血症多继发于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饮"等范畴。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主要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加之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水聚痰饮,痰浊不化,痰瘀结聚,变生脂膏;老年肾虚,五脏衰减,易发为本病。本病本虚标实,涉及肝、脾、肾三脏;治疗应以健脾化湿、行气化痰、活血祛瘀、补益肝肾为原则。中医将高脂血症分为湿热蕴结、痰湿内阻、痰瘀结滞、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6个证型。本文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理论,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高脂血症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中成药 合理应用
原文传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萍 贡联兵 邱俊 《人民军医》 2018年第10期967-968,共2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本病是由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患者可有畏寒,体...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本病是由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患者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中医学认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程、热势、呼吸困难程度、气阴损伤情况,以及胸部X线摄片变化等是辨证要点。中医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为毒犯肺胃、疫毒壅肺、肺闭喘憋、内闭外脱、气阴亏虚与痰瘀阻络等5个证型。本文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理论,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中成药 合理应用
原文传递
细菌性痢疾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5
作者 杜予 贡联兵 邱俊 《人民军医》 2018年第11期1065-1066,1079,共3页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学"肠癖、滞下、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学"肠癖、滞下、痢疾"等范畴。其中,急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相当于湿热痢和疫毒痢,慢性菌痢相当于休息痢和虚寒痢。中医学认为,细菌性痢疾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成痢。辨证应分清寒、热、虚、实,一般暴痢多实,久痢多虚。暴痢又可有湿热、疫毒与阴虚、虚寒之不同。总的来说,痢疾的治疗应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通之,久痢虚补之,寒热交错者温清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临床应先确定细菌性痢疾的类型及证候,再确定治法。本文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理论,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细菌性痢疾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中成药 合理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