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上公老子章句校勘論略——紀念謝桂華先生誕辰八十周年
1
作者 李若暉 《简帛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82-90,共9页
從文獻學的角度對比目前可見的《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多種校本及其優劣來看,在現今最常見鄭成海《老子河上公注斠理》與王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兩種本子中,王卡先生本爲佳。但王卡先生校勘上也存在所使用的底本并非存世最佳善本、... 從文獻學的角度對比目前可見的《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多種校本及其優劣來看,在現今最常見鄭成海《老子河上公注斠理》與王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兩種本子中,王卡先生本爲佳。但王卡先生校勘上也存在所使用的底本并非存世最佳善本、遺漏許多重要參校本、列异而不校、漏校、對前人成果吸收不够等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河上公章句 校勘
下载PDF
元气与天地——河上公宇宙生成论再鞫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若晖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汤用彤提出汉魏哲学存在从宇宙论向本体论的转型,张岱年则指出老子是中国古代本体论的创始者。长期以来,学界都认为作为《老子》重要汉注的河上公《老子章句》糅合汉代元气论和宇宙生成论形成了气化宇宙论。如果系统梳理河上公《章句》... 汤用彤提出汉魏哲学存在从宇宙论向本体论的转型,张岱年则指出老子是中国古代本体论的创始者。长期以来,学界都认为作为《老子》重要汉注的河上公《老子章句》糅合汉代元气论和宇宙生成论形成了气化宇宙论。如果系统梳理河上公《章句》文本,就会发现这一看法纯属误解。河上公《老子章句》实质上是将天地由万物之生者转化为万物自生的场所,从而取消了天地作为道生万物的中介地位,确立了道直接生万物的学说,由此开启了王弼以无为本的玄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上公《老子章句》 宇宙生成论 本体论 气化宇宙论 王弼 玄学
下载PDF
经典诠释视角下曾元对曾子孝论之调整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若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104,共4页
曾子对待父亲的态度是“兼敬爱”,而曾元对待父亲的态度是“爱”,表示曾子对于父亲是有距离的,而曾元没有距离。在中国社会中是不允许无距离的存在的,因为无距离就代表着无关系,在中国以关系为本位的社会中,无关系意味着社会关系的坍塌... 曾子对待父亲的态度是“兼敬爱”,而曾元对待父亲的态度是“爱”,表示曾子对于父亲是有距离的,而曾元没有距离。在中国社会中是不允许无距离的存在的,因为无距离就代表着无关系,在中国以关系为本位的社会中,无关系意味着社会关系的坍塌。子对于父兼敬爱,对于母是有爱无敬。曾元的父子一体,取消了敬,并没有取消父的位置。对父不敬,意味着对父母乃是以爱为联结,以事母之道事父,整个家庭便成了以爱为联结。在整个社会中,取消了“敬”,于是敬所规定的父、君的关系也就消失了。曾元的做法,实际上造成的结果就是“无父无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 曾元
下载PDF
“遍”与“通”:汉代老学与庄学一瞥
4
作者 李若晖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39,共8页
《老子》第25章“周行而不殆”,河上公注“道通行天地”,“通”原当作“遍”。河上公注之原本以“遍”释“周”,乃是基于老子哲学的“道遍万物”之论,在此,物类具有重要哲学意义。传世本改“遍”为“通”,乃是基于庄子哲学的“道通为一... 《老子》第25章“周行而不殆”,河上公注“道通行天地”,“通”原当作“遍”。河上公注之原本以“遍”释“周”,乃是基于老子哲学的“道遍万物”之论,在此,物类具有重要哲学意义。传世本改“遍”为“通”,乃是基于庄子哲学的“道通为一”之论,指向取消物类的哲学意义。由此一异文,可以窥见汉代思想史中庄学对于老学之替换,以及汉代知类之学向魏晋玄学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老学 庄学
下载PDF
“三达德”之变体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若晖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9,80,共9页
先秦儒学以仁、智、勇为"三达德"。武士之勇以行动为目的,武士自身成为工具;谋士之智以获胜为目的,以他人为工具。孔子在二者之上镇之以"仁",揭示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兼具仁、智、勇"三达德"的君子必将... 先秦儒学以仁、智、勇为"三达德"。武士之勇以行动为目的,武士自身成为工具;谋士之智以获胜为目的,以他人为工具。孔子在二者之上镇之以"仁",揭示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兼具仁、智、勇"三达德"的君子必将从道不从君。商鞅、韩非试图以法家理念重新拆分三者:"仁",被简化为"亲亲"而不能推及仁民爱物;"智",被束缚在国家机器中成为处理行政事务的"贤"而不再具有是非之心;"勇",在军功爵之名利诱导下以行动为工具追求"尊",其哲学根基是人的行为必基于欲求。由此,法家以欲求构建制度,国家结构被二分为"尊亲"与"忠贤",尊爵被皇亲国戚垄断,其内以亲亲之爱维系;小圈子之外则明尊卑等级,以忠贤之德为晋身之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智勇 法家 尊贤亲
原文传递
“忠臣尽心”:《鹿鸣》传笺歧解与经义建构
6
作者 李若晖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44,共9页
《鹿鸣》作为《诗经》"四始"之一,在经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毛传、郑笺虽然都以小序"忠臣尽心"解诗,但对"忠臣"的理解有着儒法之异。毛传之解基本贴切经文,其最大的败笔是以"至道"解"周行&q... 《鹿鸣》作为《诗经》"四始"之一,在经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毛传、郑笺虽然都以小序"忠臣尽心"解诗,但对"忠臣"的理解有着儒法之异。毛传之解基本贴切经文,其最大的败笔是以"至道"解"周行",违背了经文用语的语言学意义。而其所释全诗主旨在于君以宾之位待群臣,群臣方以臣之分报君。这就意味着君不以一己之智治国,而是尊重群臣、倚仗群臣治国,由此必然导向虚君。郑玄则竭力将赴宴者区分为嘉宾与群臣,由群臣招呼贤者成为嘉宾,并置之周之列位。于是在郑玄的经义中,只允许存在君臣之分,绝不容有非臣之宾师,乃是一绝对的君尊臣卑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鸣》 毛传 郑笺 忠臣 经义
原文传递
人何以能质疑鬼神——上博竹书《鬼神之明》中的人之知
7
作者 李若晖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57,共5页
楚竹书《鬼神之明》篇一方面叙述了墨家以“赏善罚暴”关联于“鬼神之明”之说:墨家认为鬼神的认知能力远胜于人,不可隐瞒、不可欺骗,能够超越人的感官束缚而得真知,因此,鬼神可以强制向被赏罚的人群灌输被规定的善恶价值体系。另一方面... 楚竹书《鬼神之明》篇一方面叙述了墨家以“赏善罚暴”关联于“鬼神之明”之说:墨家认为鬼神的认知能力远胜于人,不可隐瞒、不可欺骗,能够超越人的感官束缚而得真知,因此,鬼神可以强制向被赏罚的人群灌输被规定的善恶价值体系。另一方面,鬼神的赏罚又遭到了《鬼神之明》的质疑:鬼神之赏罚并不与善恶具有必然性关联,这一判断之正确赖以成立的前提,是本篇作者认为应以天下所有人的共同认知为真知,此观点乃是源于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 赏罚 善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