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实践美学到后实践美学——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杨春时教授访谈 |
杨春时
高上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
|
多管齐下 强基创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心理育人工作的探讨与思考 |
蔡振磊
卓秋霞
|
《科教导刊》
|
2022 |
0 |
|
3
|
立足群众体育 倡导运动风尚——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体育工作案例分析 |
蔡振磊
|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
2016 |
0 |
|
4
|
从“文学人类学”到“旅游人类学”——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访谈 |
彭兆荣
邹赞
张玉霞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5
|
学缘所系:20世纪初厦门大学国学院的研究设想与学术传承 |
张侃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6
|
鲁迅“厌弃”厦门大学吗? |
俞兆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阿拉善NGO生态保护的启示——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生态考察后的思考 |
徐新
王诺
|
《鄱阳湖学刊》
|
2010 |
0 |
|
8
|
生态批评向何处去--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生态批评的理论构建”学术论坛纪要 |
黄欣
王诺
|
《鄱阳湖学刊》
|
2016 |
0 |
|
9
|
第五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
王丹红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2 |
0 |
|
10
|
在“边缘”思考“主流”——20世纪20-30年代厦门大学史学研究趋向探析 |
张侃
李建安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1
|
20世纪20年代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 |
杨国桢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2
|
朱熹解《大学》“亲民”为“新民”之新证——从孟子讲“亲亲而仁民”入手 |
乐爱国
|
《兰州学刊》
CSSCI
|
2024 |
1
|
|
13
|
宏文学院教科书在鲁迅研究中的意义 |
谢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4
|
厦门大学的台湾原住民族研究传统与未来展望 |
董建辉
黄铭松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5
|
校园戏剧与当代高校戏剧教育发展——兼谈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 |
王晓红
李晓红
|
《福建艺术》
|
2019 |
1
|
|
16
|
厦门大学馆藏台湾地区文物及其研究价值 |
董建辉
黄铭松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1
|
|
17
|
闽南屋顶与南洋屋身的巧妙结合 厦门大学嘉庚建筑 |
庄景辉
|
《中国文化遗产》
|
2014 |
1
|
|
18
|
厦门大学私立时期的商科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
曾海洋
|
《经济师》
|
2007 |
0 |
|
19
|
世纪末的回眸──厦门大学历史系的东南亚史与华侨华人史教学 |
李一平
|
《八桂侨史》
|
1999 |
0 |
|
20
|
以骨为证:破译中华民族的开天辟地——访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王传超教授 |
徐杰舜(问)
王传超(答)
|
《百色学院学报》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