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农民在乡非农就业的形成机制及问题破解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冬亮 黄增付 《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8期55-64,共10页
切实解决老年农民问题,是搞好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稳定、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基于推拉理论视角研究发现,老年农民在乡非农就业的拉力因素是农村非农劳动力需求缺口扩大,主要成因是在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农民消费和投资转变、惠农... 切实解决老年农民问题,是搞好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稳定、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基于推拉理论视角研究发现,老年农民在乡非农就业的拉力因素是农村非农劳动力需求缺口扩大,主要成因是在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农民消费和投资转变、惠农资源项目的输入;相应推力因素是老年农民就业需求,产生原因是老无所依、老无所乐的养老困境与闲暇时间增多等。同时,老年农民在乡非农就业面临着合法性和维权问题、伤病及工亡率问题、工作效率问题等障碍因素。应从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解决老年农民养老困境、推动农村老年产业发展入手,以解决老年农民在乡非农就业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农民 非农就业 劳动力需求 推拉理论
下载PDF
返乡精英组织林地“再集体化”流转经营效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程玥 朱冬亮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9,共9页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变革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由返乡精英主导组织实施的集体林地“再集体化”流转经营新形式,这是农村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集体股份合作经营制。返乡精英裹挟着资金、市场信息、人力资本等优势,...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变革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由返乡精英主导组织实施的集体林地“再集体化”流转经营新形式,这是农村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集体股份合作经营制。返乡精英裹挟着资金、市场信息、人力资本等优势,组织推动家乡林地“再集体化”流转,由此形成的人、地关系重组不仅改变了集体林改“分林到户”后形成的细碎化家庭经营形式,提升了林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个体理性、乡村弱社会与政府项目资源输入,成为促进返乡精英参与家乡林地“再集体化”流转和参与村治的内外驱动力,乡村治理因而出现了新的“政经合一”的特征,提升了村治的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三权分置” “再集体化”流转 返乡精英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三权分置”下林地承包权法律与实践涵义解析及演变态势
3
作者 程玥 朱冬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农村集体林地承包权的具体涵义和实践体制机制随着集体林地制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演变。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制度下,林地承包权的法律和实践涵义出现了新的变化。基于最新修正的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农村集体林地承包权的具体涵义和实践体制机制随着集体林地制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演变。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制度下,林地承包权的法律和实践涵义出现了新的变化。基于最新修正的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文本规定,结合当前林地"三权分置"制度变革实践经验分析发现,林地承包权权利主体约定,承包权权利界定,林地承包权转让、继承和退出呈现出法律文本和实践机制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态势,并影响未来林地承包权变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三权分置” 林地承包权 法律与实践
下载PDF
农民与土地渐行渐远——土地流转与“三权分置”制度实践 被引量:129
4
作者 朱冬亮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3-144,207,共23页
改革开放40年至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实践经历了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重大变革。考察当前“三权分置”实践历程,必须落地于土地流转这一关键场域。通过对全国不同农村地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土地规... 改革开放40年至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实践经历了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重大变革。考察当前“三权分置”实践历程,必须落地于土地流转这一关键场域。通过对全国不同农村地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流转迅速上升,传统小农经济结构因之趋于解体,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渐行渐远。“三权分置”制度实践呈现出土地集体所有权实践实体化、承包权实践股份化资产化和经营权实践市场化的新发展特征,同时显现出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主体实践地位强化而农户承包权主体实践地位弱化的新演变态势。未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须基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努力建构新型市场集体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三权分置”制度实践 市场集体经济体制
原文传递
“寡头”还是“乡贤”:返乡精英村治参与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冬亮 洪利华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8期59-61,共3页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经营"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壮年外流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他们中的...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经营"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壮年外流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他们中的少部分人经过多年打拼成长为掌控资金、人力、技术或市场信息资本优势的"新精英"阶层。反观乡村,大量青壮年外流不仅使得乡村建设人才极度稀缺,甚至连基本的农业劳动力供给都难以保障。面对这种新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劳动力供给 乡村建设 培养造就 非农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