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湿度对我国中老年人风湿性疾病影响的性别差异——基于GWR模型的空间分析
1
作者 盛齐林 韩耀风 +1 位作者 叶子容 方亚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6-859,864,共5页
目的从空间视角分析我国男女性中老年人风湿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其与温湿度的关系,为风湿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28个省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风湿性疾病患病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气候数据,通过... 目的从空间视角分析我国男女性中老年人风湿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其与温湿度的关系,为风湿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28个省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风湿性疾病患病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气候数据,通过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男女性风湿性疾病的空间聚集性,LISA聚类图分析聚集类型。再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比较,探索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在温湿度对我国中老年人风湿性疾病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中的适用性。结果共纳入18686(男8946人,女9740人)名中老年人,各省女性年龄标化患病率(13.97%~58.42%)均高于男性(6.48%~43.48%)。省域尺度的男女性年龄标化患病率、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的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567(P=0.001)、0.522(P=0.001)、0.518(P=0.001)和0.715(P=0.001)。男性年龄标化患病率的聚集模式有高-高、低-低和高-低,女性有高-高、低-低和低-高。GWR结果显示,省域尺度的R2(男0.64~0.77,女0.64~0.79)均大于OLS模型(男0.39,女0.33),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平均温度(男-0.89~-0.77,女-1.33~-1.02),平均相对湿度(男0.33~0.50,女0.47~0.76)]绝对值均呈现由东部到西部递增趋势。结论我国男女性中老年人年龄标化风湿性疾病患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和异质性,GWR模型更好地揭示了温湿度对女性风湿性疾病的影响大于男性,且这种影响在空间上均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趋势。生活在寒冷、潮湿地区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应采取预防风湿性疾病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温度 湿度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 中老年人
下载PDF
失智症老年人长期照护及其预防干预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培嘉 张良文 方亚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失智症(又名认知症、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及记忆力和语言能力的丧失,随着病情进展会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失智症发病率逐... 失智症(又名认知症、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及记忆力和语言能力的丧失,随着病情进展会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失智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失智症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呈现刚性需求。以往,我国对失智症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研究模式多借鉴国外经验,近年来倾向于对失智症老年人群规模、宏观经济负担等预测研究,但缺乏对失智症老年人长期照护成本测算及其研究方法的系统梳理,对于失智症预防干预效果评价研究鲜有涉及。本文在概述国内外失智症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现状的同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失智症老年人长期照护成本及预防干预策略、方式及评价研究,为探索构建新时代失智症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智症 老年人 长期照护 预防干预
原文传递
我国老年人临终前的失能发展轨迹固定队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裴伟 薛计慧 +1 位作者 方亚 韩耀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48-1853,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老年人临终前的失能发展轨迹。方法:利用2002-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数据拟合纵向项目反应理论(LIRT)模型,通过其中的难度阈值参数分析我国老年人ADL失能顺序;进而拟合混合效应... 目的:探索我国老年人临终前的失能发展轨迹。方法:利用2002-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数据拟合纵向项目反应理论(LIRT)模型,通过其中的难度阈值参数分析我国老年人ADL失能顺序;进而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老年人临终前失能水平的变化轨迹。结果:共纳入2002年进入队列的5 817名老年人,其中男性占41.81%,基线年龄为(86.80±12.40)岁,随访时间 M( Q1, Q3)为4(3,8)年。LIRT分析结果显示,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中难度阈值参数最低的是洗澡部分受限(0.41±0.05)、最高的是室内移动完全受限(6.19±0.16);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中难度阈值参数最低的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部分受限(-3.01±0.07),最高的是探访邻居完全受限(1.51±0.07)。失能发展轨迹中,临终前男性较女性平均失能水平更低( P<0.001),独居老人较非独居老人失能水平更低( P<0.001);文盲老人失能水平高于非文盲老人( P<0.001)。失能水平随时间的线性变化率与二次项系数的估计值分别为0.231( P<0.001)与0.002( P<0.001)。 结论:我国老年人失能过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IADL失能早于BADL,失能项目中下肢为主的项目比上肢为主的项目易失能,复杂项目比简单项目易失能。失能轨迹的增速会随时间加快,对失能人群的干预重点应放在女性、非独居、文盲老年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项目反应理论 失能轨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