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Gibson Assembly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1.1倍体复制子 被引量:1
1
作者 方琳琳 宋浏伟 +3 位作者 杨林 吴勇 袁权 夏宁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各开放阅读框高度重叠,因此构建可在体外细胞模型中复制的HBV DNA质粒至少要包含1.1倍以上的HBV基因组.构建HBV1.1倍体复制子的传统克隆方法涉及多步DNA酶切/连接,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本研究发展了基于新型克隆技...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各开放阅读框高度重叠,因此构建可在体外细胞模型中复制的HBV DNA质粒至少要包含1.1倍以上的HBV基因组.构建HBV1.1倍体复制子的传统克隆方法涉及多步DNA酶切/连接,操作复杂,耗时较长.本研究发展了基于新型克隆技术Gibson Assembly构建HBV1.1倍体复制子质粒的新方法,在获得HBV基因组DNA后仅需1步体外装配即可完成,利用这一方法,本研究成功从4份HBV感染者标本中获得HBV1.1倍体复制子,并通过瞬时转染Huh7细胞,证明其能够支持HBV的体外复制.本研究为从临床标本中快速获得HBV复制子克隆以研究病毒表型功能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GIBSON ASSEMBLY 1.1倍体
下载PDF
肺部微生物群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苏征 贾鑫华 +2 位作者 范亚光 赵方辉 乔友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5,共6页
微生物群在人体生物学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炎症(胃炎、肝炎)、癌症(胃癌、宫颈癌、肝癌)等多种疾病状态有关。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在第一阶段描绘了人体微生物的全景图,纳入鼻腔、口腔、肠道、阴道和皮肤等人体部位,而肺部被认为是无... 微生物群在人体生物学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炎症(胃炎、肝炎)、癌症(胃癌、宫颈癌、肝癌)等多种疾病状态有关。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在第一阶段描绘了人体微生物的全景图,纳入鼻腔、口腔、肠道、阴道和皮肤等人体部位,而肺部被认为是无菌环境。但近些年研究证实肺部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该肺部微生物群与肺部疾病的关联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发现,与健康人或肺部疾病患者相比,肺癌患者具有特异的微生物群。即使在肺癌患者体内,肿瘤部位也存在特有的肺部微生物群。此外,不同病理类型和转移状态的肺癌也会导致微生物群的差异。机制学研究发现,肺部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影响免疫反应影响肺癌的发生。目前肺部微生物与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进一步了解肺部微生物群的致癌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对肺部微生物群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可能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简要综述了肺部微生物群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部微生物群 致癌机制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瑄 张良文 方亚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其严重危害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HPV疫苗可有效预防HPV感染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已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HPV疫苗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并...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其严重危害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HPV疫苗可有效预防HPV感染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已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HPV疫苗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并着重评价接种HPV疫苗的成本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对HPV疫苗接种现状及经济学评价研究作一概述,同时阐述数学模型在HPV疫苗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为我国HPV疫苗接种策略的制定和消除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宫颈癌 成本效益分析 经济学评价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长期保护效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贾鑫华 匡雪凤 +4 位作者 陈亚涵 李煜霏 毕兆峰 吴婷 乔友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1-854,共4页
HPV疫苗对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已经在众多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中得到验证。其中试验人群的随访年限一般为5~6年。临床试验结束后,为了验证疫苗的长期有效性,部分地区开展了系列长期随访研究,本文检索了目前国内外对HPV疫苗长期保护效力相关... HPV疫苗对宫颈癌的预防作用已经在众多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中得到验证。其中试验人群的随访年限一般为5~6年。临床试验结束后,为了验证疫苗的长期有效性,部分地区开展了系列长期随访研究,本文检索了目前国内外对HPV疫苗长期保护效力相关研究。目前公开的数据显示对疫苗保护型别相关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2级及以上保护效力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效力 长期随访
原文传递
HPV疫苗在小年龄女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彭思影 姚星妹 +4 位作者 阴建 陈汶 吴婷 苏迎盈 张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3-837,868,共6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PV感染与宫颈癌等肛门生殖器部位肿瘤及疾病密切相关,接种HPV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已上市的HPV疫苗均无清除病毒的作用,属于预防性疫苗。WHO建议疫苗接种的主...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PV感染与宫颈癌等肛门生殖器部位肿瘤及疾病密切相关,接种HPV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已上市的HPV疫苗均无清除病毒的作用,属于预防性疫苗。WHO建议疫苗接种的主要目标群体是9~14岁小年龄女性。对于从未发生过性行为即未暴露于HPV的小年龄女性,HPV疫苗对其可以发挥更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对HPV疫苗在小年龄女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疫苗 有效性 小年龄女性 宫颈癌
原文传递
单个生物纳米颗粒分析技术与应用
6
作者 丁翊捷 李彩玉 +1 位作者 张师音 葛胜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2-1364,共13页
纳米检测技术在病毒、外泌体、小细菌和细胞器等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已知最小的病毒颗粒直径仅为17nm,近20年来研究火热的外泌体的粒径范围在30-150nm之间。这些生物颗粒尺寸微小、生物性质复杂,因此难以被富集和... 纳米检测技术在病毒、外泌体、小细菌和细胞器等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已知最小的病毒颗粒直径仅为17nm,近20年来研究火热的外泌体的粒径范围在30-150nm之间。这些生物颗粒尺寸微小、生物性质复杂,因此难以被富集和检测,但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对单个纳米级颗粒检测和分析的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这一领域。一方面这些技术使得那些超过了光学检测下限的对象被灵敏、稳定地检测到;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也对这些微纳颗粒的各种其他性质提供了巧妙的分析手段。如今,已经有若干基于纳米技术的商品化仪器先后问世,这些系统提供了完整的单颗粒检测方案,并根据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了独有的功能。但是这些技术在应用和检测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几个主流的商品化仪器的技术原理出发,对其在应用中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研究人员选择和正确使用纳米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颗粒 光学检测 病毒 细胞外囊泡 标志物检测
原文传递
人类如何确保跑赢传染病?
7
作者 毕兆峰 《新华月报》 2020年第9期74-76,共3页
尽管现代化发展对传染病的防控提出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催生了诸多有效的应对手段。"目前还没有可信的方法预测疫情将如何发展、扩展范围有多大、致命人数最终有多少……但对每一个国家而言,最核心的教训是:可能发生一场严重的流行... 尽管现代化发展对传染病的防控提出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催生了诸多有效的应对手段。"目前还没有可信的方法预测疫情将如何发展、扩展范围有多大、致命人数最终有多少……但对每一个国家而言,最核心的教训是:可能发生一场严重的流行病(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传染病)是千真万确的,正如联合国《全球卫生突发事件准备》报告所言,我们没有准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 扩展范围 应对手段 疫情 现代化 联合国
原文传递
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杆菌)的有效性研究: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乔友林 吴婷 +21 位作者 李荣成 胡月梅 魏丽惠 李长贵 陈汶 黄守杰 赵方辉 黎明强 潘秦镜 张询 李晴 洪颖 赵超 章文华 苏迎盈 王军志 朱凤才 李少伟 潘晖榕 李益民 张军 夏宁邵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大肠杆菌)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设计,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中国5个地区入组18~45岁健康女性,按年龄分层(18~26岁组、27~45岁组)后进行区组(12个疫苗编号为一区组)随机,...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大肠杆菌)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设计,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中国5个地区入组18~45岁健康女性,按年龄分层(18~26岁组、27~45岁组)后进行区组(12个疫苗编号为一区组)随机,按1∶1比例分配至研究组(双价HPV疫苗)或对照组(戊型肝炎疫苗),按照0、1、6月三针免疫程序接种。主要终点为分析疫苗对HPV16和(或)HPV18相关的高级别生殖器癌前病变和HPV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结果共入组7 372名女性,其中研究组3 689人,对照组3 683人,平均随访3.3年。在符合方案人群中,对于预防HPV16和(或)HPV18相关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原位腺癌和宫颈癌和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分别为100%(95%CI:55.6%~100%)和97.8%(95%CI:87.1%~99.9%)。疫苗的安全性良好(单独著文报道)。结论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杆菌)能够有效预防HPV16和(或)HPV18相关的高级别生殖器癌前病变和HPV持续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高级别生殖器癌前病变 持续性感染 疫苗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VP4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贾连智 李廷栋 葛胜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5-1084,共10页
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轮状病毒感染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在轮状病毒导致的死亡率较高的非洲和亚洲部分低收入国家,目前已经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轮状病毒感染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在轮状病毒导致的死亡率较高的非洲和亚洲部分低收入国家,目前已经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的有效性较低,且会增加肠套叠的风险。更加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对于降低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国科研人员试图从多个方面提高轮状病毒疫苗的有效性,非复制型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目前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的主要方向。文中就目前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特别是基于VP4蛋白的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轮状病毒疫苗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P4 亚单位疫苗 腹泻
原文传递
子宫颈细胞学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组织学诊断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智 贾鑫华 +2 位作者 张询 吴婷 乔友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学判读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受试者其组织病理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中国5个地区招募入组7372名18~45岁健康女性,共进行11次随访。其中子...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学判读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受试者其组织病理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中国5个地区招募入组7372名18~45岁健康女性,共进行11次随访。其中子宫颈细胞学判读为ASC-US的受试者共387例,将其纳入分析,每一例受试者均进行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和HPV分型检测。对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受试者的组织学结果与HPV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招募入组的7372名妇女中,细胞学不满意54例,召回其中49例,另5名受试者未进行重新检测,余7367例细胞学结果如下:未见上皮内病变(NILM)6695例(90.88%),ASC-US 387例(5.25%),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4例(0.19%),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9例(0.1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4例(2.77%),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7例(0.77%),癌1例(0.01%)。387例诊断为ASC-US的受试者其组织学结果如下:阴性/慢性炎症338例(87.34%),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1分别为24例(6.20%)和2例(0.52%),CIN212例(3.10%),CIN33例(0.78%),癌1例(0.26%),其他7例(1.81%)。ASC-US患者中CIN2+者占4.13%(16/387)。在后续11次随访中ASC-US患者CIN2+累计发病39例(10.08%,39/387)。与非高级别病变相比,HPV、HPV 16和HPV多重感染在高级别病变中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SC-US患者的分流管理中,应高度重视HPV高危型阳性人群,尤其HPV 16感染和HPV多重感染者,建议转诊阴道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组织病理学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对宫颈以外部位肿瘤的保护效果研究
11
作者 黄泽宏 姚星妹 +1 位作者 黄守杰 吴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9-1186,共8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可导致肛门⁃生殖器及口咽等多部位肿瘤。近年来,随着对HPV研究的深入及多种HPV疫苗陆续上市,HPV疫苗对于多部位肿瘤的保护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证明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宫...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可导致肛门⁃生殖器及口咽等多部位肿瘤。近年来,随着对HPV研究的深入及多种HPV疫苗陆续上市,HPV疫苗对于多部位肿瘤的保护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证明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而近年也逐渐积累了一些HPV疫苗预防宫颈以外部位肿瘤的证据。本文拟综述HPV疫苗对于头颈、肛门、外阴与阴道、阴茎部位肿瘤保护效果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 疫苗 头颈癌 肛门癌 生殖器肿瘤
原文传递
抗SARS-CoV-2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12
作者 全佳丽 黄泽宏 +1 位作者 陈祺 黄守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7,共9页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对公共卫生和世界经济产生了破坏性影响。为减少CO...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对公共卫生和世界经济产生了破坏性影响。为减少COVID-19所致疾病负担和公共卫生影响,大量预防和治疗性抗SARS-CoV-2药物正被紧急开发,其中以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主。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已批准的3款小分子药物和3款单克隆抗体药物正在使用,本文对目前已上市的主要抗SARS-CoV-2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治疗药物 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药物
原文传递
科学对待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婷 张军 夏宁邵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疫苗是延长人类平均寿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疫苗的应用成功地从地球上消灭了天花,显著降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目前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广泛接种疫苗带来的健康效益,不论对群体或个体而言都... 疫苗是延长人类平均寿命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疫苗的应用成功地从地球上消灭了天花,显著降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目前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广泛接种疫苗带来的健康效益,不论对群体或个体而言都是毋庸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事件 科学 传染性疾病 平均寿命 健康效益 接种疫苗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头颈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鑫华 苏征 +2 位作者 李煜霏 吴婷 乔友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89-1493,共5页
头颈癌(HNC)的病因主要是烟草和酒精的暴露,在戒烟行动的号召下,吸烟相关的HNC发病率下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HNC的病例逐渐增多,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中在美国HPV相关HNC超过宫颈癌成为HPV相关的第一大肿瘤。此外,随HPV疫苗的陆续... 头颈癌(HNC)的病因主要是烟草和酒精的暴露,在戒烟行动的号召下,吸烟相关的HNC发病率下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HNC的病例逐渐增多,尤其是发达国家,其中在美国HPV相关HNC超过宫颈癌成为HPV相关的第一大肿瘤。此外,随HPV疫苗的陆续上市,宫颈癌的研究逐渐进入后疫苗时代,HPV其他相关肿瘤,尤其是HNC成为下一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癌 口咽癌 口腔癌 喉癌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HSV-1溶瘤病毒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蒙茹 黄承浩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22,共7页
基因工程改造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肿瘤具有特异的靶向性和显著的杀伤能力,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HSV-1类溶瘤病毒在临床上对多种肿瘤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也被证实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2015年,Amgen... 基因工程改造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肿瘤具有特异的靶向性和显著的杀伤能力,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HSV-1类溶瘤病毒在临床上对多种肿瘤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也被证实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2015年,Amgen公司的T-VEC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溶瘤病毒疗法联合放、化疗等治疗方式能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靶向免疫检查点疗法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有望与溶瘤病毒疗法联用,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溶瘤病毒 临床效果 免疫检查点疗法
原文传递
HIV-1 Env免疫原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格格 邓婷婷 +1 位作者 李少伟 顾颖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Env膜蛋白作为HIV-1病毒颗粒表面的主要抗原物质,是广谱中和抗体识别的靶点。但因Env高突变,高糖基化等因素,至今仍无有效的艾滋病疫苗问世。围绕Env的疫苗研究已经开展了近三十年之久,在表达系统、免疫原、免疫方式以及免疫应答类型等... Env膜蛋白作为HIV-1病毒颗粒表面的主要抗原物质,是广谱中和抗体识别的靶点。但因Env高突变,高糖基化等因素,至今仍无有效的艾滋病疫苗问世。围绕Env的疫苗研究已经开展了近三十年之久,在表达系统、免疫原、免疫方式以及免疫应答类型等方面都不断有了新的突破。基于HIV-1 Env设计的免疫原在动物模型中逐渐展现出前景,为HIV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曙光。本文主要围绕Env免疫原设计策略进展进行阐述,为后续的HIV-1 Env免疫原设计提供指导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艾滋病病毒 包膜蛋白Env 免疫原设计 疫苗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ADC药物的抗体组成及其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弘烨 宁文静 罗文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80,共12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生物治疗药物。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相比,ADC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展现较好的治疗潜力。其中,抗体部...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生物治疗药物。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相比,ADC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展现较好的治疗潜力。其中,抗体部分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靶向抗原结合,精准地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递送至肿瘤部位,从而实现肿瘤特异性杀伤效果,是影响ADC疗效的核心要素之一。对近年来ADC药物中抗体的组成及其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 新型抗体 靶点
原文传递
CAR-T联合疗法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林宏伟 刘珺懿 罗文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51,共15页
CAR-T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中较有潜力的策略之一[1],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血液肿瘤的治疗。但CAR-T疗法在治疗实体瘤领域进展缓慢,存在肿瘤微环境的限制... CAR-T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中较有潜力的策略之一[1],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血液肿瘤的治疗。但CAR-T疗法在治疗实体瘤领域进展缓慢,存在肿瘤微环境的限制、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及严重的脱靶效应等诸多挑战[2]。与单一靶向治疗相比,CAR-T联合疗法为改进肿瘤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方向。综述目前常用的CAR-T联合治疗策略,针对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探讨提高CAR-T疗效的潜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抑制 CAR-T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HEV与细胞结合的氨基酸位点分析
19
作者 林亚洁 刘畅 +5 位作者 郭少奇 余梓豪 李明豫 刘君妃 郑子峥 夏宁邵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共11页
目的:构建模型用于评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突变衣壳蛋白与细胞的结合作用以及各氨基酸位点在细胞结合过程中的作用,探讨HEV的入侵机制,为研究HEV的受体奠定基础。方法:以D66的基因四型重组类病毒颗粒样抗原为研究对象... 目的:构建模型用于评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突变衣壳蛋白与细胞的结合作用以及各氨基酸位点在细胞结合过程中的作用,探讨HEV的入侵机制,为研究HEV的受体奠定基础。方法:以D66的基因四型重组类病毒颗粒样抗原为研究对象,对其关键结构域位点的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确认突变蛋白的正常构象,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突变蛋白对吸附的影响,探讨影响病毒吸附入胞的关键位点。结果: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定点诱变技术成功制备并鉴定了45个正确折叠、构象正常的突变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类病毒颗粒样抗原D66的单点突变并不会影响蛋白构象;应用模型模拟突变蛋白与细胞的结合过程,T484A、S488A、T489A、P491A、R512A、Y561A、N562A和T585A突变蛋白显著影响了对C3A的吸附。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评估HEV衣壳蛋白与细胞结合性的模型,T484A、S488A、T489A、P491A、R512A等位点的丙氨酸突变显著减弱了HEV衣壳蛋白与细胞的结合,这些位点可能是影响HEV与细胞结合的关键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单点突变蛋白 D66四型重组类病毒颗粒样抗原
原文传递
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
作者 秦晓静 刘雪 罗文新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2,共12页
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和T细胞表面CD3分子,通过将T细胞与肿瘤细胞桥联而激活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中极具潜力的策略之一。该疗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血液肿瘤的治疗,但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进展缓慢。... 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和T细胞表面CD3分子,通过将T细胞与肿瘤细胞桥联而激活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是肿瘤免疫治疗中极具潜力的策略之一。该疗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血液肿瘤的治疗,但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进展缓慢。就近年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解决策略进行综述,以探讨未来有可能改善其疗效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治疗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