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两岸司法互助的数字化转型——以司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戈 李致远 《海峡法学》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两岸司法互助是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司法区块链是新兴数字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典型应用,受到两岸司法部门共同认可,目前两岸司法部门都积极推进各自的司法区块链应用建设。司... 两岸司法互助是有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和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司法区块链是新兴数字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典型应用,受到两岸司法部门共同认可,目前两岸司法部门都积极推进各自的司法区块链应用建设。司法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两岸司法互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当前内地方面宜主动推进涉台案件中的司法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两岸实现数字司法技术互信。通过共商在两岸司法互助中应用司法区块链技术,推动两岸司法互助的数字化转型,两岸有望携手共创数字时代的中华司法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司法互助 数字化转型 司法区块链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两岸关系发展的扩散性风险研究
2
作者 王艺桦 《闽台关系研究》 2021年第1期57-64,86,共9页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后,两岸关系发展的扩散性风险凸显出高度的主观建构特性,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人为风险”正在被“构建”。在此过程中,扩散性风险制造主体的主观特性增强,风险运行的不确定性强化致使风险制造主体责任模糊化,主观建...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后,两岸关系发展的扩散性风险凸显出高度的主观建构特性,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人为风险”正在被“构建”。在此过程中,扩散性风险制造主体的主观特性增强,风险运行的不确定性强化致使风险制造主体责任模糊化,主观建构的“人为风险”正泛化至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为此,应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以缩聚风险边界、把控风险扩大渠道以降低风险指数、明确风险责任以构筑风险防控意识共同体,从而有效防控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扩散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台湾 两岸关系 新冠疫情 扩散性风险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永红 赵胜男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5-52,共8页
国民党再次在台湾执政期间,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启了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交流新篇章,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与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进展缓慢。这既有两岸政治经济结构性矛盾等客观层面的因素,更有合作理念偏差等主观... 国民党再次在台湾执政期间,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启了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交流新篇章,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与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进展缓慢。这既有两岸政治经济结构性矛盾等客观层面的因素,更有合作理念偏差等主观层面的原因。这些因素也将继续制约今后的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还面临着国际需求衰退与大陆经济发展转型的影响,更面临着台湾政局变化下两岸关系稳定性以及相应的政策驱动力进一步弱化的影响,很可能步入衰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经济关系 发展前景
下载PDF
经济·管理学研究:两岸经贸合作专题研究
4
作者 唐永红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3-44,共2页
主持人语:自祖国大陆对内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台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以来,特别是自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在两岸民生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在经济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两岸不断松绑交流政策,两... 主持人语:自祖国大陆对内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台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以来,特别是自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在两岸民生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在经济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两岸不断松绑交流政策,两岸经济体的潜在互补性与比较优势得以不断释放,两岸经济交流方式经历了从地下到地上、从间接到直接、从民间市场机制到官方制度化机制的演变。相应地,两岸经济关系不断克服政治关系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经贸合作 新形势下 沪深股市 两岸经济关系
下载PDF
政党轮替以来台日政经关系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继朝 孙玮瑛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104,共17页
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之后,台日之间的政治关系1与经济关系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对于政党轮替以来的台日政经关系,一般认知是:民进党执政则"政热经热";而国民党执政则"政冷经冷"。但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在对政党轮替以... 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之后,台日之间的政治关系1与经济关系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对于政党轮替以来的台日政经关系,一般认知是:民进党执政则"政热经热";而国民党执政则"政冷经冷"。但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在对政党轮替以来的台日政经关系进行梳理以及"温差"的测量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台日政经关系之间的互动影响其实并不明显,从总体趋势来看,政党轮替以来的台日政经关系呈现出一种从"政热经冷"(民进党执政)到"政冷经冷"(国民党执政)的走向。归其缘由,主要是因为政党轮替以来台日政治与经济关系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政治关系的发展受到政党轮替的影响明显,基本遵从"民热国冷"的一般规律,同时台日政治关系还深受中国大陆与美国因素的影响;而经济关系发展主要取决于台日双方各自的经济发展状态,此外还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或者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相关政治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轮替 台日 政经关系 量化分析
下载PDF
大学战略与规划的美国经验——研读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有感
6
作者 廖莉萍 《教育与考试》 2018年第2期93-96,共4页
战略与规划工作是推进大学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备受国内外大学重视。起步较早的美国大学基于生存危机、管理学引入、部分院校勇于尝试以及战略规划思想形成的契机展开战略与规划工作。战略与规划实践中注重端正认识、提高有效性、考量... 战略与规划工作是推进大学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备受国内外大学重视。起步较早的美国大学基于生存危机、管理学引入、部分院校勇于尝试以及战略规划思想形成的契机展开战略与规划工作。战略与规划实践中注重端正认识、提高有效性、考量内外因素等措施推动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新时代的到来,对起步较晚的中国大学发展提供许多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与规划 美国大学 逻辑选择 实践向度
下载PDF
现代诗人节的确立与新诗人的诞生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奎 《江汉学术》 2017年第1期59-66,共8页
当下部分诗人依然以端午为诗人节,但其现代起源却被遗忘了。诗人节确立于抗战时期,从钩沉相关史料出发,在还原抗战时期诗人节诞生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抗战时期政党政治斗争的历史语境,可分析诗人节与抗战时期诗人形象的演变,进而探讨环绕... 当下部分诗人依然以端午为诗人节,但其现代起源却被遗忘了。诗人节确立于抗战时期,从钩沉相关史料出发,在还原抗战时期诗人节诞生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抗战时期政党政治斗争的历史语境,可分析诗人节与抗战时期诗人形象的演变,进而探讨环绕在诗人节周围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诗人节的诞生是出于重庆诗人们的自发倡议,它与战时国民政府宣传的抗战主流价值有内在一致性,因而也被纳入到《建国历》中;随着国共之争加剧,诗人节逐渐成为不同政治势力争夺的象征资源,尤其是抗战结束前夕,共产党开始在国统区积极推行党性文化,诗人节也成为左翼文化人询唤"人民诗人"的历史契机。在此过程中,与端午节密切相关的诗人屈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成为询唤不同新诗人的媒介。不同政治势力都试图借助诗人节宣扬其政治文化,诗人节的节庆形式是现代政治修辞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节 端午节 屈原 人民诗人 左翼文化 象征资源
下载PDF
历史想象的分歧:郭沫若与墨学论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奎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2期42-50,共9页
在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的20世纪中国,墨学大有中兴之势,抗战中后期尤其如此,冯友兰等人进一步发挥了墨子的"天命观"思想,左翼墨学则强调其平等观。作为大后方文坛祭酒的郭沫若,却对墨子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崇儒贬墨"的观点,不仅与冯... 在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的20世纪中国,墨学大有中兴之势,抗战中后期尤其如此,冯友兰等人进一步发挥了墨子的"天命观"思想,左翼墨学则强调其平等观。作为大后方文坛祭酒的郭沫若,却对墨子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其"崇儒贬墨"的观点,不仅与冯友兰、钱穆等人的有所不同,也与左翼墨学大异其趣。郭沫若的观点也引起了青年左翼学者、文人的不满,如乔冠华、陈家康、胡绳等"才子集团"和胡风、舒芜等七月派文人,他们以彼时延安的整风运动为契机,试图通过批判郭沫若的墨学研究,达到反思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目的,但这一行为遭到了共产党南方局的适时制止。本文在稽考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试图还原抗战时期墨学研究的复杂面貌,并进一步探究郭沫若学术观点的历史成因,以及墨学论争的政治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墨子 才子集团 冯友兰 侯外庐
下载PDF
郭沫若与唱和传统的现代嬗变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奎 《长江学术》 2017年第3期37-49,共13页
抗战时期,郭沫若深度参与了陪都重庆文士间的旧体诗词唱和,尤其是与他密切相关的"寿郭"唱和、"屈原"唱和与"沁园春"唱和,见证了战时郭沫若的文化实践与政治的复杂关联。通过"寿郭"唱和,他在左... 抗战时期,郭沫若深度参与了陪都重庆文士间的旧体诗词唱和,尤其是与他密切相关的"寿郭"唱和、"屈原"唱和与"沁园春"唱和,见证了战时郭沫若的文化实践与政治的复杂关联。通过"寿郭"唱和,他在左翼政治文化之外维护了一个私人化的交际圈;"屈原"唱和则表达了他被国民党疏离后的不满,不无讽谏之意;较之前两次唱和中他与政治间的模棱关系,"沁园春"唱和时他主动选择了政治阵营,诗词酬答因而不再仅仅是文学问题,而成为文学与政治间的交互往来,这促成了抗战时期诗教传统的功能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诗词唱和 寿郭活动 屈原 政治
下载PDF
意象分析视角下的澳大利亚“印太战略”与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4
10
作者 宫高杰 贺鉴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76-93,154,共19页
澳大利亚的“印太战略”形成和发展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含三类意象:一是国际体系意象,印太地区体系结构的变动发展是塑造澳大利亚“印太战略”表现形式的外部因素。二是国家行为体意象,中美等大国在印太地区... 澳大利亚的“印太战略”形成和发展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主要包含三类意象:一是国际体系意象,印太地区体系结构的变动发展是塑造澳大利亚“印太战略”表现形式的外部因素。二是国家行为体意象,中美等大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博弈直接对澳大利亚实施其战略进程和效果产生影响。三是个体或群体意象,澳大利亚实施“印太战略”既是其国内的意图反映,也是其他国家的认知表现。澳大利亚的“印太战略”延续了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意图,但澳大利亚又想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战略自主,致使其“印太战略”出现“骑墙”特征。中国应充分利用澳大利亚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的不确定性,通过多重途径对澳大利亚的“印太战略”予以破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意象分析 澳大利亚 战略应对
下载PDF
美国地缘战略调整背景、内容及其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剑峰 《闽台关系研究》 2022年第2期22-31,共10页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美军撤出阿富汗的行动是美国地缘战略调整的一个关键节点。对于拜登政府而言,面对美国国家能力的相对下降以及“本体安全”焦虑感的持续上升,美国总体地缘战略的适应性调整在所难免,中国台湾的工具性角色被再度放...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美军撤出阿富汗的行动是美国地缘战略调整的一个关键节点。对于拜登政府而言,面对美国国家能力的相对下降以及“本体安全”焦虑感的持续上升,美国总体地缘战略的适应性调整在所难免,中国台湾的工具性角色被再度放大。美国地缘战略转向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经过特朗普政府的快速推动,到拜登执政期间已渐趋成型。美国意在构建一个以对华竞争为核心、以海上联盟为抓手的印太地缘战略框架,其战略重心正由联合反恐转向大国竞争,战略空间逐步由大陆延伸至海洋。在此过程中,中国台湾的地缘战略工具性角色被充分利用。美国使用“硬介入”和“软介入”推高台海紧张局势,同时日澳等盟友亦步亦趋,联合插手台湾问题,导致台海局势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战略 大国竞争 国家能力 联盟政治 台湾问题
下载PDF
民进党政党文化的表现、成因及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先伟 《闽台关系研究》 2021年第1期45-56,共12页
政党文化是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价值取向为核心,以党内的组织结构为内在基础,以政党形象和行为作风为外在形式的一套隐性价值体系。民进党政党文化主要表现为“台独”意识形态、派系政治、抗争文化和草根特质。影响民进党政党文化形成的... 政党文化是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价值取向为核心,以党内的组织结构为内在基础,以政党形象和行为作风为外在形式的一套隐性价值体系。民进党政党文化主要表现为“台独”意识形态、派系政治、抗争文化和草根特质。影响民进党政党文化形成的因素,既有政党形成期的历史原因,又有政党成立后对内的政治整合和对外政治斗争,还有政党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随着岛内外形势的转变,民进党政党文化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动:民进党“台独”意识形态将趋于“道德化”,党内传统派系逐渐式微,悲情抗争有所消退,草根特质将逐渐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民进党 政党文化
下载PDF
论教育技术发展牵引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10
13
作者 鄢晓 邬大光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7-51,共5页
当前教学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尤其是以MOOCs、Smart和Clicker等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鉴于Clicker、Smart和MOOCs等教育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实践层面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产生... 当前教学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尤其是以MOOCs、Smart和Clicker等为代表的新兴教育技术,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鉴于Clicker、Smart和MOOCs等教育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实践层面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故本文对Clicker、Smart和MOOCs的发展沿革、各自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和梳理,试图分析教育技术从单一的技术工具向整体教学空间形成的发展过程,探讨教育技术发展在教学空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引发的教学变革,进而指出教育技术发展的最终指向,应是促使高等教育回归到人的培养这一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学空间 教学方式 教育本质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两岸能源合作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芳 邵诚道 孙传旺 《台湾研究》 2016年第4期46-52,共7页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深化两岸合作提供了契机。依照"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结合两岸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利益诉求,积极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不仅保障两岸能源安全,还将为两岸实现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本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深化两岸合作提供了契机。依照"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结合两岸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利益诉求,积极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不仅保障两岸能源安全,还将为两岸实现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本文从两岸能源发展现状的对比出发,讨论了能源合作所能解决的地缘区域问题,分析了两岸加强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研发、贸易市场拓展等具体合作路径的收益。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台湾与大陆将可进一步扩大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分享全球的商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两岸能源合作 能源安全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公投政治”:演化、功能与运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昆福 《现代台湾研究》 2022年第4期25-35,共11页
“公投政治”作为台湾地区特殊的政治现象之一,对台湾政局的演变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公投政治”的演化与岛内所谓“公投立法”和“修法”进程密切关联,而“公投”攻防主体从单一变为多元,“公投”议题类型从政治扩溢至非政治议... “公投政治”作为台湾地区特殊的政治现象之一,对台湾政局的演变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公投政治”的演化与岛内所谓“公投立法”和“修法”进程密切关联,而“公投”攻防主体从单一变为多元,“公投”议题类型从政治扩溢至非政治议题,均对“公投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政治博弈、话语形塑及选民争夺是台湾地区“公投政治”的三大功能属性,探析台湾“公投政治”的实际运作模式,可以从“公投立法”“公投实践”“公投效应”三个层面进行观察,并以此更为深入地考察台湾政坛的激烈政治攻防和岛内政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政局 “公投政治” “公投法”
原文传递
两岸同胞相濡以沫、命运与共的力证——黄鉴村大陆经历和创作的意义
16
作者 朱双一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21年第3期5-8,共4页
黄鉴村从小与日人"共学"且成绩优异,却不满于殖民者对于台湾人的歧视和压迫,毅然转向祖国求学。在大陆期间,发表作品于《台湾民报》,其杂文历数大陆高校优越之处,鼓励台湾青年前来报考,批驳殖民者阻扰和污蔑的行径。其剧本具... 黄鉴村从小与日人"共学"且成绩优异,却不满于殖民者对于台湾人的歧视和压迫,毅然转向祖国求学。在大陆期间,发表作品于《台湾民报》,其杂文历数大陆高校优越之处,鼓励台湾青年前来报考,批驳殖民者阻扰和污蔑的行径。其剧本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主题,是台湾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的现实处境和五四新文学影响双重作用的产物。选择大陆就学使他得以摆脱殖民当局对于台湾人只能读师范和学医的局限,所学专业知识让他能在光复后技术人才奇缺的台湾,发挥重要作用。他的一对双胞胎妹妹也都与外省来台协助重建的技术人员缔结良缘。由此可知,后来被夸大渲染的所谓省籍、族群矛盾,在当年台湾并不严重。不同省籍的人们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演绎了两岸中国人"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鉴村(青钊) 《台湾民报》 台生 陆生 两岸“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两岸共同事务合作治理的动力、机制与前景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国深 郭剑峰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3,共9页
1990年9月《金门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两岸关系开始从对抗走向共同事务合作治理阶段。随着两岸民间交往的持续深化和扩大,两岸共同事务日渐增加,“民间性”或“白手套”式的两岸合作治理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两岸社会需求。进入两岸关系和... 1990年9月《金门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两岸关系开始从对抗走向共同事务合作治理阶段。随着两岸民间交往的持续深化和扩大,两岸共同事务日渐增加,“民间性”或“白手套”式的两岸合作治理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两岸社会需求。进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两岸公权力部门开始直接参与两岸共同事务合作治理,两岸关系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良好格局。2015年11月“习马会”举办,这是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5月20日以来,由于台湾地区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公权力部门合作暂时中断,但大陆方面并未简单地放弃既定的大政方针,而是站在两岸民众整体利益的高度,与两岸民间社会一道,继续推进两岸两同事务合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事务 民间社会 合作治理 混合治理
原文传递
中美大国竞争态势下日台关系的新动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丰收 朱松岭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2,共10页
在中美大国竞争态势下,日台关系呈现出新特征和新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日台之间正借助所谓“政党外交”、“地方外交”和“智库外交”,形成三位一体的对台交往新模式,与台湾进行所谓“准官方交往”;二、美日同盟逐步将台湾问... 在中美大国竞争态势下,日台关系呈现出新特征和新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日台之间正借助所谓“政党外交”、“地方外交”和“智库外交”,形成三位一体的对台交往新模式,与台湾进行所谓“准官方交往”;二、美日同盟逐步将台湾问题纳入战略规划,实现美日台安保一体化联动;三、美台借助日本作为第三方或中介进行交往,达到双方实质性“官方交往”的目的。对于日台关系新动向的历史脉络、现实表现和未来走向,需要持续关注并提出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台关系 准官方交往 美日台安保一体化 第三方交往
原文传递
空间中的性别与意识形态——《孤恋花》影视改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昱敏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4-187,共4页
改编是小说的第二次生命,为文学想象与视听语言搭建桥梁。1970年白先勇创作的小说《孤恋花》,以现代主义技法和古典情怀书写时代变革中下层女性难以逃离的命运悲剧。1985年的电影《孤恋花》与2005年版的电影《青春蝴蝶孤恋花》以原著的... 改编是小说的第二次生命,为文学想象与视听语言搭建桥梁。1970年白先勇创作的小说《孤恋花》,以现代主义技法和古典情怀书写时代变革中下层女性难以逃离的命运悲剧。1985年的电影《孤恋花》与2005年版的电影《青春蝴蝶孤恋花》以原著的情节为框架,却体现出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呈开放之势,女性主义、酷儿理论乃至性别解放的社会运动蓬勃发展。通过对两部影视改编作品的动态观察,可见台湾话语禁锢的松动。这一变化也是电影美学、文化环境、商业机制合力的结果。尽管如此,同性恋话语逐渐发声并不能消除女性的性别焦虑。与此同时,当文本转化为影像时,意识形态便更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空间 女性 同性恋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文化危急时刻的侦探形象再造——以晚清小说中的“福尔摩斯”为中心
20
作者 邵海伦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0年第4期35-48,共14页
身为鸳鸯蝴蝶派名作家的包天笑曾看过一个令他念念不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由西方译介进入中国的福尔摩斯大侦探。后来,包天笑在191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序言中,如此追忆当年魂牵梦萦的感觉:"二十年前,汪康年、... 身为鸳鸯蝴蝶派名作家的包天笑曾看过一个令他念念不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由西方译介进入中国的福尔摩斯大侦探。后来,包天笑在191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序言中,如此追忆当年魂牵梦萦的感觉:"二十年前,汪康年、梁启超诸君所发行之《时务报》,首载有《福尔摩斯侦探案》,余读而好之,是为吾国译侦探小说之始。嗣后续有译者,而于是福尔摩斯之大名,留我脑界,而福尔摩斯之小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晚清小说 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探案集》 《时务报》 包天笑 中华书局出版 侦探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