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语人称代词的省略使用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杜琴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13期223-224,共2页
人称代词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尽管如此,比较日语人称代词和英语、汉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可以明显的发现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要低于他们。其实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就数量上而言绝不在少数,但是实际使用上... 人称代词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尽管如此,比较日语人称代词和英语、汉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可以明显的发现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要低于他们。其实日语中的人称代词就数量上而言绝不在少数,但是实际使用上却经常出现省略甚至是零称呼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人称代词 语言 集团主义 间人主义
下载PDF
中日警察权与籍民管理之争——以厦门警察分局事件为中心
2
作者 王海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96,共7页
1916年,日本在厦领馆以管理台湾籍民为由在厦门街区强行设立警察分局,中日双方由此展开了对籍民警察权的争夺。对于中方来讲,强化籍民管理是为了阻止日本进一步侵害主权;日本要想在华南拓张势力,推行其所谓"南进路线"必先以... 1916年,日本在厦领馆以管理台湾籍民为由在厦门街区强行设立警察分局,中日双方由此展开了对籍民警察权的争夺。对于中方来讲,强化籍民管理是为了阻止日本进一步侵害主权;日本要想在华南拓张势力,推行其所谓"南进路线"必先以籍民为借口。北洋政府"慎重办理"的软弱立场导致以条约解释为策略的交涉收效甚微。与之相对,福建省议会坚定要求撤除分局,积极通过议会讨论、推行户籍改革、组织学生团体等方式整合政治凝聚力,推进排日运动,成为日本外务省高度警戒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议会 厦门领事馆 胡瑞霖 排日运动
下载PDF
清代对外关系史话:从日本国漂风难夷说起
3
作者 付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年第11期25-27,59,共4页
德川期的日本游离于中国朝贡·册封体系之外,但民间接触并未中绝,日船漂至中国事件偶有发生。本文从中日关系史的视角出发,通过抚恤和遣送日本国漂风难夷的史实,管窥当时清政府的处置方法和对日态度。
关键词 清代 德川时代 日本国漂风难夷 中日关系K249
下载PDF
明治日本人的台湾论
4
作者 吴素兰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78,共6页
截至甲午战后割台,"台湾"一直是明治日本军政官民的共同议题。"征韩论"时有台湾"屏藩论";"牡丹社事件"中有台湾"生番无主论";中日琉球问题交涉和中法战争时有"取台论";中... 截至甲午战后割台,"台湾"一直是明治日本军政官民的共同议题。"征韩论"时有台湾"屏藩论";"牡丹社事件"中有台湾"生番无主论";中日琉球问题交涉和中法战争时有"取台论";中法战争后有参谋本部《清国征讨策案》中包含的割台论;甲午战前有"千岛台湾交换论";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取得优势,"占领台湾论"被政策化,并得以实现。《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偶然,而是明治日本人长期觊觎宝岛台湾,并有计划实施侵占的必然结果。在距《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的今天,梳理明治日本出现的台湾相关言论,对于重新审视和挖掘日本侵台的历史真相,解开台湾的"弃子"情结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 明治 日本 台湾地区
下载PDF
从“勾当”一词看日汉文的同形异义
5
作者 郭小艳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S1期179-180,共2页
日语和汉语里有相当部分的同形同义词,比如说:人、手、中国、论文等等,这些词对于没学过日语的人来说也看得懂。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学日语简直易如反掌。确实,这对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对于日本人学习汉语都是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 日语和汉语里有相当部分的同形同义词,比如说:人、手、中国、论文等等,这些词对于没学过日语的人来说也看得懂。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学日语简直易如反掌。确实,这对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对于日本人学习汉语都是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日语的汉字和汉语里的汉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很多是同形异义词。所谓同形异义词是指文字的表记方式是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异义词 同形词 日语 东北亚语言 汉音 中日两国 吴音 真言宗 密宗 天台宗 佛教教派 隋唐时期 交流史 日汉 日本 汉文
下载PDF
从Philosophy到哲学——以西周对“Philosophy”一词的翻译为中心
6
作者 陈晓隽 《金融教育研究》 2009年第S1期90-92,共3页
"philosophy"是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一门古老的学问,意谓"爱知求知"即探求知识、智慧的学问。对于西方"Philosophy"一词的翻译过程,其中必然渗透着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和摄取,文章通过西周对"Philosophy... "philosophy"是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一门古老的学问,意谓"爱知求知"即探求知识、智慧的学问。对于西方"Philosophy"一词的翻译过程,其中必然渗透着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和摄取,文章通过西周对"Philosophy"一词的思想摄取和翻译的过程,从翻译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分析该词的定译与西周本人性格特点、思想基础和本国环境的关系,探讨其带来的影响,并兼论翻译的目的和汉学素养对翻译工作者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哲学 翻译
下载PDF
晚清民初日语词汇进入汉语及其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顾江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97,共7页
从1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成为中国主张强国富民的先进人士的学习对象,日语借词随之大量涌入汉语。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渠道主要有:访日游记、学生留日活动、日书翻译、日语教科书翻译、词典引进。这一时期的日语借词主要是科学名词,辅之以... 从1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成为中国主张强国富民的先进人士的学习对象,日语借词随之大量涌入汉语。日语借词进入汉语的渠道主要有:访日游记、学生留日活动、日书翻译、日语教科书翻译、词典引进。这一时期的日语借词主要是科学名词,辅之以生活类词语,主要是名词,其他词性中动词为多。数量多,规模大,传入渠道多,延续时间长,社会反响大,更新迅速,成为推动汉语演变的重要推动剂,同时承载着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知识的输入。这时对日语借词也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工作。对外来词的规范整理,是本土语言有效吸收外来词、健康发展的必经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借词 晚清民初 汉语词汇 翻译
原文传递
试析紫色在中日两国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异同 被引量:2
8
作者 顾江萍 王静 《汉字文化》 2006年第6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象征意义 文化习俗 中日两国 异同 罗马天主教会 汉字词汇 日本人 意大利
原文传递
汉日同声传译的教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慧英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年第4期78-82,共5页
在日汉、汉日"同传"的教学上,教师要高度重视双语特点和不同文化背景词汇、语篇结构分析的教授。引导学生解决日汉、汉日"同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课堂严格的实践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日汉、汉日"同传"... 在日汉、汉日"同传"的教学上,教师要高度重视双语特点和不同文化背景词汇、语篇结构分析的教授。引导学生解决日汉、汉日"同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课堂严格的实践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日汉、汉日"同传"的技能、技巧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技巧 文化背景 训练方法
原文传递
台籍日本兵问题之史料挖掘与文化省思研究
10
作者 马英萍 《台湾研究》 2014年第4期85-90,共6页
通过对报刊杂志以及原台籍日本兵的口述历史等史料发掘,发现台湾文化界在日据时期、光复后40余年、以及解严后20余年的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台籍日本兵的典型言论各有特点。台湾文化界关于台籍日本兵言论的流变轨迹反映了台湾人从被殖民到&... 通过对报刊杂志以及原台籍日本兵的口述历史等史料发掘,发现台湾文化界在日据时期、光复后40余年、以及解严后20余年的三个不同时期,关于台籍日本兵的典型言论各有特点。台湾文化界关于台籍日本兵言论的流变轨迹反映了台湾人从被殖民到"脱殖民"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举证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表明了日本对台湾文化的长期暴力扭曲正是造成今日台湾文化"脱殖民"困境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籍日本兵 历史记忆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晓隽 吴光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9,共9页
围绕日本学者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高坂史朗站在思想史视角,推导出日本脱离中国儒学,树立以西方学术为根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的问题,由此来论证近代日本的主体性与合理性之所在;藤田正胜站在哲学史视角... 围绕日本学者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高坂史朗站在思想史视角,推导出日本脱离中国儒学,树立以西方学术为根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的问题,由此来论证近代日本的主体性与合理性之所在;藤田正胜站在哲学史视角,阐述西周翻译为"哲学"、中江兆民表述为"理学",并将西田几多郎探索哲学的出发点与笛卡尔"怀疑一切"的现代性思想联系起来,论证西周创立"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接续西方"这一主题;而林美茂站在批判史立场,指出西周对于"Philosophy"这一概念存在着本质性的误读,陷入到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困境"之中。围绕"哲学"一语翻译研究,中日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与问题意识来加以阐发,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研究"境位",亦反映出这一术语之中所潜藏的话语权或者文明选择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OSOPHY 哲学 西周 翻译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