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FDI与当地农民增收--基于闽台农业合作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燕武 李静 李文溥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7,共9页
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漳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相关数据,检验引入台湾地区农业FDI对本地农民的增收效应。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之后,引入台湾地区农业FDI对农民增收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台湾地区农业FDI进入福... 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漳浦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相关数据,检验引入台湾地区农业FDI对本地农民的增收效应。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之后,引入台湾地区农业FDI对农民增收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台湾地区农业FDI进入福建农村,基本上采取了以土地使用权转让为主的"佣工模式"。这使本地农民不论是从土地补偿收入、租金收入,还是从因此受雇的工资收入看,均无法有效弥补所流失土地的经营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农业FDI 佣工模式 当地农民增收效应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基于中国实践的经济史考察
2
作者 焦建华 李文溥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4-166,共13页
本文辨析了关于中国对外开放起始时间的不同观点,指出关键在于对外开放概念的模糊。本文认为对外开放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概念,是一国市场经济关系在对外经贸领域的延伸,是一国为保障独立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做出的一系... 本文辨析了关于中国对外开放起始时间的不同观点,指出关键在于对外开放概念的模糊。本文认为对外开放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概念,是一国市场经济关系在对外经贸领域的延伸,是一国为保障独立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其形成关键是该国经济体存在大量自主从事对外经贸活动的独立市场主体。因此,1978年才是中国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点。基于此,本文详细梳理了1949年至今中国外贸领域独立市场主体的消灭与再造进程,从经济史角度证实了1978年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转折点,更证实了市场经济与对外开放的共生共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 封闭自守 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
原文传递
公共财政体制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基于曹远镇的调研
3
作者 李文溥 唐文倩 王燕武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第4期66-81,共16页
在中国即将步入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城市化率接近70%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更加重视非农产业支援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以及财政对于乡村建设的作用。基于福建省永安市曹远镇22个村的村财收支数据调查发现,各村的村财收入... 在中国即将步入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城市化率接近70%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更加重视非农产业支援农业、城市反哺农村以及财政对于乡村建设的作用。基于福建省永安市曹远镇22个村的村财收支数据调查发现,各村的村财收入主要依赖于政策性补助收入和“租金”收入,具有偶然性,缺乏持续性,难以承担起提供农村公共品及农民社会保障的重任;不同村之间收入差距悬殊,限制了公共品供给的公平性和村民最低水平福利的保障程度;现有的财政补贴提供方式缺乏公平性和普惠性,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存疑。因此,应当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制度,通过财政的经常性拨款,实现政府提供村级公共品服务,推动村域开放;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民纳入这一体系;增加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比较收益,促进农地流转、资本与技术流入农业,振兴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财政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企业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 被引量:17
4
作者 余长林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4,共10页
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作用机制。随后,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统计的企业出口数据将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考察了... 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出口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作用机制。随后,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统计的企业出口数据将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和不同类型的贸易成本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通过降低企业出口的固定成本提高了扩展边际,但降低了集约边际,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扩展边际促进了出口增长。本文还发现,经济规模、固定贸易成本、地理距离主要通过扩展边际影响出口。上述结论对于区分不同贸易方式、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知识产权保护测算指标的估计依然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贸易成本
下载PDF
“政资分开”能改善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吗?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训常 刘晔 周颖刚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共18页
我国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实现“政资分开”.本文选择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作为促进“政资分开”的重要举措,发现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资... 我国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实现“政资分开”.本文选择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作为促进“政资分开”的重要举措,发现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投资过度的国有企业、高干预地区的国有企业,以及对具有较高程度预算软约束的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具有更大的改善作用,说明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以及约束预算软约束下的投资过度行为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升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作用机制.这些发现为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及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资分开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企业 投资效率
下载PDF
低碳转型风险的“涟漪效应”
6
作者 郑挺国 张宏音 叶仕奇 《中国工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6,共20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有效识别并量化金融市场内的低碳转型风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安全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属性分类建模法,将上市公司的碳排放、贝塔系数、市值、市净率等属性... “双碳”目标背景下,有效识别并量化金融市场内的低碳转型风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经济金融安全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属性分类建模法,将上市公司的碳排放、贝塔系数、市值、市净率等属性特征与前沿张量自回归模型相结合,构建基于多维度属性风险关联指数和关联网络的风险传导效应分析框架,用以刻画低碳转型风险在属性结构中的“连漪效应”。结果显示:多维属性视角下,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涟漪效应”体现为具有相似属性特征的上市公司之间的风险关联效应;低碳转型风险的“连漪效应”传导中心位于“高碳排、低市净率、高市值、低贝塔”类别。随着风险逐步沿属性特征向外扩散,风险关联强度逐渐减小;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各层涟漪的风险关联强度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高碳排属性是低碳转型风险“涟漪效应”的主要驱动属性,但在“双碳”目标约束下,其驱动作用向低市净率、高市值属性转移,转型风险呈现出跨属性传导的特征。本文为碳中和背景下完善适应于低碳转型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低碳转型风险防治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风险 属性分类法 张量自回归模型 金融风险关联网络
原文传递
中国财政扩张的消费倾斜效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严玉华 王燕武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9,共10页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财政支出的扩张会挤占私人资源,产生负财富效应,进而抑制居民消费。基于微观主体的行为变化,本文认为财政扩张还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的边际效用,形成消费倾斜效应,增加居民消费。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本文...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财政支出的扩张会挤占私人资源,产生负财富效应,进而抑制居民消费。基于微观主体的行为变化,本文认为财政扩张还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的边际效用,形成消费倾斜效应,增加居民消费。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效应的传递路径,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发现:(1)消费者的跨期替代弹性越小,财政扩张的消费倾斜效应将越大;(2)中国政府支出在短期内会引起居民消费的上涨,长期中则会挤出居民消费。出现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大大增加,财政扩张的消费倾斜效应下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扩张 消费倾斜 跨期替代弹性
原文传递
先行先试、先发优势与领先发展——厦门特区改革开放经验之探讨
8
作者 焦建华 李文溥 《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21年第2期87-100,共14页
改革开放后,厦门成为国内最早试行改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获得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权。在开放引进外部资源之时,厦门坚持对内改革,先行先试,积极创新,较国内其他地区更早形成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调节... 改革开放后,厦门成为国内最早试行改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获得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权。在开放引进外部资源之时,厦门坚持对内改革,先行先试,积极创新,较国内其他地区更早形成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调节市场作用的体制,创造了使世界范围的资本、人才等各项资源领先一步流入的区位优势,在体制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形成综合竞争优势,从而保证厦门四十多年的领先发展。从政策优势到体制优势再到综合竞争优势,是经济特区在全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始终保持领先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优势 体制优势 综合竞争优势 厦门
原文传递
通胀预期形成与信息黏性特征:基于媒体新闻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挺国 范馨月 +1 位作者 靳炜 方匡南 《世界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82,共23页
本文使用主流中文财经报刊中的近百万篇新闻报道构成语料库,利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将新闻文本转换为结构化的高维新闻主题关注度序列,旨在探讨媒体新闻对通胀预期的驱动作用。为此,本文运用LASSO、LASSO-UMIDAS模型识别对通胀预期具... 本文使用主流中文财经报刊中的近百万篇新闻报道构成语料库,利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将新闻文本转换为结构化的高维新闻主题关注度序列,旨在探讨媒体新闻对通胀预期的驱动作用。为此,本文运用LASSO、LASSO-UMIDAS模型识别对通胀预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新闻主题,并基于噪声信息模型估计时变信息黏性,通过将其与媒体报道持续期和信噪比进行联合建模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媒体新闻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媒体信息会从数值驱动和速度驱动两个方面对通胀预期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方面,媒体信息中的经济增长、物价波动、国家要闻与金融信贷等多个主题在通胀预期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速度方面,媒体报道的持续期和信噪比会对信息黏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影响通胀预期的调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预期 信息黏性 数值驱动 速动驱动 媒体报道
原文传递
“刘易斯拐点”的一个理论证伪--基于产品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文溥 熊英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4-146,共13页
本文从社会再生产循环及社会产品实现的角度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研究。论文分别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的不变劳动工资假定并结合产品市场出清进行论证。研究证明:由于只考虑劳动力市场而忽略产品市... 本文从社会再生产循环及社会产品实现的角度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研究。论文分别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的不变劳动工资假定并结合产品市场出清进行论证。研究证明:由于只考虑劳动力市场而忽略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结论——只有当二元经济越过了"刘易斯拐点",实际的劳动工资水平才能明显提高——无论是在封闭经济或开放经济条件下都是不能成立的。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无论是一元经济,还是向一元经济转轨的二元经济,劳动工资都应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转型 刘易斯拐点 不变工资假定
原文传递
居民负债压力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燕武 李文溥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46,共19页
2016年至今,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民负债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居民债务的快速累积会改变居民消费及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宏观政策效果。本文使用局部投影法考察了中国居民负债率迅速上涨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包含住房消费属性... 2016年至今,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民负债率增长最快的国家。居民债务的快速累积会改变居民消费及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宏观政策效果。本文使用局部投影法考察了中国居民负债率迅速上涨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并结合包含住房消费属性和居民贷款违约风险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居民负债率样本下的财政支出乘数明显小于低居民负债率样本,居民债务会抑制财政政策效应发挥。居民债务会通过改变财政支出冲击对利率、通货膨胀、住房相对价格及贷款违约风险等变量的作用,影响投资、消费和产出。进一步地,住房消费和一般消费品消费对财政支出冲击的响应在不同债务环境下出现分化,居民贷款违约风险会经借贷约束变化作用于居民消费和投资。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居民债务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反作用。合理控制居民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部门的负债率,重视债务压力下不同产品消费的变化趋势,加大对非住房消费的财税扶持力度,辅之恰当的货币政策,维护住房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将有助于促进财政政策“增效”,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消费 居民负债率 财政政策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股市和债市间避险对冲效应及其定价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颖刚 林珊珊 洪永淼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57,共16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表现出全球“避风港”的潜力,研究这两个大类资产间避险对冲效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对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条件协偏度和协...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表现出全球“避风港”的潜力,研究这两个大类资产间避险对冲效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对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条件协偏度和协峰度来刻画一种资产风险变大和出现极端风险的情况下另一个市场是否具有对冲功能,并检验这种避险对冲效应是否影响股票和国债的风险溢价。结果发现,当一种资产对另一资产的条件协偏度下降和条件协峰度上升时,其预期收益会随之上升,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之间可以互相对冲风险,其跨市场定价机制符合偏度偏好和峰度厌恶假设。比较分析国债期货重新上市交易前后样本,可以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股票和国债市场间避险对冲效应有所加强。本文还将研究拓展至期货市场,发现国债现货能够对冲股票期货市场的波动性和极端风险,但相互避险的作用在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之间、其他现货和期货交叉市场间并不显著。这些发现为监管部门继续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放开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交易的管制,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市场效应 区制转换 条件协偏度 条件协峰度 资产定价
原文传递
深化股市交易制度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颖刚 唐诚蔚 《金融市场研究》 2022年第12期11-16,共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股票市场在金融系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防范和化解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发生过的极端风险事件,对我国股市的交易制度进行分析,阐述了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股票市场在金融系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防范和化解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发生过的极端风险事件,对我国股市的交易制度进行分析,阐述了涨跌幅限制制度和设计不合理的熔断制度如何催化股市风险,并提出了针对股市交易制度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金融风险 交易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