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留学生生源视角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岚 王佳兴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9-45,75,共8页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仍面临海外生源质量不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识基础薄弱、课堂表现不佳和学术能力不足。造成生源质量不佳的原因包括来源国教育观念过于职业导向、汉语教学人才待遇不乐观、汉语教育资源不充足。当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仍面临海外生源质量不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识基础薄弱、课堂表现不佳和学术能力不足。造成生源质量不佳的原因包括来源国教育观念过于职业导向、汉语教学人才待遇不乐观、汉语教育资源不充足。当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留学生还无法很好地达成作为沟通媒介促进中外社会互动的预期。为此,应将国际形势、海外华文教育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结合,在扩大该专业留学生规模的同时提高奖学金门槛,调整课程设置,提高留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学位 留学生 生源质量
下载PDF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变迁的历程、特征与趋势--基于治理理论分析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岚 魏庆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3,共9页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通过历史梳理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学术逻辑主导的、政府介入的、新公共管理的以及基于整体治理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四个阶段。具体来看,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在导向上由追求学术卓越转向回...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通过历史梳理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学术逻辑主导的、政府介入的、新公共管理的以及基于整体治理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四个阶段。具体来看,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在导向上由追求学术卓越转向回应公共利益诉求;在组织形态上从封闭式转向各层级的整体协作;在治理方式上由设置学术标准转向提供网络式服务;在评判标准上由原创性知识贡献转向博士生发展质量。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趋势一方面是重心“下移”,为博士生个体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是整合质量文化和建立信任机制,推进网络式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质量评价 历史进程 治理理论 评价模式
下载PDF
从导师指导过程看立德树人对博士生社会化的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58,共10页
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导师指导概念强调师德,立德树人通过影响博士生社会化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德治文化传统重视教师自我修身却比较忽视监督机制的建设。导师在指导内容上注重把控大方向而具体指导不足,关注点以学术为边界较少涉及其... 中国文化背景中的导师指导概念强调师德,立德树人通过影响博士生社会化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德治文化传统重视教师自我修身却比较忽视监督机制的建设。导师在指导内容上注重把控大方向而具体指导不足,关注点以学术为边界较少涉及其他方面,重结果而轻过程,重任务导向轻个人导向。博士生指导应因材施教,根据阶段需要适当调整引导导向和控制导向;强调以人为本,使师德师风在个人关系维度上进一步具体化;加强制度建设,将底线师德与崇高师德结合起来;建立纠纷处理机制,但保持对“师德失范”的谨慎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立德树人 博士生社会化 指导过程
下载PDF
导师人格与身教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岚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4-41,共8页
导师人格蕴含了指导行为倾向,体现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之中。导师通过身教影响博士生的人格和社会化,身教是导师发挥育人功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案例高校50位博士研究生的质性访谈,提取出与导师人格、身教相关的关键性表征并将其聚类。研... 导师人格蕴含了指导行为倾向,体现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之中。导师通过身教影响博士生的人格和社会化,身教是导师发挥育人功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案例高校50位博士研究生的质性访谈,提取出与导师人格、身教相关的关键性表征并将其聚类。研究发现:导师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指导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满意度,受学生欢迎和不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在人格和指导上分别体现出一些共性特点;导师身教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不滥用权力,为人正直、处世有原则。文章从导师修身、知行合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人格 身教 师生关系
原文传递
混合式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力模型建构——基于扎根理论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颖 徐岚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79,共9页
混合式学习环境为高校教师教学力赋予了新内涵,也带来了新问题,不仅需要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研究,更需要从主体意识和实践层面深入探讨。本文围绕高校教师教学力的内涵与构成,对11名具有混合式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研究... 混合式学习环境为高校教师教学力赋予了新内涵,也带来了新问题,不仅需要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研究,更需要从主体意识和实践层面深入探讨。本文围绕高校教师教学力的内涵与构成,对11名具有混合式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研究发现,高校教师教学力是涵盖专业精神、教学素养、学科素养、信息素养、人际交往五个维度彼此关联、全面发展的行动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叠加的“关系复合体”,应摆脱单向度的线性发展模式,实现教师与自我、教师与教学、教师与学科、教师与技术、教师与他人五层关系的融贯性螺旋发展。该研究结果构成了高校教师ETDTO教学力模型,也为理解该群体的个人体验和实践智慧、拓宽专业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力 混合式学习 教师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