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放线菌对大黄鱼病原弧菌的拮抗作用和抗菌谱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军 鄢庆枇 +2 位作者 苏永全 梁桂洪 麦添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共4页
在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病原弧菌的拮抗放线菌筛选和人工诱变基础上 ,选择出对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 (V.parahaemolyticus)同时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4株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测定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 ,并检测... 在大黄鱼 (Pseudosciaenacrocea)病原弧菌的拮抗放线菌筛选和人工诱变基础上 ,选择出对溶藻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和副溶血弧菌 (V.parahaemolyticus)同时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4株放线菌。采用琼脂块法测定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 ,并检测4株放线菌分别在固体和液体培养液中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 :4株放线菌的抗菌谱均较窄 ,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对2种病原弧菌都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大黄鱼 病原弧菌 拮抗作用 抗菌谱
下载PDF
近岸和河口地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俊 弓振斌 +2 位作者 李云春 温裕云 杨逸萍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73,共10页
稀土元素对研究和探索水体许多宏观、微观过程能起到很好的表征作用。对河口水体痕量稀土元素分离、富集和测定进行了总结,综述了近岸和河口地区稀土元素元素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稀土元素近岸和河口地区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回顾... 稀土元素对研究和探索水体许多宏观、微观过程能起到很好的表征作用。对河口水体痕量稀土元素分离、富集和测定进行了总结,综述了近岸和河口地区稀土元素元素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稀土元素近岸和河口地区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回顾了过去研究中的不足及其对后续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并展望了近岸和河口地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近岸河口地区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大黄鱼弧菌病的荧光抗体快速诊断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鄢庆枇 苏永全 +1 位作者 王军 纪荣兴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用 0 .0 5 %福尔马林灭活大黄鱼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制成菌苗 ,再用该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 ,进而建立起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在福建省连江县厦宫乡大黄鱼养殖渔排进行副溶血弧菌检测。在患病大... 用 0 .0 5 %福尔马林灭活大黄鱼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制成菌苗 ,再用该菌苗注射免疫实验兔获得抗血清 ,进而建立起副溶血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在福建省连江县厦宫乡大黄鱼养殖渔排进行副溶血弧菌检测。在患病大黄鱼肝脏中均能检测到副溶血弧菌 ,10尾外观正常的大黄鱼中 ,有 4尾检出副溶血弧菌 ,而在养殖海水中没有检出副溶血弧菌。以上结果表明 ,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感染发病的大黄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弧菌病 副溶血弧菌 荧光抗体检测法 诊断
下载PDF
超声波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组成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清池 廖启斌 +2 位作者 陈清花 张元标 李文权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5,共4页
研究了超声波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三角褐指藻整个生长期中每隔12 h 对其培养液进行超声辐射,结果表明,在较短超声作用时间下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C18∶3 百分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超声波 三角褐指藻 脂肪酸组成 海洋生物资源
下载PDF
斑节对虾养殖垦区水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丰 黄凌风 +2 位作者 周时强 聂鑫 沈国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1-935,共5页
1995年 5~ 9月对厦门市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的 Chla、COD、DIN、DIP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虾池内 DIN、DIP含量比邻近内湾低 ,而 Chla和 COD明显高于邻近内湾 .调查结果表明 ,在虾病高发区 ,通过改进养殖技术 ,虾... 1995年 5~ 9月对厦门市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的 Chla、COD、DIN、DIP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虾池内 DIN、DIP含量比邻近内湾低 ,而 Chla和 COD明显高于邻近内湾 .调查结果表明 ,在虾病高发区 ,通过改进养殖技术 ,虾池的水质状况较以往有所改善 ,虾池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以往有所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子 富营养化 斑节对虾 虾池 水质
下载PDF
九孔鲍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及病理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朝霞 王军 +4 位作者 苏永全 鄢庆枇 池信才 周化民 周永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49-956,共8页
1999年 2~ 5月 ,东山县养殖九孔鲍暴发了大规模流行病 ,不少养殖场全场覆没 .病鲍表现为分泌粘液增多、肝脏红肿、足部僵硬和反应迟钝 .应用磷钨酸负染、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和现场检测等方法 ,对病鲍的病原及肝肠组织的病理情况进行观... 1999年 2~ 5月 ,东山县养殖九孔鲍暴发了大规模流行病 ,不少养殖场全场覆没 .病鲍表现为分泌粘液增多、肝脏红肿、足部僵硬和反应迟钝 .应用磷钨酸负染、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和现场检测等方法 ,对病鲍的病原及肝肠组织的病理情况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引发这次养殖鲍暴发严重病害的主要病原是致病力很强的病毒和弧菌 .电镜观察到病毒发生在细胞质中的一种称为“封入体”的泡状结构中 ,证实了病原的入侵造成九孔鲍肝及肠等组织、细胞产生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孢鲍 病原 病理 电镜观察 流行病
下载PDF
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军 鄢庆枇 +1 位作者 苏永全 张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共4页
建立了大黄鱼病原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溶藻弧菌的特异性抗血清由新西兰兔制备 ,试管凝集法测定抗血清及交叉反应效价 ,吸附离心法去除交叉反应。荧光抗体为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现埸检测对具典型弧菌病... 建立了大黄鱼病原溶藻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方法。溶藻弧菌的特异性抗血清由新西兰兔制备 ,试管凝集法测定抗血清及交叉反应效价 ,吸附离心法去除交叉反应。荧光抗体为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现埸检测对具典型弧菌病表症大黄鱼病原检出率为100% ,表观健康大黄鱼病原检出率为30% ,养殖海水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 ,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已感染发病大黄鱼的快速检测 ,而且还能用于已感染未发病大黄鱼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间接荧光抗体 快速检测 大黄鱼 病原菌
下载PDF
大黄鱼感染哈维氏弧菌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6
8
作者 徐晓津 徐斌 +3 位作者 王军 苏永全 张之文 陈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8-625,共8页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大黄鱼总蛋白为(12.8±3.95)g/L,对照组鱼为(19.4±4.33)g/L,病鱼球蛋白、甘油三脂、血糖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然而病鱼谷丙转氨酶为(37±5.11)IU/L,对照组为(28±5.54)IU/L;病鱼谷草转氨酶为(164±47.19)IU/L,对照组为(117±21.84)IU/L,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说明,病鱼肝脏和肾脏组织受损。对患病大黄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病鱼病变组织头肾、肝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及坏死。细胞超微病变观察发现,头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胞浆内脂滴积累多。血清指标的测定可以作为大黄鱼哈维氏弧菌病细菌感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哈维氏弧菌 血液生化指标 组织病理
下载PDF
野生与养殖鮸状黄姑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少雄 王军 +1 位作者 全成干 苏永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22-926,共5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技术对取自厦门火烧屿养殖网箱的鱼免状黄姑鱼 (N ibeamiichthioides)人工苗养殖群体和取自广东饶平的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所检测的 14种同工酶的 2 2个基因座位中 ,野生群体...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技术对取自厦门火烧屿养殖网箱的鱼免状黄姑鱼 (N ibeamiichthioides)人工苗养殖群体和取自广东饶平的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在所检测的 14种同工酶的 2 2个基因座位中 ,野生群体在 SUDH和 ODH基因座位上发现多态性 ,而养殖群体则只在 SUDH上具有多态位点 .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9.0 9%和 4 .5 5 % ,基因座位有效等位基因的平均数 N e分别为 1.14和 1.0 5 ,平均杂合度的观测值H o为 0 .0 12和 0 .0 0 3,预期值 H e为 0 .0 111和 0 .0 0 2 9,Hardy- 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 (D)分别为0 .0 91和 0 .0 34,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d为 0 .0 0 0 16 .与其他鱼类相比较说明了不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群体的鱼免状黄姑鱼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野生群体更低 ,主要是小群体亲鱼人工繁育过程中产生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AN状黄姑鱼 遗传多样性 同工酶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下载PDF
大黄鱼溶藻弧菌LPS的间接ELISA检测 被引量:14
10
作者 鄢庆枇 方恩华 +2 位作者 苏永全 王军 庄峙厦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
用酚 水法从20dm3溶藻弧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脂多糖(LPS)97.6mg,以0.5mg cm3的LPS溶液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免疫实验兔,经过3次加强注射后从颈动脉放血制备抗血清.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2560,对副溶血弧菌等10株细菌的交叉反应效价都较低.用免... 用酚 水法从20dm3溶藻弧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脂多糖(LPS)97.6mg,以0.5mg cm3的LPS溶液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免疫实验兔,经过3次加强注射后从颈动脉放血制备抗血清.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2560,对副溶血弧菌等10株细菌的交叉反应效价都较低.用免疫吸附过滤法去除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成分.用吸附后的抗血清进行溶藻弧菌间接ELISA检测,其检测限为97×104个 cm3.以ELISA进行大黄鱼体内溶藻弧菌检测.结果表明:用LPS抗血清可以较为灵敏地检测大黄鱼体内的溶藻弧菌,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大黄鱼的溶藻弧菌病,也可以检测无病症带菌大黄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培养液 脂多糖 间接ELISA 大黄鱼
下载PDF
大黄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的发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晓津 翁朝红 +1 位作者 王军 苏永全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5-113,共9页
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初孵仔鱼至60日龄幼鱼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结果表明,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很... 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初孵仔鱼至60日龄幼鱼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结果表明,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很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4日龄仔鱼出现脾脏原基和胸腺原基.脾脏靠近内脏,含大量窦状隙,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细胞与血小板.胸腺是最迟出现的淋巴器官,但发育较快.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分为外区和内区,二者虽没有明显界限,但容易区分.免疫器官出现小淋巴细胞顺序是胸腺、头肾和脾脏;淋巴组织的发育相对滞后.在大黄鱼仔鱼早期发育阶段,非特异性免疫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淋巴器官 早期发育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大黄鱼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鄢庆枇 苏永全 +1 位作者 王军 周化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5-268,共4页
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 ,以pIRESneo为载体质粒 ,制备含有报告基因的质粒 ,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导入大黄鱼体内 ,每隔一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鱼体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在大黄鱼体内... 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 ,以pIRESneo为载体质粒 ,制备含有报告基因的质粒 ,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导入大黄鱼体内 ,每隔一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鱼体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 .结果表明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在大黄鱼体内得到表达 ,表达时间高达 2 8d以上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仅可以在肌肉注射部位组织细胞得到表达 ,而且在其它部位的肌肉、肝脏、肾脏和心脏等组织中也有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大黄鱼 基因表达 肌肉注射 基因免疫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孵化至12月龄大黄鱼免疫器官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晓津 谢仰杰 +1 位作者 王军 苏永全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4-613,共10页
研究孵化至12月龄大黄鱼的淋巴器官如头肾、胸腺、脾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首先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大黄鱼初孵仔鱼至12月龄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 研究孵化至12月龄大黄鱼的淋巴器官如头肾、胸腺、脾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首先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研究大黄鱼初孵仔鱼至12月龄免疫器官——头肾、胸腺与脾脏的发育。3日龄仔鱼出现头肾原基,原始造血干细胞最早被发现于头肾,很快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4日龄仔鱼出现脾脏原基和胸腺原基。脾脏靠近内脏,含大量窦状隙,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细胞与血小板。胸腺是最迟出现的淋巴器官,但发育较快。胸腺位于鳃腔背上角,主要由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分为外区和内区,二者虽没有明显界限,但容易区分。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年龄和鱼体重量的增长,胸腺、头肾和脾脏的重量均有增长的趋势,脾脏重量与体重的关系要比与年龄的关系更为密切,头肾、胸腺重量与年龄的关系要比与体重的关系更为密切。胸腺、头肾和脾脏的白细胞总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但每毫克胸腺、头肾和脾脏内白细胞数量与年龄间线性关系不明显。头肾比脾脏淋巴化程度高。在研究中发现,血液内各细胞组成与大黄鱼月龄及季节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免疫器官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