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在海洋甲壳动物中的吸收和代谢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明华 王桂忠 李少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B12期51-56,共6页
从海洋甲壳动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途径、转运模型、吸收的影响因素、重金属在动物体内的累积类型等方面简要综述海洋甲壳动物对重金属吸收和代谢的研究成果,并就今后相关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甲壳动物 重金属 吸收 代谢 转运模型
下载PDF
中国沿岸几种鲍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及鲍属系统发育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鹭骁 柯才焕 +3 位作者 王志勇 刘波 蔡明夷 王艺磊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用PCR技术克隆耳鲍(Haliolis asinina)、羊鲍(H.ovina)和多变鲍(H.varia)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片段,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得到长度530bp左右的片段。将这些序列与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九孔鲍(H.d... 用PCR技术克隆耳鲍(Haliolis asinina)、羊鲍(H.ovina)和多变鲍(H.varia)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片段,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得到长度530bp左右的片段。将这些序列与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e)、大鲍(H.gigantea)、盘鲍(H.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等5种鲍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鲍间16S rRN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源性范围为87.36%~90.77%,这说明鲍的这段基因片段在遗传过程中比较保守。序列的A+T含量约为56.68%,G+C含量约为43.32%。8种鲍序列的主要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1-25bp、240-290bp和320~370bp3个区域。在序列的变异碱基巾,碱基的转换大大多于碱基的颠换,转换与颠换之比达到2.33:1,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2-0.128。用UPGMA法和NJ法绘制出8种鲍的系统发育树。结论认为,大鲍、皱纹盘鲍和盘鲍之间的遗传差异水平为亚种间的差异水平,台湾产的九孔鲍与大陆沿岸产的杂色鲍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种群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5种重金属对白脊藤壶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语克 冯丹青 +2 位作者 刘万民 柯才焕 李少菁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40,共8页
本文研究了铜、锌、镉、汞4种重金属无机离子及1种有机形态的锡对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报告了各重金属在作用时间为2、4、8、16和24h时的最高无毒浓度、最低有毒浓度、半致死浓度及各有毒浓度... 本文研究了铜、锌、镉、汞4种重金属无机离子及1种有机形态的锡对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报告了各重金属在作用时间为2、4、8、16和24h时的最高无毒浓度、最低有毒浓度、半致死浓度及各有毒浓度产生毒性作用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对白脊藤壶幼体均具较高的毒性,其毒性随重金属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大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有机形态的锡对白脊藤壶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毒性要高于其它4种重金属无机离子的毒性,4种重金属无机离子对白脊藤壶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毒性大小顺序为:汞>铜>镉>锌.揭示了白脊藤壶第二期无节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具灵敏度高、指标明确、方法简便、取材方便、实验周期短、具重要的生态意义等优点,可应用于海洋中若干种重金属的污染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化学 白脊藤壶 无节幼体 急性毒性 重金属
下载PDF
不同单胞藻饵料培养九孔鲍早期稚贝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峰 柯才焕 周时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269,共7页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大菱形藻。研究结果揭示了适宜的底栖硅藻种类对鲍早期稚贝阶段生长和存活的重要性。个体小或者胞外产物量大的藻类很可能对九孔鲍早期稚贝的培养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稚贝 底栖硅藻 亚心形扁藻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白令海夏季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剑锋 陈波 +2 位作者 曾胤新 KANGS-H 王桂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浮游细菌表层生物量为1.5~20.2μg/dm3,平均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30%,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 1999年7月21日至8月1日在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考察了白令海中部的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分析了其丰度、分布、生物量及其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浮游细菌表层生物量为1.5~20.2μg/dm3,平均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30%,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720~3123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67%,因而是白令海夏季与浮游植物处同等量级的优势类群;原生动物表层生物量为1.2~27.4μg/dm3,100m以上水柱柱总生物量为189~1698mg/m2,平均为浮游植物柱总生物量的21%,其中粒径小于5,5~20μm和大于20μm的原生动物分别占其柱总生物量的13%,47%和40%;作为主要类群的异养腰鞭毛虫占原生动物柱总生物量的39%.浮游细菌和原生动物生物量的总体分布趋势从西部向东北和东部递减、从表层向深层衰减,20~25m水层温跃层和表层海流的存在对这一分布特性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原生动物受潜在的大、中型浮游动物捕食压力的制约,维持了一个相对较低的生物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食物环(microbial foodloop)在该海域夏季生态系统营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浮游细菌 白令海 分布特征 夏季 浮游植物生物量 北极科学考察 1999年 生态作用 优势类群 总体分布 腰鞭毛虫 分布特性 表层海流 浮游动物 微食物环 food 生态系统 平均 温跃层 水柱 丰度 水层
下载PDF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脑中FSH和LH的免疫识别 被引量:8
6
作者 叶海辉 黄辉洋 +1 位作者 李少菁 王桂忠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8-770,共3页
为研究甲壳动物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存在与分布,我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FSH和LH在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脑中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近成熟期雌蟹和精子细胞期雄蟹脑中检测到FSH中等免疫阳性反应和LH... 为研究甲壳动物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存在与分布,我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FSH和LH在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脑中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近成熟期雌蟹和精子细胞期雄蟹脑中检测到FSH中等免疫阳性反应和LH弱免疫阳性反应,免疫阳性细胞分布在前脑的前中胞体群和后脑的后侧胞体群.发育早期雌蟹和精原细胞期雄蟹未见FSH 和LH免疫阳性反应.研究结果表明:FSH和LH存在于锯缘青蟹脑中并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 可能参与性腺发育及精卵成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受精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菲 沈铭辉 +2 位作者 柯才焕 蔡明夷 游伟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5-710,共6页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活处理后,仍然能够进入卵子,并激动卵子发育,卵子能够正常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与普通受精卵没有明显差别。精子入卵后形成精核,大多能够逐渐解凝、液化并膨大,最终形成形态正常的雄性原核,但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并在胞质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其中一个子细胞里的分裂沟附近。在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卵中,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染色单体在第二次成熟分裂期分离,但胞质分离受抑制,留在卵质中的两套染色体形成两个染色质团,并发育成两个雌性原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雌核发育 受精细胞学 紫外线辐射 细胞松弛素B
下载PDF
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明红 何剑锋 郑淑娴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2-289,共8页
本文对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阐述。内容涉及海冰内部溶解态有机物质(DOM)和颗粒态有机物质(POM)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海冰内部冰藻生化组分(糖类、脂类和胞外分泌物);海冰内部有机物质在调节初级生产... 本文对极区海域海冰内部有机物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阐述。内容涉及海冰内部溶解态有机物质(DOM)和颗粒态有机物质(POM)的产生、迁移和转化过程;海冰内部冰藻生化组分(糖类、脂类和胞外分泌物);海冰内部有机物质在调节初级生产力和异养生物活性之间的机理研究等,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海域 海冰 有机物质 生化组分 胞外分泌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