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团委:发挥学科特色,打造社团育人平台 |
无
|
《福建青年》
|
2024 |
0 |
|
2
|
中国社会工作的伦理转向:从接纳个人到接纳现实 |
童敏
邓洁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先秦虚静视角与中国社会工作自主话语体系建构 |
童敏
王娜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市场化、社会阶层与中国民众的教养观念变迁 |
徐延辉
赖东鹏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海洋中国”的人类学议题 |
王利兵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社区特征、个人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人健康及其不平等 |
胡荣
段晓雪
|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身体资本:消费社会的身体观 |
刘子曦
李荣誉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数字时代的社会交往与情感变革 |
陈福平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从帮扶到治理:中国社会工作的历史转向与自主知识建构 |
童敏
李诗雨
|
《社会工作》
CSSCI
|
2024 |
0 |
|
10
|
低自我控制、“抖音”使用强度、社会资本与大学生社交媒体焦虑: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董昊赟
许博洋
何树彬
刘为地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1
|
原生家庭社会阶层如何影响教育的精神健康回报:资源补偿还是强化? |
常青松
胡景梁
刘子曦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理性式微、功利扩张?近40年中国社会两种个人主义的变迁 |
吴胜涛
王予灵
彭凯平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13
|
地方知识与海岸带规划——一个东南渔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分析 |
张云鹤
张先清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海洋人类学研究述评 |
张云鹤
张先清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5
|
空间为媒:“五社联动”下的古厝活化与共治共享——以厦门田洋村“爱拼食堂”为例 |
王梓晨
周晓彤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24 |
0 |
|
16
|
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的路径:制度、技术与能力 |
卢玮
|
《中国社会组织》
|
2024 |
0 |
|
17
|
社区公民身份与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基于厦门、苏州、东莞、深圳等地的调查 |
徐延辉
史敏
|
《社会建设》
CSSCI
|
2020 |
12
|
|
18
|
场景化问题解决: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道路选择与理论建构 |
童敏
周晓彤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19
|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公平感的变迁历程及其解释因素 |
徐延辉
孔一舟
|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20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社会工作理论转型 |
童敏
周晓彤
|
《社会工作》
CSSCI
|
2023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