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零缺陷护理对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观察
1
作者 巫美云 陈晓萍 +1 位作者 林霖琴 张孝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零缺陷护理对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的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和试验... 目的分析零缺陷护理对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的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0)和试验组(零缺陷护理,n=30);比较两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生活质量(呼吸困难症状、活动受限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FEV_(1)、FVC、PEF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零缺陷护理可同步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肺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维生素D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盈 曾惠清 +2 位作者 黄秋芬 王洺辉 余慧莲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6期958-961,共4页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激素,除了作用于肝肾组织及甲状旁腺、骨组织的维生素D受体发挥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效应外,其也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事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肺部疾病等相关[1-2]。研究发现[1,3]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激素,除了作用于肝肾组织及甲状旁腺、骨组织的维生素D受体发挥调节钙磷代谢的经典效应外,其也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事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肺部疾病等相关[1-2]。研究发现[1,3]维生素D缺乏小鼠肺组织的维生素D受体mRNA表达增加以提高维生素D生物利用率,各类免疫细胞上也存在维生素D受体,从而对呼吸系统疾病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呼吸系统疾病 生物利用率 心血管事件 代谢综合征 免疫细胞 钙磷代谢 维生素D缺乏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陈银雅 曾惠清 林智靓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9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行玻璃体切除+硅油植入手术治疗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2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行玻璃体切除+硅油植入手术治疗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2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康复情况、用药准确性、体位依从性、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0.10者多(P<0.05),同时患者用药准确性高,患者体位正确性较好。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循证护理比常规护理可能更有利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硅油植入 术后康复 体位依从性 并发症
下载PDF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占丰富 张孝斌 +3 位作者 黄茂宏 王淼 杜艳萍 曾惠清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36-741,共6页
目的探讨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TTM)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PTTM的认识。方法报道2020年9月和10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例PTTM病例,并对截止2022年1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来自中国的PTT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TTM)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PTTM的认识。方法报道2020年9月和10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例PTTM病例,并对截止2022年1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来自中国的PTT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发现中国的PTTM病例报道文献14篇20例,结合笔者报道的2例,共22例。其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胃癌(59.1%),最多见临床特征为渐进性加重的气促(90.9%)。全部病例D-二聚体水平异常,肺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色超声提示中位肺动脉压为64.0(57.5,70.3)mmHg。PTTM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大部分不能耐受肺活检,生前临床诊断19例,经支气管镜下肺活检确诊2例,死后尸检确诊1例。PTTM的关键治疗为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预后极差,患者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期为7.5(3.0,12.3)d。结论PTTM是一种罕见的病理诊断困难、预后极差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当癌症患者出现渐进性加重的气促,以及高凝状态、肺动脉高压,但肺动脉CTA未发现肺栓塞时,应该警惕PTTM。生前早期识别和诊断并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 肺动脉高压 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致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5
作者 占丰富 曾惠清 +3 位作者 邱少钊 黄茂宏 林益丽 张孝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 探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或硅酮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侵犯气管致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2021年7月诊治的13例食管癌侵犯气管致中央气道中重度狭窄患... 目的 探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或硅酮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侵犯气管致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2021年7月诊治的13例食管癌侵犯气管致中央气道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肌松下插入硬质支气管镜,在电子支气管镜实时引导下行金属支架或硅酮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3例患者成功置入金属支架7枚,硅酮支架6枚(1枚直筒型,5枚Y型)。支架置入后,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经皮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明显高于支架置入前(P <0.05);气管狭窄程度较支架置入前明显改善,气促分级、呼吸困难博格评分和二氧化碳分压(PCO_(2))明显低于支架置入前(P <0.05);金属支架组和硅酮支架组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3个月生存率和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所致的中央气道狭窄,安全可行,能迅速解除气管狭窄,近期效果显著,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支气管镜 电子支气管镜 食管癌 气管狭窄 支架置入
下载PDF
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袁亚婷 张孝斌 +4 位作者 魏小杰 明全 彭秋萍 曾惠清 江兴堂 《中国医药导刊》 2022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阿比多尔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3月9日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由国家援鄂福建医疗队收治的确诊为新冠...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阿比多尔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3月9日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由国家援鄂福建医疗队收治的确诊为新冠肺炎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46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以及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分为阿比多尔组115例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131例。主要观察终点为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次要终点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246例患者中,男132例(53.66%),女114例(46.34%),年龄为20~82岁,平均年龄为(53.58±15.19)岁。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7 d转阴率分别为46.1%和50.4%,14 d转阴率分别为96.5%和9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患者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0)。阿比多尔组11例(9.6%)、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13例(9.9%)患者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1.000)。结论: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阿比多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7 d和14 d核酸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阿比多尔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疗效
下载PDF
年龄和CT评分预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基于A-DROP评分 被引量:3
7
作者 占丰富 曾惠清 +4 位作者 黄茂宏 蔡婧凰 胡兰 明泉 张孝斌 《中国医药导刊》 2022年第4期366-374,共9页
目的:探索研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旨在区分可能需要加强监护治疗患者,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2家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的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A-DROP评分系统(年龄:男性≥70岁,女性≥75... 目的:探索研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旨在区分可能需要加强监护治疗患者,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2家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的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A-DROP评分系统(年龄:男性≥70岁,女性≥75岁;脱水表现或血尿素氮≥21 mg·dL^(-1);血氧饱和度≤90%或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意识障碍;收缩压≤90 mmHg),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DROP评分=0)和高风险组(A-DROP评分≥1)。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来阐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高风险组住院患者67例(22.19%),低风险组住院患者235例(77.81%)。高风险组患者的年龄和CT评分较低风险组更高,死亡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当患者的年龄≥68岁,入院时CT评分≥8时,住院死亡风险较高。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8岁(OR为25.31,95%CI:8.99~71.27,P<0.001)和CT评分≥8(OR为2.69,95%CI:1.01~7.21,P=0.048)是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和高CT评分是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CT评分 新冠肺炎 A-DROP评分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炎症指标在鉴别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袁亚婷 张孝斌 曾惠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6期146-149,I0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肺结核(PTB)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1例CAP患者和86例PTB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肺结核(PTB)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1例CAP患者和86例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对WBC、ESR、PCT及CRP在CAP和P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联合检测上述炎症指标在CAP和PTB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AP组患者的WBC、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ESR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PCT、CRP均能较好的区别CAP和PTB,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732、0.748;当同时满足WBC>8.60×10^(9)/L、PCT>0.10 ng/mL以及CRP>49.75 mg/L时,其区别CAP及PTB的特异性达93.02%,CAP的阳性预测值达85.00%。结论 CAP患者的WBC、PCT、CRP水平较PTB患者高,三者同时升高应高度考虑为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结核 白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机械损伤对人气道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赖燕婷 曾惠清 张孝斌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53-356,360,共5页
目的通过机械划痕模拟机械损伤,探讨机械损伤对人气道上皮细胞生长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械划痕对气道上皮细胞进行损伤造模,将造模后细胞培养液加入正常培养液构建条件培养液;气道上皮细胞分两组,分别用正常细胞培养液及条... 目的通过机械划痕模拟机械损伤,探讨机械损伤对人气道上皮细胞生长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械划痕对气道上皮细胞进行损伤造模,将造模后细胞培养液加入正常培养液构建条件培养液;气道上皮细胞分两组,分别用正常细胞培养液及条件培养液进行孵育5天;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活性;HE染色分析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处理后气道上皮细胞中TGF-β、β-catenin、HIF-1表达水平。结果利用损伤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后,对比正常培养细胞,造模组气道上皮细胞数量降低,活性下降(P<0.05);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变化情况,造模后细胞形态未变,胞核染色未变,胞质淡染;免疫细胞化学测定两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提示造模组TGF-β、β-catenin、HIF-1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机械损伤可抑制气道上皮细胞生长;缺氧及TGF-β、Wnt/β-catenin通路可能参与了气道机械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气道狭窄 机械损伤 气管插管
下载PDF
肺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洺辉 曾惠清 +2 位作者 黄秋芬 蔡芋晴 李琪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4期632-636,共5页
众所周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肺部结构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均存在明显异质性[1]。例如,具有相似程度的肺功能损害的个别慢阻肺患者在症状,运动能力和急性发作风险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此外,这些患者在实质损害和... 众所周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肺部结构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均存在明显异质性[1]。例如,具有相似程度的肺功能损害的个别慢阻肺患者在症状,运动能力和急性发作风险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此外,这些患者在实质损害和气道异常的程度上也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慢阻肺的病理决定因素通常位于周围肺部的静默区域,它们可能会进展缓慢而未被发现或被错误地归因于年龄的增长,直到疾病相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损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精准管理 实质损害 急性发作 肺部CT 相似程度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亚型与精准治疗
11
作者 李待兮 张孝斌 +1 位作者 朱子锐 曾惠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0-566,共7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存在大量复杂的异质性是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精准医学旨在通过阐述ARDS异质性的潜在机制,定义具有明确特征的ARDS患者亚型,以快速识别最有可能从针对性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存在大量复杂的异质性是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精准医学旨在通过阐述ARDS异质性的潜在机制,定义具有明确特征的ARDS患者亚型,以快速识别最有可能从针对性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率及减少不良反应。本综述从病因学、起病时间、影像学、病理学、氧合指数、呼吸力学、蛋白标志物、遗传学、转录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等多个角度对ARDS亚型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以期更深入地理解ARDS的发病机制,从而指导ARDS的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精准治疗 蛋白标志物 针对性治疗 精准医学 起病时间 呼吸力学 病因学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态和肠菌移植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叶梅 曾惠清 +4 位作者 陈小蓉 陈享星 王洺辉 余慧莲 黄秋芬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6-869,共4页
肠道微生物谱的构成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系,影响肺部的免疫反应强度,肠道微生态失衡及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肠菌移植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总结肠道微生态、肠... 肠道微生物谱的构成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密切关系,影响肺部的免疫反应强度,肠道微生态失衡及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肠菌移植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总结肠道微生态、肠菌移植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新思路。肠菌移植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肠源性内毒素 肠道微生态 肠道微生物 免疫反应 移植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胸骨柄及双侧锁骨头骨质破坏并双侧血性胸腔积液
13
作者 张孝斌 胡安可 +3 位作者 甘麒凤 殷平 洪平阳 黄茂宏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患者中老年女性,主诉“前胸闷痛并气促8个月余”。患者8月来,先后多次就诊多家医院,行胸腔积液及血液检测,胸部CT,PET-CT等检查,两次做病损处骨活检,均未确诊。该患者CT表现为双侧胸腔中大量积液,胸骨柄处骨质进行性破坏,骨皮质不完整,... 患者中老年女性,主诉“前胸闷痛并气促8个月余”。患者8月来,先后多次就诊多家医院,行胸腔积液及血液检测,胸部CT,PET-CT等检查,两次做病损处骨活检,均未确诊。该患者CT表现为双侧胸腔中大量积液,胸骨柄处骨质进行性破坏,骨皮质不完整,并累及双侧锁骨头。我们将外院病损骨病理会诊提示典型Gorham-Stout综合征镜下表现,且淋巴内皮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D2-40阳性,确诊为Gorham-Stout综合征。本文总结该病例的诊治经过、影像学特征,讨论该患者的特点,为临床再碰到类似患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柄 锁骨头 骨质破坏 血性胸腔积液 胸闷痛 骨活检 病理会诊 胸部CT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曾惠清 蔡雪莹 +8 位作者 张孝斌 杨栋勇 林立 陈美珺 郭伟峰 朱思虹 陈享星 陈小蓉 黄叶梅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rAg-LFA)检测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rAg-LFA)检测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4家住院患者,经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认的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分为肺隐球菌病组72例,非肺隐球菌病组236例。患者均行血清和BALF CrAg-LFA检测及微生物培养。结果肺隐球菌病组中,血清CrAg-LFA阳性54例,阴性18例,培养隐球菌阳性1例,阴性71例;BALF CrAg-LFA阳性67例,阴性5例,涂片或培养隐球菌阳性9例,阴性63例。非肺隐球菌病组中,血清CrAg-LFA弱阳性1例,阴性235例;血清培养97例,无隐球菌生长;BALF CrAg-LFA检测236例,均阴性,培养121例,无隐球菌生长。血清CrAg-LFA检测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9.6%,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92.9%;BALF CrAg-LFA检测的敏感性为93.6%,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7.9%。肺隐球菌病组BALF CrAg-LFA检测的敏感性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5,P<0.05)。结论CrAg-LFA检测快速、简单,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BALF比血清有更大的临床意义,BALF CrAg-LFA阳性结果等同于微生物学阳性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法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隐球菌病
原文传递
经支气管镜自体血、硅胶塞及生物胶联合封堵术治疗脓胸后支气管胸膜瘘一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占丰富 黄茂宏 +4 位作者 洪平阳 王淼 曾惠清 杜艳萍 张孝斌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1-284,共4页
支气管胸膜瘘是各种已知原因继发或不明原因特发的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的异常通道。气道内的气体或炎性分泌物持续进入胸膜腔,通常表现为难治性气胸或(和)慢性脓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22年12月... 支气管胸膜瘘是各种已知原因继发或不明原因特发的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的异常通道。气道内的气体或炎性分泌物持续进入胸膜腔,通常表现为难治性气胸或(和)慢性脓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22年12月1例经支气管镜使用“自体血+凝血酶、自制支气管硅胶塞、医用生物胶”行“夹心法”封堵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合并慢性脓胸、难治性气胸的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膜瘘 炎性分泌物 胸膜腔 自体血 慢性脓胸 夹心法 医用生物胶 不明原因
原文传递
PET-CT与常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秀丽 张孝斌 +3 位作者 洪少青 曾惠清 陈国强 游志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PET-CT及常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191例,将其分为PET-CT引导组(甲组)和常规CT引导组(乙组),对比分析二... 目的探讨PET-CT及常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191例,将其分为PET-CT引导组(甲组)和常规CT引导组(乙组),对比分析二组的穿刺成功率与准确率,并分析二组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与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病灶大小、与胸壁距离、病灶形态、病灶多寡、肺部基础病等的关系。结果 191例中,男132例,女59例,年龄20~86岁,平均(59.73±9.14)岁,其中甲组76例,乙组115例,均穿刺成功,穿刺中及穿刺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18.85%)、出血(17.28%)及穿刺部位疼痛(4.19%),2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抗感染后好转,1例合并颈部、胸壁皮下气肿,1例患者穿刺17天后因原发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分层分析发现,二组患者的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气胸的发生与病灶大小及穿刺次数有关,出血与穿刺次数有关,与年龄、性别、肺部基础病、吸烟史、病灶部位、病灶多少、病灶大小、病灶形态等无明确相关性。病理结果分析提示,PET-CT患者的诊断成功率97.37%(74/76),诊断准确率85.53%(65/76),常规CT组诊断成功率89.57%(103/115),诊断准确率68.7%(79/115)(P<0.05)。结论 PET-CT或常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无区别,多数并发症轻微,经及时处理均可痊愈;与常规CT对比,PET-CT定位下穿刺诊断成功率和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CT引导 经皮肺穿刺活检 肺癌
原文传递
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占丰富 黄茂宏 +3 位作者 曾惠清 杜艳萍 陈怡园 张孝斌 《国际呼吸杂志》 2022年第18期1398-1403,共6页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2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且未置...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2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且未置入食管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在置入鼻空肠管的基础上,在电子气管镜实时引导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纳入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10例患者放弃行气管支架置入,仅置入鼻空肠管,纳入单纯鼻空肠管组;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炎症指标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1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成功置入金属覆膜支架6枚,直筒型硅酮支架4枚,Y型硅酮支架6枚。支架置入后患者的Karnofsky(KPS)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支架置入前(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较支架置入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单纯鼻空肠管组10例患者术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患者和单纯鼻空肠管组患者术前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组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3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单纯鼻空肠管组患者比较,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更低,咳嗽改善所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更短(P值均<0.05)。结论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治疗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气管食管瘘 气管支架 肺部感染 疗效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后临床预测评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芋晴 曾惠清 +4 位作者 李琪 李艳萍 郑耐珊 赖燕婷 陈享星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6-711,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现有医疗资源造成重大负担。COVID-19以轻型、普通型多见,重型-危重型所占比例虽然较少,但病死率明显升高,所需医疗资源也往往更多。多种基于其他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现有医疗资源造成重大负担。COVID-19以轻型、普通型多见,重型-危重型所占比例虽然较少,但病死率明显升高,所需医疗资源也往往更多。多种基于其他疾病及COVID-19的评分被用于COVID-19不良预后风险的评估,其中包含社区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脓毒症早期识别等常用评分。但上述评分普遍存在通用性、适用性不明,高偏倚等风险。本文将对现有COVID-19评分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不良预后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资源 新型冠状病毒 公共卫生事件 危重型 病毒性肺炎 预测评分 不良预后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生物学标志物在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小蓉 曾惠清 +4 位作者 王洺辉 余慧莲 黄秋芬 蔡芋晴 李琪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8-152,共5页
胸腔积液(PE)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最常见的渗出性PE病因为结核病、恶性肿瘤和肺炎,三种病因占所有病例的55%[1]。进一步区分PE尤其是渗出性PE的病因是临床诊治的焦点和难题,常常需要通过其他有创性检查如... 胸腔积液(PE)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最常见的渗出性PE病因为结核病、恶性肿瘤和肺炎,三种病因占所有病例的55%[1]。进一步区分PE尤其是渗出性PE的病因是临床诊治的焦点和难题,常常需要通过其他有创性检查如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检查,但是其阳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且在病情危重者难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活检 胸腔镜检查 漏出液 生物学标志物 病情危重者 渗出性 胸腔积液 技术水平
原文传递
老年肺栓塞并COPD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成潇 曾惠清 +2 位作者 蔡雪莹 蔡雨晴 李艳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69-271,共3页
探讨老年肺栓塞并COPD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包括肺功能、动态心电图(DCG)、血气指标及炎症指标D-二聚体,分析其相关因素并建立病情判断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有肺栓塞合并COPD老年患者86例,观察在常规COP... 探讨老年肺栓塞并COPD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包括肺功能、动态心电图(DCG)、血气指标及炎症指标D-二聚体,分析其相关因素并建立病情判断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有肺栓塞合并COPD老年患者86例,观察在常规COPD治疗基础上联合抗凝治疗后肺功能、DCG、血气指标及D-二聚体变化等。结果:86例老年肺栓塞并COPD患者治疗前心律失常,QRS波群异常及ST-T异常有所恢复(P<0.05);患者经抗凝治疗后SIQIIITIII、PaO2<60 mmHg、PaCO2≥39 mmHg的病例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aO2≥90%的病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14天的D-二聚体、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不明显(P>0.05)。卧床≥7d、下肢不等粗≥1cm、晕厥、D-二聚体>500μg /L、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在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肺栓塞并COPD患者应用抗凝治疗后心电图异常情况减少,D-二聚体水平降低,血气指标及病情得到改善。同时长期卧床、下肢不等粗、晕厥、D-二聚体、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可作为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并COPD 相关指标变化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