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肿瘤转移的诊断意义初探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天和 林建忠 +5 位作者 王馨 王月琴 陈忠 卢建华 陈志伟 张盛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临床上晚期肿瘤病例的增多,为了解治疗前、后全身转移瘤的大小及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往多采用分部位进行CT和(或)MR扫描,少部分有条件的患者采用PET检查,但这些方法可能存在过多地暴露于射线、检查时间过长及经济负担... 背景与目的:随着临床上晚期肿瘤病例的增多,为了解治疗前、后全身转移瘤的大小及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往多采用分部位进行CT和(或)MR扫描,少部分有条件的患者采用PET检查,但这些方法可能存在过多地暴露于射线、检查时间过长及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我们探讨磁共振的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方法对肿瘤及转移灶的检出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8例临床已发现原发肿瘤及多个转移灶或发现多个肿瘤病灶,但原发灶不明确的患者进行WBDWI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1岁。68例均与CT和(或)MRI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7例与PET的检查结果相比较。对病灶的检出率,以病灶长径大小分为:<1cm,≥1~<2cm,≥2~<3cm及≥3cm以上4组进行计数分析,同时,对不同部位间的病灶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WBDWI对4组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30%、78%、96%及100%。在各个部位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中以骨骼最高。对位于肺部小于1cm的病灶和位于颈部、盆腔小于2cm的淋巴结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结论:WBDWI对大范围的肿瘤病灶筛查是安全、简便、有效和经济的检查新方法。随着技术参数的进一步完善,WBDWI在发现和诊断全身多发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技术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效果好于PET的全身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 弥散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的MRI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杨天和 周乃珍 +1 位作者 林建忠 康泰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VBD)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1例VBD患者的影像资料。21例均接受MR头颅平扫,13例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例有强化,12例接受螺旋CT平扫。利用MRI对基底动脉的各项指标进行...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VBD)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1例VBD患者的影像资料。21例均接受MR头颅平扫,13例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4例有强化,12例接受螺旋CT平扫。利用MRI对基底动脉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l例MRI表现为基底动脉明显扩张,直径为5-10mm,其中13例向右扭曲延长;8例向左扭曲延长。14例有第Ⅶ、Ⅷ、Ⅺ、Ⅴ对颅神经受累症状。8例在MRI平扫中见后循环梗死灶。结论MRI及MRA联合应用可以清楚显示基底动脉的解剖及其与后颅凹结构的关系,显示附壁血栓和夹层动脉瘤。可作为VBD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延长纡曲症
下载PDF
双源CT在冠状动脉搭桥血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强 邹松 +3 位作者 沈东挥 杨天和 林建忠 李晓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336-4337,共2页
心脏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的效果评价一直是老年疾病的研究热点。桥血管相对于其他冠状动脉相比,较细又弯曲,技术难度大。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在这方面的应用已广泛开展,但还受到一些限制,譬如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心... 心脏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的效果评价一直是老年疾病的研究热点。桥血管相对于其他冠状动脉相比,较细又弯曲,技术难度大。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在这方面的应用已广泛开展,但还受到一些限制,譬如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心律失常等因素困扰。双源CT(DSCT)在时间分辨率方面的突破,使得桥血管在CT上应用技术更成熟,目前尚未见大宗病例报道。本文所搜集的病例都是通过DSCT扫描,由专门C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重组,对桥血管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聂苗苗 钟群 +1 位作者 方梦诗 刘乐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5年第2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宫颈中分化癌14例,宫颈低分化癌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9例,及健康志愿者31例,分别进行3.0 T磁共振DWI扫描;对正常对照组和不同分化类型...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32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宫颈中分化癌14例,宫颈低分化癌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9例,及健康志愿者31例,分别进行3.0 T磁共振DWI扫描;对正常对照组和不同分化类型的宫颈病变患者(宫颈CIN、中分化癌及低分化癌)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31例,病例组32例,宫颈浸润癌组23例,宫颈CIN组9例,宫颈中分化癌组14例,宫颈低分化癌组9例的ADC值平均值分别为(1.49±0.25)×10-3 mm2/s、(0.95±0.22)×10-3 mm2/s、(0.83±0.18)×10-3 mm2/s、(1.06±0.14)×10-3 mm2/s、(0.88±0.16)×10-3 mm2/s、(0.79±0.12)×10-3 mm2/s,病例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宫颈CIN组及宫颈浸润癌组的ADC值依次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CIN组、宫颈中分化癌组及宫颈低分化癌组的ADC值依次减低,但只有低分化癌组与宫颈CIN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例组及浸润癌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宫颈CIN组、宫颈中分化癌组及宫颈低分化癌组的ADC值依次减低;DWI对宫颈癌早期诊断及恶性程度区分均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