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朱鹏 邱风 +2 位作者 刘菲 郝晓斌 杨谦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628-3630,3631,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不同类型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42例,根据入院检查结果分为B型典型主动脉夹层30例和非典型主动脉夹层12例,分别...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不同类型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42例,根据入院检查结果分为B型典型主动脉夹层30例和非典型主动脉夹层12例,分别于发病12 h、24 h、72 h、二周检测患者的D-dimer和hs-CRP水平,分析二者与不同类型B型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生后患者D-dimer和hs-CR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典型组及非典型组患者的D-dimer在发病12 h、24 h、72 h及二周时的血清水平分别为(875.0±190.0)ng/m L、(1 021.0±386.0)ng/m L、(2 056.0±912.0)ng/m L、(6 780.0±1163.0)ng/m L和(926.0±108.0)ng/m L、(989.0±320.0)ng/m L、(1 478.0±825.0)ng/m L、(3 568.0±1 558.0)ng/m L。典型组及非典型组hs-CRP在发病12 h、24 h、72 h及二周时的血清水平分别为(25.8±11.4)mg/L、(60.9±9.7)mg/L、(110.0±27.5)mg/L、(86.4±21.8)mg/L和(29.1±14.5)mg/L、(44.7±11.2)mg/L、(103.2±25.4)mg/L、(79.5±36.3)mg/L。典型组与非典型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s-CRP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imer及hs-CRP均有助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dimer有助于进一步明确B型主动脉夹层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诊断
下载PDF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鹏 邱风 +2 位作者 刘菲 郝晓斌 杨谦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9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42例,根据入院检查结果分为B型典型主动脉夹层和非典型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和穿透性溃疡),分别于发病12、24...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42例,根据入院检查结果分为B型典型主动脉夹层和非典型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和穿透性溃疡),分别于发病12、24、72 h,2周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不同类型B型主动脉夹层与上述两个指标的关系。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生后患者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典型组及非典型组D-二聚体在发病12、24、72 h,2周血清水平分别为(875.0±190.0)、(1021.0±386.0)、(2056.0±912.0)、(6780.0±1163.0)ng/ml和(926.0±108.0)、(989.0±320.0)、(1478.0±825.0)、(3568.0±1558.0)ng/ml。典型组及非典型组hs-CRP在发病12、24、72 h,2周血清水平分别为(25.8±11.4)、(60.9±9.7)、(110.0±27.5)、(86.4±21.8)mg/L和(29.1±14.5)、(44.7±11.2)、(103.2±25.4)、(79.5±36.3)mg/L。典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典型患者(P<0.05),而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助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有助于鉴别诊断B型主动脉夹层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新一代国产经股静脉入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高风险功能性二尖瓣反流首例报道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斌 陈翔 +7 位作者 苏茂龙 彭华 苏欣 杨杰 颜翩翩 温红梅 吴锡阶 王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7期416-418,共3页
二尖瓣反流病变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中绝大部分患者由于合并高龄、各器官合并症、心功能不全等因素,无法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本研究以此为契机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经股静脉入径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淇麟”首次临床应... 二尖瓣反流病变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中绝大部分患者由于合并高龄、各器官合并症、心功能不全等因素,无法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本研究以此为契机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经股静脉入径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淇麟”首次临床应用经验,开启我国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 经股静脉入径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个性化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仕奇 王凌云 +3 位作者 林志鸿 朱鹏 杨谦 陈江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599,共6页
目的建立个性化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数值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B型主动脉夹层发展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行为以及规律。方法基于三维模型重建理论,通过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 目的建立个性化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数值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B型主动脉夹层发展不同阶段的血流动力学行为以及规律。方法基于三维模型重建理论,通过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1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图像,利用相关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重构个性化主动脉三维模型。利用CFD对重构的模型进行流体力学仿真。结果三维重建模型可以直观地观察夹层发展不同阶段假腔的变化趋势。通过流体力学仿真得到夹层发展不同阶段的血液流速、压力、壁面剪切应力、血管壁Von Mises应力等多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结论分析相关参数在夹层发展阶段的血流动力学行为和规律,结合临床医学检测,能够反映疾病发展情况,最终为主动脉夹层的科学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主动脉夹层 血流动力学 流固耦合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综合治疗
5
作者 宋世波 卢琳 +3 位作者 王菊香 彭华 庄晖 吴锡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孙氏手术优先或分支动脉开通优先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导致灌注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0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收集其中17例合并下肢灌注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 目的总结分析孙氏手术优先或分支动脉开通优先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导致灌注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02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 收集其中17例合并下肢灌注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其中男16例, 女1例;平均年龄(52.6±4.2)岁。术前腔内支架开通下肢动脉3例, 术后行腔内支架开通1例, 直接行孙氏手术14例。结果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发生率为5.6%,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71.8±38.9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86.3±31.8)min, 平均脑灌注时间(48.75±11.3)min。术后因多器官灌注不良死亡3例, 发生率为17.6%(3/17), 2例孙氏手术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1例孙氏手术前行髂动脉开通支架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因大面积脑梗塞自动出院2例, 发生率为11.7%(2/17), 因骨筋膜室切开1例, 术后使用血液灌流5例。术后随访显示术前重度下肢缺血患者有下肢皮肤神经受损表现, 表现为患侧肢体无力, 麻木, 在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 肌力较前有好转;轻度下肢缺血患者患侧皮肤麻木有好转, 无遗留肌力障碍。结论对于轻度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直接行孙氏手术效果良好;对于重度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先行支架开通后再行孙氏手术, 术后使用血液灌流器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改善损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下肢灌注不良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展模型的双向流固耦合模拟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志鸿 王凌云 +1 位作者 朱鹏 杨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68-1476,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及发展规律并未完全明确,但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因素对主动脉夹层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无夹层及夹层发展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旨...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及发展规律并未完全明确,但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因素对主动脉夹层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无夹层及夹层发展不同时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旨在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探究夹层的产生与发展规律。方法:根据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动脉尺寸数据,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E构建出无夹层及夹层发展不同时期的理想化主动脉模型,利用Workbench平台完成双向流固耦合仿真,分析血流速度、压力、血管壁Von Mise应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加速射血期内,有夹层存在时,血液的最大流速增加了0.6 m/s左右,同时假腔内的血液流动状态随着夹层的发展更加复杂;最大血液压力增加了0.3~0.6 kPa左右,同时升主动脉入口外侧壁的高血压区域也有所扩大;血管壁的最大Von Mise应力的峰值及波动性随着夹层的发展而增大,并且最大Von Mise应力主要位于夹层撕裂处、假腔侧壁与外壁等部位。结论:有夹层存在时,假腔压迫真腔,导致分支血管血流速度增大、升主动脉血液压力及高血压区域增大;靠近夹层撕裂处的涡流有可能导致血管壁进一步撕裂甚至破裂;血管壁进一步撕裂及破裂的风险随着夹层的发展而增大,并且应当重点预防血管壁在撕裂处、假腔侧壁与外壁等部位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双向流固耦合 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