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应用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提高胆囊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温志坚 张宝华 +4 位作者 黄军利 夏晓刚 曾建军 王志斌 李文岗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661-667,封3,共8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在提高胆囊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90例胆囊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索术前联合应用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在...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在提高胆囊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90例胆囊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索术前联合应用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在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了解术后生存情况.连续变量以中位数(平均数)表示,分类变量以例数(n)表示.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390例患者中327例有完全数据,中位随访时间为49(1 ~ 123)个月.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均能够预测胆囊癌预后,两项肿瘤标志物直线回归方程式得出的衍生联合变量特异度(0.9365)比单独的糖类抗原19-9 (0.7619)或癌胚抗原特异度(0.7937)更高.术前血检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双阴性组预后最好,中位生存期27.06个月,R0根治率较高(86.1%);而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双阳性组预后最差,中位生存期6.17个月,R0根治率较低(45.1%).结论 联合应用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可以提高胆囊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且临床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预后
原文传递
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胰头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军利 李文岗 +3 位作者 陈福真 苏昭杰 李凤鸣 刘斌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头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薄层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显示胰头癌与部分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血管壁... 目的探讨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头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薄层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显示胰头癌与部分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血管壁无间隙,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局限受压、移位或部分狭窄。术中采用动脉优先技术探查的同时,充分显露胰头部所有动脉血供并优先离断,然后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整块切除肿瘤。结果13例胰头癌患者中,成功完成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序贯性根治性全胰腺切除1例;血管局部楔形切除直接修复重建4例,节段切除联合端端缝合5例,节段切除联合人工血管移植重建4例。1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7.2±65.5)min,术中出血量为(472.6±226.4)ml。患者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1例,胰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胆瘘、胃肠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腹泻、低血糖、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胰腺导管腺癌,肿瘤直径为(4.2±1.5)cm。胰周淋巴结切除(13.6±2.5)枚,转移(3.8±1.5)枚。11例血管外膜见肿瘤细胞浸润,2例血管内膜见肿瘤浸润,切除标本所有切缘均阴性。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及18个月因肝转移死亡,1例患者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带瘤生存,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动脉优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胰头癌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提高手术的R0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管处理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9-顺式视黄酸抑制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Wnt信号通路和细胞迁移 被引量:3
3
作者 提爱军 向丹 +4 位作者 李磊华 李明 邵志鸿 庄少勇 李文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32-2635,共4页
目的 探讨9-顺式视黄酸(9-cis RA)抑制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与迁移的能力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QBC939细胞株,采用噻唑蓝(MTT)、TOPflash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细胞划痕、Transwell迁... 目的 探讨9-顺式视黄酸(9-cis RA)抑制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与迁移的能力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QBC939细胞株,采用噻唑蓝(MTT)、TOPflash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细胞划痕、Transwell迁移实验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9-cis RA对QBC939存活率、Wnt信号通路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表达影响,以及抑制Wnt信号通路对QBC939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经9-cis RA处理后,其增殖、迁移能力和Wnt信号通路活性减弱,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抑制Wnt/β-catenin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迁移能力降低.结论 9-cis RA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可能与9-cis RA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9-顺式视黄酸 WN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通过减少上皮-间充质转化来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迁移能力
4
作者 向丹 郑富霖 +3 位作者 李明 提爱军 张龙 李文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29-2631,共3页
目的 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4μg PTEN质粒转染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转染72 h后,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调PTEN对QBC93... 目的 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PTEN)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4μg PTEN质粒转染胆管癌细胞株QBC939,转染72 h后,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上调PTEN对QBC939细胞迁移能力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经PTEN质粒转染72 h后,其通过基质膜细胞数目比较对照组数目减半(P<0.01),迁移能力减弱,与EMT相关分子标志物Slug、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的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 PTEN可以通过抑制EMT进而影响胆管癌细胞迁移,PTEN对EMT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的同源基因 上皮-间充质转化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原文传递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苏昭杰 李文岗 +4 位作者 陈福真 李凤鸣 肖林峰 黄军利 王博亮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人体器官三维建模软件将病人的CT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可视化图像,使...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腹膜后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50例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人体器官三维建模软件将病人的CT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可视化图像,使用人体器官模型3D打印设备,用两色热塑性塑料打印实物模型,通过观察肿瘤与腹腔器官、腹部大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术前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术中比较重建结果与实际的区别。结果 5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其中10例病人完成3D打印,三维重建结果及3D打印模型能够立体、清晰和实物化的显示肿瘤解剖学位置及与周围器官、血管的毗邻关系,与术中实际情况大致相符。50例病人均顺利施行手术,术中无死亡。结论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能够对腹膜后肿瘤术前进行精准评估,对指导手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3D打印 术前评估 腹膜后肿瘤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重建联合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苏昭杰 李文岗 +3 位作者 陈福真 黄军利 肖林峰 王博亮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重建联合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20层螺旋CT行腹上区平扫、动脉期、...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重建联合门静脉动脉化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320层螺旋CT行腹上区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将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判断肿瘤侵犯胰头、包绕肝门部结构,制订预手术方案。剖腹探查见肿瘤累及胰头部,肿瘤未侵犯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术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行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端侧吻合术,提高肿瘤R0切除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肝功能、并发症和血管通畅情况,术后1个月血管通畅情况,随访患者肿瘤情况。术后1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了解血管情况。门诊随访了解患者肿瘤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结果三维重建模型立体、清晰地显示肿瘤解剖位置与血管关系,术前评估与术中实际情况相符。手术时间为6.5h,术中出血量约为1500mL。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术后1周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腹腔继发出血、感染、胰瘘、肠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痊愈出院。术后1周、1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门静脉血流通畅,术后1个月行DSA检查发现肝固有动脉未显影,可见肝脏代偿动脉支。随访期间,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三维重建能够进行术前精确评估,门静脉动脉化对无法保留肝动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三维可视化重建 门静脉动脉化
原文传递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苏昭杰 李文岗 +2 位作者 黄军利 陈福真 王博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5例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通过分别计...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大肝癌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5例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将患者术前二维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通过分别计算肝脏体积、肿瘤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进行术前评估。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分别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并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图像清晰立体地显示肝脏组织、肿瘤组织、肝内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20例评估后行精准肝癌切除术。20例手术患者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1 856.10±255.85)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1 817.02±251.17)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7,P>0.05),呈正相关(r=0.972,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对巨大肝癌进行术前可切除性精准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成像 三维 肝脏体积 精准评估
原文传递
膈肌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冬彬 苏昭杰 +2 位作者 李文岗 黄军利 陈福真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年第3期222-222,共1页
患者男,65岁,因CT发现腹腔内肿物5月于2013年12月11日入院。外院CT提示腹腔内肿物,位于剑突下膈肌前下间隙,大小约3.8 cm×3.9 cm,性质待定。患者无不适,查体、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提示剑突下膈肌前下间隙内可见... 患者男,65岁,因CT发现腹腔内肿物5月于2013年12月11日入院。外院CT提示腹腔内肿物,位于剑突下膈肌前下间隙,大小约3.8 cm×3.9 cm,性质待定。患者无不适,查体、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提示剑突下膈肌前下间隙内可见一个类圆形异常信号结节影,大小约4.2 cm×2.7 cm×2.9 cm,T1WI等信号,T2WI压脂稍高信号, DWI信号略高,包膜完整,边界清楚,邻近膈肌及肝左外叶受推压,分界清楚。膈下结节影,考虑神经纤维瘤可能(图1)。临床诊断:腹腔肿瘤。于2013年12月18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膈肌向腹腔内外生性生长一肿物(图2),大小约5 cm×5 cm,边界清楚,质中,压迫肝脏左叶,与肝脏无粘连。术中剖开肿物为囊性,内有黄褐色黏稠液体。用超声刀沿囊肿壁边界完整切除,膈肌缺损行修补。术后病理示囊内壁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为纤维结缔组织,符合支气管源性囊肿(图3)。患者术后9d痊愈出院,3个月复查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膈肌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异常信号 纤维结缔组织 术后病理 实验室检查 MRI检查
原文传递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诊治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嘉佳 陈福真 李文岗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655-657,共3页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在临床上发生时,会造成肠系膜血管阻塞、血流减少,并由此引起肠系膜供血不足、肠壁营养障碍、肠管透壁性坏死等一系列问题,其危害程度、血栓累及的范围与肠系膜血管侧支循环...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在临床上发生时,会造成肠系膜血管阻塞、血流减少,并由此引起肠系膜供血不足、肠壁营养障碍、肠管透壁性坏死等一系列问题,其危害程度、血栓累及的范围与肠系膜血管侧支循环开放和代偿功能有关,严重时可以引起肠管大范围坏死,导致患者死亡. MVT起病隐匿,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多数MVT形成后患者的临床反应并不强烈,病情发展相对缓慢,以腹部隐痛、腹泻为主,这些症状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超过数周;临床上通常出现患者主诉与体征不相符情况,因此在诊断上有很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原文传递
颞枕部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一例
10
作者 李凤鸣 石志源 +2 位作者 陈福真 黄军利 李文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455,共1页
患者女,72岁。因发现头部肿物进行性增大2年余入院,患者既往于2000年发现右侧甲状腺肿物(图1),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正常,未作处理。查体:左侧颢枕部肿物表面光滑,可触及动脉搏动,右侧颈部可触及多个砂砾样肿物,质硬。触之活... 患者女,72岁。因发现头部肿物进行性增大2年余入院,患者既往于2000年发现右侧甲状腺肿物(图1),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正常,未作处理。查体:左侧颢枕部肿物表面光滑,可触及动脉搏动,右侧颈部可触及多个砂砾样肿物,质硬。触之活动度差。头颅CT示左颞枕骨骨质破坏,局部见软组织肿块,边界尚清楚,注入造影剂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罔2)。头颅血管CTA:左侧颞枕部见类圆形高密度影,与左侧颈外动脉沟通(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 枕部 甲状腺功能正常 软组织肿块 头部肿物 头颅CT 进行性增大 甲状腺肿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