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郑宏伟 蔡思怡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完成CT脑灌注成像检查的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完成CT脑灌注成像检查的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收集CT脑灌注成像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0例ACI患者的梗死区和对照区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2分者有64例,>2分者有36例。两组溶栓前收缩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CBF、rCBV、MTT、TT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TT(OR=2.079)、TTP(OR=1.855)、NIHSS评分(OR=1.820)是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T、TTP、NIHSS评分及三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0.873、0.903、0.990,以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CT脑灌注成像参数MTT和TTP可用于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且与NIHSS评分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脑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短期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对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子彦 翁艺菲 纪标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926-492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对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接受放化疗治疗的LA-NPC患者96例,于治疗前完成鼻咽部磁共振检查(含ASL),疗程结束后完成磁共振复查;记录患者治疗前ASL定量灌注参...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对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接受放化疗治疗的LA-NPC患者96例,于治疗前完成鼻咽部磁共振检查(含ASL),疗程结束后完成磁共振复查;记录患者治疗前ASL定量灌注参数肿瘤血流量(TBF);疗程结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68)与无效组(n=28),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BF对患者放化疗疗效的预测能力,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BF及临床特征与放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有效组TBF值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TBF值预测放化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95%CI:0.718~0.883),以TBF=99 ml/(100 g·min)作为截断点时,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69.1%。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LA-NPC患者放化疗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和TBF值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TBF值、临床分期为ⅣA期是老年LA-NPC患者放化疗疗效的不利因素(P<0.05)。结论基于磁共振ASL灌注成像的肿瘤TBF对预测老年LA-NPC患者放化疗疗效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局部晚期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放化疗
下载PDF
静息态功能MRI应用于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3
作者 李子彦 杨秀荣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551-255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静息态功能MRI应用于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 目的:研究分析静息态功能MRI应用于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价,选择MRI图像采集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评价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的数量,同时评价认知障碍患者与非认知障碍患者的ReHo值,判断静息态功能MRI应用于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的评估结果可知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为21例,发生率为41.18%;认知障碍患者分别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右侧额下回、右侧后扣带回均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患者分别在左侧角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下回、右侧梭状回、右侧颞上回、右侧前扣带回均显著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本研究以MoCA量表的评价结果作为金标,计算静息态功能MRI的诊断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19%、76.67%、76.47%。结论:静息态功能MRI应用于原发性失眠并认知障碍患者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MRI
下载PDF
3.0T磁共振检查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魏志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检查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0例病理记录无病灶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40例病理记录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设...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检查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0例病理记录无病灶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40例病理记录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飞利浦3.0T磁共振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肝细胞癌患者假包膜完整度、肿瘤直径、瘤周低信号、肿瘤信号、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边缘形态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病灶数目、ADC值、瘤周强化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细胞癌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信号不均匀、甲胎蛋白≥400 ng/mL、边缘不规则、肿瘤直径≥3 cm、瘤周低信号、包膜不完整,信号不均匀、瘤周低信号、边缘不规则、包膜不完整、甲胎蛋白≥400 ng/mL特征同时存在的时候,OR值为11.298。患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在甲胎蛋白≥400 ng/mL为0.631(95CI:0.527~0.724)、肿瘤直径≥3 cm为0.614(95CI:0.522~0.688)、边缘形态不规则为0.715(95CI:0.605~0.791)、瘤周低信号为0.719(95CI:0.641~0.805),瘤周低信号、边缘不规则、甲胎蛋白≥400 ng/mL特征同时存在任意2种的时,AUC为0.709(95CI:0.658~0.823),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3.35%、73.68%。结论3.0T磁共振检查对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3.0T磁共振检查 微血管侵犯 诊断 影像特征
下载PDF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准确率的研究
5
作者 李子彦 林曦 刘晔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1期2076-2079,共4页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准确率的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206例,通过肌骨超声、MRI检查等方式对患者实施诊断,并将关节镜检查结果当作一项重要参考依据。结果:与肌骨超声检...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准确率的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损伤患者206例,通过肌骨超声、MRI检查等方式对患者实施诊断,并将关节镜检查结果当作一项重要参考依据。结果:与肌骨超声检查比,MRI检查准确率明显要高(P<0.05);经关节镜检查发现,206例疑似患者当中,被确诊的患者有203例;经肌骨超声检查发现,被确诊的患者有145例,其中有8例误诊,27例漏诊;经MRI检查发现,被确诊的患者有185例,其中有1例误诊,3例漏诊;与肌骨超声检查比,MRI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均相对较高(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MRI检查具有理想效果,显示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且诊断准确率也相对较高,能尽早发现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诊断准确率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湧泉 吴少杰 《医疗装备》 2023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疑似颅脑胶质瘤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颅脑C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颅脑CT、磁共振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诊断价...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疑似颅脑胶质瘤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颅脑CT、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颅脑CT、磁共振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低级别与高级别颅脑胶质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渗透性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结果磁共振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表现:低级别颅脑胶质瘤表现为边界模糊、轻度占位效应、肿瘤强化体积小、无区域水肿、重度囊变及坏死、平扫信号均匀;而高级别颅脑胶质瘤与之相反。高级别颅脑胶质瘤的Ktrans、Ve均高于低级别颅脑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颅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于CT,且可有效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颅脑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颅脑胶质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4DCT与T_(2)导航项MRI融合定位对腹部肿瘤放疗的初步观察
7
作者 林布雷 郑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3期86-90,共5页
目的对腹部肿瘤患者采用以磁共振成像(MRI)导航序列为基础的腹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方法,分析其图像配准误差及剂量投放精准度。方法60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以导航项为基础的MRI定位... 目的对腹部肿瘤患者采用以磁共振成像(MRI)导航序列为基础的腹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方法,分析其图像配准误差及剂量投放精准度。方法60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以导航项为基础的MRI定位序列实施定位,并用导航项与四维CT(4DCT)各相位配准得到最一致相位CT来制定计划;对照组以常规T_(2)加权序列展开定位操作,用自由呼吸状态三维CT(3DCT)制定计划。两组都实施在线计划流程。分析MRI导航和自由呼吸状态下图像质量和扫描时间差异、计划验证情况,对比两组各运动模式下的配准误差、实际测量与自适应位置(ATP)计算剂量。结果模体摆位数据显示:以自由呼吸状态为基础的对照组,X、Y、Z方向的中位配准误差分别为0.284(0.079)、0.544(0.10^(9))、0.144(0.029)cm;以导航项为基础的观察组,X、Y、Z方向的中位配准误差分别为0.179(0.069)、0.244(0.129)、0.099(0.039)cm。在X、Y、Z方向上,观察组的中位配准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摆放数据显示:对照组X、Y、Z方向的中位配准误差分别为0.479(0.159)、1.349(1.099)、0.269(0.059)cm,观察组X、Y、Z方向的中位配准误差分别为0.309(0.159)、0.819(0.139)、0.189(0.069)cm,在X、Y、Z方向上,观察组中位配准误差小于对照组,且Y方向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模体实验的实际测量剂量与计划系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部分的中位差值为0.025 Gy,ATP计算剂量与实际测量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位差值为0.075 Gy,ATP计算剂量与实际测量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肿瘤患者,在各种运动模式下,以MRI导航项为基础的图像引导放疗,图像稳定性较好,配准误差较小,应用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四维CT T_(2)导航项 放疗
下载PDF
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及临床价值
8
作者 蔡思怡 郑宏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9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展开诊断,对该方式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分别抽取3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及健康人员,分别对其应用磁共振DTI进行检查,对比这两个组别... 目的: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展开诊断,对该方式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于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分别抽取3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及健康人员,分别对其应用磁共振DTI进行检查,对比这两个组别的差异。结果:两个组别人员在胼胝体的膝部及压部、内囊左右侧、颞叶白质左右侧、额叶白质左右侧的FA值缺乏显著差异(P>0.05);从上述部位的ADC值对比情况可以看到,在胼胝体的膝部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对比中均具有显著差异,颅脑损伤组的分值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临床在诊断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应用磁共振DTI展开检查,对疾病情况有较好的显示作用,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对比进展期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被引量:14
9
作者 罗小华 宋彬 +1 位作者 庄雄杰 吴秀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GC)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有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61例AGC和17例PGL患者的中上腹CT表现,对比分析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结...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GC)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有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61例AGC和17例PGL患者的中上腹CT表现,对比分析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结果 AGC中上腹淋巴结转移以肝胃韧带(44/61,72.13%)、贲门周围(28/61,45.90%)、腹腔干周围(27/61,44.26%)、胃结肠韧带(18/61,29.51%)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周围(18/61,29.51%)发生率较高,PGL则以肝胃韧带(15/17,88.24%)、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周围(9/17,52.94%)、胃结肠韧带(8/17,47.06%)、腹腔干周围(8/17,47.06%)和腹主动脉周围下部(8/17,47.06%)发生率较高;PGL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χ2=4.606,P=0.032),转移淋巴结最大短轴径(MSAD)≥2.5cm的比例高于AGC,强化较均匀,坏死少见(P均<0.001)。结论与AGC相比,PGL更易引起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肿大,MSAD≥2.5cm的淋巴结比例较高,强化较均匀而坏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瘤 淋巴结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雷 庄雄杰 +1 位作者 汪敬群 吴秀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FT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9例SFT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幕上者5例,幕下1例,枕部中线跨天幕1例、伴颈椎管种植转...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FT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9例SFT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幕上者5例,幕下1例,枕部中线跨天幕1例、伴颈椎管种植转移,颈椎管、右侧脑室体部各1例。肿瘤边界清楚,椭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3例;2例可见分叶征,病灶最大径15.26~78.13mm。②4例CT平扫为略高密度,2例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1例瘤内伴灶性坏死,1例合并出血。③与脑实质对比,6例T1wI呈等信号为主的不均匀信号,2例呈均匀等信号;6例T2WI为低、等(或略高)混杂信号,2例为均匀等或略高信号。④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5例,均匀强化2例;3例可见“脑膜尾征”;2例见血管流空。⑤镜下显示肿瘤由疏密不均的梭性细胞、致密胶原纤维以及大量薄壁血管组成。结论中枢神经系统SF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临床病理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诊断SFT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对比分析屏气三维梯度-自旋回波与呼吸门控触发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胰胆管成像 被引量:13
11
作者 魏志民 宋玉坤 +3 位作者 韩海伟 黄旭 陈翠芳 吴秀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对比屏气三维梯度-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Grase-MRCP)与呼吸门控触发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Tse-MRCP)图像质量。方法对96例疑诊胰腺或胆道疾病患者行屏气3D-Grase-MRCP和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序列扫描,比较2种序... 目的对比屏气三维梯度-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Grase-MRCP)与呼吸门控触发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Tse-MRCP)图像质量。方法对96例疑诊胰腺或胆道疾病患者行屏气3D-Grase-MRCP和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序列扫描,比较2种序列图像质量评分、显示病变情况及胆总管对比噪声比(CNR)。将3D-Grase-MRCP图像分为屏气组和屏气配合不佳组,对比2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3D-Tse-MRCP图像胆总管CNR值[357.08(209.73,594.38)]高于3D-Grase-MRCP[256.14(141.54,417.87),Z=-3.01,P<0.05]。3D-Grase-MRCP图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评分均高于3D-Tse-MRCP(P均<0.01),显示胆囊结石(n=42)和胆囊管结石(n=7)更清晰(P均<0.05);屏气组(n=68)3D-Grase-MRCP图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质量评分均高于屏气配合不佳组(n=28,P均<0.01)。结论屏气3D-Grase-MRCP图像质量及显示病变优于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质量控制 梯度-自旋回波序列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下载PDF
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沈明华 柴晓明 +2 位作者 罗竹人 吴小强 王小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614-5616,共3页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CT扫描的肝脏肿瘤患者90例,根据使用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离子型造影剂,实验组予以非离子型造影剂,扫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扫描效果、不良反应情况...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CT扫描的肝脏肿瘤患者90例,根据使用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离子型造影剂,实验组予以非离子型造影剂,扫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扫描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造影后肾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扫描效果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降低(P<0.05),造影后2、7 d的肾功能影响较低(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较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的扫描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对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造影剂 离子型造影剂 肝脏肿瘤 CT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科 杜绪仓 汪敬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X线平片、CT、MRI、SPECT和PET-CT的不同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对长骨...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X线平片、CT、MRI、SPECT和PET-CT的不同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平片简便易行,能提供病变部位整体信息,对长骨显示较佳;CT、MRI在不规则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肿瘤侵犯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均有独特优势;SPECT和PET-CT能发现较小病灶,且对病理分级为恶性或恶变的骨巨细胞瘤早期发现骨转移有较高价值。结论综合运用X线平片、CT、MRI及SPECT和PET-CT可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X线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附33例报告)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郁万江 汪敬群 +1 位作者 韩成坤 张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总结33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依据。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3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病史1个月~5年,主要症状为局部软组织肿块。33例均摄有X线平片;21例行CT检查,其中1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 目的:总结33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依据。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3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病史1个月~5年,主要症状为局部软组织肿块。33例均摄有X线平片;21例行CT检查,其中1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8例行MR平扫,1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33例X线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5例(15.15%)可见斑点状钙化灶,2例(6.06%)可见大片状钙化。21例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类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6例边界清楚,周围肌肉受推压变薄;15例边界不清,周围肌肉与病灶间无清楚边界。病灶最大径2.10~18.60cm。9例伴有邻近骨质侵蚀性溶骨性破坏,破坏边缘锐利,无硬化边;6例(28.57%)软组织肿块内可见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灶;2例(9.52%)可见大片状不均匀钙化。7例包绕邻近关节生长。14例行CT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逐渐强化,其中12例(57.14%)可见到大小不一的囊状无强化区。18例T1WI均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11例(61.11%)出现高、中、低"三重信号"征。病灶最大径2.40~20.10cm。8例边界清楚;10例侵犯邻近肌肉,边界不清,周围出现明显水肿信号。4例病灶中可见短T1长T2出血信号;2例(11.11%)病灶囊变区内可见明显的液-液平面。15例MR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10例(66.67%)病灶内含有大小不一、无强化的囊状结构。7例包绕邻近关节生长的病灶,侵蚀性骨质破坏表现较CT明显。结论:滑膜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但需要与多种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三回波序列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成坤 韩海伟 +3 位作者 陈识 庄碧梅 张惠杰 庄雄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MR三回波序列在体测定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将75例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组并构建脂肪肝大鼠模型,分别于喂养的第2、4、6、8、10周行3.0T MR T1W三回波序列扫描,在显示肝脏的连续三个最大层面取9个R... 目的探讨MR三回波序列在体测定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将75例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组并构建脂肪肝大鼠模型,分别于喂养的第2、4、6、8、10周行3.0T MR T1W三回波序列扫描,在显示肝脏的连续三个最大层面取9个ROI,通过公式计算信号强度并取平均值,纠正T2*效应,计算大鼠肝脏脂肪含量,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高脂组三回波序列、组织病理的脂肪含量分别为(23.16±13.37)%、(36.13±24.39)%,正常对照组三回波序列、组织病理的脂肪含量分别为(2.27±1.31)%、(2.72±1.6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R三回波序列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呈正相关(r=0.96,P<0.01);Bland&Altman曲线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良好。结论MR三回波序列对于无创、定量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有重要价值,有望为指导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非酒精性 磁共振成像 三回波序列
下载PDF
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急性阑尾炎的影像学特征、形态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许燕塔 姜聪明 +1 位作者 陈渊明 施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6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急性阑尾炎(AA)的影像学特征、形态诊断。方法选择本院近3年(研究时间段截取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就诊的80例AA(经病理诊断)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MSCT诊断及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多平面重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急性阑尾炎(AA)的影像学特征、形态诊断。方法选择本院近3年(研究时间段截取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就诊的80例AA(经病理诊断)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MSCT诊断及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对比不同CT技术对AA病理分型诊断价值、对比不同MSCT重建图像技术CT征象显示率MPR/CPR后处理诊断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影像学形态及特征。结果MPR/CPR后处理MSCT技术检出率(98.75%)明显高于常规CT(76.25%)(P<0.05),两种CT技术在周围脓肿诊断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单纯性AA、坏疽性AA、PAA中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技术远段与周围组织关系、阑尾全程显示率(98.75%、97.50%)均明显优于MPR技术(46.25%、32.50%)(P<0.05)。穿孔性、NPAA患者阑尾增大、阑尾粪石、淋巴结肿大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A患者阑尾强化缺损、蜂窝织炎、阑尾腔积气、积液、周围脓肿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NPAA患者(P<0.05)。结论MSCT联合MPR、CPR后处理重建图像技术应用于AA诊断中效果显著,CPR技术辅助MPR技术可以充分显示远段与周围组织关系、阑尾全程,确保诊断的精确性,并根据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及形态准确检出及区分病理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后处理重建技术 急性阑尾炎 影像学特征 形态
下载PDF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5
17
作者 郁万江 张雷 +1 位作者 汪敬群 陈志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讨论其影像学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MFH 26例,男15例,女11例,〉40岁21例,占80.77%。病史3个月~5年。7例摄有X线平片。CT平扫17例,增强扫描8例。M...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讨论其影像学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MFH 26例,男15例,女11例,〉40岁21例,占80.77%。病史3个月~5年。7例摄有X线平片。CT平扫17例,增强扫描8例。MR平扫15例,增强扫描8例。病灶大多位于大腿、小腿、前臂和臀部。23例位于深部软组织,3例位于表浅软组织。结果:21例(80.77%)呈不规则长圆形或长条形软组织肿块,直径〉5cm。3例X线平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侵蚀性破坏,2例伴有骨膜增生。CT平扫多呈等、低或略低密度,仅1例高密度。CT增强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界均不清,累及邻近肌肉。CT上2个病灶内可见弧形钙化,其病灶直径均〉5.0cm。13例可见邻近骨骼破坏或骨膜增生。MR平扫15例,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合并出血4例。T2WI多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10例病灶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MR增强扫描8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边界清楚,邻近肌肉受压推移,12例边界不清,邻近肌肉侵犯。6例可见邻近骨骼受侵。结论:发生于中老年人,位于下肢、前臂深部软组织的巨大肿块,尤其是呈长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长条状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伴有邻近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者,应首先考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肿瘤 恶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和MRI诊断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秀荣 李英丽 柴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 目的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MR SE 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可见囊变或坏死(n=2)、出血(n=2),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周围骨质筛孔状破坏,轻度膨胀并可见残存骨壳。结论鼻腔及副鼻窦pPNETs的密度、信号无明显特征性。病变所致的骨质改变可能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CT可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情况,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侵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鼻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双回波序列和^1H-MRS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内脂肪含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庄碧梅 韩成坤 +3 位作者 陈识 庄雄杰 汪敬群 韩海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双回波序列和1 H-MR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只NAFLD SD大鼠首先行双回波序列扫描和1 H-MRS检查,并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双回波序列与1 H-MRS、组织病理学结... 目的探讨双回波序列和1 H-MR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只NAFLD SD大鼠首先行双回波序列扫描和1 H-MRS检查,并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双回波序列与1 H-MRS、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双回波序列与1 H-MRS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36,P<0.001);双回波序列与组织病理学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46,P<0.001),Bland-Ahman曲线分析显示双回波序列和病理学测定的大鼠肝内脂肪含量一致性非常好。结论双回波序列测定NAFLD肝内脂肪含量简便、易行,且准确性高,有望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波谱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评估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德浩 汪敬群 +2 位作者 吴小强 庄雄杰 周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5-1368,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急性白血病(AL)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患者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 RI及增强扫描M RI(CEM RI),比较两组的髂...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急性白血病(AL)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患者组)及100例健康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M RI及增强扫描M RI(CEM RI),比较两组的髂骨及椎体的最大强化率(Emax)及强化斜率(Slope),分析AL患者Emax及Slope与原始细胞百分比(protocells%)的相关性。结果:AL患者的腰椎Emax及Slope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CR患者及PR患者的Emax及Slope明显下降(P<0.05)。Protocells%=-0.5632+0.0540Emax+0.0056Slope。AL患者的Emax及Slope与患者的Protocells%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增强扫描MRI检查与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急性白血病 骨髓浸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