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在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晓晶 庄良金 陈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2期1-6,共6页
目的 分析信息化建设对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6—12月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国家规定的51个单病种开展上报和质量管理,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制订单病种管理方案、单病种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建设单病... 目的 分析信息化建设对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6—12月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国家规定的51个单病种开展上报和质量管理,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制订单病种管理方案、单病种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建设单病种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助力单病种管理。结果 完成国家规定的2020—2021年单病种上报,上报一份单病种病历需时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提高医院单病种上报率,医务人员对于改进后提升单病种上报效率、提升单病种上报准确性,提升医生单病种上报积极性,持续改进单病种诊疗质量4个方面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单病种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效率、准确性,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种 质量管理 信息化 管理方法 PDCA 医疗质量
下载PDF
以PDCA循环持续改进扁桃体手术管理质量与效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仲玉 陈梅 冯金铭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5期788-790,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在持续改进耳鼻喉科扁桃体手术质量管理中效果。方法以该院耳鼻喉科2017年1—3月病房住院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以2017年4-6月收治的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PDCA对耳鼻喉科相关...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在持续改进耳鼻喉科扁桃体手术质量管理中效果。方法以该院耳鼻喉科2017年1—3月病房住院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以2017年4-6月收治的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PDCA对耳鼻喉科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对比分析两组间质量管理指标的评分及患者扁桃体术后出血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的观察组各项管理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扁桃体术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耳鼻喉科扁桃体手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该手术的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法 耳鼻喉科 持续质量改进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邱丽心 叶丽娟 +3 位作者 林硕超 陈梅 王传鹏 张世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2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患者,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科室多重耐药菌管理状况,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患者,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科室多重耐药菌管理状况,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工作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知晓率、接触隔离医嘱开具率、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以及病房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下降。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能够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儿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儿科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检出率 管理 质量改进
下载PDF
BOPPPS联合TBL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雅明 杨晓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BOPPPS[导入(bridge-in,b)、目标(objective,o)、预评价(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p)、后评价(po-stassessment,p)、总结(summary,s)]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对儿科医学生考核... 目的分析BOPPPS[导入(bridge-in,b)、目标(objective,o)、预评价(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p)、后评价(po-stassessment,p)、总结(summary,s)]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对儿科医学生考核成绩、临床核心能力与教学满意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80名儿科医学生,将其中的40名采用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医学生设为对照组,另外40名采用BOPPPS联合TBL教学法的医学生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教学前后考核成绩(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临床核心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改善情况与教学满意情况(课程内容满意度、教学内容实用性满意度、学生适应性满意度、教学效果的即时性、教学效果的持续性)。结果教学后,试验组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试验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临床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PPPS联合TBL教学法更有利于提升儿科医学生考核成绩、临床核心能力与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TBL 教学模式 儿科医学生 考核成绩 临床核心能力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先晓 王艳清 +2 位作者 张晓东 申发燕 黄婧颖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67-70,共4页
腮腺肿瘤是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60%~85%的唾液腺肿瘤发生在腮腺[1]。不同病理来源的腮腺肿瘤治疗方法不同,尽早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腮腺占位性病变多为腮腺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 腮腺肿瘤是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60%~85%的唾液腺肿瘤发生在腮腺[1]。不同病理来源的腮腺肿瘤治疗方法不同,尽早对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腮腺占位性病变多为腮腺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又称腮腺混合瘤)[3]。腮腺淋巴瘤是属于淋巴造血系统的一组恶性肿瘤,其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为多见[4]。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部分特征较相似,不易区分,在临床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多形性腺瘤 腮腺肿瘤 腮腺良性肿瘤 肿瘤治疗方法 腮腺混合瘤 唾液腺肿瘤 高频超声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超声声像图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先晓 王艳清 黄婧颖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9期65-67,共3页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为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3%~10%[1],MTC早期即可通过淋巴结发生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故早期明确诊断并可及时手术治疗对该...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为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3%~10%[1],MTC早期即可通过淋巴结发生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故早期明确诊断并可及时手术治疗对该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 超声声像图 临床预后 明确诊断 MTC CARCINOMA
下载PDF
对比G-CSF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毛细血管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7
作者 杨晓晶 白海涛 庄良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733-4736,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毛细血管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只,分别于造模后1、2、3和4 w随机抽取处死10只大鼠,采用...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毛细血管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只,分别于造模后1、2、3和4 w随机抽取处死10只大鼠,采用CD34+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毛细血管密度,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肾间质纤维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结果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1 w、2 w、3 w和4 w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间质ICAM-1、CTGF表达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其中G-CSF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造模后2 w、3 w和4 w肾间质ICAM-1、CTGF表达光密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G-CSF及阿托伐他汀均能延缓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丢失和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作用机制可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阿托伐他汀 单侧输尿管梗阻 毛细血管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