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对临床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泡沫细胞及结核分枝杆菌显示效果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鹏 尹斌 +3 位作者 贾赤宇 鲍武 苏映军 洪超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观察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对临床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泡沫细胞及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显示效果,并与3种常规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19年4月—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收治10例符合入选... 目的观察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对临床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泡沫细胞及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显示效果,并与3种常规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19年4月—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收治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结核性创面患者(男女各5例,年龄28~77岁),取其扩大清创术中切取并于该院病理科保存的创面石蜡组织进行研究。将每例患者创面石蜡组织制成40张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每种方法10张。计算4种染色方法切片剔除率;观察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肉芽肿组织识别检出情况并计数,观察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组织泡沫细胞识别检出情况;比较4种染色方法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MTB检出情况;比较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泡沫细胞的亚型分型及其分布、MTB检出率,创面组织中泡沫细胞形态清晰度以及MTB与泡沫细胞的非特异性着色率和阳性反应丢失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切片剔除率分别为3%(3/100)、1%(1/100)、6%(6/100)、2%(2/100),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种染色方法均能识别创面肉芽肿组织,肉芽肿结构数相近(F=1.284,P=0.28)。4种染色方法均能识别创面组织泡沫细胞,每张切片均检出。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创面肉芽肿组织与非肉芽肿组织中均未见MTB;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均显示MTB在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中均有分布,多数MTB分布于创面肉芽肿组织中。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能区分泡沫细胞是否吞噬MTB;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吞噬了MTB的泡沫细胞多分布在创面肉芽肿组织中,未吞噬MTB的泡沫细胞多分布在创面非肉芽肿组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肉芽肿组织及非肉芽肿组织MTB检出率分别为(89.00±0.08)%、(82.67±0.05)%,明显高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54.56±0.14)%、(44.44±0.13)%(t=-12.495、-7.961,P<0.01)。相较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组织泡沫细胞清晰度更佳(Z=-3.162,P<0.01)。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创面组织MTB与泡沫细胞非特异性着色率和阳性反应丢失率分别为(9.11±0.07)%、(9.22±0.07)%,明显低于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20.67±0.06)%、(44.00±0.12)%(t=4.569、15.519,P<0.01)。结论相较于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呈现图像清晰直观、操作简便,能够精确实现MTB与泡沫细胞在临床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的共定位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皮肤 泡沫细胞 分枝杆菌 结核 石蜡切片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染色效果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介导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鹏 尹斌 +1 位作者 苏映军 贾赤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8-761,共4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病因不明确、致伤因素多而复杂、愈合缓慢、治疗超过4周尚无明显愈合倾向的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创面组织再上皮化、细胞增殖、组织重塑及血管和淋巴管再生。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异常可...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病因不明确、致伤因素多而复杂、愈合缓慢、治疗超过4周尚无明显愈合倾向的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创面组织再上皮化、细胞增殖、组织重塑及血管和淋巴管再生。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分子生物学改变仍存有争议。本文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中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再生的过程及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长链非编码RNA 慢性难愈性创面 机制
原文传递
困惑、挑战与希望——论结核性创面的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贾赤宇 毛舒婷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结核性创面的临床诊断依然是困扰医师实施精确治疗的难题。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抗酸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色谱法、血清免疫学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传统的诊断方法虽然均在应用,但普遍存在操作过程复杂、周期较长、... 结核性创面的临床诊断依然是困扰医师实施精确治疗的难题。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抗酸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色谱法、血清免疫学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传统的诊断方法虽然均在应用,但普遍存在操作过程复杂、周期较长、检测阳性率较低等缺陷。寻求一种快速、方便、简洁及检测阳性率高的方法是结核性创面临床诊断面临的挑战。新兴分子生物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探针熔解曲线法在结核性创面石蜡组织中的诊断和耐药分析中展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用时短、操作简便,能够同时鉴定多种结核分枝杆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特异度、敏感度高,为解决结核性创面临床诊断难题带来了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诊断 结核性创面 挑战与希望 聚合酶链反应探针熔解曲线法
原文传递
重症烧伤救治:理念、挑战与希望 被引量:6
4
作者 贾赤宇 王鹏 张泽鑫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5期374-382,共9页
重症烧伤除全身大面积皮肤损伤外,常伴随着复杂的全身性并发症,如休克、严重感染、吸入性肺损伤以及免疫力低下等,这是导致重症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烧伤救治水平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救治水平居... 重症烧伤除全身大面积皮肤损伤外,常伴随着复杂的全身性并发症,如休克、严重感染、吸入性肺损伤以及免疫力低下等,这是导致重症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烧伤救治水平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救治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对于重症烧伤的脓毒症防治、创面处理、营养支持、镇静镇痛与康复治疗等重点救治问题,每个烧伤工作者的救治理念与思维模式却不尽相同。除此之外,重症烧伤的幸存患者也面临着大范围瘢痕、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容貌受损和肢体功能障碍等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十几年来,随着烧伤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更迭推广,干细胞移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3D打印技术和智能远程医疗在重症烧伤救治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和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笔者特撰此文,旨在围绕重症烧伤的救治重点、难点和新兴技术的应用情况等主要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规范和完善重症烧伤救治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烧伤 救治 理念 挑战与希望
原文传递
烧伤脓毒症的免疫抑制与免疫疗法:理念、挑战与希望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赤宇 张泽鑫 +1 位作者 李姝何岩 尹斌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5期379-389,共11页
烧伤脓毒症是由宿主异常反应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重度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大多数烧伤脓毒症患者中发现了严重的免疫抑制,这与院内感染和病死率升高显著相关。重度烧伤免疫抑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固有免疫细胞数量增多、功能低... 烧伤脓毒症是由宿主异常反应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重度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大多数烧伤脓毒症患者中发现了严重的免疫抑制,这与院内感染和病死率升高显著相关。重度烧伤免疫抑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固有免疫细胞数量增多、功能低下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抑制。由于各个免疫细胞亚型直接的具体作用和抑制机制仍然不明确,临床上难以逆转免疫抑制,进而无法有效控制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借鉴免疫疗法在肿瘤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充分研究重度烧伤脓毒症中免疫细胞病理机制和免疫疗法靶点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笔者特撰此文,旨在围绕免疫细胞异常和免疫疗法的现状和挑战等问题进行阐述,并展望基于多组学和大数据研究背景下,烧伤脓毒症免疫症研究的前景和方向。为进一步提高烧伤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免疫抑制 烧伤免疫疗法 烧伤多组学研究
原文传递
使用牛分枝杆菌减毒株建立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的可靠性探究
6
作者 周克强 苏映军 贾赤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注射牛分枝杆菌减毒株(BCG)建立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5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其中正常对照组3只、感染组12只。感染组大鼠在背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 目的探讨通过注射牛分枝杆菌减毒株(BCG)建立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5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其中正常对照组3只、感染组12只。感染组大鼠在背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3周后皮下注射BCG菌液,建立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感染第8、15、32、43天,大体观察感染组大鼠注射部位皮肤情况;于前述时间点分别取感染组3只大鼠注射部位皮肤组织,另取正常对照组大鼠对应部位皮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排列、坏死及炎症等情况。对感染第43天感染组大鼠注射部位皮肤组织行抗酸染色,观察细菌分布情况。结果感染第8、15、32、43天,感染组大鼠注射部位皮肤逐渐形成结核性创面病灶,病变组织细胞排列杂乱或呈同心圆状,坏死细胞及肉芽肿数量逐渐增多;正常对照组大鼠对应部位的皮肤组织细胞排列规律,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感染第43天,感染组大鼠注射部位皮肤组织中可见大量杆状细菌。结论使用BCG建立的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稳定可靠,可以满足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结核 皮肤 大鼠 牛分枝杆菌减毒株
原文传递
痛风创面并脓毒症致截肢一例
7
作者 范月莹 岳江涛 +4 位作者 赵雨千 连文琴 兰俊红 周永博 贾赤宇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1期89-91,共3页
患者男,62岁,主因“双足破溃2个月余,发热1 d”于2019年5月6日入住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患者于20年前诊断为痛风,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效果欠佳;患者入院前2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第1跖趾关节外侧破溃,入院前1个月左足背破... 患者男,62岁,主因“双足破溃2个月余,发热1 d”于2019年5月6日入住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患者于20年前诊断为痛风,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效果欠佳;患者入院前2个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第1跖趾关节外侧破溃,入院前1个月左足背破溃,伴有褐色分泌物溢出。2019年5月5日晚患者出现高热,自行服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次日为求进一步诊治,收治入院。患者既往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余年,心律失常病史多年,既往因胃穿孔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足背 退热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 脓毒症 痛风 胃穿孔 入院前
原文传递
结核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贾赤宇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4期368-368,共1页
结核病仍是目前世界上首要的感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在2012年共计860万人罹患结核病。第5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肺外结核是指发... 结核病仍是目前世界上首要的感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在2012年共计860万人罹患结核病。第5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以外的全身其他脏器的结核病,约占全部结核病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结核 感染性疾病 结核性 结核病 抽样调查报告 发病人数 世界卫生组织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及临床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鹏 陈昭宏 +3 位作者 蒋丽媛 周小茜 贾赤宇 肖厚安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44-951,共8页
目的筛选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与临床验证,以期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表观遗传学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DFU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80178,采用GE... 目的筛选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与临床验证,以期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表观遗传学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DFU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80178,采用GEO2R工具分析筛选数据集中3个正常皮肤组织样本与6个DFU组织样本之间的DEG。对筛选出的DEG,采用R语言程序包中ClusterProfiler、org.Hs.eg.db、GOplot和ggplot2分别进行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的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DEG中的关键基因,用Cytoscape 3.9.1软件中Cytohubba插件进行关键基因的GO富集分析。取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15例DFU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55~87岁)的DFU组织和15例急性创面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8~52岁)术后弃用的正常皮肤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富含脯氨酸的小重复蛋白1A(SPRR1A)和晚期角质化包膜蛋白3C(LCE3C)的mRNA与蛋白表达。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从DFU患者DFU组织中筛选出492个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校正P<0.05或校正P<0.01),包括363个上调DEG和129个下调DEG。GO术语分析显示,DEG在皮肤发育、角质形成细胞(KC)分化、角质化、表皮发育、表皮细胞分化等方面显著富集(校正P值均<0.01);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在肿瘤相关微小RNA、Ras相关蛋白1信号通路和多能干细胞调控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校正P值均<0.01)。PPI分析显示,内披蛋白、SPRR1A、SPRR1B、SPRR2B、SPRR2E、SPRR2F、LCE3C、LCE3E、角蛋白16(均为下调DEG)和丝聚蛋白(为上调DEG)为从DFU患者DFU组织中筛选出的DEG中的关键基因,其显著富集于角质化、KC分化、表皮细胞分化、皮肤发育、表皮发育、多肽交联等GO术语(校正P值均<0.01)。DFU患者DFU组织中SPRR1A和LCE3C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588±0.082与0.659±0.09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2±0.05与0.24±0.04,分别明显低于急性创面患者正常皮肤组织的1.069±0.025与1.053±0.044(t值分别为20.91、13.66,P值均<0.01)、0.38±0.04与0.45±0.05(t值分别为9.69、12.46,P值均<0.01)。结论相较于正常皮肤组织,DFU患者DFU组织中存在DEG谱,且DEG显著富集于KC分化及角蛋白功能方面;关键DEG与KC生物学功能相关,在DFU患者DFU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阻碍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计算生物学 创面修复 愈合机制 差异表达基因
原文传递
真实世界研究在慢性伤口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泠西 贾赤宇 何岩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近年来,作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有力补充手段,真实世界研究(RWS)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慢性伤口领域,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复杂,RCT的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缺乏实际应用价值。RWS在临床医疗实践、药物与医疗器械监管和卫生技术评估等方... 近年来,作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有力补充手段,真实世界研究(RWS)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慢性伤口领域,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复杂,RCT的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缺乏实际应用价值。RWS在临床医疗实践、药物与医疗器械监管和卫生技术评估等方面提供了更接近真实医疗环境的数据,但RWS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诊断标准未统一、研究终点不清等。此外,我国慢性伤口领域的RWS似乎还未真正开始,各级机构需要共同努力以推进RWS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慢性伤口 真实世界研究 真实世界数据 真实世界证据
原文传递
巨型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研究现状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赤宇 程夏霖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268-274,共7页
巨型先天性黑素细胞痣(GCMN)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皮肤黑色素沉着性病变,其特征主要是病变面积大、黑素细胞浸润皮肤深处或皮下组织,具有独特的组织学表现。患者大多呈散发性,但也有家族性病例的报道,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确切。由于严重影... 巨型先天性黑素细胞痣(GCMN)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皮肤黑色素沉着性病变,其特征主要是病变面积大、黑素细胞浸润皮肤深处或皮下组织,具有独特的组织学表现。患者大多呈散发性,但也有家族性病例的报道,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确切。由于严重影响外观,并可能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或神经皮肤黑变病(NCM),常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GCMN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不同方式均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目前对GCMN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尚不尽如人意,有研究初步表明药物治疗有望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可做为传统治疗的辅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皮肤肿瘤 诊断 巨型先天性黑素细胞痣 发病机制 并发症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