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毕业生就业性别差异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郑育琛 武毅英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6,75,共9页
性别、专业选择和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科专业作为学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人才培养的知识单位,研习某一门专业,意味着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接受相应的规训以养成被认可的素质和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 性别、专业选择和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科专业作为学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人才培养的知识单位,研习某一门专业,意味着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接受相应的规训以养成被认可的素质和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学科专业与性别文化联合建立起一套男女有别的规训话语体系,形塑着学科的性别特征,在这种逻辑的支配下,呈现出男性学科和女性学科的分野,其中男性学科培养的是"逻辑理性"和社会公共领域的"生产者、统治者",而女性学科培养的是"服从的品质"和"家庭私领域的照顾者、关怀者"。当毕业生持有这样的"文化符号"进入毕业生就业场域中时,文化符号就像一种筛选的机制,指引着毕业生就业流动的性别归属。与此同时,职业领域分工的性别化及性别隔离,也通过文化或教育等形式形塑着毕业生关于性别角色的认知,并导引着男女两性的学术志向及学科专业选择。高等教育在其间扮演的是一个复制社会性别并使之存续的角色。在高等教育领域,应该补充一种以往历史上被遮蔽或缺席的女性的声音,或可找到弥合男女毕业生在专业、职业中的性别不平等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专业 职业隔离 性别符号 大学生就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