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19
1
作者 许美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5期309-310,共2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输液护理缺陷 ,于 2 0 0 0年 1月采取以下护理管理措施 1改进输液区设置 ;2设置合理的操作流程 ;3把好登记关 ,增加逆向查对 ;4加强配药安全管理 ;5加强药液输入过程管理 ;6加强轮转护士岗前教育等。结果 2 0 0 0...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输液护理缺陷 ,于 2 0 0 0年 1月采取以下护理管理措施 1改进输液区设置 ;2设置合理的操作流程 ;3把好登记关 ,增加逆向查对 ;4加强配药安全管理 ;5加强药液输入过程管理 ;6加强轮转护士岗前教育等。结果 2 0 0 0年 1~ 9月护理缺陷发生率为 0 .0 2‰ ,较 1999年 10~ 12月输液护理缺陷 0 .45‰大大减少 ,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疗法 护理缺陷 护理管理 安全护理管理
下载PDF
21例多发伤患者血液炎症因子变化连续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昌星 林军 +5 位作者 单红卫 杨兴易 林兆奋 赵良 陈德昌 胡卫青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连续观察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危重病救治工作中的意义。方法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多发伤组、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未亡组,多发伤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组,分别于伤后12h、24h、2d... 目的连续观察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危重病救治工作中的意义。方法2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多发伤组、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未亡组,多发伤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组,分别于伤后12h、24h、2d、3d、5d、10d和15d观察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变化。结果 多发伤组患者PCT、TNF-α和IL-6早期有所升高,随病情好转即恢复正常;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未亡组早期PCT浓度即升高,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后又再次升高,以后随病情好转恢复正常,TNF-α和IL-6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病情好转即恢复正常;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组患者PCT、TNF-α和IL-6自伤后持续上升,无下降趋势,且浓度明显高于前两组患者(P<0.01)。结论PCT、TNF-α、IL-6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PCT、TNF-α、IL-6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血液检查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TNF-α IL-6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电击伤致心律失常64例急诊复律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骆顺安 王晓贤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80-80,共1页
电击伤可造成组织烧伤及全身部分脏器损伤坏死。经我们临床观察心脏受累的患者极易发生心律失常。我科自1993年以来成功救治了64例电击伤致心律失常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治疗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电击伤 心律失常 急诊 复律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氨基胍与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在兔心脏骤停复苏中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彤哲 杨兰 +3 位作者 李培杰 王小东 陈红纲 田学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在心肺复苏中的变化规律,比较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与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兔心脏骤停复苏的影响。方法兰州大学机能实验室,40只家兔建立心脏骤停模型,5...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在心肺复苏中的变化规律,比较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与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兔心脏骤停复苏的影响。方法兰州大学机能实验室,40只家兔建立心脏骤停模型,5min后行胸外按压,机械通气。按压1min后随机分为4组(n=10):AG组(20mg/kg)、L-NAME组(25mg/kg)、肾上腺素(0.02mg/kg)及对照组(生理盐水2mL)。按压5min后给与电除颤。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左室内压变化至自主循环恢复后4h。分别于基础、胸外按压1min、自主循环恢复后15,30,60,120min采血检测血一氧化氮含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胸外按压期间,冠脉灌注压均值AG组(40±10)mmHg高于L-NAME组[(33±8)mmHg,P=0.001]且均高于对照组[(20±5)mmHg,P=0.000];AG组左室+dp/dtmax、-dP/dtmax,均值[(3201±604),(3480±490)mmHg/s]高于L-NAME组[(2417±348),(2303±352)mmHg/s,P=0.000]。自主循环恢复后,AG组平均动脉压均值(79±8)mmHg与L-NAME组[(70±7)mmHg,P=0.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58±8)mmHg,P=0.000、0.015];对照组与肾上腺素组+dP/dfmax、-dp/dtmax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AG组与LNAME组保持在基础水平,且AG组[(4783±912),(4409±827)mmHg/s]高于L-NAME组[(3554±847),(3398±764)mmHg/s,P=0.001、0.023]。结论AG、L-NAME能增加心肺复苏期间冠脉灌注压,改善心脏舒缩功能,防止复苏后早期心功能障碍的发生,且AG明显优于L-N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一氧化氮 氨基胍 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