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绿色建筑的BIM技术应用研究综述:从局部性应用到全生命周期发展
1
作者 张苏娟 张小龙 +1 位作者 杨雨苗 郑赛那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72-79,共8页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基于2900篇期刊文章,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分析了我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分析BIM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构建关键词及关键词...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基于2900篇期刊文章,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分析了我国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分析BIM技术应用于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构建关键词及关键词聚类的知识图谱,从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三方面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建筑的BIM技术应用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2019年开始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已有的研究多关注绿色建筑某一阶段的BIM技术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探究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技术的集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CITESPACE 绿色建筑 可持续性 低碳 建筑节能
下载PDF
多方参与的北京传统居住院落保护实践运行机制解析
2
作者 吴灈杭 张若曦 张乐敏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传统居住院落是北京老城保护的重点与难点,尽管保护实践不断开展,但风貌环境与居住条件仍普遍落后,亟需探究保护实践的运行机制,理解保护行动与保护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提升保护实践效果。为此,以北京雨儿胡同传统居住院落保护实践项... 传统居住院落是北京老城保护的重点与难点,尽管保护实践不断开展,但风貌环境与居住条件仍普遍落后,亟需探究保护实践的运行机制,理解保护行动与保护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提升保护实践效果。为此,以北京雨儿胡同传统居住院落保护实践项目为例,从多方参与的过程性特点出发,构建“过程分析—效果评价—原因反思”的保护实践运行机制解析框架。研究发现:主体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项目目标设置、过程设计和机制保障共同影响实践效果。据此提出传统居住院落保护实践策略建议,为精细化设计多方参与保护实践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参与 传统居住院落 保护实践运行机制 过程分析 效果评价 原因反思
下载PDF
笔谈:阐释与展示——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时代建构与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兆荣 秦红岭 +7 位作者 郭旃 周珂 黄华青 孙淼 张柔然 李渊 梁嘉祺 周小凤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3期4-28,共25页
遗产的概念和分类具有多样性特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下,需要尽可能地把多元的遗产创造、多元的遗产继承、多元的遗产认同以多元的展示方式呈现出来。遗产阐释是一项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并可能伴随多重价值冲突的信息传递活动。遗... 遗产的概念和分类具有多样性特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下,需要尽可能地把多元的遗产创造、多元的遗产继承、多元的遗产认同以多元的展示方式呈现出来。遗产阐释是一项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并可能伴随多重价值冲突的信息传递活动。遗产阐释不是专家独享的学术和教育活动,而是一项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弄清楚“谁之阐释”“何种阐释”问题。“谁之阐释”,强调了文化遗产阐释的人民性和公共性;“何种阐释”,探讨的是如何讲好遗产故事,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启迪和教育价值。文化景观和原住民的居住、生产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完成际代传承,将继承于前人的文化遗产,赋予当代的记忆和思想价值而完成新的际代传承交于我们的后代,从而保证遗产的延续性和历史完整性,是文化景观当代阐释必须考虑的问题。数字化为遗产阐释提供了实现方式和技术支撑,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价值内涵和价值体验,还可以建立起价值阐释的包容性机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遗产的阐释权从专家更多地向大众转移,从传统的“专家生成内容(PGC)”转向“用户生成内容(UGC)”,真正推动遗产的共享和共建。负责任的文化遗产旅游阐释不仅仅是一个遗产价值传递与公众教育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在遗产阐释过程中让公众了解其旅游对地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全面影响,并鼓励公众对遗产旅游地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阐释与展示 数字化 虚拟现实 负责任遗产旅游
下载PDF
基于建筑仿生学的白蚁巢穴建造智慧研究
4
作者 龚天鑫 石峰 孙明宇 《当代建筑》 2023年第9期27-31,共5页
白蚁非凡的建造智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首先,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白蚁巢穴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白蚁巢穴研究的发展脉络,并绘制图谱揭示与建筑仿生设计交叉研究的上升趋势;其次,从建筑仿生学、复杂性科学中的涌现论视角... 白蚁非凡的建造智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首先,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白蚁巢穴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白蚁巢穴研究的发展脉络,并绘制图谱揭示与建筑仿生设计交叉研究的上升趋势;其次,从建筑仿生学、复杂性科学中的涌现论视角出发,剖析并构建白蚁巢穴建造系统;最后,分别围绕非线性空间、自调节形态、可降解材料三个要素,阐述白蚁巢穴建造智慧与建筑设计的关联价值,旨在为当代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绿色建筑设计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仿生学 白蚁巢穴 涌现论 CITESPACE
下载PDF
多重身份语境下鼓浪屿遗产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5
作者 蔡松荣 张娜 李渊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4期121-125,共5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潮的演进,世界遗产开始超越遗产本体保护而关注遗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总结遗产社区的发展模式或探讨其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且将诸多因素视为单一独立的存在,割裂了彼此间的联系与互动。本文从...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潮的演进,世界遗产开始超越遗产本体保护而关注遗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总结遗产社区的发展模式或探讨其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问题,且将诸多因素视为单一独立的存在,割裂了彼此间的联系与互动。本文从“遗产+社区+景区”的多重身份语境下分析了鼓浪屿遗产社区遗产保护、社区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多重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提出了社区衰落、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旅游繁荣、可持续发展外部压力过大,遗产保护受困、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其次,梳理了鼓浪屿遗产地社区在“社区”层面改善教育、保障民生、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在“景区”层面有效限游、文旅融合、科学发展旅游业,在“遗产”层面立法保障、优化管理、理顺保护体制等多个层面上的实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浪屿 多重身份语境 可持续发展 遗产社区
下载PDF
基于视觉偏好的人流模拟及旅游线路优化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6
作者 黄竞雄 李渊 +1 位作者 梁嘉祺 杨盟盛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100,共16页
旅游规划与客流管理是旅游景区关注的重点议题,以视觉为核心的旅游者行为与感知研究为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人本主义出发,聚焦旅游者对旅游地环境的视觉偏好,建构旅游者行为的三元空间理论框架。通过多代理人模拟开展旅游流预测、... 旅游规划与客流管理是旅游景区关注的重点议题,以视觉为核心的旅游者行为与感知研究为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人本主义出发,聚焦旅游者对旅游地环境的视觉偏好,建构旅游者行为的三元空间理论框架。通过多代理人模拟开展旅游流预测、旅游线路优化、旅游拥挤预防的研究,实现了方法体系上的整合应用。鼓浪屿实证案例研究表明:1)基于视觉偏好的旅游线路优化基本实现了视觉效用提升;2)优化后的“百年遗迹”旅游线路具有高拥挤风险;3)对关键决策节点进行街道空间优化能够较好地缓解潜在拥挤风险。该研究结合客流分析和视觉评价开展理论和方法探索,为旅游地的线路规划、旅游流调控和街道空间设计提供决策支持和规划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地 视觉偏好 旅游线路 多代理人模拟 鼓浪屿
下载PDF
山区流域地貌单元水系生态安全分类治理——基于流域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小如 贾宇轩 +2 位作者 黄友谊 詹丽娜 潘爱丰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1,共7页
流域生态学倡导从多类型的流域地貌单元对水系进行生态治理和系统维护。针对近年来多发的流域性生态风险、水系治理过度与治理缺位并存等问题,提出分类治理的路径方法。基于地貌起伏度将浙江省山区流域地貌单元分为高起伏度山区、中起... 流域生态学倡导从多类型的流域地貌单元对水系进行生态治理和系统维护。针对近年来多发的流域性生态风险、水系治理过度与治理缺位并存等问题,提出分类治理的路径方法。基于地貌起伏度将浙江省山区流域地貌单元分为高起伏度山区、中起伏度山区、低山丘陵区三种类型。通过山区自然地貌类型与水系生态安全风险的关系梳理、及其与水岸建设交互特征的定量分析,揭示不同自然地貌类型下山区水系生态安全格局的特征规律,提出各类流域地貌单元水系生态安全的管控要点。高起伏度山区水系生态安全治理应从“河流坡底-河岸植被-森林系统”的垂直维度强化育水回水和生态涵养。中起伏度山区水系治理宜通过全周期的山洪风险防治和水系下垫面的生态修复进行拓容蓄洪和疏水排涝。低山丘陵区水系应通过“产-汇-滤”全链条的增滤减排,自然径流结构的完善优化,促进因势淘污和占补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学 山区 生态安全 治理 浙江省
下载PDF
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秩序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洁 李柄源 王量量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2期77-83,共7页
闽南地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代表,其传统聚落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多元的建筑特征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构成了闽南传统聚落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旨在对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秩序进行多尺度的量化分析... 闽南地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代表,其传统聚落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多元的建筑特征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构成了闽南传统聚落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旨在对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秩序进行多尺度的量化分析,提供一种空间秩序的判定方法,以期为闽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形成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对闽南传统聚落生成演变规律的认知与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传统聚落 空间形态 空间秩序 量化分析
下载PDF
城市室外空间热舒适度研究综述
9
作者 李芝也 邓梭梭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2期2-7,共6页
文章聚焦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室外空间热舒适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软件,以室外热舒适度、室外热环境等关键词,对国内建筑学领域1991—2023年间的437篇期刊文献和国外1986—2023年间的2138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 文章聚焦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室外空间热舒适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软件,以室外热舒适度、室外热环境等关键词,对国内建筑学领域1991—2023年间的437篇期刊文献和国外1986—2023年间的2138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当前研究趋势与进展,探讨当前的研究困境与可能的解决办法,为后续室外空间热舒适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室外环境 知识图谱 热舒适度研究
下载PDF
遗产价值视角下旅游者空间感知与计算研究综述
10
作者 李渊 梁嘉祺 +3 位作者 赵龙 杜亚男 杨盟盛 张娜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302,共29页
在文旅融合、数字中国、遗产活化利用的综合背景下,遗产旅游成为学界与业界讨论的热点。承载遗产价值的空间表征与旅游者空间感知的不匹配问题是当前遗产旅游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本文从遗产价值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计量与系统性述评相结合... 在文旅融合、数字中国、遗产活化利用的综合背景下,遗产旅游成为学界与业界讨论的热点。承载遗产价值的空间表征与旅游者空间感知的不匹配问题是当前遗产旅游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本文从遗产价值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计量与系统性述评相结合的方法,围绕遗产价值的阐释与量化、遗产价值的空间计算与表征、旅游者遗产价值与空间感知、遗产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反馈主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发现:(1)遗产价值阐释成果丰富,主要围绕遗产价值的内涵与阐释技术而缺少量化方法探索;(2)遗产价值的空间计算与表征具有对象针对性和应用导向性,技术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3)旅游者遗产价值与空间感知多从遗产地的旅游目的地视角出发,忽视遗产价值和空间属性,缺乏遗产价值、遗产空间、旅游者的关系探索,感官知觉测量维度以视觉为主;(4)遗产旅游者空间行为反馈关注行为特征、模式、成因和影响因素,重视实践应用并且体现出遗产责任导向;(5)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语境下的遗产价值空间计算与表征、旅游者遗产价值与空间感知缺乏关注;(6)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对象关注、技术方法和内容聚焦上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7)未来遗产价值阐释与表征将从传统叙事走向空间量化,遗产空间感知与计算将从空间足迹走向感知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遗产价值视角下旅游者空间感知与计算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路径,体现多学科的理论交叉和技术融合,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促进遗产地保护、管理、旅游发展、价值传承提供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价值 价值阐释 空间表征 感知计算 遗产旅游 旅游者感知 旅游者行为 文献计量分析
原文传递
无障碍社区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1
作者 向立群 廖攀 连菲 《世界建筑》 2023年第9期42-47,共6页
首先结合无障碍社区研究进展,界定“无障碍社区”的概念;其次,以澳大利亚、美国华盛顿州、中国香港为例,从国家及地区政策回应与建设基金设置、社区支持体系构建、社区无障碍环境更新改造出发,梳理了无障碍社区的国际建设经验;进而结合... 首先结合无障碍社区研究进展,界定“无障碍社区”的概念;其次,以澳大利亚、美国华盛顿州、中国香港为例,从国家及地区政策回应与建设基金设置、社区支持体系构建、社区无障碍环境更新改造出发,梳理了无障碍社区的国际建设经验;进而结合我国无障碍社区建设的现状,从政策资金联动、机制保障和开放建设方面,提出了我国无障碍社区建设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障碍社区 国际经验 政策协同 资金联动 机制保障 内容开放
下载PDF
基于街景图像的旅游地街道空间视觉品质评价方法
12
作者 黄竞雄 梁嘉祺 +1 位作者 杨盟盛 李渊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66,共15页
街道空间是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主要接触空间,良好的街道视觉品质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如何建构视觉品质评价方法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以厦门市鼓浪屿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建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量化模型,采用人工模拟旅游者行... 街道空间是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主要接触空间,良好的街道视觉品质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如何建构视觉品质评价方法则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以厦门市鼓浪屿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建立街道空间视觉品质量化模型,采用人工模拟旅游者行进的方式采集街景数据,进行成像参数校正和图像编码;其次,采用全卷积网络进行图像语义分割和视觉要素提取,获得街道环境视觉参数;最后,根据量化模型将视觉参数聚合到地理要素中,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街道空间视觉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鼓浪屿街道空间视觉品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2)建筑密度、街道宽度与植被小品是塑造街道空间视觉品质的基础视觉要素;(3)植物类公园、主要交通枢纽、主要商业设施的分布对街道空间视觉品质产生显著影响。本文为街道视觉品质评价工作提供了可供迁移应用的数据采集方式和研究方法,基于全卷积网络的街景图像语义分割精度较高,能够为街景图像以及其他类型的图像数据分析提供参考。在管理实践上,本文可以为旅游地街道空间的管理与规划、资源整合与配置、人流引导与调控等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图像 全卷积网络 街道空间 视觉要素 视觉品质 评价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鼓浪屿
原文传递
英属海峡殖民地华埠聚落斑块形成及街区动态延展轨迹——槟城华侨聚落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
13
作者 赵龙 李渊 《都市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75-100,共26页
本文从殖民地社会单一族群的微观视角切入到殖民地宏观社会结构的底层视角来研究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华埠的聚落斑块形成及街区扩展轨迹。基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探讨,研究以槟榔屿乔治市华侨聚落为例,从“社群—聚落—规制”三个维度勾勒... 本文从殖民地社会单一族群的微观视角切入到殖民地宏观社会结构的底层视角来研究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华埠的聚落斑块形成及街区扩展轨迹。基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探讨,研究以槟榔屿乔治市华侨聚落为例,从“社群—聚落—规制”三个维度勾勒出槟榔屿华侨聚落演变的具体驱动因素和街区动态延展轨迹。本文具体剖析了以下四个方面:(1)殖民地、流动性语境下的人口跨境迁移及殖民地底层社会集团的客观形成;(2)殖民地聚落斑块形成;(3)殖民制度下的城市规划与华侨聚落建设;(4)华侨聚落街区扩展轨迹。通过对历史文本、历史测绘图、历史图像资料的分析、解读、互证,归纳殖民地、流动性语境下华埠聚落斑块形成及街区动态延展的轨迹,地域空间分布、原因与过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海峡殖民地 聚落斑块 街区扩展轨迹 华侨聚落 槟榔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