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锆全瓷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贺佳 陈家峥 王晓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4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锆全瓷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就诊的行全瓷修复前牙牙体缺损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抽样法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玻璃陶瓷... 目的探讨二氧化锆全瓷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就诊的行全瓷修复前牙牙体缺损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抽样法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玻璃陶瓷铸瓷全冠,观察组50例选择应用CAD/CAM系统制作的二氧化锆全瓷修复,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修复体美观性、牙龈及牙龈沟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观察组牙龈沟出血0~1级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牙龈沟出血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随访时美观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氧化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光性和硬度,可显著提高修复体、牙龈、牙龈沟修复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 全瓷 口腔修复 疗效
下载PDF
观察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牙髓炎的治疗价值
2
作者 曹俊云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对龋源性牙髓炎患者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70例龋源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治疗)和研究组(采用氢氧化钙... 目的 探讨对龋源性牙髓炎患者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70例龋源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治疗)和研究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咬合功能评分、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PS-R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97.14%)高于常规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7,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咬合功能评分、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FPS-R评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方法有效运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治愈率,有效改善咬合功能、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疼痛症状,提升患者总体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源性牙髓炎 氢氧化钙糊剂 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
下载PDF
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骨性Ⅰ类和Ⅱ错牙合畸形患者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
3
作者 蓝智聪 陈洁 曹怡婷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8期53-57,共5页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比较青少年骨性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不同颈椎骨龄阶段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从门诊选择8-18岁在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360例,男女各180例,男性平均13.5岁,女性平均13.2岁...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比较青少年骨性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不同颈椎骨龄阶段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从门诊选择8-18岁在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360例,男女各180例,男性平均13.5岁,女性平均13.2岁,其中男性骨性Ⅰ类(90例)和男性骨性Ⅱ类(90例),女性骨性Ⅰ类(90例)和女性骨性Ⅱ类(90例),根据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分别将男性和女性的骨性Ⅰ类及骨性Ⅱ类分为高峰前期组(30例)、高峰期组(30例)和高峰后期组(30例),所有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均拍摄CBCT,以dicom格式导入Dolphin软件中截取正中矢状面图像,并对舌骨在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置进行定点,测量相关的角度及距离,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颈椎骨龄高峰前期,男性骨性Ⅰ类及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CSN(第三颈椎与前颅底交角)及∠HSN(舌骨与前颅底交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S-H(蝶鞍点与舌骨之间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颈椎骨龄发育高峰期,男性和女性∠CSH(颈椎、蝶鞍点和舌骨的交角)及H-C3(舌骨与第三颈椎的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男性S-C3(蝶鞍点与第三颈椎的距离)及女性H-RGN(舌骨至下颌颏部后下缘的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在颈椎骨龄高峰后期,男性所有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H-C3及H-RGN实际测量值骨性Ⅱ类均小于骨性Ⅰ类,而女性∠CHS、H-C3及H-RG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颈椎骨龄的高峰前期至高峰后期,男性和女性骨性Ⅰ类与Ⅱ类的舌骨位置均向前下方向移位;在高峰后期,男性和女性骨性Ⅱ类的舌骨位置均比骨性Ⅰ类水平向更靠后,而垂直向两者没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位置 骨性Ⅱ类 颈椎骨龄 CBCT
下载PDF
微种植体位置对压低上颌第一磨牙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巧静 黄振贤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 研究颊腭侧微种植体在不同近远中向位置及不同牙槽骨高度下,压低上颌第一磨牙时的应力分布及初始位移。方法 选取2022-05-11于厦门市海沧医院口腔科因左上颌第一磨牙伸长就诊的1例男性患者作为建模对象。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 目的 研究颊腭侧微种植体在不同近远中向位置及不同牙槽骨高度下,压低上颌第一磨牙时的应力分布及初始位移。方法 选取2022-05-11于厦门市海沧医院口腔科因左上颌第一磨牙伸长就诊的1例男性患者作为建模对象。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腭侧距牙槽嵴顶10 mm,在颊侧分别为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之间及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前磨牙之间,且距牙槽嵴顶分别为7、8、9 mm的位置植入微种植体的6种工况,并对颊腭侧各施加1 N的压力。分析上颌第一磨牙各取值点的初始位移及牙周膜、牙根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在力的大小不变,腭侧微种植体位置不变时,随着颊侧微种植体高度的增加,上颌第一磨牙所受应力逐渐减小,牙齿逐渐趋向整体压低;在相同牙槽嵴高度下,颊侧微种植体位于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第二前磨牙之间时,上颌第一磨牙所受的等效应力小于微种植体在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之间。结论 采用颊腭侧微种植体压低上颌第一磨牙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微种植体植入高度的增加,上颌第一磨牙所受应力逐渐减小,并逐渐趋向于整体移动;且颊侧微种植体在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第二前磨牙之间时更能获得平衡的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分析 压低 上颌第一磨牙
原文传递
青少年正常骨面型上下唇厚度生长变化的CBCT研究
5
作者 陈洁 蓝智聪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常骨面型上下唇厚度生长发育的变化。方法:选择240例(女120例,男120例)正畸治疗前的CBCT图像,年龄8~18岁,平均年龄13.2岁,侧貌均角直面型(22°<FH-MP<32°,1°<ANB<5°),基于颈椎骨龄量... 目的:探讨青少年正常骨面型上下唇厚度生长发育的变化。方法:选择240例(女120例,男120例)正畸治疗前的CBCT图像,年龄8~18岁,平均年龄13.2岁,侧貌均角直面型(22°<FH-MP<32°,1°<ANB<5°),基于颈椎骨龄量化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 maturation,QCVMⅠ~Ⅳ)分为高峰前期组(QCVMⅠ),高峰期组(QCVMⅡ),高峰后期组(QCVMⅢ&Ⅳ)3组,每组男女各40例。将CBCT图像以Dicom文件格式导入Dolphin软件中,截取正中矢状面图像对上下唇厚度进行相关定点及线距测量。结果:男性和女性除了上唇唇峰厚度SPr-Ls从高峰前期至高峰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上下唇厚度测量项目在不同颈椎骨龄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峰后期,上下唇厚度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颏前点软组织厚度Pog-Pog’在相同颈椎骨龄分期之间,男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骨面型青少年高峰前期至高峰后期男女上下唇厚度均有增厚,其中高峰期至高峰后期,男性上下唇增厚比女性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唇厚度 颈椎骨龄量化分期法(QCVM) 青少年 CB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