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郭艺芳 蔡燕萍 +3 位作者 苏金叶 曾春香 谢琳珊 黄严金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9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60例肿瘤终末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进行多学科安宁... 目的分析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60例肿瘤终末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进行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干预。对比两组心理情况及自我效能评分、干预前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评分和生命态度评分。结果护理前,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FACT-G评分在功能状况、情感状态、躯体状况以及社会/家庭关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趋近接受、自然接受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的应用相较于常规护理在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命态度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终末期 多学科安宁疗护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正念干预结合灵性照护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郭艺芳 苏金叶 +3 位作者 陈宝使 蔡燕萍 陈金莲 黄严金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102-105,共4页
目的 正念干预结合灵性照护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将厦门市海沧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终末期肿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行正念... 目的 正念干预结合灵性照护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将厦门市海沧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终末期肿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行正念干预结合灵性照护。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各自不良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对待疾病的应对方式,并评价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对疾病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对疾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正念干预与灵性照护相结合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将消极对待疾病方式转变为积极应对,满意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干预 灵性照护 终末期肿瘤 不良情绪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章军 陈建才 王引舟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7期123-125,128,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6月三明市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35例。甲组采用重...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6月三明市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35例。甲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乙组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小板变化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和免疫功能。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甲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及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人血丙种球蛋白都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而有效的方式,且人血丙种球蛋白具有起效快、恢复时间短的优势,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人血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环孢素A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章军 李雯雯 杜艳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8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75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组。对照组用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治疗组用环孢素A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比较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3月75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组。对照组用环孢素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治疗组用环孢素A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比较两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肝功能相关指标;干预前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异常出现率、其他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似;治疗组肝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相近;干预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肝功能异常出现率、其他毒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升高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改善细胞免疫,减轻肝功能损害,毒副作用较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十一酸睾酮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雯雯 周章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探讨其对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且未经治疗的ITP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探讨其对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且未经治疗的ITP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联合皮下注射rhTPO治疗,观察至治疗结束14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变化及两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在T细胞亚群及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水平及PLT计数等方面均显著升高,而CD8^+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在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及PLT水平均显著升高,CD8^+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对照组ITP的总有效率为68.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可有效改善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辅助性T细胞数量,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从而有效提高ITP的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地塞米松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检测在不同化疗疗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雯雯 周章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7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检测在不同化疗疗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市海沧医院接受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的8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检测在不同化疗疗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市海沧医院接受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的8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组(n=44)和部分缓解组(n=36)。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对象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以及化疗前后疾病组不同疗效研究对象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化疗前,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化疗4个周期后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水平高于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CD8+水平低于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缓解组化疗前、化疗2、4个周期后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活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在DLBCL患者中存在明显表达异常,且不同疗效反应下其表达水平亦不相同,检测结果有助于对DLBCL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表达水平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雯雯 周章军 +1 位作者 林雨标 郑文慧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3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33例,突变阴性20例,两组患者均分别使用IFN-α和羟基脲进行治疗,对患者的...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53例,其中JAK2V617F突变阳性33例,突变阴性20例,两组患者均分别使用IFN-α和羟基脲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指标、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中IFN-α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出血事件、脾脏进行性肿大、骨髓纤维化及急性白血病转化率均低于HU治疗组;在JAK2V617F突变阳性的ET患者组中,应用IFN-α治疗的总缓解率和HU治疗的总缓解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5年无进展生存(PFS)相比,应用IFN-α治疗的患者明显高于应用HU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患者组中,应用IFN治疗的总缓解率,5年PFS和HU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评价,IFN-α治疗组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伤均低于HU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α治疗ET能够降低疾病血栓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转化进展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对于JAK2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无进展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2V617F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郭艺芳 李翎 +2 位作者 陈金莲 蔡燕萍 陈宝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4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对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乳腺癌术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开展优质护理前后分为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管理)和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分析两组PICC穿刺成功率及PICC相关性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对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乳腺癌术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开展优质护理前后分为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管理)和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分析两组PICC穿刺成功率及PICC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两组PICC置管期间不良情绪发生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PICC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PICC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在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堵塞方面)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CC置管期间不良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焦虑及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管理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置管期间不良情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乳腺癌 PICC置管 并发症 不良情绪
下载PDF
VEGF、IL-17、IL-35和LDH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雯雯 周章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0期6-9,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5(IL-35)和乳酸脱氢酶(LDH)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5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疾病组, 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5(IL-35)和乳酸脱氢酶(LDH)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5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疾病组, 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VEGF、IL-17、IL-35和LDH水平,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疾病组患者的VEGF、IL-17、LDH均高于健康组, IL-35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中, ISS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VEGF、IL-17、IL-35、LD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Ⅰ期、Ⅱ期、Ⅲ期患者VEGF、IL-17、IL-35、LDH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经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评估,治疗有效55例,其中完全缓解13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5例,部分缓解27例。疾病进展10例。治疗有效组的VEGF、IL-17、LDH均低于疾病进展组, IL-35高于疾病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疾病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IL-17与IL-35为负相关(r=-0.516,P<0.05),与VEGF、LDH均为正相关(r=0.721、0.684, P<0.05)。结论 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EGF、IL-17、IL-35和LDH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介素-17 白介素-35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