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济:人去文存遗爱在
1
作者 谭南周 《师资建设》 2018年第2期96-99,共4页
黄济原名于鸿德,山东即墨人.北平师范学院肄业,我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15年1月8日20:00,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黄济先生已... 黄济原名于鸿德,山东即墨人.北平师范学院肄业,我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学者,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15年1月8日20:00,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黄济先生已经作古两年多.记得2015年1月10日晚,惊悉他跨鹤西归,曾作七律一首悼念:“黄鹤楼边初识荆,叙文话艺慰平生.京畿重续风骚事,鹭岛犹闻教诲声.国学专研称巨子,修黉振铎育群英.道山归去悲难抑,北望关河泪忍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者 博士生导师 师范学院 哲学学科 中国教育 教育学家 奠基人
下载PDF
意境与情怀——读高治军《明月清风吟》
2
作者 谭南周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1年第3期44-44,共1页
高治军先生寄来新诗集《明月清风吟》,出于礼貌,即以五律一首相赠:“思绪一腔满,清风明月吟。情关今打事,笔写地天心。旅伴夸才捷,诗朋感意深。中州多俊彦,骚雅孰追寻。”并答应有点体会再相告、交流。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意境与情怀》
下载PDF
发盛世之清音——关于古典诗词创作的几点看法
3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3年第2期74-75,共2页
诗词在古代被称为最高文学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最璀灿的明珠,至今被视为国粹,得以传承与发展。笔者就当今诗词创作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激浊扬清。
关键词 诗词创作 文学艺术形式 边塞诗 送别诗 古典诗词 岑参 感时 《蜀道难》 创作风格 感遇诗
原文传递
诗词里的故事
4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8年第10期73-76,共4页
诗词,尤其是名篇,具有隽永的韵味与无尽的魅力。为何?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它有故事。我向来主张诗词走进校园、进入课堂,包括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古诗文的教学,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诗词的故事入手来提升学生品读、传... 诗词,尤其是名篇,具有隽永的韵味与无尽的魅力。为何?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它有故事。我向来主张诗词走进校园、进入课堂,包括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关于古诗文的教学,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诗词的故事入手来提升学生品读、传颂、宏扬诗词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从简单的记忆、背诵,到理解、品味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 故事 语文课本 古诗文 中小学 名篇 校园 课堂
原文传递
读诗词,学党史,进校园——散议诗词中的党史
5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21年第7期14-16,共3页
门类艺术中都会有历史的痕迹,都可以寻觅出党史教育的素材。诗词作为一门文字性的艺术,更能表现历史的沧海桑田,显示党史的波澜壮阔。党史存于诗词之中,或者说用诗词记叙党史,这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众多革命先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党史教育 文字性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诗词 进校园 革命先烈
原文传递
诗中的教育情怀——读柳斌诗词有感
6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6年第12期79-80,共2页
最近,我收到了柳斌先生的一首应和诗——《有感,和南周诗韵》司晨时鸣高树颠。总把韶华变旧年。似水流光成秋梦。多少英雄下夕烟。争优处处传新照,考试年年翻素笺。知否树人真大事。谁教日月换新天。新照,新招,素笺,平素之旧页,感慨乎,... 最近,我收到了柳斌先生的一首应和诗——《有感,和南周诗韵》司晨时鸣高树颠。总把韶华变旧年。似水流光成秋梦。多少英雄下夕烟。争优处处传新照,考试年年翻素笺。知否树人真大事。谁教日月换新天。新照,新招,素笺,平素之旧页,感慨乎,无奈乎?.我深切感到,柳斌先生的每一首诗,都彰显了他的教育情怀。情怀者,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原文传递
先贤家教诗话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7年第6期I0001-I0008,共8页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关键词 诗话 家教 福州市区 林则徐 政治家
原文传递
志学坚心境不易
8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6期78-78,共1页
示儿庄德芬范相未遇时,帐中盈烟迹。贵盛相门儿,贫贱无家客。青云与泥涂,勤苦同一辙。志学抱坚心,岂为境所易。庄德芬,清代女诗人。字端人,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河南提学道(官名)庄朝生之孙女.
关键词 志学 无家 青云 所易 示儿 泥涂 吴县 字端 门儿
原文传递
先贤家教诗话
9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2期108-116,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教育,许多名家都写下了以家教为主题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而且渗透着古代先贤教育的智慧和对子女发展的殷切厚望。厦门市诗词学会会长谭南周先生的《先贤家教诗话》,每一篇介绍一首"家教诗",由诗铺展开来,解读诗词作者和诗中蕴含的教育内涵,让人回味无穷。在本刊微信公众号(ID: w ljyjzz)推出后深受读者喜爱,有网友赞曰:“先贤家教诗话篇,金银珠宝行字间!贤家开的知识店,人人自取不要钱!”不少网友更是追捧收集,本期我们又整理发表其中的8 篇供读者收藏、品读,其余的还将陆续见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教 诗话 先贤 家庭教育 中华民族 微信公众号 教育内涵 总书记
原文传递
是真教育传媒家——记《未来教育家》总编辑刘堂江先生
10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21年第12期36-37,共2页
2017年,全国六家教育社团组织和媒体单位发起,评选出90位当代教育名家,其中就有《未来教育家》总编辑刘堂江先生。面对众多著名专家、教授与学者的名字,我在想,堂江以什么身份进入其列。有人告知是“教育传媒家”。
关键词 教育传媒 社团组织 未来教育家 教育名家 总编辑 媒体
原文传递
对联的“意、趣、巧”
11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12期77-80,共4页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仗工整 对联 平仄 桃符 一字一音 春联
原文传递
家国情怀尽在诗--我的抗疫诗作
12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20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己亥年末,庚子岁初,新冠病己毒肆虐,举国共克时艰。作为一位老教师、诗词爱好者,心怀家国,奋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壮举,高颂白衣战士英雄业绩,称赞全国人民自觉行动,写下多篇诗作。
关键词 家国情怀 英雄业绩 诗词 诗作 习近平 抗疫
原文传递
一代高人梁雪翁——记著名教育家、诗人、书法家梁披云先生
13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10期73-76,共4页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言:“不意人间竟尚有高人如雪翁者。”因而对梁披云先生,早就闻知大名,往往有“高山仰止”之感。最初得见他是1989年10月。是时,我应泉州黎明大学之邀请,以《中国教育报》记者身份参加梁披云先生从教60周年活...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言:“不意人间竟尚有高人如雪翁者。”因而对梁披云先生,早就闻知大名,往往有“高山仰止”之感。最初得见他是1989年10月。是时,我应泉州黎明大学之邀请,以《中国教育报》记者身份参加梁披云先生从教60周年活动。庆祝活动在大礼堂,与会者太多,一群又一群人向梁老问安致意。我在主办人的导引下,与梁老握手,作了简短的寒喧,并未有深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报》 季羡林先生 庆祝活动 黎明大学 著名教育家 书法家
原文传递
总比鸿毛也不如
14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6期77-77,共1页
临终诗吴伟业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崇祯四年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 临终诗吴伟业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崇祯四年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中有感 吴梅村 吴伟业 国子监
原文传递
人去文存遗爱在——怀念著名教育哲学家黄济教授
15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7年第11期67-70,共4页
黄济先生已经作古两年多。记得2015年1月10日晚,惊悉他跨鹤西归,曾作七律一首悼念:"黄鹤楼边初识荆,叙文话艺慰平生。京畿重续风骚事,鹭岛犹闻教诲声。国学专研称巨子,修黉振铎育群英。道山归去悲难抑,北望关河泪忍横。"最近整理故纸... 黄济先生已经作古两年多。记得2015年1月10日晚,惊悉他跨鹤西归,曾作七律一首悼念:"黄鹤楼边初识荆,叙文话艺慰平生。京畿重续风骚事,鹭岛犹闻教诲声。国学专研称巨子,修黉振铎育群英。道山归去悲难抑,北望关河泪忍横。"最近整理故纸,重新披阅黄老的书札与书法作品,不禁生出了写点文字纪念他的念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 教育 书法作品 黄鹤楼
原文传递
先贤家教诗话
16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7年第2期108-109,共2页
陈亚(约1017年前后在世),字亚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北宋咸平五年(1002)进士。尝为杭之于潜令,守越州、润州、湖州,仕至太常少卿。家有藏书数千卷,名画数十轴,为生平之所宝。晚年退居,有‘‘华亭双鹤”怪石一株,尤奇峭... 陈亚(约1017年前后在世),字亚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北宋咸平五年(1002)进士。尝为杭之于潜令,守越州、润州、湖州,仕至太常少卿。家有藏书数千卷,名画数十轴,为生平之所宝。晚年退居,有‘‘华亭双鹤”怪石一株,尤奇峭,与异花。数十本,列植于所居。陈亚好以药名为诗词,有药名诗‘百首,其中佳句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颇为人所称。药名词如生查子,称道之者亦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话 家教 江苏扬州 药名
原文传递
我读百年党史程
17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21年第2期41-43,共3页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党史之时,我写下《忆江南》词11首,以此纪念党的百年征程,歌颂党的伟大精神与不朽功励,表达自己“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追求。
关键词 《忆江南》 学习党史 伟大精神 百年
原文传递
赠尔春风几笔兰
18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6期79-79,共1页
赠女郑燮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 赠女郑燮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遭罢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首。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 吴隐
原文传递
欲留清白与子孙
19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6期80-80,共1页
四绝句张文渊低低壁落傞傞柱,小小厅堂窄窄门。广厦广庭非不爱,欲留约束与儿孙。老去不嫌粳米粥,饥来常吃菜混饨。好饭好羹非不爱,欲留淡泊与儿孙。来音去信常关念,嫁女婚男不出村。远眷远亲非不爱,欲留近便与儿孙。凿开石窦通泉脉,插... 四绝句张文渊低低壁落傞傞柱,小小厅堂窄窄门。广厦广庭非不爱,欲留约束与儿孙。老去不嫌粳米粥,饥来常吃菜混饨。好饭好羹非不爱,欲留淡泊与儿孙。来音去信常关念,嫁女婚男不出村。远眷远亲非不爱,欲留近便与儿孙。凿开石窦通泉脉,插种梅花入瓦盆。深紫深红非不爱,欲留清白与子孙。张文渊,浙江上虞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终南京礼部郎中。善真、草,笔力遒劲,得朱熹书法之真谛。曾编纂《上虞县志》。一组四首七绝,通俗易懂,用了四个'非(不是)不爱',排比了四个'欲留(想要)……与儿孙',表达他对儿辈德行的嘱托和愿望。读后颇为动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米粥
原文传递
先贤家教诗话
20
作者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 2019年第6期76-76,共1页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