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淋巴细胞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2
1
作者 杨运刚 陈茂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15-616,共2页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4例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和21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IgE等进行检测。结果 1.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4例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和21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IgE等进行检测。结果 1.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发作期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CD^+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2.发作期患儿CD_(23)^+、CD_(19)^+、IgE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B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3.同IgE浓度CD_(23)^+(R=0.575 P<0.001)及CD_(19)^+(r=0.372 P<0.05)均呈正相关,CD_(23)^+与CD_(19)^+(r=0.663 P<0.001)呈正相关。结论 1.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布发生变化,哮喘发作期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2.CD_(23)^+、IgE在哮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E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在鼠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国兵 许峰 +2 位作者 卢仲毅 匡凤梧 王兴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s)mRNA及蛋白表达在鼠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胎鼠、新生鼠、幼鼠和成年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分别检测几种主要水通道AQP1、AQP3、AQP4和AQP5 m...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s)mRNA及蛋白表达在鼠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胎鼠、新生鼠、幼鼠和成年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分别检测几种主要水通道AQP1、AQP3、AQP4和AQP5 mRNA及蛋白在肺脏的表达和分布;同时测定肺发育过程中一些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鼠肺发育连续不断,从胎鼠至新生鼠期增长最快,以后增速减慢,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肺AQPs mRNA在胎鼠时均开始微量转录,仅出现AQP1蛋白表达,出生后AQPs mRNA及蛋白均快速增加,呈增量表达至成年期。相关性分析显示,AQPs变化与肺发育指标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QPs可能参与了大鼠肺发育的诸多重要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孔蛋白类 肺发育 大鼠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肺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国兵 许峰 +1 位作者 卢仲毅 匡凤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组织发育与液体转运密切相关,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与水主动转运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该文通过对AQPs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肺脏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了AQPs在肺发育中的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组:胎鼠组、新生...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组织发育与液体转运密切相关,水通道蛋白(AQPs)是一组与水主动转运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该文通过对AQPs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肺脏表达变化的研究,探讨了AQPs在肺发育中的意义。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4组:胎鼠组、新生鼠组、幼鼠组和成年鼠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ABC)方法分别检测AQP1,AQP3,AQP4和AQP5 mRNA及其蛋白在肺细胞膜上的表达变化和分布;同时对肺发育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鼠肺发育连续不断,从胎鼠至新生鼠期增长最快,以后增速减慢,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肺AQPs mRNA在胎鼠时即有微量表达,出生后AQPs mRNA及蛋白含量迅速增加,呈增量表达至成年期;AQPs在肺组织的分布互不重迭,各有其独特的分布区域。AQPs变化与肺发育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它们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AQPs不仅涉及肺上皮的水转运,而且可能与肺组织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发育 水转运 肺脏 大鼠
下载PDF
小儿川崎病早期诊断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茂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94-696,共3页
近年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已成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其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已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而成为小儿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病[1,2].
关键词 小儿 川崎病 诊断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下载PDF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预防紫癜肾及改善高凝状态的效果观察(附82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温红 郭碧赟 苏潘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钠 血液高凝状态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预防 紫癜肾 高黏滞血症 肾损害 尿常规
下载PDF
川崎病34例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茂荣 杨运刚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3 4例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轻、中度冠脉扩张及心包积液均能在 1~ 2年内恢复 ,而重度冠脉扩张成巨大冠脉瘤 (CAA)者则不易恢复 ,留下永久性冠状动脉病...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3 4例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轻、中度冠脉扩张及心包积液均能在 1~ 2年内恢复 ,而重度冠脉扩张成巨大冠脉瘤 (CAA)者则不易恢复 ,留下永久性冠状动脉病变 ,预后不良。另外 ,发现采用ASA +IVIG +IVMP治疗 ,患儿的临床症状较ASA +IVIG治疗的症状更易得到改善 ,而且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 ( 4 4 4%)较ASA +IVIG治疗者 ( 61 .5 %)为低 ,扩张的程度也轻。结论  ( 1 )小儿川崎病 (KD)虽然是全身中小血管内膜的炎症 ,但以心脏冠状动脉最易受累 ,特别是左侧冠状动脉(LCA) ,为小儿时期后天性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重要原因。 ( 2 )KD急性期在用ASA +IVIG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MP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有肯定的疗效 ,而在预防CAA方面可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诊断 治疗 KD 心包积液
下载PDF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庄德义 吴谨准 邵肖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SH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新生儿HIE共54例。至入院96h有效病例41例,随机分为SHC组和对照组(SHC组21例、对照组20例)。SHC组患者生后〈6h开始给予SHC治疗,... 目的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SH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新生儿HIE共54例。至入院96h有效病例41例,随机分为SHC组和对照组(SHC组21例、对照组20例)。SHC组患者生后〈6h开始给予SHC治疗,鼻咽部温度维持在(34±0.2)℃,直肠温度维持〉34.5℃,持续72h,然后自然复温;对照组患者直肠温度维持36~37.5℃。进行心电图、血压、经皮氧饱和度、鼻咽部温度和直肠温度监测。观察主要不良反应:病死率、严重心律失常、静脉血栓或出血、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结果SHC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9.52%(2/21例)和15%(3/20例)。死亡者均为重度HIE。2组均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和肾功能衰竭。结论SHC72h治疗新生儿HIE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人工 缺氧缺血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更昔洛韦及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研究(附45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连群 蒋清斌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及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方法将45例确诊为IM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应用更昔洛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更昔洛韦联合α-干扰素治...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及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方法将45例确诊为IM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应用更昔洛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更昔洛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单用更昔洛韦治疗组总有效率94.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肯定,联合应用α-干扰素并未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Α-干扰素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及/或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温红 郭碧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类 地塞米松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抗体生成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其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红 郭碧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0-32,共3页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具有耗竭天冬氨酸的独特作用,使其成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在诱导缓解和强化治疗中的重要化疗药物,但随着近10余年来的广泛临床应用,L-Asp药物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1],出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水肿、胰腺...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具有耗竭天冬氨酸的独特作用,使其成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在诱导缓解和强化治疗中的重要化疗药物,但随着近10余年来的广泛临床应用,L-Asp药物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1],出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水肿、胰腺炎是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强化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干预 药物不良反应 凝血功能异常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aspase-1和IL-1β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礼周 李树军 王宏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半胱氨酸酶-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以及两者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HIE患儿(分轻、中、重三组)及22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第三天...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半胱氨酸酶-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以及两者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HIE患儿(分轻、中、重三组)及22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第三天血清caspase-1和IL-1β的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aspase-1水平显著增高(P分别<0.05,<0.01,<0.01);HIE组间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血清caspase-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轻、中、重度HIE组血清IL-1β与对照组比较,中、重度HIE组显著增高(P<0.01);轻度HI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IE组间血清IL-1β两两比较,中度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3)血清caspase-1与IL-1β呈正相关(r=0.7934,P<0.0001)。结论(1)血清caspase-1水平与HIE临床分度基本一致,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协助临床分度的指标。(2)急性期HIE血清IL-1β测定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 半胱氨酸蛋白酶-1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81例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茂荣 杨运刚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川崎病 (KD)的可能性。方法 参照 KD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 81例 KD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 本病早期发热、眼结膜充血、皮疹、唇红干裂分别是 1 0 0 %、 81 .9%、80 .5 %、 75 %。肛周皮肤潮红...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川崎病 (KD)的可能性。方法 参照 KD现行诊断标准统计分析 81例 KD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 本病早期发热、眼结膜充血、皮疹、唇红干裂分别是 1 0 0 %、 81 .9%、80 .5 %、 75 %。肛周皮肤潮红和 /或脱皮 78%出现在起病 8天内 ,阴囊皮肤潮红常在起病 3天内出现 ,病程 8天内发现心脏冠脉病变达 39.3%。结论  KD患儿发热、眼结膜充血、唇红干裂是主要临床表现 ,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即应高度怀疑 KD的可能。疑似病例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 (2 DE)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KD 早期 诊断 小儿
下载PDF
小于胎龄儿血清IGF-1、IGFBP-3检测的临床意义(附26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连群 许爱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新生儿分成小于胎龄(SGA)儿26例(A组);适于胎龄(AGA)儿20例(B组),新生儿均于生后3天内抽取股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新生儿分成小于胎龄(SGA)儿26例(A组);适于胎龄(AGA)儿20例(B组),新生儿均于生后3天内抽取股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GF-1、IGFBP-3。结果A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结论小于胎龄儿生后3天内IGF-1、IGFBP-3仍呈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于胎龄儿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川崎病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茂荣 杨运刚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600-601,共2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75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3组患儿用药后体温、血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同时动态观察左、右冠状动脉内...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及对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75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3组患儿用药后体温、血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同时动态观察左、右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1)用药后,B组、C组患儿体温降至正常所需的天数、ESR变化及CRP变化均少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同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在急性期及治疗后1,6个月,左、右冠状动脉内径3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1个月,A组、B组和C组分别有3例、1例和2例患儿产生新的冠状动脉扩张,有6例、3例和3例患儿冠状动脉内径有缩小但仍较正常扩张,有17例、7例和8例扩张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3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3组仍然有冠状动脉扩张的患儿分别为4例、1例和2例,3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川崎病不仅在降温、ESR和CRP的恢复方面可取,而且能够促进扩张的冠状动脉恢复,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甲基强的松龙
下载PDF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茂荣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感染
下载PDF
隔肌疲劳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运刚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愈来愈多的资料表明,隔肌疲劳在呼吸衰竭的发生机理中有重要意义,它是导致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膈肌疲劳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膈肌疲劳的治疗药物包括正性肌力药物、活性氧类清除剂、参麦注射液、磷酸二酯... 愈来愈多的资料表明,隔肌疲劳在呼吸衰竭的发生机理中有重要意义,它是导致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膈肌疲劳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膈肌疲劳的治疗药物包括正性肌力药物、活性氧类清除剂、参麦注射液、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疲劳 药物疗法 治疗 Β受体兴奋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下载PDF
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疗效
17
作者 姚拥华 白海涛 陈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724-1725,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患儿的疗效差异,比较其安全性。方法ADEM住院患儿32例,其中14例用地塞米松治疗;18例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塞米松治疗组...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患儿的疗效差异,比较其安全性。方法ADEM住院患儿32例,其中14例用地塞米松治疗;18例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塞米松治疗组显效率为57.1%,甲泼尼龙治疗组显效率为77.8%,但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χ2=1.561 P=0.212)。两组不良反应少,且均轻微。结论ADEM患儿静脉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疗效可能优于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
18
作者 户风莉 张红色 陈丽羡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0期3263-3263,共1页
关键词 高频振荡 新生儿 呼吸衰竭
下载PDF
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半胱氨酸蛋白酶-1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绯绯 汪意明 +1 位作者 王礼周 李东亮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574-1575,共2页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112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含8%氧气的氧氮混合气体,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于HIBD后12、24 h,3、6、14 d取左侧大脑组织制成匀...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112只,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含8%氧气的氧氮混合气体,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于HIBD后12、24 h,3、6、14 d取左侧大脑组织制成匀浆,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Caspase-1蛋白表达量,比较不同时间组间蛋白表达的差异。同时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缺氧缺血新生大鼠Caspase-1蛋白水平在24 h^6 d逐渐增高,并于6 d达到高峰(0.2839±0.0212),与其时间点前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14 d组Caspase-1仍保持较高水平,但与6 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spase-1参与HIBD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蛋白酶-1 缺氧缺血 脑损伤
下载PDF
136例次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病人的发热与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红 郭碧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患儿发热与感染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0日我科47例共136例次化疗后粒缺病人的发热及感染情况。结果粒缺后发生发热91例次,发热率66.9%;感染54例次,感染率39.7%;发热中59.3%发生感染... 目的探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患儿发热与感染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0日我科47例共136例次化疗后粒缺病人的发热及感染情况。结果粒缺后发生发热91例次,发热率66.9%;感染54例次,感染率39.7%;发热中59.3%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随粒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粒缺后发热率高,需尽早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旦发热,先给予经验性用药,病原菌明确者参照药敏结果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疗法 粒细胞缺乏 发热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