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艾滋病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纪婷 李丽华 +1 位作者 李智文 林艾羽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非艾滋病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建立有效合理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非艾滋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建模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影响非艾滋病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建立有效合理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非艾滋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建模分析。结果基础疾病(x_(10))、脑实质受累(x_4)、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x_7)、首次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x_(13))、首次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涂片阳性率(x_(12))与预后影响(y)有紧密联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1+exp(-z)],其中,z=0.781x_(10)+2.287x4+0.707x7+1.134x_(13)-1.837x_(12)-4.420。通过Hosmer-Lemeshow等混合检验发现所得模型是合理的,通过样本检测发现平均准确率高达84%。结论非艾滋病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预后与宿主存在的基础疾病、脑实质有无受累、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首次脑脊液隐球菌墨汁染色图片阳性率、首次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相关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属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预后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宝荣 王顺旺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4030-4032,共3页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小量脑出血患者73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治疗的疗效以及...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小量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高血压小量脑出血患者73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治疗的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能迅速清除血肿、创伤小、密闭性强、不容易感染、简便易操作、安全有效等优点,对于小量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小量脑出血 内科保守治疗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宗权 《海峡药学》 2020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期间我院治疗的82例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41例)与观察组(常规西药+鼠神经生长因子,41例)...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期间我院治疗的82例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41例)与观察组(常规西药+鼠神经生长因子,41例),比较两组瞬目反射R1潜伏期、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R1潜伏期与cMAP波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R1潜伏期低于对照组,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疼痛症状,通过对症处理后,均得以明显好转,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面神经炎患者经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神经传导速度,促使神经功能修复,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鼠神经生长因子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慧娟 叶端玲 +1 位作者 许云腾 许文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64-569,共6页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疾病及药物数据库中获取AD和丁苯酞、多奈哌齐的作用靶点,将其导入到STRING11.0数据库中,得到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结合Cytosc...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疾病及药物数据库中获取AD和丁苯酞、多奈哌齐的作用靶点,将其导入到STRING11.0数据库中,得到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结合Cytoscape3.8.1软件和cytoHubba插件筛选排名前10的核心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深入研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在治疗AD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共获得联合药物靶点249个;1236个疾病基因靶点,获得7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排名前10的Hub基因为IL1B、PTGS2、STAT3、EGFR、MMP9、CCL2、IGF1、GSK3B、JAK2、ICAM1。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受体活性,改善神经信号传递、调节酶活性、保护血脑屏障、逆转突触可塑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来达到协同多奈哌齐有效治疗AD。结论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有效治疗AD的主要机制包括协同作用以及通过更多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来实现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储备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等多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丁苯酞 多奈哌齐 网络药理学 药物靶点 疾病基因靶点 潜在作用机制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效果比较
5
作者 卢红腾 王慧娟 +2 位作者 林月英 叶端玲 许文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对于发病4.5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比较直接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救治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58例,其中分为桥接治疗组39例,同期... 目的对于发病4.5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比较直接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救治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58例,其中分为桥接治疗组39例,同期符合静脉溶栓指征行仅行直接取栓治疗组19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发病90d后预后良好保护因素。结果直接取栓组血管成功再通率71.4%,明显高于桥接治疗组血管成功再通率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而两组患者90d预后、死亡率和症状性脑出血、肺部感染、脑疝、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院时、术后1 h和术后7 d的NIHSS评分<18分,术后血管成功再通(mTICI≥2b),取栓次数<2次,均是4.5h内入院患者治疗后90d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h内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两种治疗方法预后无差异,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无线温度持续监测联合多模式保温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陈银霜 叶民燕 蔡小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2期25-28,共4页
目的对全麻手术患者开展无线温度持续监测联合多模式保温护理,对干预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入选对象共9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 目的对全麻手术患者开展无线温度持续监测联合多模式保温护理,对干预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入选对象共9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研究组采用无线温度持续监测+多模式保温护理。对比两组的体温变化、应激反应、凝血功能指标、认知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手术10 min、手术30 min及手术毕,研究组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皮质醇(Cor)与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术后4 h,在认知功能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线温度持续监测+多模式保温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的体温,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手术 无线温度持续监测 多模式保温护理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对Aβ_(25-35)致痴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顺旺 徐平 +5 位作者 刘海军 陈群 刘艳芳 张丽 龚其海 李彬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00-2402,2405,共4页
目的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建模,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模型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莫式水迷宫(MWM)训练合格后,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R高、中、低剂量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 目的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建模,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模型大鼠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莫式水迷宫(MWM)训练合格后,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R高、中、低剂量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制模,制模后用TR干预。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5组大鼠海马i NOS mRNA表达。结果在MWM中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比TR高、中、低剂量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假手术组,模型组,TR高、中、低剂量组i NOS mRNA表达分别为0.23±0.90、1.23±0.91、0.34±0.18、0.48±0.12、0.87±0.49。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TR高、中、低剂量组间海马凋亡细胞百分比(术后第11天)分别为:(3.23±0.52)%、(21.32±5.02)%、(5.72±1.56)%、(7.21±1.22)%、(10.93±3.25)%;术后第17天分别为:(3.21±0.29)%、(16.31±4.27)%、(5.13±2.00)%、(7.12±1.78)%、(9.84±2.66)%。各组间凋亡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R可减轻Aβ25-35诱导的大鼠记忆减退,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海马i NOS mRNA表达从而减少海马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痴呆 大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对Aβ_(25-35)损伤大鼠海马旁回caspase-8、caspase-9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群 徐平 +3 位作者 王顺旺 李彬 张丽 宋凯英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β-淀粉样肽(Aβ25-35)损伤大鼠的海马旁回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R高、低剂量组、多奈哌齐对照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分别灌胃给相应药物10 d,采用TUNEL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细...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β-淀粉样肽(Aβ25-35)损伤大鼠的海马旁回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R高、低剂量组、多奈哌齐对照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分别灌胃给相应药物10 d,采用TUNEL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细胞及周围皮质凋亡情况;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及皮质caspase-8、caspase-9 mRNA表达。结果大鼠海马及周边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模型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说明造模成功。TR对caspases-8、caspase-9表达水平的下调非常显著(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R对损伤的大鼠海马周围皮层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caspase-8、caspase-9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海马旁回 CASPASE-8 CASPASE-9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中等量壳核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文勇 苏宗权 +1 位作者 林保荣 叶水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内科保守治疗中等量壳核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9年收治的出血量30~50ml的壳核脑出血135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及内科保守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内科保守治疗中等量壳核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9年收治的出血量30~50ml的壳核脑出血135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及内科保守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出血量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d、1个月的NIHSS评分及死亡率。结果微创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1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微创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微创颅内血肿清创术治疗中等量壳核脑出血能尽早尽快地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治疗 微创术 脑出血 中等量 壳核 临床研究 NIHSS评分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药联合用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林宝荣 许文勇 叶端玲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767-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应用氟伐他汀(每晚40mg)和拜阿斯匹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应用氟伐他汀(每晚40mg)和拜阿斯匹灵(100mg/d),对照组72例,仅给拜阿斯匹灵(100mg/d)。共随访2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12月、18月、24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分别为(1.22±0.19)mm和4.4±2.5,治疗后分别为(0.87±0.15)mm和2.8±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9.5%,与对照组复发率(26.3%)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脑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他汀类药 抗血小板药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俊德 林宝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3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非溶栓急性轻中度脑梗死分为2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控制血压等处理。A组应用丁苯酞氯化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B组...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非溶栓急性轻中度脑梗死分为2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控制血压等处理。A组应用丁苯酞氯化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B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2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用药后7 d、14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宝荣 王顺旺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6期3181-3182,共2页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同期发病条件基本相同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使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同期发病条件基本相同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h、24 h、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6 h、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溶栓治疗时间窗、适应证、禁忌证,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文勇 苏宗权 林荣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9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按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分为≤2 h、≤4 h、≤6 h组,均于30 min^1 h内静滴UK 100万~150万U。结果≤2 h溶栓治疗组在治疗后各... 目的探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病例,按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分为≤2 h、≤4 h、≤6 h组,均于30 min^1 h内静滴UK 100万~150万U。结果≤2 h溶栓治疗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前(P<0.001);而≤4 h及≤6 h组直到第7天开始NIHSS评分才有显著降低(P<0.05)。30 d的总有效率70.37%;其中,≤2 h组各观察点的有效率与其他2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后各组的mRS转归良好率分别为60%、0.9%、0。安全性:≤2 h组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4 h组2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6 h组3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有效、安全,最佳溶栓时间窗为发病后2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大面积脑梗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文勇 王顺旺 苏宗权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2期41-42,共2页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rt-PA治疗组83例及尿激酶治疗组66例。rt-PA组采用rt-PA 0.9mg/kg(最大剂量90 mg)治疗,先静脉注...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rt-PA治疗组83例及尿激酶治疗组66例。rt-PA组采用rt-PA 0.9mg/kg(最大剂量90 mg)治疗,先静脉注射10%(1 min),余90%剂量60 min内滴完。尿激酶组则采用一次大剂量(100~150万)单位静脉冲击治疗。溶栓后24 h复查脑CT排除出血后,均与强化抗血小板、强化调脂治疗。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1 h、24 h、7 d、14 d、30 d进行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和改良的Rankin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静脉溶栓术后两组NIHSS评分最高值分别为:(9.85±2.26),(10.26±0.96)均低于溶栓术前数值(12.06±2.36、11.35±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治疗组较尿激酶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栓术后脑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好于尿激酶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急性期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宗权 王顺旺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CA、MCA、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急性脑梗死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脑电图对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文勇 杨昌梁 +2 位作者 叶端玲 邓丽霞 陈晓云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42例,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后24 h、3 d、7 d对其实施床旁连...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42例,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后24 h、3 d、7 d对其实施床旁连续脑电监测并行脑电图反应性测试,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断预后疗效;采用Synek分级标准对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的脑电图进行分级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脑电图反应性阳性31例,NIHSS改善24例(77.42%),脑电图反应性阴性11例,NIHSS改善4例(36.36%),脑电图反应性阳性者NIHSS改善率明显高于脑电图反应性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Synek分级轻度异常组28例,1周NIHSS改善18例(64.29%),4周NIHSS改善22例(78.57%);脑电图Synek分级中重度异常组14例,1周NIHSS改善5例(35.71%),4周NIHSS改善6例(42.86%),脑电图轻度异常组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第7天NIHSS改善高于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组,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第4周NIHSS改善更明显,差异均JV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反应性及Synek分级对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脑电图反应性阳性者预后较好,脑电图Synek分级越低、预后越好。因此,脑电图对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有很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脑梗死 Synek分级 血管内介入 治疗效果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反式白藜芦醇(TR)对痴呆大鼠海马旁回iNOS、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顺旺 许文勇 +2 位作者 苏宗权 张丽 徐平 《黑龙江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985-987,共3页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痴呆大鼠海马旁回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5天,采用TUNEL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细胞及周围皮质凋亡情况,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及皮质iNOS、casp...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痴呆大鼠海马旁回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5天,采用TUNEL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细胞及周围皮质凋亡情况,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及皮质iNOS、caspase-3表达。结果:对大鼠海马以及周边区域的iNOS、caspase-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给药组的iNOS、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2.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对损伤的大鼠海马周围皮层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iNOS、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海马旁回 INOS CASPASE-3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昌梁 叶端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标准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MBI指数、m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常(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MBI指数、m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丁苯酞
下载PDF
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海挺 陈请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5627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底节钙化患者年龄与性别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钙化比例、视觉钙化评分。结果共检出基底节钙化患者123... 目的探讨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5627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底节钙化患者年龄与性别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钙化比例、视觉钙化评分。结果共检出基底节钙化患者1233例,女性钙化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的基底节钙化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岁组与21~40岁组患者视觉钙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随着年龄的加大,男性与女性患者的视觉钙化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基底节钙化检出率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检出率逐渐提高。基底节钙化的视觉钙化评分普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钙化 影像学检查 流行病学 年龄 性别 视觉钙化评分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丽芳 邵淑茹 杨芸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159-160,共2页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因颅脑原发病因.应激反应机制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因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肢体自主运动缺失及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等高危因素,导致静脉管腔的阻塞,出现静脉回...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因颅脑原发病因.应激反应机制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因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肢体自主运动缺失及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等高危因素,导致静脉管腔的阻塞,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多数患者可并发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至出现脑梗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回流障碍 脑卒中患者 优质护理 意识障碍 血管内皮损伤 原发病因 高危因素 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