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创新合同效力认定问题研究——以民法典第153条为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林鸿 《海峡法学》 2022年第4期34-41,共8页
金融合同的效力认定是当前司法的热点和难点,争议很大且矛盾凸显,随着金融监管的全面加强,司法实务中对如何适用民法典第153条存在较多疑惑,尤其对于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明文规定,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行政规章或者监管政策作出了禁止性... 金融合同的效力认定是当前司法的热点和难点,争议很大且矛盾凸显,随着金融监管的全面加强,司法实务中对如何适用民法典第153条存在较多疑惑,尤其对于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明文规定,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行政规章或者监管政策作出了禁止性规定的事项,应当依据公序良俗原则依法认定违规行为的效力。以社会关注的虚拟货币为例,因其社会危害性,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强化监管,因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公共秩序,应当以禁止性监管规章的发布时间为界,原则上此前签订的合同有效,此后的无效。裁判说理应结合规章条文,对照分析相关行为对公序良俗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合同 虚拟货币 合同效力 公序良俗 挖矿
下载PDF
私募基金销售中业务员私下承诺保本协议效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鸿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私募基金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重要的理财产品,近年来成为市场热点,交易活跃而矛盾高发,存在较高社会风险隐患。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销售人员私下向高龄弱势"金融消费者"作出保证本金安全的承诺,然而最终不仅没有实现预期收益,... 私募基金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重要的理财产品,近年来成为市场热点,交易活跃而矛盾高发,存在较高社会风险隐患。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销售人员私下向高龄弱势"金融消费者"作出保证本金安全的承诺,然而最终不仅没有实现预期收益,连本金的回款率都不足13%。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将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明确的"适当性义务"分解为更具有操作性的"告知说明义务"和"适当推荐义务",细化金融产品销售行为的合规审查标准。据此在审判活动中,金融产品销售机构或金融服务提供者,如果未尽前述义务,导致金融消费者参与高风险投资活动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实务中常见的销售机构业务员私下签定保底协议的法律性质,应探求当事人真实意思,厘清担保合同与从合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募基金 适当性审查 从合同 职务行为
原文传递
房产中介“首付贷”业务合同效力问题研究——以一起“首付贷”典型案例为切入点
3
作者 林鸿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9,共9页
房产中介在既有的提供信息服务、撮合交易及代办手续等业务之外,设立关联公司违规开展"首付贷"业务,为不具备首付能力的购房者(实践中主要体现为"炒房客")提供首付款贷款服务,从中赚取高额利息。这一行为不仅加大... 房产中介在既有的提供信息服务、撮合交易及代办手续等业务之外,设立关联公司违规开展"首付贷"业务,为不具备首付能力的购房者(实践中主要体现为"炒房客")提供首付款贷款服务,从中赚取高额利息。这一行为不仅加大了购房者的还贷压力,更破坏了金融监管秩序,放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无效。各方当事人基于实施"首付贷"为炒房客提供购房首付款的目的,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间借贷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同样应认定无效,自始不具备法律效力。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本案运用高度盖然性原则,认定中介企业员工作为原告起诉的行为系代表房产中介及其关联的类金融企业提供"首付贷"的职务行为,从而固定案件事实,分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付贷 公共利益 意思表示不真实 合同无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