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许东平 孙晋华 +9 位作者 曾志伟 杨智凯 黄明 高国晋 黄景泰 陈亮 李天林 黄馨莹 李远鹏 刘俊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8期43-46,共4页
目的 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0例。患者... 目的 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0例。患者入组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予以左西孟旦注射液持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持续治疗5 d,所有患者均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血浆HBP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输出量可变性(SVV)]及临床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7 d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浆HB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方法、时间在血浆HB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1)。治疗后1、3、7 d,观察组血浆HB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CI、SVI、SVR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方法、时间在CI、SVI、SVRI及SVV上主效应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1、3、7 d的CI及治疗后3、7 d的SVI高于常规组,治疗后1、3、7 d的SVRI及治疗后3、7 d的SVV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价值较高,可降低HBP水平,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左西孟旦 乌司他丁 肝素结合蛋白
下载PDF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5例报告及32篇相关文献复习(急性多灶性脑出血7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明 李宗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通过5例病例报告及检索32篇国内相关文献,共33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符合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例786例,男:女之比为1.97:1;29组共700例报告了1469个血肿发生部位,基底...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通过5例病例报告及检索32篇国内相关文献,共33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符合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例786例,男:女之比为1.97:1;29组共700例报告了1469个血肿发生部位,基底节区678个血肿(46.15%)、脑叶461个(31.38%)、丘脑150个(10.21%)、脑干108个(7.35%)、小脑70个(4.77%)、其它2个(0.14%);20组共469例进行了CT分型,幕上型最为常见,为328例(69.94%);混合型次之,112例(23.88%);幕下型29例(6.18%),相对少见;29组共661例报告了血肿数目,2个血肿586例(88.65%),3个血肿61例(9.23%),4个以上血肿占14例(2.12%);33组共786例进行了出血原因分析,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占绝对优势(591例,75.19%),可能及确诊脑血管淀粉样变54例(6.87%),血液病17例(2.16%),抗凝溶栓治疗15例(1.91%),脑血管畸形14例(1.79%),瘤卒中10例(1.27%),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0.25%),烟雾病2例(0.25%),梗死后出血1例(0.13%),不明原因80例(10.18%);33组共786例急性期总体死亡率为39.31%;9组共249例进行了CT分型及死亡报告,幕下型死亡率最高,为76.47%,混合型为66.67%,均明显高于总体死亡率(39.31%);幕上型最低,为33.13%,稍低于总体死亡率(39.31%)。结论 AMCH病因复杂,多为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所致,不可忽视少见原因,且不明原因比例较高,有进一步确诊空间;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尤其是累及后颅窝;DSA有不可替代的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多灶性 病因 预后 诊断
下载PDF
国产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的长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邹亚芬 贾晓燕 +1 位作者 黄明 唐江威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至少连续注射≥3次肉毒毒素的面肌痉挛患者44例,分析基本数据、起病年龄、病程、注射间隔时间、疗效、不良反应。结果:44例患者共注射241次,每人注射... 目的:观察国产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至少连续注射≥3次肉毒毒素的面肌痉挛患者44例,分析基本数据、起病年龄、病程、注射间隔时间、疗效、不良反应。结果:44例患者共注射241次,每人注射3~14次,随访9~86月,治疗间隔时间3~12月,起效时间3~7d,总体最好疗效(好转程度)中位数为80%(75%,90%),总有效率97.7%,前3次间隔时间分别为(6.5±2.4)、(6.4±2.1)、(6.6±2.0)月(P=0.937)。结论:国产肉毒毒素A重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长期疗效无减退,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 肉毒毒素A 重复治疗 长期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戴翠招 黄明 +2 位作者 贾晓燕 邹亚芬 郑丽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长庚医院近五年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病例,总结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比较良好转归组和不良好转归组之间的因素差异....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长庚医院近五年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病例,总结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比较良好转归组和不良好转归组之间的因素差异.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共119例,总体有效(MRS评分0~2分)93例,占78.2%;完全恢复病例(MRS0分)40例,占33.6%,总体疗效较好.良好转归组和不良好转归组之间比较,年龄、既往高血压病、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小时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舒张压、C-反应蛋白及尿素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既往高血压病史、溶栓NIHSS评分高、溶栓前血压高、肾功能异常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成人Moyamoya病15例临床及DSA影像分析
5
作者 黄明 贾晓燕 张永庆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Moyamoya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DSA影像特征。结果本组成人Moyamoya病患者男∶女为1∶1.5,确诊时年龄为21-64岁,平均年龄为42.8... 目的探讨成人Moyamoya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DSA影像特征。结果本组成人Moyamoya病患者男∶女为1∶1.5,确诊时年龄为21-64岁,平均年龄为42.8±11.28岁。其中脑出血或脑室出血7例(46.7%),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26.7%),反复头痛、头晕发作3例(20.0%),癫痫发作1例(6.7%)。DSA Suzuki分期:1期1例,2期2例,3期10例,4期2例。基底节穿支动脉代偿性增生扩张14例,软脑膜动脉侧枝代偿14例,眼动脉及筛前、后动脉侧枝代偿7例,硬脑膜动脉颅内代偿6例。结论女性发病占优势。临床表现以出血性卒中为主(46.7%)。DSA Suzuki分期多为3期,对称性动脉狭窄或闭塞多见于前循环,仅见2例大脑后动脉受累,提示该病高度选择性侵犯前循环动脉,前后循环受累差异性的病理生理机制值得探讨。在Willis环动脉慢性闭塞的过程中,除软脑膜动脉及基底节穿支动脉代偿外,硬脑膜动脉及眼动脉也相继参与代偿。对于卒中患者、不明原因的癫痫或反复头痛、头晕患者,建议行颅脑MRA或CTA检查以筛查Willis环动脉有无病变。DSA是Moyamoya病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脑动脉病变及侧枝代偿途径,为后续药物治疗及血运重建外科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YAMOYA病 成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侧枝循环
下载PDF
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及CT、MR特征
6
作者 叶进湖 邹亚芬 +1 位作者 李岳霖 梁成 《甘肃科技》 2015年第22期129-130,共2页
回顾性分析6例病理证实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细胞瘤,旨在探讨其临床及CT、MR特征。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3~63岁,平均45.2±7.6岁,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历时0.5~36月。3例术前颅脑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其中1例伴出血灶。6例进行MRI平扫+增... 回顾性分析6例病理证实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细胞瘤,旨在探讨其临床及CT、MR特征。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3~63岁,平均45.2±7.6岁,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历时0.5~36月。3例术前颅脑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其中1例伴出血灶。6例进行MRI平扫+增强。仔细分析CT、MR及临床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手术全切是最佳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黑色素细胞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心源性卒中并颅内动脉瘤抗栓治疗2例
7
作者 戴翠招 黄明 黄牡丹 《海峡药学》 2020年第5期134-136,共3页
本文报道2例心源性卒中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抗栓治疗。例1入院前半年,使用华法林预防房颤所致心源性卒中,未再发栓塞及动脉瘤破裂出血事件,改用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半年后再发栓塞,之后改用达比加群抗凝治疗,例2多发颅内动脉瘤、CHA2DS2-VAS... 本文报道2例心源性卒中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抗栓治疗。例1入院前半年,使用华法林预防房颤所致心源性卒中,未再发栓塞及动脉瘤破裂出血事件,改用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半年后再发栓塞,之后改用达比加群抗凝治疗,例2多发颅内动脉瘤、CHA2DS2-VASc评分高,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期间2例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卒中 颅内动脉瘤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