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汉语通感的范围及其心理机制 |
郭焰坤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2
|
评红学索隐派的“明珠家事说”——对红学史的一个检讨 |
王人恩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3
|
歌谣与禁忌——西藏歌谣的人类学解读之一 |
夏敏
|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4
|
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 |
夏敏
|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5
|
构建和谐社会与危机传播管理 |
庄莉红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读书的境界——兼析当今读书风习 |
苏涵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7
|
香港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及推广工作之我见 |
庄莉红
蔡川芸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1
|
|
8
|
歌谣的宗教文化功能——喜马拉雅山地歌谣简论 |
夏敏
|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9
|
“陋室”之“德”的精神底蕴 |
苏涵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0
|
比兴、叙事、梦幻中的爱情 |
田彩仙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1
|
行吟泽畔者的诗心“实录” |
苏涵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2
|
读《关睢》 灵动的情歌与陈腐的教义 |
苏涵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3
|
明清写怨杂剧的艺术特色 |
杨惠玲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14
|
歌谣性意象的文化隐喻——藏地歌谣的人类学解读 |
夏敏
|
《民族艺术》
|
1999 |
3
|
|
15
|
咒语、祈祷语、颂神词与诗的诞生——以喜马拉雅山地歌谣为例 |
夏敏
|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6
|
宗教情感及其审美表现 |
夏敏
|
《民族艺术》
|
1998 |
2
|
|
17
|
美国当代文学中的政治情愫——从德里罗等人的小说谈起 |
王予霞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8
|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 |
夏敏
|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9
|
苏·桑塔格的《旧怨重诉》 |
王予霞
|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20
|
振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读《红头巾下的村落之谜》 |
杨志贤
|
《民俗研究》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