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语通感的范围及其心理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焰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4-119,共6页
自钱钟书先生指出通感修辞现象以来 ,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 ,廓清了通感的范围 :认为通感只能严格限制在感觉相通的范围内 ,且表达感官感觉的词只能使用原义不能使用转义。本文在确定的范围内 ,通过对古... 自钱钟书先生指出通感修辞现象以来 ,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 ,廓清了通感的范围 :认为通感只能严格限制在感觉相通的范围内 ,且表达感官感觉的词只能使用原义不能使用转义。本文在确定的范围内 ,通过对古今大量语言材料的归纳整理 ,认为按心理机制分类 ,通感可分四类 :一 .由心理共感与形象夸张形成的通感。二 .由直接相似联想产生的通感。三 .由间接相似联想产生的通感。四 .由对自身生理反应的内省产生的通感。本文对四类通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细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想 通感 心理机制 汉语 定义 修辞
下载PDF
评红学索隐派的“明珠家事说”——对红学史的一个检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人恩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红楼梦》的本事究竟是什么?清乾嘉之后的索隐派红学家提出了“明珠家事说”,认为《红楼梦》所写的本事是康熙时宰相纳兰明珠的家事。这一观点影响很大,迷惑性很强。本文在梳理这一论点的来龙去脉及所持论据之荒诞不根的同时,还对它流... 《红楼梦》的本事究竟是什么?清乾嘉之后的索隐派红学家提出了“明珠家事说”,认为《红楼梦》所写的本事是康熙时宰相纳兰明珠的家事。这一观点影响很大,迷惑性很强。本文在梳理这一论点的来龙去脉及所持论据之荒诞不根的同时,还对它流传甚广的原因及其迷惑性作了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隐派 明珠家事说 纳兰性德 荒诞不根
下载PDF
歌谣与禁忌——西藏歌谣的人类学解读之一 被引量:3
3
作者 夏敏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9-53,共5页
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出于原始信仰的缘故,对某些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他们用了一个特别的词叫“taboo”,音译“塔布”,意即禁忌。禁忌现象原初是基于宗教观念的对可能引发自身危险征兆的一种预防性措施,或者是对接触可能招致不合宗... 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出于原始信仰的缘故,对某些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他们用了一个特别的词叫“taboo”,音译“塔布”,意即禁忌。禁忌现象原初是基于宗教观念的对可能引发自身危险征兆的一种预防性措施,或者是对接触可能招致不合宗教标准与秩序(即污染)等事物的禁止。禁忌心理是原始信仰留给人类的特殊心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歌谣 人类学解读 禁忌 胡言乱语 唱诵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世俗化与藏族民歌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7-82,共6页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世俗化 藏族民族 民族个性 宗教仪式性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与危机传播管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庄莉红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2,共2页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正确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降低其危害,并致力于减少其发生的频率。而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关键是传播,本文论述了政府对危机传播的三大管理要点:1、传播渠道管理;2、传播内容管理;3、谣言的传播管理。
关键词 公共危机 政府管理 传播控制
下载PDF
读书的境界——兼析当今读书风习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涵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共3页
关键词 教学理念 中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内容 阅读习惯
下载PDF
香港中小学普通话教学及推广工作之我见 被引量:1
7
作者 庄莉红 蔡川芸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1-63,共3页
随着与内地政治经济交流沟通的日益频繁,香港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及推广工作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普通话教学大纲滞后、繁体汉字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师资严重不足、社会整体语言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等方面的不足,为此,笔者认为... 随着与内地政治经济交流沟通的日益频繁,香港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及推广工作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普通话教学大纲滞后、繁体汉字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师资严重不足、社会整体语言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等方面的不足,为此,笔者认为必须从政策支持、推广简化汉字、师资培养和社会语言环境的营造方面入手,逐步提高与内地的距离,共同迎接全球华语教育的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普通话 教学 推广
下载PDF
歌谣的宗教文化功能——喜马拉雅山地歌谣简论
8
作者 夏敏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8,132,共8页
喜马拉雅山区的歌谣真实地展示着当地民族的内心世界 ,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 ,尤其是宗教文化功能。从歌谣出现的频率看 ,它多出现在仪式性场合 ,主要发挥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仪式的功能。歌谣特征可以反证信仰的差异。不同的信仰者 ,不仅歌... 喜马拉雅山区的歌谣真实地展示着当地民族的内心世界 ,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 ,尤其是宗教文化功能。从歌谣出现的频率看 ,它多出现在仪式性场合 ,主要发挥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仪式的功能。歌谣特征可以反证信仰的差异。不同的信仰者 ,不仅歌谣内容有区别 ,而且在修辞、节奏、曲调、演唱方式和场合等方面也有差异。原始宗教信仰者仪式中的唱诵成分有许多确定的形式 ,反映了信仰者长期以来的宗教体验。过渡型宗教 (苯教、萨满教 )信仰者在仪式中一方面继承并进一步完善了原始宗教的歌唱形式 ,另一方面因受到以体系宗教为代表的先进文明的影响 ,体系宗教 (藏传佛教等 )信仰者的宗教体验、崇拜对象、表现特征与原始或过渡宗教有很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区 歌谣 仪式 民间宗教 过渡型宗教 体系宗教
下载PDF
“陋室”之“德”的精神底蕴
9
作者 苏涵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刘禹锡 《陋室铭》 精神底蕴 古代散文 人生哲学 道德人格 初中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比兴、叙事、梦幻中的爱情
10
作者 田彩仙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比兴 叙事 《关睢》 中学 语文 艺术手法 课文分析
下载PDF
行吟泽畔者的诗心“实录”
11
作者 苏涵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史记·屈原列传》 诗歌创作 悲剧命运 语文 高中 教学参考
下载PDF
读《关睢》 灵动的情歌与陈腐的教义
12
作者 苏涵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关睢》 中学 语文 课文分析
下载PDF
明清写怨杂剧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惠玲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53,共7页
明清两代,一批不满现实的文人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诗文的写怨传统,寓愤于曲,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写怨杂剧。这些作品突破“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传统文艺观念的束缚,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奇特的想象、巧妙... 明清两代,一批不满现实的文人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诗文的写怨传统,寓愤于曲,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写怨杂剧。这些作品突破“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传统文艺观念的束缚,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犀利的笔锋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感情,讽刺现实,在题材内容、情感抒发、自我色彩、美学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了鲜明而丰富的个性。可以说,写怨杂剧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 温柔敦厚 文以载道 文艺观念 表现手法 现实 美学风格 笔锋 多样 艺术
下载PDF
歌谣性意象的文化隐喻——藏地歌谣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敏 《民族艺术》 1999年第2期47-51,共5页
藏地各民族民歌中有许多自然物象被用来作为爱情双方的象征,如以长而直,上而硬的物象表男,以凹而曲,下而柔的物象表女。它们既是男女体态的隐喻,又是人类早期生殖崇拜的遗韵,更是两性社会角色的象征。人类自有灵魂观念始,即已知... 藏地各民族民歌中有许多自然物象被用来作为爱情双方的象征,如以长而直,上而硬的物象表男,以凹而曲,下而柔的物象表女。它们既是男女体态的隐喻,又是人类早期生殖崇拜的遗韵,更是两性社会角色的象征。人类自有灵魂观念始,即已知道两性交结对传延生命、灵魂转体的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隐喻 人类学 生殖崇拜 女性意象 珞巴族 性隐喻 象征 性器官 生殖意识 民歌
原文传递
咒语、祈祷语、颂神词与诗的诞生——以喜马拉雅山地歌谣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3,共6页
本文以喜马拉雅山区周边多个民族的歌谣为个案,对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歌谣唱诵做了仪式性的分类,指出原始宗教仪式中的咒语、祈祷语和颂神词是人类诗歌的起点。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民歌 咒语 祈祷语 颂神词 诗歌
原文传递
宗教情感及其审美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敏 《民族艺术》 1998年第4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宗教情感 宗教仪式 审美表现形式 审美意识 宗教徒 宗教信仰 审美主体 宗教艺术 符号化 情感表现
原文传递
美国当代文学中的政治情愫——从德里罗等人的小说谈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予霞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4,共6页
关键词 美国 德里罗 当代文学 小说 70年代 保守主义 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 波黑战争
原文传递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
18
作者 夏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1,共3页
西藏歌谣巫术心态的两个表现是 :1、歌唱者潜意识中相信歌谣唱诵具有巫术的力量 ,他们借助夸张、假设等手法 ,试图在歌谣中把愿望变为现实 ;2、“比”和“兴”是交感巫术 (含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 )在歌谣技巧中的重要表现。这两种心态表... 西藏歌谣巫术心态的两个表现是 :1、歌唱者潜意识中相信歌谣唱诵具有巫术的力量 ,他们借助夸张、假设等手法 ,试图在歌谣中把愿望变为现实 ;2、“比”和“兴”是交感巫术 (含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 )在歌谣技巧中的重要表现。这两种心态表明西藏歌谣与早期巫术有着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歌谣 巫术 巫术心态 交感巫术 民间歌谣 语言巫术力 信奉
原文传递
苏·桑塔格的《旧怨重诉》
19
作者 王予霞 《外国文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8,共3页
成名于60年代中期的美国女作家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1978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旧怨重诉》,以后现代主义的笔触,营造出一幅70年代美国邪教组织盛行的怪异而阴森的画卷。虽然桑塔格在美学思想上一贯倡导感悟式的创作原则,但高... 成名于60年代中期的美国女作家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1978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旧怨重诉》,以后现代主义的笔触,营造出一幅70年代美国邪教组织盛行的怪异而阴森的画卷。虽然桑塔格在美学思想上一贯倡导感悟式的创作原则,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却让作家始终无法忘怀于社会现实,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常常浓缩在她的小说中。《旧怨重诉》正是这样的一个中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异 中篇小说 女作家 创作原则 社会现实 后现代主义 美学思想 社会责任感 重大 感悟
原文传递
振荡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读《红头巾下的村落之谜》
20
作者 杨志贤 《民俗研究》 2001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关键词 清新 通俗 现代 呈现 作者 文体 传统 人类学 村落 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