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妇外周血微小RNA异常表达谱的鉴定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钟新丽 何秋 朱红霞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17-121,I0006,共6页
目的对孕妇外周血微小RNA(miRNA)异常表达谱进行鉴定并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GDM孕妇(GDM组)及62例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NGT组)为研究对象,在妊娠晚期(... 目的对孕妇外周血微小RNA(miRNA)异常表达谱进行鉴定并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GDM孕妇(GDM组)及62例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NGT组)为研究对象,在妊娠晚期(26~40周)收集孕妇外周血,利用最新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外周血中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利用RT-PCR验证鉴定的靶点。统计分析筛选的差异性miRNA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及对GDM发生的影响。结果与NGT组相比,GDM组外周血共检测到15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114个表达上调,43个表达下调。层级聚类显示GDM组与NGT组的miRNA图谱明显不同,其中8个miRNAs显著上调,6个miRNAs显著下调。利用qPCR验证在外周中高表达且最可能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的miRNAs,qPCR结果显示NGT组、GDM组miRNA-125b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83±1.31、1.34±0.30,miRNA-543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3±0.21、0.22±0.06,miRNA-144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19、1.32±0.28,与最新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外周血中miRNA-125b表达下调(P<0.001),miRNA-144表达上调(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RNA-125b、miRNA-144和孕前体质量指数是影响GDM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GDM病人的外周血中,miRNA-125b和miRNA-144的表达处于失调状态,对妊娠期糖尿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微小RNA 高通量筛选分析 外周血
下载PDF
育龄期妇女生殖道真菌感染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荣富 陈晓萍 易晓芹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6-90,共5页
目的调查育龄期妇女生殖道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分析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育龄期女性患者473例,取宫颈和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生殖道真菌感染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入选患者临床资料并采... 目的调查育龄期妇女生殖道真菌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分析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育龄期女性患者473例,取宫颈和阴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生殖道真菌感染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入选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473例患者中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培养出真菌者128例,感染率为27.06%,共检出真菌135株,其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67株(49.6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5株(18.52%)和热带念珠菌17株(12.59%)。热带念珠菌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其余依次为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月均收入<3000元、糖尿病、月经不规律、性伴侣数量≥2个及经期性生活是育龄期妇女生殖道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育龄期妇女生殖道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种类分布广泛且存在一定程度耐药性。因此,除积极实施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外,针对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预防也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妇女 耐药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学科门诊联合互联网+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干预评价
3
作者 李英 郭艳英 钟新丽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29期1-2,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门诊联合互联网+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患者142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92例,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参加妊娠...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门诊联合互联网+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确诊的GDM患者142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92例,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参加妊娠期糖尿病多学科联合门诊(MDT),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对比两组妊娠不良结局。结果经MDT及远程互联网医疗,干预组餐后2小时平均血糖、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孕期体重增长、妊高症、剖宫产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羊水异常、产后出血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早产儿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窘迫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实施多学科门诊联合互联网+医疗干预可有效降低孕妇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多学科门诊 互联网+医疗 干预
下载PDF
早期营养干预对高危糖尿病计划怀孕女性体重、营养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艳秋 闵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高危糖尿病计划怀孕女性体重、营养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孕前检查并一次性宣教干预的高危糖尿病计划怀孕女性(对照组)和孕前检查后予以院外医学营养治疗(MNT)干预的高危糖尿病计划怀孕女性(...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高危糖尿病计划怀孕女性体重、营养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孕前检查并一次性宣教干预的高危糖尿病计划怀孕女性(对照组)和孕前检查后予以院外医学营养治疗(MNT)干预的高危糖尿病计划怀孕女性(对照组)各465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孕前检查及孕前检查后8周时糖代谢、营养状态指标水平变化;随访1年,记录两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差异。结果孕前检查后8周时,试验组糖代谢指标水平均较孕前检查时下降,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瘦体重水平均较孕前检查时无明显变化(P>0.05),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较孕前检查时显著提升,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内,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发病率、剖宫产率、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分娩率及阴道自然分娩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干预可有效优化糖尿病高危女性营养状态,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其孕期健康及预后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营养干预 糖尿病 高危 营养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或炔雌醇环丙孕酮的临床效果及对病情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52
5
作者 易晓芹 钟兴丽 谭春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3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或炔雌醇环丙孕酮的临床效果及对病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80例,按照术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或炔雌醇环丙孕酮的临床效果及对病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80例,按照术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宫底部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照组术后口服炔雌醇环丙3个疗程。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观察术前、术后12个月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情况,采用月经失血图(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PBAC)评分评定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月经恢复情况,记录术后6、12个月病情复发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术后3个月PBAC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个月ER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ER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病情复发率及病情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临床疗效及预防病情复发的效果均优于炔雌醇环丙孕酮,同时可降低子宫内膜厚度,促进月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子宫内膜 外科手术 宫腔镜 避孕药 口服 环丙孕酮 左炔诺孕酮 宫内避孕器 复发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先期干预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先期干预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宫...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先期干预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干预组患者于术前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再进行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25%以上所用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CG下降25%以上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先期干预治疗内生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较短时间内降低HCG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艳秋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4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9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产妇均... 目的:探讨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90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的预防产后出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试验组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然后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 h的出血量、产后24 h的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1)试验组产妇产后2 h的出血量[(103.67±44.78)ml]和产后24 h的出血量[(275.63±85.45)ml]均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2 h的出血量[(237.29±56.34)ml]和产后24 h的出血量[(483.21±74.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3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预防产后出血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高危妊娠产妇 产后出血
下载PDF
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徐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2期133-134,共2页
目的:观察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单用炔雌醇环丙孕酮... 目的:观察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0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单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进行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进行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T、FINS、LH、FSH的水平及HOMA-IR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T、FINS、LH、FSH的水平及HOMA-IR均低于接受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患者T、FINS、LH、FSH的水平及HOMA-I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妊娠的成功率较高,P <0.05。结论: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盐酸二甲双胍片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下载PDF
TUSC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9
作者 龙金晶 刘星娅 徐美 《肿瘤药学》 CAS 2022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TUSC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TUSC3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TUSC3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LV11-T... 目的探讨TUSC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TUSC3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TUSC3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LV11-TUSC3)及对照载体(LV11-NC),选取过表达TUSC3的SiHa细胞作为LV11-TUSC3组,感染对照载体的SiHa细胞作为LV11-NC组,未感染慢病毒的SiHa细胞作为Con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TUSC3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TUSC3、E-cadherin、Ncadherin、GRP78、ATF6的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宫颈癌组织中TUSC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TUSC3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肿瘤体积、宫颈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Con组和LV11-NC组相比较,LV11-TUSC3组细胞TUSC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表达下调,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内质网应激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SC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上调其表达可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内质网应激。TUSC3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SC3 宫颈癌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易晓芹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5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妇收治的高危产妇68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剖宫产术分娩,根据术后用药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妇收治的高危产妇68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剖宫产术分娩,根据术后用药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缩宫素,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出血量(术中及术后2 h、24 h)、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术中及术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理层面、生理层面、躯体健康、社会层面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止血处理,可显著减少出血量,提高产妇生命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高危产妇 剖宫产 出血量
下载PDF
人文关怀服务在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观察
11
作者 李雪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35-137,共3页
本课题针对妇产科的实习生护理带教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服务的效果,并对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法对本课题进行研究,选择我院2020~2021年在院妇产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70名,采用随机分配方将妇产科实习护生分成试验组与... 本课题针对妇产科的实习生护理带教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服务的效果,并对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法对本课题进行研究,选择我院2020~2021年在院妇产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70名,采用随机分配方将妇产科实习护生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实习护生35名。在对照组的护生带教中,采用常规LBL带教方法,试验组护生采用全新的人文关怀方式进行带教数学。两组护生实习期满后对比护生理论和实践水平。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妇产科护生的实习情况,评估实习成绩和操作评分结果,试验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研究意义(P<0.05)。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对比来看,试验组妇产科护生的实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文关怀带教活动引入妇产科护生的实习带教工作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实习护士的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护生的实习需求,使实习护士在今后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对妇产科医疗带教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模拟教学法 人文关怀带教法 妇产科 实习护生
下载PDF
持续输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可馨 马凤婷 +1 位作者 林辉 唐小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4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15日于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法和分配隐藏的原则将纳入产妇分为A组、...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15日于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法和分配隐藏的原则将纳入产妇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给予0.07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B组给予0.100%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C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镇痛泵背景剂量为6 mL/h,锁定时间为1 min。比较3组产妇鼓膜温度、产程时间、镇痛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romage评分及致热因子水平;比较3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胎心率、Apgar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0例产妇,A组、B组和C组各50例。与镇痛前比较,A组、B组及C组产妇镇痛后4 h鼓膜温度均显著升高(P<0.05),镇痛后5 h鼓膜温度也较镇痛前均显著升高(P<0.05),镇痛后4 h B组和C组产妇鼓膜温度显著高于A组(P<0.05);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和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5);A组、B组和C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IL-1β、IL-6及TNF-α水平比镇痛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C组在胎儿娩出时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A组、B组和C组产妇VAS评分比镇痛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在镇痛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镇痛后10 min、30 min、1 h、2 h、宫口全开时及胎儿娩出时Bromage评分显著降低(P<0.05)。3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胎心率、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NBNA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均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持续输注0.07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μg/mL可有效降低产妇鼓膜温度和血清致热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产妇的运动神经阻滞,对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发热 致热因子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晓琴 李想 +1 位作者 甘文莉 尹丽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8期79-83,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产妇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和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分... 目的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产妇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和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426例GDM产妇及新生儿纳入研究,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298)与验证组(n=128)。收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相关资料,根据早期新生儿血糖检测结果分为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建模组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建立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模型进行评估,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并以验证组资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298例建模组的新生儿中,有57例早期发生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19.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5岁、血糖控制不佳、泌乳量不充足、剖宫产和新生儿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 kg、体温≤35.0℃等是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Logit(P)=-8.534+1.183(年龄≥35岁)+0.884(血糖控制不佳)+0.744(泌乳量不充足)-0.766(剖宫产)+0.954(胎龄<37周)+0.990(出生体重<2.5 kg)+0.830(体温≤35.0℃)。ROC结果显示,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0.723~0.856),灵敏度为75.4%,特异度为66.4%,Hosmer-Lemeshow拟合检验显示,χ^(2)=2.171,P=0.975。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模型验证灵敏度76.92%,特异度91.18%,阳性预测值68.97%,阴性预测值93.94%,符合率88.31%。结论产妇高龄、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泌乳量不充足、剖宫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低体温是GDM患者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 低血糖 预测模型 验证
原文传递
不同治疗方法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ICMI-1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鸿丽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ICMI-1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在... 目的分析并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ICMI-1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微波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有效率为78.7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和IL-6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ICMI-1 mRNA表达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2.50%。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12.5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77,P〈0.05)。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炎性细胞因子改善明显,ICMI-1改善明显,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ICMI-1 细胞因子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妇宁胶囊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美 刘艳秋 +1 位作者 龙金晶 刘星娅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妇宁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月经不调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14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71例)和治疗组(71例)。对照组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次,2次/d;治... 目的探讨妇宁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月经不调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142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71例)和治疗组(71例)。对照组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妇宁胶囊,1.4g/次,2次/d。两组均于月经第5天开始用药,用药21 d停药,此为1个周期,均经过2个月经周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BAC、HPS、Ch QOL和中医症候评分,以及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和孕酮(P)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3.1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PBAC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Ch QOL评分、H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以治疗组患者这些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E2、P水平均每组升高(P<0.05),而LH、FS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以治疗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妇宁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月经不调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性激素水平,减少月经失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宁胶囊 地屈孕酮片 月经不调 雌二醇 黄体生成激素 促卵泡成熟激素
原文传递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
16
作者 黄雅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149-150,共2页
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102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状况(GCQ)、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 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102例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状况(GCQ)、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GCQ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2d、5d、7d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提高产妇的舒适度,有效降低其切口疼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妇 舒适护理 V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