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C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1
作者 胡静 雷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6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PICC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92例重症患者中应用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92例患者(含高血压脑出血42例,重型颅脑损伤50例)中,穿刺部位渗血8例,穿刺点感染5例,机械... 目的探讨PICC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92例重症患者中应用PICC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 92例患者(含高血压脑出血42例,重型颅脑损伤50例)中,穿刺部位渗血8例,穿刺点感染5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10例,导管部分脱出2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维持时间最长180d,最短10d(患者自动出院)。结论 PICC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保证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神经外科重症 应用 护理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5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锐锋 李力 +1 位作者 刘辉 李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748-749,共2页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下载PDF
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雷军 王飚 +1 位作者 谢锐锋 李舜元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床旁颅内压传感器植入的安全性,及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将病人分为监测组和常规组,均行急诊开颅减压手术。分析两组病人入... 目的探讨床旁颅内压传感器植入的安全性,及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将病人分为监测组和常规组,均行急诊开颅减压手术。分析两组病人入院至开颅时间、术前脑疝率、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预后评价等指标。结果监测组入院至手术开颅时间早于常规组,术前脑疝率监测组低于常规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颅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病人穿刺点无一例脑内血肿形成。结论床旁颅内压传感器植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早期颅内压监测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传感器
下载PDF
颅内压监护在额叶脑挫裂伤中应用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飚 胡静 雷军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4期30-31,共2页
目的分析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施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对48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采用穿刺置管法行脑室额角或附近ICP监护,使用美国强生-REF-8266型监护仪进行4~9d连续监测... 目的分析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施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对48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采用穿刺置管法行脑室额角或附近ICP监护,使用美国强生-REF-8266型监护仪进行4~9d连续监测;常规进行脱水、止血、亚低温等治疗,同时监测有创血压了解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结合头颅CT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在48例患者中有8例ICP<2.67Kpa,保守治疗愈后良好;ICP2.67~5.33Kpa的患者为27例;监护治疗中出现13例ICP>5.33Kpa或ICP进行性增高,再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脑挫伤病灶明显增大等行手术治疗,有20例愈后良好,5例中重残,2例死亡。持续性ICP≥5.33Kpa的患者13例全部急诊手术,有6例愈后较良好,5例重残,2例死亡。结论 ICP动态监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变化,ICP亦能较准确反映脑灌注压(CPP),对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放宽手术适应证,尽早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及残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裂伤 颅内压监护 预后
下载PDF
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与早期气管切开
5
作者 谢锐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3期37-37,共1页
目的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早期气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功能恢复率。方法将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困难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者称A组,非早期气管切开者称B组。比较两组间的死亡率和功能恢复率。结果A组共42例,死亡15,B组共50例... 目的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早期气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功能恢复率。方法将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困难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者称A组,非早期气管切开者称B组。比较两组间的死亡率和功能恢复率。结果A组共42例,死亡15,B组共50例,死亡32例;A组中15例恢复良好,B组中4例恢复良好。结论弥漫性脑肿胀伴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死亡率(P<0.01)提高功能恢复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脑肿胀 呼吸障碍 气管切开 酸碱平衡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闭合性颅脑损伤中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治处理
6
作者 王飚 《中外医疗》 2008年第24期19-,共1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表现、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41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41例均行腰穿检查,侧卧压力均低于80mmH2O,及时补充等渗电解质液治疗。结果经治疗40例痊愈,经综合治疗3~12d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压力逐... 目的探讨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表现、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41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41例均行腰穿检查,侧卧压力均低于80mmH2O,及时补充等渗电解质液治疗。结果经治疗40例痊愈,经综合治疗3~12d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压力逐渐恢复正常,1例合并腹腔出血死亡。结论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应注意与颅内压增高鉴别,需及时确诊与治疗,但该综合征起病隐匿、易误诊、应提高警惕,若诊治及时、预后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颅压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勋 李舜元 王飚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7期240-241,共2页
目的评价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48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及同期手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1例(64... 目的评价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48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及同期手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1例(64%),中残11例(23%),重残或昏迷状态5例(10%),死亡1例(2%),对照组30例,恢复良好16例(53%),中残9例(30%),重残或昏迷状态3例(10%),死亡2例(6%)结论持续腰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便易行,较腰椎穿刺引流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持续腰池引流
下载PDF
特急性外伤性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治疗
8
作者 李舜元 王飚 谢锐锋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致特急性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损伤后特急性颅内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的主要分布情况,对病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血种进行适当的治疗,个体化处理。着...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致特急性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损伤后特急性颅内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的主要分布情况,对病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血种进行适当的治疗,个体化处理。着重探讨不同血肿类型的治疗原则、手术策略、术中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96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8例(39.6%),中残23例(23.9%),重残或昏迷状态13例(13.5%),死亡22例(22.9%)。结论:颅脑损伤特急性多发颅内血肿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血肿 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被引量:9
9
作者 胡静 雷军 +1 位作者 王飚 苟永胜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914-191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同时总结并发症有效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行PICC的190例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同时总结并发症有效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行PICC的190例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开展针对性预防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PICC置管后有75例发生不同类型并发症,其中置管时并发症17例,包括导管异位8例,送管困难6例,穿刺失败3例,发生率为9%;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58例,包括穿刺点渗血、渗液16例,意外拔管12例,静脉炎10例,导管部分脱出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30.5%。根据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发症得以治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结论规范护理流程,加强临床培训,熟悉和掌握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提高PICC置管、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神经外科重症 并发症 原因 预防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