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口腔医学生的医工交叉课程设计与实践——以口腔材料交叉课程为例
1
作者 李建华 郭曼莉 葛少华 《教育进展》 2023年第11期8942-8949,共8页
“医工交叉”是医学知识和新型工科知识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我国医学高科技领域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学科。本文以口腔医学和材料科学交叉课程为例,分析了口腔材料的现状、医工交叉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意义... “医工交叉”是医学知识和新型工科知识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我国医学高科技领域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学科。本文以口腔医学和材料科学交叉课程为例,分析了口腔材料的现状、医工交叉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意义。现有的口腔材料多依赖进口,国产化水平较低,当前的口腔医学体系难以适应医工交叉的未来趋势。因此,本文提出了加强课程思政,提高交叉教学专业化水平,加强教材建设,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等推进医工交叉背景下口腔材料交叉课程开展的思路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交叉课程 口腔材料
下载PDF
骨性Ⅲ类偏颌畸形牙骨特征、分类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琳琳 刘东旭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10-714,共5页
随着人们对美学需求的增加,偏颌畸形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问题。骨性Ⅲ类偏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面部美观,同时会对口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偏颌畸形的成因复杂,表现多样,在硬组织方面主要表现为面部各单元的空间位置不对称、颌骨形态不对... 随着人们对美学需求的增加,偏颌畸形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问题。骨性Ⅲ类偏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面部美观,同时会对口腔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偏颌畸形的成因复杂,表现多样,在硬组织方面主要表现为面部各单元的空间位置不对称、颌骨形态不对称以及牙列代偿性变化等。基于偏颌患者综合颌面特征的分类对于诊断、治疗和手术计划至关重要。该文旨在对骨性Ⅲ类偏颌畸形的牙骨特征、分类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偏颌 下颌偏斜 正颌手术 正畸
下载PDF
以口腔颌面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儿童伯基特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3
作者 武宏 赵文慧 +3 位作者 杨小倩 李秀丽 张衍蓉 宋爱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5-682,共8页
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是增殖最快的人类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晚期则预后较差。本病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包括地方型(非洲Burkitt淋巴瘤)、散发型和免疫缺陷相关型。散发型Burkitt... 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是增殖最快的人类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晚期则预后较差。本病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包括地方型(非洲Burkitt淋巴瘤)、散发型和免疫缺陷相关型。散发型Burkitt淋巴瘤最常见的首发部位是腹部器官及淋巴结,以口腔颌面部为首发症状的Burkitt淋巴瘤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面部膨隆、牙痛、牙齿松动等口腔颌面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散发型Burkitt淋巴瘤患者,同时对以口腔颌面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Burkitt淋巴瘤的发病情况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广大口腔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从而对以口腔疾病为表现的Burkitt淋巴瘤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面部膨隆 牙齿松动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下牙根先脱位拔除上颌第二磨牙根分叉间埋伏第三磨牙1例
4
作者 贺兰稀 居来提·吾麦尔 +3 位作者 周子航 于健 王昭领 陈虹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8,共6页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多位于上颌结节区,此区域手术操作空间小、视野差。本文报道1例牙冠位于邻牙两牙根之间、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的上颌水平超高位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利用数字化模拟技术三维重建患者部分上颌骨、相关牙齿等毗邻解剖结构,...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多位于上颌结节区,此区域手术操作空间小、视野差。本文报道1例牙冠位于邻牙两牙根之间、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的上颌水平超高位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利用数字化模拟技术三维重建患者部分上颌骨、相关牙齿等毗邻解剖结构,精准制定最佳手术方案,采用牙根先脱位、牙冠后脱位法拔除阻生牙。该法既保护了邻牙牙根,也降低了上颌窦黏膜损伤以及穿孔的风险,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小了手术创伤,符合微创牙槽外科理念,为临床上拔除此类埋伏阻生牙提供了新思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牙 上颌结节 微创 数字化模拟技术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术后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
5
作者 杨虎 史芮雯 +3 位作者 刘月 史一林 张圣锛 兰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0-666,共7页
目的 探讨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种植体周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治疗的100例患者(100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即刻和术... 目的 探讨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种植体周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治疗的100例患者(100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唇腭侧颈部、中部和根部的骨板厚度,观察骨量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唇腭侧骨板厚度的预测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种植体颈部、中部和根部唇侧骨厚度分别为2.35、2.29和3.28 mm,腭侧分别为0.00、2.40和6.05 mm;颈部骨吸收率最高,唇侧和腭侧分别为32.87%和62.20%;回归分析模型显示,种植体颈部唇侧骨厚度的影响因素为种植体颈部唇侧初始骨厚度、横断面上种植体中心与两邻牙中心连线夹角、种植体直径和愈合方式(P<0.05),而种植体腭侧初始骨厚度为种植体腭侧骨厚度的唯一预测因素(P<0.05)。结论 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临床效果良好,种植体周新生骨厚度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在制定即刻种植方案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上颌中切牙 锥体束CT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一步一步做好舒适化牙周基础治疗
6
作者 邵金龙 吕春旭 +1 位作者 于洋 葛少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27,共5页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口腔操作的舒适化、无痛化、微创化和可视化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人们对舒适化口腔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牙周基础治疗操作中常伴随着疼痛,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口腔操作的舒适化、无痛化、微创化和可视化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人们对舒适化口腔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牙周基础治疗操作中常伴随着疼痛,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从紧张到牙科恐惧症不等,可出现烦躁不安、过度换气甚至恶心呕吐、拒绝合作等表现,使治疗的实施变得困难甚至无法实施。本文从治疗前诊室布置、患者信任的获取和预防性镇静的实施,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化操作及护理、心理干预措施、局部麻醉和镇静技术的使用,以及治疗后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等方面,阐述如何一步一步做好舒适化牙周基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麻醉 牙科 舒适化 牙周基础治疗 牙科恐惧症 镇静
原文传递
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的临床治疗1例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郝新宇 熊世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1例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此患者的口腔锥形束CT的检查资料、面相及口内照片和模型等数据、方案制定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 目的探讨1例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此患者的口腔锥形束CT的检查资料、面相及口内照片和模型等数据、方案制定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文献复习。结果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主要表现为替牙前中期上颌前牙区有中切牙缺失或乳牙滞留、缺牙间隙缩小、邻牙向缺失处倾斜,口腔锥形束CT检查示牙冠唇向生长,牙根处于发育期,根尖孔未闭合,牙根短且向上弯曲,与牙冠约呈65°。通过治疗,水平阻生上颌中切牙进入牙弓并排齐,未见牙根吸收,无叩痛、松动及温度刺激痛。结论采用扩弓矫治器牵引配合局部固定法排齐水平阻生中切牙是治疗水平阻生埋伏中切牙的有效治疗方式,可提高患牙保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上颌中切牙 上颌扩弓 局部固定法 口腔颌面锥形束CT 闭合式开窗术
原文传递
下调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表达抑制脂多糖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
8
作者 胡芋含 商玲玲 葛少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353,共10页
目的探究下调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GPRC5A)表达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GFs)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为深入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牙周炎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 目的探究下调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GPRC5A)表达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GFs)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为深入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牙周炎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牙周科收集3名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和3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的牙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牙龈组织中GPRC5A的表达。收集健康牙龈组织提取GFs,健康牙龈组织来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招募的6例16~20岁需拔除埋伏阻生齿的患者。应用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并培养GFs,设置30、50和80μmol/L浓度转染GPRC5A小干扰RNA(siGPRC5A)的实验组和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N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siGPRC5A的沉默效率;设置阴性对照、脂多糖、siGPRC5A+脂多糖和siGPRC5A 4个组,通过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验证应用siGPRC5A对1 mg/L脂多糖诱导的GFs炎症状态下GPRC5A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GPRC5A表达后,RT-qPCR检测脂多糖诱导的GFs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基因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GPRC5A表达(0.132±0.006)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0.036±0.019)(t=8.24,P=0.001)。RT-qPCR结果显示,在脂多糖作用2、6、12和24 h时,脂多糖组GPRC5A基因水平表达量(分别为0.026±0.002、0.042±0.005、0.004±0.000、0.016±0.000)均分别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004±0.000、0.004±0.000、0.002±0.000、0.007±0.000)(均P<0.001),且6 h时达峰值。50μmol/L siGPRC5A(31.16±3.29)与siNC组(100.00±4.88)相比能有效沉默GFs中GPRC5A的表达(F=297.98,P<0.001)。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脂多糖组GPRC5A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别为1.30±0.10、1.43±0.03)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00±0.01、1.00±0.00)(均P<0.001),siGPRC5A组(分别为0.27±0.03、0.71±0.00)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分别为1.00±0.01、1.00±0.00)(均P<0.001),siGPRC5A+脂多糖组(分别为0.39±0.03、1.06±0.16)均显著低于脂多糖组(分别为1.30±0.10、1.43±0.03)(均P<0.001)。RT-qPCR结果显示,脂多糖组IL-8、IL-1β、IL-6、TNF-α、PTGS2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siGPRC5A+脂多糖组均显著低于脂多糖组(均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脂多糖组p65和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而siGPRC5A+脂多糖组均显著低于脂多糖组(均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NF-κB p65集中表达于胞质,在脂多糖刺激下p65部分向核内转位,应用siGPRC5A后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脂多糖诱导的p65核内转位。结论GPRC5A在GFs炎症状态下表达增加,下调GPRC5A的表达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且GPRC5A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发挥炎症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A 核因子ΚB 炎症因子 牙龈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iRoot SP和AH Plus对牙周炎患牙根管封闭能力比较
9
作者 鹿敏 刘双 +1 位作者 王雅楠 宋爱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55-460,共6页
目的:比较i Root SP和AH Plus对牙周炎患牙根管封闭性的差异,探讨牙本质小管在牙周-牙髓交通途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治疗时机及糊剂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单根前牙50颗,清创并刮除... 目的:比较i Root SP和AH Plus对牙周炎患牙根管封闭性的差异,探讨牙本质小管在牙周-牙髓交通途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治疗时机及糊剂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单根前牙50颗,清创并刮除根面牙骨质。分为A、B 2组,每组实验牙21颗,对照牙4颗。根管预备后,分别采用iRoot SP(A组)、AH Plus(B组)加牙胶尖冷侧压根管充填。将牙根均分为冠方段组(A1、B1)、根方段根尖孔未封闭组(A2、B2)和根尖孔封闭组(A3、B3)。根据分组使用铸造蜡封闭冠、根方,侧面不封闭。将样本置于亚甲蓝染液中浸泡14 d后,牙根纵剖成两半,测量染液在各组根管内壁渗入的长度。采用I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染液在牙本质小管内渗透的面积百分比。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组内LSD方法分析A、B 2组组内及组间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2组渗透长度显著大于A3组(P<0.05),B2组渗透长度显著大于B1和B3组(P<0.05),A组与B组组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1组牙本质小管染色面积百分比显著小于A2组(P<0.05),B1组显著小于B2与B3组(P<0.05),A组与B组组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i Root SP和AH Plus 2种根充糊剂结合牙胶尖冷侧压根管充填法,对重度牙周炎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对牙周炎患牙根管封闭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牙本质小管并非牙周-牙髓互相交通的主要途径,根方1/2段的交通途径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提示牙周附着丧失到达根方1/2以上时才可考虑根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根充糊剂 根管微渗漏 牙本质小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